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修订说明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修订说明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修订说明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修订说明

2013年11月

DL/T 675-201X《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修订说明

1、任务来源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文)的要求,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黑龙江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电力研究院、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浙江火电建设公司及电力行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标准修订组,修订本标准。

2、修订背景和原则

DL/T 675-1999《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在规范电力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电力行业电力体制改革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1999版标准已远远不适应或满足不了目前的管理及技术要求,所以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的原则主要有:

1)各级考委会均纳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体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与当前社会改革与发展相适应,也便于与国内、国际相关考核认证机构合作。

2)注重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对培训学时提出具体要求;注重对人员的技术与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电力行业专门采用的材料或设备,如新型耐热钢P91/P92、瓷绝缘子等;注重人文精神,对连续换证达5次的进行审核换证(免试)。

3)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将成熟的新技术如超声衍射时差检测技术(TOFD)、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PA)等列入考核规则中。

4)采用国际、国内其他行业考核规则的先进内容,并对其他行业的资格证书进行适当方式的认可。

3、编制过程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标准的修订组于2010年7月在黄山召开了关于标准修订的首次工作会议,在随后的标准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多方征求意见,并多次到不

同的管理部门、电力科研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和电力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于2011年6月31日完成了标准讨论初稿的修订工作。

2011年8月中旬,电力行业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在安徽黄山举办无损检测人员换证班。修订组利用此次机会,召集了参加培训班的考委会委员和电力生产、基建、科研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对修订的讨论稿,进行了的深入讨论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修订组重新对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此后,电力行业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如电力施工企业重组,区域电网改革,国家电网“三集五大”改革等,这些重大改革均与标准的草稿内容相关,需要重新编写标准内容及体系。重新编写的讨论稿于2012年07月完成,修订组及无损检测考委会委员在2012年08月再次进行了讨论;同时,结合最新电力管理体制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及电力行业对培训考核工作的新需求等,修订组对讨论稿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2013年07月修订组成员及考委会委员进行了讨论,对考核内容要求进行了细化,新编写了作为标准规范性附录的考核大纲。2013年11月20日,修订后的《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讨论稿完成,并通过电子邮件向标委会委员、考委会委员及相关单位征求意见。

4、标准的主要内容

4.1本标准包含10个条款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如下:

1)适用范围

2)术语及定义

3)考核机构与职责

4)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与职能

5)申请人受聘单位职责

6)取证资格考核

7)取证报考条件与程序

8)换证报考条件与程序

9)资格证书的管理与监督

10)档案与器材管理

附录A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申请表

附录B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培训经历证明

附录C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样式)

附录D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

D1 基础知识

D2 射线检测

D3 超声检测

D4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D5 相控阵超声检测

D6 磁粉检测

D7 渗透检测

D8 电磁检测

D9 瓷绝缘子超声检测

4.2 本次修订后的规则与DL/T 675-1999《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相比,主要作了以下修订:

1)在原有章节中细化了内容。在章节的编排上做了调整与补充。

2)在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设备制造”。

3)调整并增加了检测项目:将涡流检测(ET)扩充为电磁检测(EMT);检测方法增加了振动声学检测(VA);检测技术增加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相控阵超声检测(PA)、超声导波检测(GW)、瓷绝缘子超声检测(PIUT)。

4)删去了原规则中的“引用标准”章节,增加了“术语及定义”章节。

5)细化了各级考委会职责,细化了无损检测人员职能,增加了“申请人受聘单位职责”章节。

6)重点细化了“取证资格考核”章节,对考试内容做了调整。并增加了:NDT方法分类、考试题型要求、考核大纲、新NDT方法及新NDT技术的资格考核。

7)细化了“取证报考条件与程序”、“换证报考条件与程序”。

8)在报考条件中细化了视力要求、专业经历要求,也增加了年龄要求、培训经历要求。9)在报考程序中理顺了流程,增加了:网上公布计划、申请人预报名、考委会审查等程序。10)在“换证报考条件与程序”章节中划分了三种情况:考试换证、审核换证、延期换证。11)在“资格证书的管理与监督”章节中增加了新版资格证书样式、遗失补办、变更单位。12)增加了“档案与器材管理”章节。

4.3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如下相关标准:

1)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考核》;

2)MH/T 3001 《航空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考核》;

