影像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影像的判读者本身具有主观性。和临床诊断一样, 影像诊断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会受判读者水平差异、 技术状态和其他因素影响。
神经内科医生对影像的反思
三、影像学与部分临床现象缺乏对应关系。影像学表现 和临床症状体征的主体均是病人,两者即可相互平行不 相干,也可为因果。知道这层关系,就不应该“按图 (影像)索骥(疾病)”,而应该是倒过来从临床出发 在影像上寻找合理的解释。 四、影像可看做是一种另类“症候”,具备显著的“同 病异像、同像异病”的特点。临床症候最主要的特点之 一就是“一对多”,即一个症候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或 一种疾病可出现多种症候。影像学同样具有上述特点。
• 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G和Am-broseJ医生于1971年发 明计算机体层摄影(CT),是划时代的进步。 • CT可直接显示脑灰白质、脑室和颅骨等结构及颅脑的异 常改变,还可用于脊柱骨性病变和椎间盘病变。 • CT系无创伤检查方法,有利于病变的随访。与脊髓造影 结合应用,称CT脊髓造影,以检查椎管内病变;使脑池 充盈造影剂而显影,称为CT脑池造影,以评价脑脊液循 环通路的阻塞性病变和脑脊液漏。 • CT的问世使X线脑室造影和气脑造影检查数量急剧减少, X线脑血管造影显著减少。
脑膜尾征—脑膜瘤
基底动脉包埋征—脑干肿瘤
肿瘤可向前突入脑桥前池并包埋基底动脉,其在CT和MRI横轴位和矢状位 上呈圆形或条状低密度或低信号影,为脑干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A、T1WI横轴位 脑桥外形增粗,呈不均匀低信号,病变向前突入桥前池, 基底动脉被包埋并向前推移,病变向后推压第四脑室,导致其变形,肿瘤侵犯 左侧小脑半球; B、T2WI横轴位图像上,病变呈长T2信号,基底动脉包埋于肿瘤内呈流空 的低信号; C、T1WI矢状位示肿瘤侵犯中脑及脑桥,肿瘤向前突入脑桥前池并包埋基 底动脉,向后推压第四脑室导致其向后移位并变窄。
病史:21岁女性,产后10 天出现头痛和背痛。 影像改变 :平扫CT显示上 矢状窦内高密度影,脑实 质内未见异常。
急性期在其横切面的表现,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很少出现
空心三角征—上矢状窦血栓
增强轴位及冠状位扫描显示上矢状窦内异常低信 号影,周边强化,同时可以看到硬膜均匀性强化。
CVT合并有RCVS
女性患者,28岁,因 “产后9天,头晕、头 痛、呕吐2天,双眼失 明1天”入院。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 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RCVS)又 称Call-Fleming综合征
条索征—直、横窦血栓
常春藤征—Moyamoya 病MRI表现
超声影像学
• 20世纪70年代B型超声问世 ,但是,超声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临床应用是 经颅多普勒(TCD),应用低频多普勒超 声,通过颞、眼、枕及颈部检测大脑前动 脉、中动脉、后动脉和椎动脉等脑血管的 血流方向和速度,评价脑血管机能。
数字减影全身血管造影机 (DSA)
• 2D---3D的过渡,使全身各部位血管呈现360度方位可 视,一次爆光即可。
• 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突破了既往研究脑功能 “黑箱技术”的限制,是迄今为止研究认知科学 的最佳工具,可研究视觉、听觉、运动、感觉, 以及认知等脑功能。临床主要进行神经中枢的定 位,在神经外科手术前设计手术入路,避免手术 对重要脑功能区的损伤,取得良好效果。
• 活体定域脑组织的MR波谱(MRS)检查可显示脑 组织代谢和生物化学改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可呈现3D内镜图像。
• 使神经介入有了飞跃发展。 随上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影像学已经形成 了普通神经影像、介入神经影像、头颈部影像、小儿 神经影像和脊柱影像学等亚专业,成为第三大治疗手 段。
神经内科医生对影像的反思
一、神经影像不是终极,本身在不断发展。比如对可逆 性后部脑白质病变的认识,起初认为病灶位于后循环区 域,DWI低信号,ADC高信号,后来发现前循环区域也 可出现病灶,再到后来DWI也可呈等信号甚至高信号。
