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培训的有效性策略
魏本亚
【作者简介】魏本亚,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州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摘要]教师培训是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培训是指培训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的教师培训要引导参训者反思过去、参与研究现在、关注教育实践的将来。唯有如此,有效的教师培训才能落到实处。
I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化;实践;有效性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举措,有效性是教师培训的追求。近期,我们主持了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参与了南京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淮阴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苏州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召开座谈会、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深切感受到,教师参加培训充满着期待。希冀通过培训帮助自己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他们希冀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成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共同追求。所谓“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培训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探寻有效培训,对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反思过去教学实践,教师成为研究者
反思过去教学实践是研究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培训必须的环节。所谓过去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参加培训前的教学实践,它属于教学的过去时。因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是参训教师,故而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升参训教师反思能力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有现实意义。
1.反思常态教学现象,寻找现象背后的病灶
所谓常态教学现象就是教师们司空见惯的教学现象,这些现象大家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而这些常态的教学现象背后却隐藏着危机。培训者需要披露常态教学现象,以引起参训者的注意。教学设计是参训者每天必备的功课,我们在培训前的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大都来自教参、教案甚至来自网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将“人家的设计”搬到了自己的“教案中”、“课堂上”,并且习
以为常。我们把这个“现象”呈现出来,请大家反思。参训教师认识到把别人的设计搬到教案上,再把教案搬到课堂上,教师只是一个“搬运工”。部分教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缺乏对教学针对性的基本认识,每个学校情形不同,每个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师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收到实效。反思这种常态教学现象,让教师像专家一样思考,教师们就能够找到低效教学的症结所在。
2.反思典型教学案例,探寻案例背后的原因
典型的教学案例具有多元解读的价值。我们在江苏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反思了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这个教学案例。王春燕这节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专家的观点与普通教师的观点截然相反。小语专家崔峦认为:“如果不强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教学的区别,有悖《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也不利于对面上教学工作的引导。-nIJL京教师董藏认为:“她的课上有这样一句话:‘语言与内容高度融合就叫做经典’,我看这节课正是‘课文内容理解与表达形式高度融合’,正是它成就了这节课的精彩。n[Z晰江的某教师认为:“教师难以突破精读课教学模式的制约,教者不明白教材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教师不知道如何对待与处理略读课文,不敢放手把略读课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面对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案例,我们直接把教学实录展示出来,让教师作出判断。经过观看录像、研讨,大家形成了共识,认为略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把握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根据“课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具体地说就是能够流畅地读课文、能够读出文章大意、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悟。这种反思由课内延续到课外,植根于参训者的心中。
3.直面教师教学困惑,寻找困惑背后的故事
参与式培训强调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们有许多困惑希望找到答案,这正是有效培训的突破口。在苏州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一位老师提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有效教学,那么何为有效?半叮断的标准是什么?这位老师的困惑也是许多老师的困惑。教师判断学生学习语文效果如何,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依据是班级学生成绩。判断语文教学有效与无
效就看考试成绩,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教学现实。大家也清楚,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发展,但是不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有没有既提高学生成绩又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及时提供相关资料,诸如钟启泉先生的(’’有效教学”的研究价值》、谢利民先生的《论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素质》、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等文章的观点,从思想上提升大家的认识;然后我们又及时提供了崔允梆先生开发的三个案例:《老师,苦胆是什么?》《海因茨偷药》《一次篮球课》。经过对话,老师们认识到,第一个案例是教知识,学生知道了,这种教学有效但属于低效;第二个案例是训练思维,学生理解了,这种教学有效但属于中效;第三个案例是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会了,这种教学有效且属于高效。基于此,教师们认识到只关注知识教学是一种“短视行为”,教学只能是低效的;关注学生素养提升是一种“远见行为”,教学就能够是高效的。
二、解读现场教学实践,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反思过去是为了正视自己的实践,解读现场教学是引导参训者成为行动研究者。参与式培训强调教师的参与性。培训者创设培训情境,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共同参与,研究具有“即时”“在场”的特点。
l、现场设计教学,提升研究的参与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的基础.每一位教师每天都要独立完成教学设计,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但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无视新课程新理念,依然故我的设计显然不合时宜。我们安排参训者独立完成《核舟记》的教学设计。我们把老师们设计的教案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读课文、疏通字句、弄懂文意。第二类,读课文、通字句、品味文化。第三类,自己疏通文句、动手操练做核舟、研究文章的启示。我们安排参训老师分组讨论这三类教学设计的特点。在讨论时,教师们认为,第一类教学设计是常态教学的设计,其优点是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懂文句,明白文意;其缺点是教师教得多、管得死,学生主动性不够。第二类教学设计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设计,其优点是既教了课文中的文言知识,又品味了课文中的文化;其缺点是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够。第三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