3)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等。

5、标准执行时的注意事项

5.1 本标准规定电力行业无损检测考核工作均是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锅监委领导下进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覆盖了发电、电网、施工、设计等企业,依据本标准考核后颁布的资格证书必须是统一的,本证书设计了防伪标记。

5.2 本标准制定了每种方法的考核大纲,但具体知识及技能考核点内容需要各级考委会细化。

5.3 近年来,发电设备向超(超)临界方向发展,新型马氏体钢、奥氏体不锈钢等大量采用;特高压电网发展对结构等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对包括钢管塔、绝缘子等提出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对新能源发电如风力发电设备等也需要进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对象、方法及验收评级等与以前相比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级考委会应根据这些变化,结合考规,编制适应当前形势的培训教材和考核具体内容,尤其应制作相应的试块等,切忌墨守成规。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修订组

2013年11月23日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1-2004)及其修改单

附件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TSG Z7001-2004)第3号修改单 (对2005年1月第1版和2007年第1号修改单、2009年第2号修改单的修改) 一、正文的修改 1.第五条修改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核准机关。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受理、审批综合检验机构和无损检测机构,并颁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以下简称《核准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审批其他检验检测机构(含只申请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工地的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的检验机构),颁发《核准证》。 “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的核准条件分为甲、乙和丙三类。对获得核准的机构,分别简称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机构,其中,乙类和丙类机构只能在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限定的区域内从事检验工作。” 2.第六条第(一)、(二)项修改为:“(一)有独立法人资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设立的检验机构和中央企业设立的检验机构除外); “(二)有与其承担的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3. 第七条修改为:“核准程序包括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批与发证。合并重组的机构,按附件3的规定执行。” 4. 第八条和第九条合并为第八条,修改为:“检验检测核准申请采取网上填报方式。申请机构应当登录负责受理的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许可业务 系统,填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申请书》(见附件4,以下简称《申请书》),并附以下扫描资料(PDF或者JPG格式)提出申请: “(一)《申请书》封面(加盖申请机构公章); “(二)《申请书》中的“申请核准项目”(机构法人代表人签字,加盖机构公章); “(三)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五)现有核准证书(不适用于首次申请); “(六)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也可为其他电子文本)。

中国电力行业简介

中国电力行业简介 概述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电力产生的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 涉及中国发电行业的主要公司企业有: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四小豪门(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 涉及中国电力行业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公司企业主要是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或国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或南网)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蒙电网或蒙西电网)。 五大发电集团 1、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公司标识: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是世界500强企业。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营电力产业为主,综合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依照[公司法],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进行改建和规范,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实行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市场需求,依法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改善产业结构,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电为主,综合发展,逐步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公司标识: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

某电力工程公司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制度规定(DOC 31页)

某电力公司绩效考核体系201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公司管理现代化,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公司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绩效考核体系。第二条推行绩效考核的原则 1.建立全员参与、全员负责的管理模式;2.通过绩效考核促进上下级沟通和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3.绩效考核中工作业绩考核的核心是目标考核,以协商的方式订立各级责任人目标,实行分级负责;4.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第三条绩效考核的目的1.考核结果为绩效工资与项目奖励的核算及发放提供依据;2.为员工晋级、升迁、奖惩等提供依据;3.考核结果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支持。第四条绩效考核对象为公司全体在岗员工。第五条绩效考核要素包括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第六条绩效考核过程采用横向评价、上下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七条绩效考核时间非项目组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考核,一年4次。项目组人员参加项目考核,项目考核是在项目结束后进行。一般每季度绩效考核时间安排如下:(一)第一季度绩效考核:4月1日—7日;(二)第二季度绩效考核:7月1日—7日;(三)第三季度绩效考核:

