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青年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当代青年信仰
许立宇 201341310242 电气2班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青年对信仰概念模糊,大部分的人缺乏信仰。
中国从抗日建国时期起,便不乏有人才辈出的有理想,有信仰追求的的青年。
如今时代变迁,对民族信仰也越来越被埋没。
当代大学生迷茫混沌,缺乏个人信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且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政治体制和法制的不健全日益凸现出来,中国当代青年应当从各个方面提高信仰,要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本我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只有这样,中华名族才有希望,只有这样,伟大祖国的未来,才有指望。
关键字:信仰民族教育青年
(一)何为信仰--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什么是信仰呢?从广义的定义上来说: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
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从定义上可以看到,信仰很明显不局限于宗教。
他还可以包括中国古代信奉玉皇大帝,西方人信奉的上帝。
还有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甚至那些鬼神论,奇门遁甲术都可以算做信仰。
国外的什么黑格尔哲学,马列主义等也都算得是一种信仰。
(二)中国当代青年是否有信仰?如果有,又是什么信仰?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当代人的信仰太多了:有为国争光,为民请民的;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努力奋斗,追求人生价值的;还有娱乐至死,游戏人间的。
正所谓“人上一百,各种各色”,当代社会俨然一个五光十色的大杂烩。
从单个人的层面来讲,这种现状是历史进步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个性解放的一种外观表露,也符合多元文化的精神内涵。
然而,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说,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现状。
无论为国争光,为民请民的,还是努力奋斗,追求人生价值的,我们都称之为大英雄。
这类人对社会的发展,对时代的进步,都是有益的。
无论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还是娱乐至死,游戏人间的。
我们称之为小人物。
这类人对时代的发展是不利的,甚至会成为一个民族衰亡的隐患。
大英雄和小人物都是有信仰的,他们的信仰都会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不同的是,大英雄的信仰可以上升到民族的高度,称得上民族信仰。
而小人物的信仰却仅仅只是个人的,永远逃脱不了自我的小圈子。
民族信仰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族时代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缺乏英雄的民族注定是缺乏民族信仰的民族,而一个缺乏民族信仰的民族注定是要一步步慢慢走向灭亡的。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很多东西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就当代来说,这一切进步在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不少困扰。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人能够免除困扰,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特别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来说,很多方面的困扰表现尤甚。
而造成这些困扰的很大原因便是,当代中国青年人缺乏民族信仰。
(三)当代青年缺失的是民族信仰。
当代大学生迷茫混沌,缺乏个人信仰,已经是被人一提再提的话题,这里不再多说。
我想补充强调的是,他们不是缺乏个人信仰,而是缺乏民族信仰。
那么何为民族信仰?他们为什么缺乏民族信仰?这恐怕确实值得思考一番。
这是一个渊源的历史的历史问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就现实的中国来说,所谓民族信仰,说简单点,就是指一个民族共同的脉搏和灵魂,一个时代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一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
其实中国人也不是一直都缺乏民族信仰,中国青年人也不是一直缺乏民族信仰。
中国人的民族信仰变化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一种形态变成另外一种形态,从无到有,在从有到无,可谓历经坎坷。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富国安民,愚弄百姓便极力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向人们灌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授与人们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理念。
于是,中国社会由先秦的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聚变为独尊儒家。
导致孔子以及他的思想和学说便成了后来整个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信仰。
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倒也兢兢业业,安平乐道,努力奋斗,终是创造了某些层面上讲值得骄傲的封建文明。
