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地方课程《认识艾滋病》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健康篇
第1课认识艾滋病
授课年级:六年级
设计理念:
目前,艾滋病的流行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儿童青少年有可能成为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也有可能成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最有生气的中间力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世界艾滋病日。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世界艾滋病日等。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所过艾滋病吗?(学生自由
回答),你了解与艾滋病相关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你觉得艾滋病离你远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借助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艾滋病在我国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已被我国
列为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危害非常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它将威胁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健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艾滋病。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看,艾滋病是什么?艾滋病(简称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感染所导致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小的连普通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感染者变得虚弱,丧失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无法抵御各种微生物、寄生虫感染和癌症的侵袭,最后导致死亡。(二)、艾滋病病毒在人体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我们又称它为“临床表现”,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一般症状:
持续低热、消瘦、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3、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下降、
厌食、恶心、呕吐、慢性腹泻。
4、皮肤黏膜症状:丘疹、口腔和咽部黏膜发炎和溃烂。
教师分别进行讲解,配以图片,加深理解。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造成血液的传播?
(1)、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2)、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3)医疗、美容。
(4)、针灸;
(5)、剃须刀。
2、性接触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关系。
3、母婴传播: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怀孕、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产后通过母乳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三、活动设计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目的:了解日常生活中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接触与了解艾滋病的传播
途径一样重要,这样可以减少对艾滋病不必要的恐惧。教师课堂随机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结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传染还是不传染?为什么?师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进行补充,并小结:
(一)、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包括:
1、食物、饮水、空气;
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时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
3、礼节性亲吻;
4、礼节性拥抱;
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
6、公用马桶、浴缸;
7、蚊虫叮咬;
8、纸币、硬币、票证。
(二)、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三)、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所了解的知识,谈一谈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四人一小组,议一议:预防艾滋病应注意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解:
1、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洁身自爱、树立良好的性道德观,是预防性接触传播的根本措施。
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3、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不要输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四、知识拓展
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国际性标志;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
"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五、课堂总结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进行小结。师总结:尽管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疫苗,但它是可以预防的,而且科学研究已证实艾滋病的传播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所以只要接受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行为,就可以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六、板书设计一、认识艾滋病
AIDS HIV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七、课后反思
目前,艾滋病的流行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儿童青少年有可能成为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也有可能成为抵御艾滋病侵袭的最有生气的中间力量。本课通过讨论法、点拨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分组讨论活动,可澄清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种种误解,减少对艾滋病不必要的恐惧。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应在互动环节当中加大学生的参与,拓展思维,才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本课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