10月1日—7日;(四)第四季度绩效考核:1月1日—7日。第八条绩效考核的组织管理 考核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考核结果由各部门汇总后交至人力资源部存档,考核结果对被 考核者本人公开。第二章绩效考核要素设立的原则第九条工作绩效目标设立的要求(一)重要性:目标项不宜过多,选择对公司利润/价值影响较大的目标,以3-5条为好,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增减;(二)挑战性:目标值不宜过高或过低,应力求接近实际,以使目标可以达到,并使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三)一致性:各层次的目标应保持一致,下一级目标要以分解、完成上一级目标为基准;(四)民主性:所有考核目标的制定均应由上下级人员共同商定,而不是由上级指定。第十条工作绩效目标设立的步骤 1.由总经理会同经理办公会成员依据公司发展战略、本年度亟需解决的问题、必须完成的工作、以往经营状况、未来市场预测等情况,协商拟定年度总目标方案,由公司董事会批准后作为公司年度总目标加以实施。2.公司年度总体目标确立后,各级部门负责人根据本人所在部门、岗位职责,分别与其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协商,确定各人年内各季度工作绩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第三次完整版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于2003年6月提出《特种 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起草意向, 2003年8月委托中国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协会 (以下简称协会) 就本规则的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组织调研工作。 2004年4月特种设备局正式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 究中心(以下简称特检中心)下达了本规则的起草任务书,特检中心委托协会按任务书的要求具体负责 起草组织工作。协会于 2004年5月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起草组并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在前期调研工 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草案。 2004年6月由特检中心技术法规部向特 种设备局上报了本规则的征求意见稿。 特种设备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后, 以质检特函[2004]24号文 对外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起草组于 2004年8月在北 京再次召开会议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 2004年9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 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 起草组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2004年10月本规则的报批稿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 颁布。 本规则考虑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情况,坚持从事法定检验的检验机构(自检 机构除外)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 对不同类别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性质、 责任、规模、资源条件、能力和管 理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并根据现实情况适度调整了检验 (核准)项目,以达到规范核准行政行为的目 的。 目录 第一章 ............................................ (1) 第二章 ........................................... (1) 第三章 .............................................. (2) 第四章 . (3) 附件1 . (4) 附件 2 ........................................... (8) 附件3 .................................................. (25) 附件 4 . (34)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7001 -2004

电力公司绩效考核完整版

电力公司绩效考核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根据***电业局*电人字[***]*号《关于制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XXX实际情况特制此考核管理办法。 一、绩效工资考核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1、绩效工资基数的40%为个人基础绩效工资,不进行考核,另外的60%纳入动态考核。考核分数按统计分数计算。绩效工资系数不变。 2、绩效工资计算方法。 绩效工资额=(((分配绩效工资基数×40%+((分配绩效工资基数×60%)÷考核分数))×个人所得分数)))×个人系数 三、 绩效工资考核细则 包括六个方面内容: 安全生产(30分) 运行管理(20分) 培训工作(10分) 文明生产(15分) 综合治理(15分) 劳动纪律(10分) 1、安全生产方面:(30分) (1)发生误操作事故,扣除30分 (2)发生人员责任的火灾事故,扣除30分

(3)违章作业,不论是否造成后果,扣除10分 (4)两票合格率要求100%,发现一处不合格扣除5分 (5)凡因巡视不到位,造成设备被迫停电的责任者,扣除10分 (6)安全活动流于形式,每次扣除5分 (7)安全活动不规范或没有按时完成,扣除5分 (8)安全文件下发后,没有及时学习,抽查不合格,扣除5分 (9)其他安全管理不按规定执行,扣除2分 (10)倒闸操作不严格执行“六把关”,发现一次扣除5分 (11)安全用具到期未做试验扣除10分 (12)随意解锁操作,扣除10分 (13)操作票、工作票不按月装订、检查、签字的扣除10分 (14)地线、围栏、标识牌等安全措施有问题或没有及时归位,扣除10分 (15)变电站有工作,在开工前、结束后,没有会同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查者,扣除5分 2、运行管理方面:(20分) (1)有人职守站,有调压手段的电压合格率≥99%,因人员责任不合格,扣5分 (2)母线电量不平衡率10kV≤±2%,35kV≤±2%.属抄表和计算错误,扣除5分 (3)各种手写记录,执行仿宋体。未执行着根据情况扣除5分 (4)各种交接班按标准化变电站交接执行。未按标准执行,扣除5分 (5)有上级及外单位领导检查参观,站内人员没有按标准化汇报,扣除5分 (6)运行管理按年历、月历执行。不符合要求扣除2分 (7)各种台帐、资料,按标准化变电站要求执行。不符合要求扣除5分 (8)其他运行管理未按要求执行,扣除3分 (9)各班(站)要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未按要求完成的班(站),扣除2分(10)每月按规定日期报表,不按规定日期报表扣除5分 (11)错误扣5分

