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医老葛黄病毒的病原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去年4月份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华东养鸭集中地区,陆续暴发了一种以种鸭、蛋鸭产蛋大幅下降,肉鸭、育成鸭发生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传播较为迅速,蔓延范围很广,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经过深入细致研究,现已确定该病是由一种新的病原——鸭黄病毒引起的,介绍如下:

1.流行情况

该病最早于去年4月份左右首先发生于福建、浙江地区蛋鸭群,6月份前后在山东某些蛋鸭饲养集中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疾病,随后逐渐传播到商品肉鸭和种鸭,9月份达到发病高峰,直到春节前后才逐渐平息。该病在蛋鸭和种鸭上的主要表现是发病初期采食量突然下降,在短短数天之内可下降到原来的50%甚至更多,产蛋率随之大幅下降,可从高峰期的90-95%下降到5-10%,病鸭体温升高,排绿色稀薄粪便,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淘率5-15%,个别养殖场可达50%以上。该病在流行的早期,发病种鸭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而在流行的后期则神经症状明显,表现瘫痪、翻个、行走不稳、共济失调。发病期间所产种蛋受精率一般会降低十个百分点左右。该病病程为一至一个半月,可以自行逐渐恢复。首先采食量在15-20天左右开始恢复,绿色粪便逐渐减少,产蛋率随后也缓慢上升,状况较好的鸭群,尤其是刚开产和产蛋高峰期鸭群,多数可恢复到发病前水平,但老龄鸭一般恢复缓慢且难以恢复到原来水平。种鸭恢复后期多数表现一个明显的换羽过程。商品肉鸭和育成期种鸭最早可在20日龄之前开始发病,以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和行走不稳,病鸭仍有饮食欲,但多数因饮水采食困难衰竭死亡,死淘率一般在10%-30%。

2.病理变化

发病鸭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脾脏斑驳呈大理石样,有的极度肿大并破裂;胰腺有出血和坏死;卵泡充血、坏死或液化;心肌外观苍白,有白色条纹状坏死,有的心肌外壁出血,多数病例心脏内膜出血,其他内脏器官外观基本正常。有神经症状的病死鸭还可见脑膜出血,脑组织水肿,呈树枝状出血。育成期种鸭有的还表现腺胃乳头出血。

3.病原分离与特性鉴定

采集病鸭的脾脏、卵泡膜、脑等组织作为病料,处理后,经绒尿膜途径接种12日龄健康鸭胚,结果接种胚于72-108h之间全部死亡,死亡鸭胚绒尿膜明显水肿,胚体水肿、出血,胚肝肿胀,有坏死灶。来源于种鸭的病料和来源于商品肉鸭的病料造成的病变基本一致。分离毒抗原较为容易地适应鸡胚培养和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培养,但经过数次传代,仍不能在CEF上生长。在DEF上36h 即开始出现细胞病变(CPE),随着时间延长CPE更加明显,表现为细胞折光性增强,细胞变圆及细胞融合,最终崩解死亡。经过生物学鉴定,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与火鸡脑膜脑炎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等属于同一类病毒。

4. 防治

对于本病的治疗首先应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注重对各种用具和设备,运输车辆、种蛋的消毒,垫料及病死鸭应进行焚烧或生物处理。在发病流行期间,做好封栋、封场工作,做好饲养人员的生活安排,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必须隔离。对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发病鸭群可适当添加多维素及中药如清温败毒散、黄芪多糖、双黄连等进行对症治疗,提高鸭群抵抗力,为了防治继发细菌感染,适当选用抗生素药物。对未发病的种鸭,也要可以适当使用上述药物。减少各种应激,特别是疫苗接种时要慎重,注意天气预报,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及时采取防寒保温等应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