其中也不乏改朝换代的英雄豪杰,但终究是“换汤不换药”,新一个朝代依然沿袭着儒家思想,它的正统位置长期不曾动摇过,就算是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侵占中原的土地,屠杀中原的人民,从武力上战胜了中原人民,却最终还是被中原的儒家思想所侵染和奴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融入国际社会并且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政治体制和法制的不健全日益凸现出来,它们难以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贫富分化也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不可避免的激发出来,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文化上,传统的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甚至在某些已经被未来文化主导和吞没,于是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情绪和思潮越来越浓重,中国社会开始陷入了一个经济上快速发展,政治和文化上不断动荡的混沌矛盾状态。
从此,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此,无论是江泽民主席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是胡锦涛主席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美好倡导都没有能够把人民的思想全面的统一起来。
人民开始哈韩哈日起来,人们开始金钱至上起来,人民开始娱乐至死起来。
社会再也没有共同的信仰,国家再没有全民一致的步伐。
于是房价高居不下,于是腐败越反越烈,于是丑闻愈出愈多。
社会矛盾再一次空前激发,各种恶劣现象层出不穷,危机中华民族存亡的敌对势力跃跃欲试。
于是,我们时时看到胡主席和善亲民,我们常常感受到温总理日理万机。
然而,无论怎样的努力,却没有从本质上根除长期遗留的一些根本的社会问题。
人民也并没达到思想认识上的全面的统一,华夏子民还是在缺乏共同信仰的迷茫混沌中爬行摸索。
然而,当前的信仰缺失,全民在摸索中前进,这一切能够说明中华民族从此就没希望吗?答案非常明确:肯定不能。
因为你必须要看到,在当前的新时期,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还是稳步提高和发展的。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强有力的措施下,也是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的。
几千年的农业税得以全免,农民还得以补贴,确实大块民心。
医疗合作顺利开展,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令人民欢心鼓舞的事情。
(四)探索如何使得当代青年拥有信仰。
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凝聚力强大的不可战胜的民族。
然而就现今而言,中华民族又是多难的民族,中华民族又是极度缺乏信仰的矛盾混沌的民族。
该怎么样去协调着两者之间的矛盾呢?笔者认为最核心的措施是必须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其他的方面也不可手软,比喻说反腐倡廉,安国富民的社会政策也不可少,那些也是保证社会稳定,促进时代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最核心的应该还是教育。
正所谓中国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未来在教育。
教育的未来在体制。
关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笔者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在全民范围内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这个虽然有难度,但至少是要形成一种氛围,至少要让青年人了解,甚至热爱那些传统的文化,从而很好的抵制什么”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过时“论,抵制“老祖宗无用论”,从而更进一步促进青年人对历史的认识和对自己民族的了解,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关。
从而更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信心,进一步曾加民族凝聚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不曾中断而得以顽强生存和延续,并且持续创造着自己的灿烂文明成果的国家。
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原因,大多数因为这是孔子儒家思想统治人们思想的结果,我认为不尽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也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世的发扬和壮大。
还经受了好几次外族入侵,却能够得以顽强生存,这一切一切的奇迹绝非儒家思想所能撑起来的。
真正全面而完整的
原因藏在历史深处,藏在中华文化的深处,等待我们去开采和挖掘。
所以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当务之急,并且势在必行。
二是建立以道德修养教育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辅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普及法制教育。
道德是个永恒的话题,当前的种种社会丑恶现象的发生和盛行无一不跟道德沦丧有关。
因此很有必要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道德教育体系,例如可以强化从心理层面来体悟和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可以尝试做一些道德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在一定氛围内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然而它的空洞枯燥确实是令很多人深恶痛极的,而且很多情况下来年教授者本人也并不怎么理解和认可,大多迫于压力,也流于形式,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法制教育必不可少,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个健全和谐的法制社会是我们明知的选择和追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当然,这也要求法制本身的健全,需要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断的打磨和完善!这就需要统治者的努力和总结,还视乎于他们做此事的决心和恒心。