职能部门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职能部门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 1.1为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实施公司运营战略规则,客观、准确地评价公司各管理岗位和各职能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使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奖惩、异动、教育培训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依据。 1.2为公司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考核范围 2.1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 2.2另有下列情况人员不在考核范围内: 2.2.1、试用期内,尚未转正员工。 2.2.2、连续出勤不满六个月或考核前休假、停职六个月以上。 2.2.3、兼职、特约人员。 三、考核原则 3.1、以公司对员工的经营业绩指标及相关的管理指标,和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 3.2、以员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操作准则。 3.3、以全面、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核心考核理念。 四、考核程序 4.1、员工自评:按照“考核权限表”,员工选择适当的考核量

表进行自我评估。 4.2、直接主管复评:直接主管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复评。 4.3、间接主管复核:间接主管(高于员工二级)对考核结果评估,并最后认定。 五、考评依据 5.1部门绩效分数:《部门负责人本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得分统计表》(总裁助理提供) 5.2 员工考核分数:《部门员工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各部门提供) 六、考核时限 6.1每月12日前,总裁办综合评定集团各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与效率,给出公司当月各职能部门的《部门负责人本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得分统计表》。 6.2每月15日前,各部门负责人提报本部门内所有人员《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自评、复评部分均需进行评分并签字确认后,报至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处。 6.3每月20日前,绩效考核部处理员工申诉事宜,并汇总对公司职能部门全员的《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进行统计整理。 6.4每月22日前,绩效考核部将统计汇总后的《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进行报批。 6.5每月24日前,将报批签字后的《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发至人力资源部薪资专员处。

电力工程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电力工程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一、目的 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工作,确保公司经营与发展目标的达成和相关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原则 1、公开原则:考核过程公开化、制度化。 2、客观性原则:用事实标准说话,避免带入个人主观因素。 3、反馈原则:在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必须反馈给被考核人,同时听取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并对考核结果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及时修正。 4、时限性原则:绩效考核反映考核期内被考核部门、员工的综合状况。 三、绩效考核对象 绩效考核对象分为团队和个人两类,并分别对公司、部门和职(岗)位进行三个层次的考核。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市场开发与商务人员以外的全体员工(市场开发与商务人员考核按《销售奖惩制度》执行)。 五、绩效考核机构 公司绩效考核工作主要由公司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室组织完成,其它各部门在考核工作中负责本部门的考核工作和相关数据的收

集与提供。 六、考核指标建立过程 1、设立公司经营目标 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由公司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公司发 展战略和年度经营方针制定,在12月之前完成并公布。 2、绩效指标来源: (1)、部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的来源: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方针分解所得的考核指标;部门重点职能;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善的内容;分管领导强调的重要工作;相关部门为了完成其关键任务向本部门提出的协作要求。 (2)、职(岗位)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从部门承担的指标分解到位。

(3)、要求各部(办)在上月底前提出次月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流程:部门负责人与直接上级在双向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一致,通过OA系统申报并经总经理确认后,报总经理办公室(具体见“附件二”)。 (4)、公司当月因工作调整,如果有新产生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由总经理办公室通知有关部门,并告知其直接上级(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总分中预留10%作为新增指标的考核,具体操作:有新增指标就具实考核得分,没有就全得预留分数)。 3、考核指标及指标值的调整 当公司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或指标承担部门需要变更指标时,需要填写《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变更表》,按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规定的流程,经批准后生效(具体见“附件三”)。 七、绩效考核指标的类型 绩效指标由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工作目标指标(GS)构成(具体见“附件二-附件十二”)。 八、公司年度效益考核 年度效益考核是对公司当年的经营指标进行考核,在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具体考核实施由公司管理委员会组织,其考核结果是核发员工年度效益奖金的依据(若公司当年实际经营指标未达到最低销售目标的60%,不再计发员工年度效益奖金)。 九、绩效考核分数设置与计算 1、设置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中国电力行业简介教学内容

中国电力行业简介

中国电力行业简介 概述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电力产生的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 涉及中国发电行业的主要公司企业有: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四小豪门(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 涉及中国电力行业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公司企业主要是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或国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或南网)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蒙电网或蒙西电网)。