Moyamoya病患者MRI FLAIR 序列上皮层软脑膜点状或细条状 高信号以及T1增强像上见到的软 脑膜点状或细条状强化影,像爬 行在石头上的常春藤,Ohta 等 于1995年将此现象命名为“常春 藤征”。
Moyamoya 病 MRA表现
海蛇头征—脑静脉畸形(脑发育性静脉异常)
典型的表现就是扩张的髓静脉呈辐射状 引流向一支粗大的静脉,呈“海蛇头” 样。
• 1952年TaverasJM医生任纽约神经学研究院神经影像主任, 1962年他邀请北美14位医生创立美国神经放射学会 (ASNR),成为神经影像专业的奠基人。
• 60年代早期,神经影像医生直接穿刺颈总动脉、椎动 脉或头臂动脉,逆血流注射造影剂进行X线脑血管造 影。 • 至70年代初,大多数医院通过穿刺股动脉插入导管, 进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 • 腰穿向椎管内注入含碘造影剂,以评价椎间盘病变、 硬膜外、髓外硬膜下或髓内病变,以及明确髓内病变 造成的脑脊液梗阻的检查方法,称X线脊髓造影。
神经科
特征性异常脑影像荟萃
影像学的发展
很大程度推动 神经科的发展
望、闻、问、切
X线机
CT
MRI
DSA
神经影像学的发展
• 伦琴在1895年发现X射线后,头颅X线平片即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疾病的诊断。 • 1918年,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Dandy.W发明X线脑室造影 术,次年,他又发明X线气脑造影术。 • 1927年葡萄牙神经内科医生Mon izE使用碘化钠作为造影 剂使颈总动脉显影,发明X线动脉血管造影。 • 1930年DykeCG医生就职于纽约神经学研究院,成为第一位 专职神经影像医生。
特征性影像对疾病诊断意义非凡!
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早期脑梗塞征象
大脑中动脉的密度 明显增高,高于对 侧大脑中动脉、基 底动脉及相邻脑组 织,其CT值均大于 60Hu,高 于 对 侧 15Hu。动脉致密征 一般在发病30分钟 内可显示,是大脑 中动脉(MCA)供 血区大面积脑梗塞 的早期表现。
女,53岁。以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3小时来诊。 CT显示右侧MCA“致密动脉征”,超急性期脑梗塞征 象。
神经内科医生对影像的反思
通过以上五点总结,作为我们临床医生应该注重临床本 位,把持自我,向影像科医生学习,加强交流,积极和 他们讨论,培养独立阅片的能力,在兼顾临床和影像的 情况下对疾病作出合理诊断。 最后总结一句:影像的变化,像万花筒一样,虽有一定 规律,但表象没有极限!我们临床医生应该客观辩证地 对待其呈像表现。
神经内科医生对影像的反思
五、影像学表现有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个病理 过程最终在脑部的集中体现。就像一幅画,可能历经多 名画师之手,有时通过仔细甄别可能发现其中特质和差 异,但有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比如一个病毒性脑炎的 儿童,由于癫痫持续状态造成长期缺血缺氧,做了MRI 后发现双侧基底节对称异常信号和脑肿胀,其影像学表 现仅跟病毒感染有关么?未必如此,缺血缺氧同样参与 了这一过程,因而需考虑到影像成因的复杂性,不能一 概而论。
• 20世纪80年代初磁共振成像(MRI)问世使神经 影像专业得到更迅猛的发展。MRI具有高软组织对 比度、可行任意角度成像、无创伤、无射线和成 像参数多等特点,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技术中显示 脑脊髓解剖结构最清晰,其图像质量可与大体解 剖的脑切片相媲美。 • 但是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其他金属装置(例如:动 脉瘤夹)者为其禁忌症,MRI对钙化或骨化病灶不 敏感为其不足之处。
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 1975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显像仪问 世。 • 1979年第一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SPECT) 显像仪研制成功。 • 目前,SPECT主要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核医学手段。
