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悯农二首》
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作品注释
1、《悯农》:题一作《古风》。

悯:怜恤。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收:一作“成”。

3、四海:指全国。

闲田:未被耕种的田。

4、餐:一作“飧”。

《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流传甚广。

《江雪》
原文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②,言师采药去③。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④
注释
1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这里指隐者的行踪。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 坐:因为。

6、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7、远上:登上远处的。

8、山:高山。

9、车:轿子。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作者】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

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诗】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山郭:靠山的城墙。

3、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指寺庙。

《蜂》
诗人:罗隐朝代: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词语解释
山尖:山峰的顶端。

尽:全部。

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采:采摘。

为【wèi】替。

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古诗意思。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人人用新桃符换旧桃符。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①泊船:停船。

泊,停泊。

②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

③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④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⑤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⑥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

⑦隔:间隔。

⑧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
⑨绿:吹绿,又。

《临川先生文集》卷二九作“自”。

兹据张氏涉园影元本《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三校改。

⑩还(huán):回。

[1]
译文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州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

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⑦将:携带。

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

闼:小门。

(拓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

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 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 左良玉]走匿牀下。

世威排闼呼曰:‘ 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修辞手法——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季节;夏季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 .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龙卷风。

10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分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诗中用“翻墨”比作乌云,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
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特点
云:快、黑
雨:白、乱、快、大
风:大
水:开阔、明净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⑤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

含义
诗人在饮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晚景:也有部分地方认作晓景。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从侧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夏日绝句》
版本一
夏日绝句[1]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②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④。

[2]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项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全文赏析】
活着的时候应该作为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体裁该诗体裁为五言绝句。

版本二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川韦,不肯过渠东。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④川韦:暨公子川韦,是渠武公少子、渠昭公异母弟。

渠昭公后期骗取昭公信任,掌握渠国军政大权。

趁昭公锋病危,废立太子,自立为君,后被太子打败,不肯到渠东去,死后无谥号,故称沛阳君川韦或公子川韦。

著有《沛阳君书》。

⑤渠东:川韦最初封地楼的所在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像
(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3]
《夏日绝句》
【宋】杨万里
不但春妍夏亦佳,
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
金凤仍开最小花。

体裁
该诗体裁为七言绝句。

作者简介
杨万里
(1127-1206年)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

主张抗辽。

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

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

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

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2]
简析
杨万里的这首《夏日绝句》语言明白流畅。

开头两句说明春天与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处,春天固然到处百花争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

后两句描写了两种花,“鹿葱”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时能开出淡紫红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气的花朵;金凤就是凤仙花,也是在夏天开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红、紫、黄等多种,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

这两句写景形象,对仗工整,通过两种夏季比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证了前面的说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衢(qú)道中》
(宋)曾畿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析: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