五大发电集团 1、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公司标识: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是世界500强企业。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营电力产业为主,综合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依照[公司法],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进行改建和规范,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实行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市场需求,依法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改善产业结构,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电为主,综合发展,逐步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电力需求的变化与供求状况分析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1 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产业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一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供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年发电量约43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产业:①东北中部电力产业,②东北南部电力产业,③东北东部电力产业,④冀北电力产业。 ⑶ 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产业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2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1978 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正式开始。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也为电力行业的改革指明了市场化的目标和轨道,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开始向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方向转变。对于1979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大致上可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从1978年至1997年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期为了促进电力发展,解决严重缺电问题,国家出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集资办电政策,如利用外资、征收电力建设基金、还本付息定价等政策,成立了华能、新力等发电公司和长江三峡、清江、五陵等水电公司,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成立五大电力集团公司,此外还成立了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全国除西藏和福建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省电力公司。但由于电力建设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期间,电力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到1986年,发电量缺口达600-700亿千瓦时,全国还有35%的农户没有用上电。由于电力缺口大,拉闸限电频繁,电力工业的“瓶颈”更为突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为广泛共识。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1997年底,我国电力工业基本实现供需平衡。1998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的通知》,决定停止执行若干限制用电的规定,标志着长达20多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中国电力工业在取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这一历史性成就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电力公司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全员绩效考核的要求,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准确地评价员工工作绩效,激发员工潜能,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发展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全员绩效考核是指XXX省电力公司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对目标的分解,使公司所属单位(含公司本部)、部门(含分公司,下同)、管理者、员工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向上达成共识,并根据一定的考核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价,激励部门与员工持续改进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公司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第三条公司系统通过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分配、教育培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提供依据;激励与约束全员不断改进绩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实现员工、部门、所属各单位、公司的共同发展。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四条绩效考核分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部门考核、班站考核和员工考核。 第五条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按《XXX省电力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执行。 第六条部门(班站)考核以工作业绩为考核内容;员工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和工作态度考核三个方面。其中,部门(班站)正职的工作业绩与其所在的部门(班站)的工作业绩一致。 第七条绩效考核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人员有不同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工作业绩是指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包括完成工作目标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对企业、部门、班站目标的贡献程度等。其权重一般为75%。 (二)工作能力是指胜任本职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体能等。 (三)工作态度是指积极性、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 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员工绩效考核的共性指标(各类人员共性考核指标详见附件一)。其在绩效考核内容的权重,

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下面是本人整理的关于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欢迎阅读参考。 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篇一:企业行政部绩效考核方案通过考核,对行政部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当的职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工作努力程度及工作业绩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一方面为薪酬调整、职务变更、人员培训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业绩达到预期 目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得到实现。 (一)考核频率 行政部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行政部经理负责落实并实施,人力资源部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 (二)使用范围 企业行政部工作人员,行政部经理除外。 (三)考核内容 1、工作态度 即积极主动地对待工作,遇到责任范围内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其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出勤率

(2)工作主动性 (3)工作积极性 (4)合作性 (5)工作责任感 2、工作任务 (1)工作计划完成率。 (2)业务协作,主要考核其配合他人完成工作的态度及结果,如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 (3)公文处理的及时率。 (4)文稿起草的及时率。 (5)公文处理的差错率。 (6)企业内部信息通报的完成率、及时率和准确率。 (7)文件管理的规范性。 (8)按时参加企业及部门的相关会议,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9)积极主动地接收领导交办的工作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3、工作能力 (1)专业技能 (2)组织协调能力 (3)沟通能力 (一)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二)绩效考核申诉 1、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XX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于考核下月XX日前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存档,年度述职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在次年1月XX日前汇总归档。 我国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的缺失 1、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缺乏 企业的文字性业务流程要么没有,即使个别企业建立了流程,也多是基于理念层面的,真正能用于指导员工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极为少见。我们认为,基于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Hamel,20XX),是一个企业真正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它也将成为员工融入这个企业最重要的指南。同时,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公司发展过程

中国电力行业五年发展成就(2002~2007)

