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观
内容提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蕴藏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美的诸多独到见解与研究。概括来讲,古人的美女标准是肤若凝脂、柔弱无骨、小巧玲珑、明眸皓齿。古代每个历史时期,对美女的评判标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关键字:审美标准、粉黛、服饰、魏晋南北朝、宋元明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爱美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美感是一种人对客观事物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人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们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也是一种人类的高级情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美感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影响。
人们常用“粉黛”形容女性,其实粉和黛都是古代妇女的化妆用品。早在商纣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烧铅作粉,涂抹在脸上,使皮肤润滑。黛又叫黛青,汉代时将写诗作画用的墨加入麝香等等香料,用毛笔描眉,后来宫中便广泛流传开了。古代女性使用最广泛的美容化妆品胭脂,最早是从燕支花里提取的,所以也叫燕支。也起源于商纣时期,最早用红蓝花凝结以后用来擦脸。在古代,宫中都普遍使用胭脂化妆,把两颊抹得浓浓的,叫做“酒晕妆”,擦得淡淡的就叫“桃花妆”,先薄薄地涂一点胭脂再涂一层白粉的,叫作“飞霞妆”……后来呢还将胭脂抹在唇上,称为唇脂,这可以算得上是口红的雏形了。
到了先秦,两汉时期,尽管对女性美的审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加上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更多的是强调的女性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广义来说分两种:通过琴、棋、书、画的修养而培养一种气质美;第二个就是通过食物的摄入、药物(现代叫保健品)的疗养,从内而外地调理的气色、体型、皮肤、容颜。用这两种方式,现在的话来说呢,就是内外兼修,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而那时候女人们比较推崇就是服用阿胶养颜汤。已经形成了习惯,尤其是冬季进步季节,更是每天必喝。所以,宫中的女人们一个个都娇媚动人。
到魏晋时期,对于女性的美就有了不同的认识,更加强调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的
一面,开始自觉追求女性之柔美。传统的观点强调妇女容貌要美丽整洁,女色是妇女的一项外在资产。从《诗经》<硕人>对女性从首至尾美的展现看出,美丽的外表是男女性钦羡的目标;刘向《列女传》将女色祸水连接;李延年的<咏佳人>阐述了对女色看法的改变。班昭<女诫>更提出「妇容不必颜色美丽」的言论,妇容的内涵与功能有了改变。在魏晋南北朝,裴頠与程晓仍秉持传统观点,再三告诫女性女色的神秘与危险,劝诫意味浓厚;故当时妇女在审美的内涵与功能上有所不同。
不过对妇女姿色的形容,在魏晋南北朝普遍出现。曹氏的「美色」,桥公二女的「国色」,对孙亮四姬「振古绝色」的赞叹。形容贾午「光丽艳逸,端美绝伦」;翾风的「姿态美妙」,高柔妻胡氏「姿色艳逸」,李势妹的「肤色玉曜」,大符氏的「美而艳」。而刘孝仪妹的「文彩艳质,甚于神人」。对妇女容貌的品评远超出「不必颜色美丽」的标准,更加注意妇女在姿态及感官上呈现的美感。
在服饰的要求上,魏晋南北朝妇女服装有三次变化。首先在三国后期,突破传统服装模式,创制出「上长下短」的新款式。第二次变化在晋代,将其改为上俭下丰,即上襦短小而夏裙加长加宽。因穿著合体更能显出女性的苗条、秀美和飘逸.第三次服装大变化出现在南朝宋、齐、梁时,由于士族地主的提倡,大袖长群式的服装盛极一时。
除了服饰的变化之外,此朝代最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妇女在鞋子的要求上。《晋书.五行志》载:「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意,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子无别。」从此点看出,魏晋南北朝妇女对男女之别的挑战与礼教的蔑视,可说是她们勇敢追求个性解放、要求男女平等的突出表现。
在装饰品的使用上,魏晋南北朝妇女使用兵器首饰可谓一项创举。《晋书.五行志》载:「惠帝元康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玳瑁之属为斧、钺、戈、戟,以当笄。」换言之,妇女不仅把五种兵器作为腰间配饰,又把五兵中的斧钺戈用金银玳瑁做成簪、钗。兵器代表杀伐,并非祥和之物,而惠帝元康年间、八王之乱后,于是妇女以兵器为饰,目的在于用以避邪,反应她们渴求和平、反对战乱的心愿。
从魏晋南北朝妇女的审美内涵而言,可见魏晋南北朝妇女的个性自觉表现---着重外在的装饰与打扮、讲求自然美及感官艺术美,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审美内涵上借着这些实践而展现其自身价值或参与社交活动,是积极发挥女性的特质与才华。
到了隋唐时期,对女性的审美又出现了一个大的转变。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女性美容也体现出雍容丰腴、富丽华贵的社会时尚。唐代的后宫美女体态性感,发髻
高耸,云鬓蓬松,服饰宽大、薄透,化妆上也是流行画浓眉,浓晕,形态比较张扬,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隋唐的女人她们不再一味追求以白皙的面容展示美丽,而是突出皮肤光滑细腻、面色红润、娇妍妩媚。据说武则天就每天用益母草干末与滑石粉、胭脂等调匀后制成的药粉,加水湿透后敷面,使面孔去除皴皱,细嫩光泽,犹如返老还童一样。而杨贵妃则是靠秘制的阿胶红玉膏美容,“暗服阿胶为容君”赢得唐明皇的专宠。
唐代女性着装极其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因此,当时女子还盛行胡服打扮,翻领窄袖长袍,腰系皮带,上挂各种金属饰件,内穿条纹窄腿长裤。在化妆上,唐代女子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宋元明清时期:娇小妩媚和三寸金莲。宋朝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时代精神与审美习俗皆为之一变,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其中最刺目的就是五代缠足的出现,北宋中叶以后形成"三寸金莲"的崇拜。
五代南唐时,有一宫女轻盈善舞,以帛缠足,足纤小如弯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后主李煜的宠爱。由此开始,缠足之风逐渐盛行于宫廷。
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使用的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3厘米左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个粉块的表面,还压印着凹凸的梅花、兰花及荷花图案。到了明清两朝,女性们对美容时尚的观念上又开始向先秦素朴的观念回归。宫女的化妆开始变得简单、实用,追求温婉秀美,稳重而有神,这个已经跟我们现在的美容理念非常近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