只有正确的抉择和强有力的措施,才能出效果,才能出成绩。
第三,教育经费开支急需进一步加大,从而更好的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诚然,政府已经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相当一部分的困难,不久前还全免了中小学学生的学杂费。
但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于是,在很多地方都盛行着读“书无用论”,他们宣扬“穷读书不如早打工”,虽然我们读书人心理极为抗拒这种言论。
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大学四年的花费要多于他毕业工作四年的储蓄这是不争的事实。
更不用谈什么高居不下的房价,甚至也别说结婚生孩子,报答父母之类的笑话,更不谈报答祖国报答社会。
何来理想?何来信仰?当然,毕竟中国太大,人口大多,难于管理,国家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方面的巨大开销,比如说医疗费用,比如说军费。
随便一个小动作都是四两拨千斤的。
绝对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第四,改善学校(尤其是大学)的课程结构,突出求精不求泛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人的第一老师”,不无道理的。
而当前大学中的课程设计凌乱繁杂,更多的让学生如同走马观花,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全被动状态。
他们所有的努力和全部的心血用那句“多一分太累,六十分万岁”来形容太贴切不过了。
而且相当一部分考高分的同学也是靠临时突击,并不见得有真才实学,并且那些高分者也不见得以后可以活学活用,为社会谋福。
这种课程安排弊端实在太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更难难调动学生的个人能动性和自主创造力。
笔者以为,国家的教育
部门急需要更加了解时代的开放性和个人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转变重泛不重精的思维定势,大胆创新的调整当前高校的课程结构,并改变学分制为学年制,改毕业论文制为个人兴趣特长创新突破制,放宽各个学院之间的界限,加强教与学的信息沟通,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让学生每天的每节课都可以自由选择老师,自由选择课程,自由选择班级。
并且采取期末书面考试和个人兴趣创新能力的大赛两种考核。
后一种考核中,要突出动手能力,突出兴趣。
当然,此考核必须严格执行,保证原创而非抄袭。
这一项工作实施起来会有些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最终一定会获得成功,取得完满成效的。
比如,对于喜欢理工科的人,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对一个课题的个人原创的研究论文或者一些手工制作,又或者发明的一些器具作为凭据,如果他们凭此获得了媒体或者报刊认可的话,我们更应当给予奖励和特赦的考虑。
当然还需要通过和专家教授进行讨论,口头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思想,进一步获得认可和验证。
对于喜欢文学艺术的同学,在平时的活动中就需要多次,并且多种形式的组织一些活动和比赛,还可以和其他高校或者学校联谊,通过学校组织或者学生自己组织一些研究讨论的课题和活动。
这样一方面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脱离网络游戏的束缚,摆脱孤独落寞的个人情感漩涡,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动性,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到了期末,就可以把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起来全面加以考虑,对富有创见和开创性的革命性人物要进行重点表彰。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评比中,前后两种考核的成绩所占分量的比例为三七开为宜。
另外,放宽毕业证的关卡,重视兴趣的挖掘,思维的提升,和个人实际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得其在社会中更有竞争能力。
(5)中国当代青年信仰的未来发展同建设
当然,作为我们每一个国人自己而言,尤其是我们青年人,更是要做好表率。
从心里上要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要多了解社会,多了解时事,也多多的分析和解剖我们自身,从而更清楚的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仔细的分析社会的产业结构,将工作的需求,个人的爱好和能力,以及个人的人生需求有机的协调结合起来,避免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况,也更避免大学毕业还伸手向父母要钱的尴尬。
总之,我们时刻要做一个明智清醒的人。
另外,对于当前的种种社会矛盾,我们要有清醒理智的头脑,切不可人云亦云,哗众取宠,更不可以丧失信心和斗志,丧失理想和信仰。
我们始终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不要被一时的挫折和困难吓倒,也不可因此就怀疑党,怀疑人民,怀疑一切,变的偏激和自私。
这样的话,于党于人民,于我们的家人,甚至于我们自身都是不利的。
相信吧,只要我们大家团结齐心,没有任何困难时战胜不了的。
我们既然作为时代的主力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就一定要身先士卒,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待人。
用自己的成绩鼓舞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品行感染身边的人。
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良心和道德,不做忘恩人,不做亏心事。
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迎接风险和挑战。
要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本我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只有这样,中华名族才有希望,只有这样,伟大祖国的未来,才有指望。
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有了真正的共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