中国电力行业五年发展成就(2002~2007) “十六大”以来,电力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挑战,抢抓发展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在服务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电力用户的能力上进一步增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通过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保证了安全可靠供电,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和特大设备事故; 电力装机实现了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 电网不断强化完善,各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屡创新高; 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不断提高,呈现出新的态势。 1、电力供需形势得到有效扭转,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与此相伴,全国电力需求增长迅猛,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再度出现,2003年、2004年逐渐发展成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其中,2003年全国先后共有23个省级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2004年我国电力供需形势成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全国先后共有26个省级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电力短缺对经济发展形成制约和瓶颈作用,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电力供需紧张

的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建设步伐,加大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积极采取需求侧管理措施,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扭转了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全国城市用户由于缺电原因造成的停电时间平均达到9小时25分钟,2005年下降为6小时55分钟,2006年继续降为18分钟,今年上半年,只有6分钟,表明全国性供电紧张形势得到了有效和明显的缓解。 2、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全国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为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各电力企业在加强系统建设和设备管理、完善网厂协调机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夯实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全国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特大电网事故,没有发生特大设备事故,电力安全生产一般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大幅减少。2004-2006年全国电网事故由196起下降为48起,设备事故由551起下降为238起,及时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大面积、长期停电事故。 3、电源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以来,电力装机实现了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四年年均增长15%,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率高6.41个百分点,特别是2002年以来,增加电力装机接近于前52年的总和,这是中国的速度,也是世界的速度。到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4亿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经连续十二年位列世界第二位。到200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将达到7亿千瓦。

电力公司绩效考核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全员绩效考核的要求,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准确地评价员工工作绩效,激发员工潜能,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发展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全员绩效考核是指XXX省电力公司以公司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对目标的分解,使公司所属单位(含公司本部)、部门(含分公司,下同)、管理者、员工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向上达成共识,并根据一定的考核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价,激励部门与员工持续改进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公司持续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第三条公司系统通过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分配、教育培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提供依据;激励与约束全员不断改进绩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实现员工、部门、所属各单位、公司的共同发展。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四条绩效考核分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部门考核、班站考核和员工考核。

第五条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按《XXX省电力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执行。 第六条部门(班站)考核以工作业绩为考核内容;员工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业绩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和工作态度考核三个方面。其中,部门(班站)正职的工作业绩与其所在的部门(班站)的工作业绩一致。 第七条绩效考核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人员有不同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工作业绩是指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包括完成工作目标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对企业、部门、班站目标的贡献程度等。其权重一般为75%。 (二)工作能力是指胜任本职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体能等。 (三)工作态度是指积极性、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 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员工绩效考核的共性指标(各类人员共性考核指标详见附件一)。其在绩效考核内容的权重,由各单位在组织实施时,根据不同的岗位、层次予以具体确定。 第八条指标确定原则。指标确定要遵循针对性、科学性、明确性原则;简洁清楚、重点有秩序的原则;可量化、可衡量、可考核、可实现绩效考核办法,与工作相关、有时间性要求的原则;企业、部门(班站)与个人间目标相衔接的原则;不断持续提升、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标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标准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2015年8月1日

