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第一套 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A )被称为是“我国第一本以‘风俗’为名的民俗学名著”。

A. 应劭的《风俗通义》
B. 荀子的《蚕赋》
C. 孔子的《论语》
D. 王充的《论衡》
2、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并于1922年创办了(B )周刊。

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使民俗学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在中国得以开辟,而且使中国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得以产生。

A. 《民俗》
B. 《风俗》
C. 《艺术》
D. 《歌谣》
3、国际学术界对“民俗”所作的“生活手段说”,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 D)。

他把风俗看作是一种依传统力量而使社区分子遵守的标准化的行为方式。

A.阿切尔?泰勒B. 巴斯科姆C. 弗雷泽D.马林诺夫斯基
4、从董棕树树干的芯部提取的淀粉是( B)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A、布朗族
B、独龙族
C、傣族
D、德昂族
5、西南少数民族的( D),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壮观景象。

A、刀耕火种
B、“号地”
C、精耕细作
D、梯田稻作
6、傣族(C )的描绘了当时的人们“进林去摘果,进山去采菜”的生活情境。

A.《木姐珠与斗安珠》B. 《金岗岗日》C. 《傣族古歌谣》D.《粮食的来历和丢失》
7、( B)族的贝叶经,曾记载了傣族先民是如何将野生稻驯化成为人工稻的过程。

A.布朗B. 傣C.纳西D.普米
8、白族“三道茶”的特点是( B) 。

A、头敬长辈二敬平辈三敬晚辈
B、头甜二苦三回味
C、头淡二苦三甘甜
D、头苦二甜三回味
9、( C)是傣族入山劳作时常带的午餐。

A.五彩糯饭B. 泼水耙耙C. 竹筒饭D.猪膘肉
10、(B )族采雪莲花晒干,泡酒,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炖鸡肉味道鲜美,滋补功效甚佳。

A.傣族B. 藏族C.基诺D.佤
二、多选题:>
1、国际学术界对“民俗”一词下了上百种定义,将它们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ABCDE )
A.文化遗留说
B.精神文化说
C.口头文学说
D.草根传统说
E.生活手段说
2、社会生活民俗包括:(ACD )
A.社会组织民俗;B. 生计民俗C. 岁时节日民俗D. 人生礼俗
3、20世纪60年代,中国民俗学界对( )族史诗《格萨尔》、( BCD) 族史诗《江格尔》和( )族史诗《玛纳斯》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

A.回B. 藏C. 蒙古D. 柯尔克孜
4、西南少数民族中手工业民俗较有代表性的有( B)、( C)、( D)等。

A、运输业
B、纺织
C、手工为主的铁器打制
D、木器制作
5、在云南山区族与坝区族群众之间,历来维系着一种用耕牛结成的“亲戚”关系,意即“牛亲家”。

C D
A.彝B. 白C. 哈尼D. 傣
6、除了一般的烹制方法之外,西南民族富有特色的食物烹制方法有:A B C
A、烤
B、石烹
C、食生
D、晒
7、交通民俗的组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C),二是
(D );三是交通信仰习俗。

A、画
B、饰
C、交通运输设施民俗
D、交通运输工具使用习俗
8、食生习俗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常见,比如白族的(B ),傣族的(C )。

A.“诺索”B. “生皮”C. “喃咪”D. “冬莫”
9、生活在怒江峡谷的(B )族、(C)族、(D)族先民
至迟在清代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过江工具—-溜索。

A.回B. 怒C. 独龙D. 傈僳
三、是非题:>
1、作为学术或学科语词的“民俗”是在英国首先出现的,英国人汤姆斯在1846年用“Folk”和“Lore”两个词合成的。

Y、对
2、中国西南自古就是我国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西南地区生活着全国2/3以上的少数民族,具有“族群多、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Y、对
3、既然是同一个民族,不管其居住地有何不同,其文化特征都是一致的。

N、错
4、采集可以说是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历史上最早且最普遍的生产形式之一。

Y、对
5、传统上,狩猎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的也有个人的。

Y、对
6、生产指的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利用自然、依靠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借助,获得物质资料的过程。

Y、对
7、刀耕火种无疑是对森林的破坏,就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也是不合理的。

N、错
8、按目前已知的材料推算,西南地区裁培稻谷的历史至少
已有三四千年。

Y、对
9、“溜索”是布朗族先民征服山川而发明的交通工具。

N、错
10、藏族把敬青稞酒作为接待尊朋贵客的一种诚挚的礼节。

Y、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