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银行业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了现代社会又出现了新的挑战,例如,产品创新、吸引高净值客户、规避或降低风险等。
其中银行核心系统的建设更为突出,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一项决定性因素,也是银行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那究竟银行核心系统是什么?它的起源和发展又是怎样的?国内银行系统有哪些规划?相信很多人对这些问题不是很清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银行核心系统的世界吧。
核心业务系统基本概念
核心银行系统是银行信息系统中实现客户关系管理、产品与服务、业务流程、财务核算与管理、风险管控、辅助管理与决策等银行业务最核心功能的系统,是银行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核心银行系统的英文名字CORE Banking System,其中CORE是Centralized Online Real-time Exchange“集中式在线实时交互”银行系统的缩写,所以,并不是字面意思的“核心”这么简单。
CORE是一套银行业务系统的解决方案,每家银行因业务战略不同解决方案也不一样。
核心系统在国内也经历着几个重大阶段的变迁,虽然与国外环境相比会有不同,但现在的核心系统与国际接轨,正在适应全球化发展。
外部环境因素的机遇与挑战与内在生存发展的需要,银行经历着一代又一代的变革,核心银行系统作为最基础的支撑、最重要的核心,提供着适应这些变革所需的必要条件。
核心业务系统发展历程
(1)手工时代
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银行是怎么运作的?按照业务流程,都是手工处理帐务,人工进行核算。
所以,当有了计算机之后,就是将手工处理的工作进行电子化,这就是核心的第一个阶段。
(2)第一阶段PC单机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核心就像一个电子算盘,以PC单机系统建设。
主要是一些登记簿、原始凭证电算化的过程,使得手工操作大大地得到优化和释放。
在此期间,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效率问题,即记账速度和核算效率。
当时还没有互联网,就如同手工时代每个网点单独一本帐,核心也是每个网点单独一个“电子的账本”。
之后,国内开始建设网络基础设施,还有“三金工程”等。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3)第二阶段联网联机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时网点之间有了网络连接,网点之间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交换,还可以进行联机业务处理,实现了通兑、通存。
网点间的数据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使用小型机进行处理。
因为数据和帐务等进行了有效集中,包括科目的设置等都能进行统一。
也因为数据的打通,对业务流程也能进行之前无法做到的优化,包括交易的自动化,催生了交易系统的诞生。
这里要提一下国家的“金卡”工程,针对当时中国存在的大量现金的发行与流通、资金的体外循环,以及经济犯罪等问题,为稳定金融秩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深化金融改革、加速金融商贸现代化建设,计划用10多年的时间,在城市3亿人口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逐
步放开,银行的各项业务也开始发展,需要对整体的业务进行整合及时掌控,同时,中国加入了WTO,对第三个阶段的需求迫切地被推到台前,刻不容缓。
(4)第三阶段数据大集中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我国加入WTO后,将从多方面扩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
第一,允许外资银行在现有业务范围基础上增加票据贴现、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业务。
第二,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
①.加入时,开放深圳、上海、天津、大连;
②.加入后1年内,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
③.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重庆;
④.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北京、厦门;
⑤.加入后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西安;
⑥.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第三,放宽对异地业务的限制。
允许在一个城市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向其他开放人民币业务城市的客户提供服务。
第四,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限制。
①.加入后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
②.加入后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加入后5年内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
③.同城营业网点的审批问题
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
④.坚持审慎原则发放营业许可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发放经营许可证坚持审慎原则,即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者说数量限制。
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
为应对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威胁,也为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国内银行开始了新一轮的服务升级与管理变革。
之前第二阶段区域性的数据集中已经无法满足服务升级与管理变革的需要,更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业务量和业务范围的扩张需求,故需要进行数据大集中,全行一本帐,以适应管理变革的需要。
于是改造升级,将原本区域性的数据进行集中。
并且伴随进行的还有柜面业务服务的升级,一个柜台窗口可以办理多种业务,综合柜员制,其实现背后需要综合业务系统的支撑。
国内大多数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是指银行的核心系统与部分管理功能的结合,即在实现会计核算与支付清算的同时还实现了属于信贷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部分功能。
这类综合业务系统与国外70年代、80年代建成的核心系统相似,作为核心银行系统部分。
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①.系统以交易为单元,通过交易来触发推动核算功能,包括会计核算和支付清算。
②.系统从功能层面看,不仅仅包括系统中加进了一些事中的必要的流程管理,或在外围挂接了一些业务平台,也因此得名“综合业务系统”。
③.系统中体现了部分“以客户为中心的”的零星理念。
④.部分数据库在数据系统上实现大集中,但数据库架构还是沿用每个分支机构独立核算的形式,分支机构可以单独出完整的核算报表,包括损益、利润。
在高速扩张的银行网点,比当时的便利店还多的情况下,银行开始利用网点优势开拓业务进行业务转型,开拓零售、代销基金、保险等、代收代缴水电煤、话费等,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伴随业务的转型被提出。
(5)第四阶段客户为中心
2008年以后,以业务转型为契机,对内以会计核算为中心,面向管理,对外进行业务转型,从传统的以“面向账户”为主转变为以“面向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系统。
随着国内银行业走向多元化经营,所支持的业务品种越来越多,从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发展到信用卡、证券、保险等行业,以及可能涉及到的各类自营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等等相关业务。
许多国内银行已经充分认识,需要对“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核心系统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瘦核心”的概念。
核心业务系统主要特点——瘦核心
(1)小核心、大外围
面向SOA的总体设计思想影响下,大前置、瘦核心的概念被使用。
系统基于业务与管理相分离的设计思想,通过综合前置实现“小核心、大外围“的设计目标。
“瘦核心”剥离了大部分管理功能如信贷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中的流程管理的功能,只是完成人民银行或中国金融市场规定的支付业务、
结算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的账务处理和会计处理,内容相对较单一,总结来说,它在定位上就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处理系统。
稳定的“瘦核心”系统与灵活的外围共同组成银行处理系统,容易随银行业务需求的变化快速响应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并迅速投放市场;并且符合渐进式转型策略,已经成为国内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发展趋势。
(2)主要特征
第一,高度的的参数化、单元机构的模块化,这种架构可以提供标准化的交易处理,从而满足各种银行账务处理要求。
第二,与其它管理系统配合,能够快速适应不同业务场景,迅速开发并转化成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满足市场要求和客户需求。
第三,提供全方位的、完整的数据管理及监管报表支持。
第四,开放而灵活的系统,易于与其它系统接口,有效控制成本。
现如今,对于银行业,不仅在业务上需要依赖信息系统的支撑,经营管理也需要信息系统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保经营的可持续性,决策的准确性,核心银行系统作为银行战略目标、战略意图、战术部署、管理执行、业务流程的体现和载体,已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部分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