前言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自2005年3月1日实施以来,特别是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工作的开展,对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提升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改善技术装备与检验、检测条件,提高检测质量与检测能力,完善制度建设与人才培训机制,增强责任意识与服务观念,规范行业自律与检测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工作,已被社会广泛接受与认可。近十年来,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成为无损检测机构资源、能力、绩效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标志,是工程招标重要条件。期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需要,2007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和2011年1月1日先后出台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第1、2、3号修改单。 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作为专门一类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要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承担起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任。另外,2015年1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要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协会“应当在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根据要求,由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的级别评定工作。 2014年4月,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组织有关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代表、无损检测专家成立了起草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14年12月征求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2015年1月,起草组根据征求意见形成送审稿。2015年6月24日,协会将送审稿提交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理事单位、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单位进行审议,2015年7月17日,起草组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形成报批稿。2015年8月1日,本标准由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批准颁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沈钢姜国锋仇道太靳玉庆 天津石化装备研究院压力容器检验研究中心蒋仕良 中石化工程质量监测中心陈一民 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李新成 北京捷安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麦年 杭州华安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张利明 安徽三兴检测有限公司景卫东 吉林亚新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王斌 天津诚信达金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艳柱 辽宁劳安无损检测有限公司杜辉 山西科视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赵岩涛 —- 1 -—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2015年度发展报告 2015年,电力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践行能源转型升级,持续节能减排,推进电力改革试点,加大国际合作和“走出去”步伐,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社会能源利用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投资较快增长。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占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的比重10%。在电源投资中,全国核电、并网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07%、31.10%和45.21%;水电受近几年大规模集中投产的影响,仅完成投资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8%;常规煤电完成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70.4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加快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年全国安排城网建设改造专项建设基金130亿元,带动新增投资1140亿元;安排农网改造资金162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亿元。 电力工程建设平均造价同比总体回落。2015年,因原材料价格下降,燃煤发电、水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总体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分布在1.5—5%区间内。风电工程单位造价小幅上涨1.57%。 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年新高。2015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184万千瓦,是历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电新增1375万千瓦,新增规模比上年减少805万千瓦,新投产大型水电站项目主要有四川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4台机组合计260万千瓦、云南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3台机组合计180万千瓦和云南金沙江梨园水电站1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广东清远3台机组合计92万千瓦;火电新增6678万千瓦(其中燃气695万千瓦、常规煤电5402万千瓦),新增规模较上年增加1887万千瓦,全年新投产百万千瓦级机组16台;核电新投产6台机组合计612万千瓦,分别为辽宁红沿河一期、浙江秦山一期、福建宁德一期、福建福清一期、海南昌江一期以及广东阳江各1台机组;新增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分别为3139万千瓦和1380万千瓦,均创年度新增新高。在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49.73%。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在建电源规模1.82亿千瓦,同比增长25.35%。 电源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152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2%,增速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1954万千瓦(其中抽水

行政、后勤部门及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为了促进仟枝颜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考核坚持科学、公平、公正、客观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原则;坚持过程和效果相结合原则;重在引导,注重可操作性原则。 二、考核实施目的: 确保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的达成;为绩效改进提供依据,逐步导入绩效考核理念,使绩效考核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员工个人奖惩的参考依据之一,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不断改进绩效;作为薪酬调整、人员晋升、培训的参考。 三、组织领导: 考核评估工作在林加笳董事长的领导下进行。由营运中心、行政人事中心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考核工作。 四、考核对象: 行政人事部、策划部、财务部。 五、考核时间范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月度考核对每月进行考核,在考核月份的次月初进行。年度考核和学院年终考核合并。 六、考核实施:

对行政、后勤人员的考核,由******负责统一安排,各部门负责考核的具体实施工作。 各部门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办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并存档。 考核分为三部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考核。 (一)、工作业绩考核:各部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考核项目、考核指标和标准,报****审核后实施。样表如下: (二)、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考核:各部门根据自身的特点细化考核项目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报****审核后实施。样表如下:

七、考核评估的办法与步骤 (一)月考核 1、每月底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考核表格如实填写本部门人员得考核情况,并于次月3日前上报****办。 2、****办汇总各部门考核得分,抽查相关支撑数据,审核无异议后报

中国电力行业运行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9514475.html, 中国电力行业运行报告 作者: 来源:《财经界》2009年第08期 一、电力基本建设和电力生产 1装机容量和新增生产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 从装机容量增加看,一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设备容量76609万千瓦,同比增长10.6%。其中,水电14551万千瓦,同比增长19.3%;火电60121万千瓦,同比增长8.2%;核电884.60万千瓦,与去年持平。 一季度,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49.06亿元,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011.45万千瓦。其中水电137.73万千瓦,火电821.40万千瓦,风电50.23万千瓦。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72.34亿元,电网建设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602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832千米。 2发电生产降幅趋缓,火电设备利用率大幅下降 一季度,全国发电量779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降幅比去年四季度收窄4个百分 点。其中,水、火、核电分别完成962、6544、14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4%和下降 6.1%、3.6%。截至3月份,全国发电量已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扣除春节因素),为历年来首次。据国家电网旬报统计,自3月上旬日均发电量达到93.7亿千瓦时、实现同比正增长后, 中旬开始日均发电量同比、环比均又持续小幅下降。 受需求下降、产能大幅上升以及实施节能调度共同作用,发电设备尤其是火电设备利用率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009小时,同比下降151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100小时,同比下降186小时,下降幅度历年少见。 二、电力需求和消费情况 1用电继续呈下降态势,但降幅逐步收窄 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81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其中,一、二、三产和城乡 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分别增长5.1%、-8.2%、7.4%、9.9%,增幅同比分别回落4.1、2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