• PET因其价格昂贵却晚于SPECT进入临床应用阶 段,其主要用于脑血流、脑功能、脑受体和脑代 谢的分析与评价。
透镜形高密度影、漩涡征—硬膜外血肿
漩 涡 征
颅骨内板下方梭形均匀高密度影,常有轻占位 表现硬膜外血肿常伴发局部骨折及头皮下血肿。
透镜形高密度影—硬膜外血肿
这个病例特殊,在外伤后 4周就发生了血肿的骨化。 A 外伤后即刻。 B 16天。 C 32天。 D、E73天。 F 术后。
新月形高密度影—硬膜下血肿
楔形(Wedge-shaped)
线样征、鼠尾征—动脉夹层动脉瘤
← →
←
阴阳八卦征—动脉瘤增强CT征象
高密度部分提示已形成血栓动脉瘤中被照影剂填充之部分管腔;而低 密度部分提示附壁血栓形成.——也就是说,阴阳八卦形成的病理生 理机制是动脉瘤附壁血栓的形成,部分堵塞了管腔。
高密度三角征—上矢状窦新鲜血栓
弯曲条带样钙化征—少突胶质细胞瘤
表现为CT平扫图 像内可见肿瘤内弯 曲条带状高密度钙 化影。钙化从肿瘤 小血管开始,沿肿 瘤血管束及其周围 肿瘤组织沉积,形 成弯曲条带状结构, 为少突胶质细胞瘤 的特征性CT表现。
左侧额颞叶少突胶质细胞瘤,病变内见多发弯曲条带样钙化。
“蜂窝状”强化征:颅内软骨瘤
影像学鉴别要点:如果出现 下列征象,则可能提示“软 骨肉瘤”的诊断。 1.高于脑膜瘤的T2信号; 2. 有混杂与病灶内的低信号 的“软骨岛” 3.软脑膜屏障完好; 4.“蜂窝状”强化 5.乏血管(PWI或DSA); 6.欠缺瘤周水肿; 7.没有血管流空。
束腰征、雪人征—垂体大腺瘤
肿瘤向鞍上生长,冠状位上呈葫芦状,因鞍隔束缚肿瘤之故, 影像学上称为“束腰征” 。 女性,59岁。垂体窝占位性病变。 T1WI( b、c)以等信号为主。其内看见斑片状高信号,为 肿瘤内出血所致。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 冠状位(c)上可见典型“束腰征”、“雪人征”。
脑回聚拢征、灰白质界面内移征—硬膜下血肿
短T1长T2信号,额顶叶脑沟变浅,蛛网膜下隙内脑脊液信号 区明显变窄,脑回相互靠拢
脑脓肿
脑脓肿
脑脓肿壁的MRI信号表现: 在T1 W和T2W的图像上与 脑组织基本等信号。 在T1W影像上为高信号的脑 脓肿壁,强化后脓肿壁厚度 明显高于强化前的脓肿壁 (图1),而T1W上为等信号 的脑脓肿在强化前后脓肿壁 厚度基本相同。在MR的 T1W和T2W上所显示的脓 肿壁不完全等同于CT及MR 的强化影像,它不完全代表 脑脓肿壁的肉芽组织,而是 表示了炎性反应的影像学。 而在肿瘤中囊性瘤壁的厚度 在强化前后无明显差异。
水母头征—脑静脉畸形(脑发育性静脉异常)
双水母头征
扩张的髓质静脉汇入中心引流静脉,呈水母头状
MRA
CTA
爆米花征、桑葚征—颅脑海绵状血管瘤
磁 敏 感 成 像 序 列 检 查 最 清 楚
铁环征—颅脑海绵状血管瘤
在MRI T2WI或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脑实质内病灶 周边出现的低信号环,谓之铁环征,该低信号环 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宽。病灶周边低信号环 为反复多次少量慢性出血病灶周围出现含铁血黄 素沉积所致。
脑脓肿
DWI显示弥散受限。 手术穿刺抽出共25ML脓液
靶征—结核瘤。中央钙化,呈现出典型的靶征。
脑结核
脑内结核瘤中心出现干酪性坏死时, CT 、 MRI 增强扫描亦表现为环形强 化。与脑脓肿一样,环壁通常厚薄均 匀,边缘光滑,两者有时难以区别。 但结核瘤的环状强化,其中心密度常 觉脑脓肿高,呈脑组织密度,环内容 物有时出现点状钙化或强化,即靶样 征,是结核瘤的特征性表现。
岛带征—岛叶皮质缺血的特征性表现
表现为脑岛灰质、白质界限模糊,呈均一的淡的低密度影。预 示着大面积MCA梗死。为脑梗塞早期表现征象。
豆状核征—脑梗塞早期表现
豆状核轮廓模糊,密度与脑白质一致或稍低。
大脑后动脉高密度征—大脑后动脉闭塞
→ →
圆点状(dot)-分水岭梗死
串珠样改变—分水岭梗死
索条状(linear pattern)
牛眼征—颅脑海绵状血管瘤常见的MRI影像表现
周边信号较高,中心信号低,呈所谓“牛眼征”
临床表现随部位而异,多以 癫痫、病灶出血、神经功能 障碍和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临床少见且无特异临床表 现,易出现误诊。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
白质塌陷征—脑外肿瘤 边界比较清楚,瘤 灶邻近的脑实质被 挤压,推移出现所 谓“白质挤压征”, 或“白质塌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