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利益的学派,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因此出现了诸
子蜂起,学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学术空前繁荣局面。
“坐而论道”
私学的发展
战国时期各学派都创办了私学,但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 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
墨子
老子
庄子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私学的发展
1、儒家私学。代表保守势力,注重孝悌、名分、宗法、井田、仁义 等,其创始人是孔子,内分八派,其中子思、孟氏和乐正氏三派合 称思孟学派,该派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 重要影响。 2、墨家私学。代表劳动人民和手工业者,创始人是墨翟,提倡贵俭、 兼爱、舍己为人、抑强扶弱,注重传授生产和科学技术知识,在劳 作中学习。它还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团体,组织严密、纪律
六艺教育的特点
1、文武兼备 2、求知兼求能 3、前期和后期教育特点不同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特点
学在官府
官师合一
•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第三节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官学衰废
私学兴起
私学的历 史特点
春秋时期的教 育
官学衰废
春秋战国时期,各侯国
几乎都很少顾及教育的
发展。史书中关于政府 大力兴办官学的记载并 不多见。对于官学无事 可记。说明关于官学的
3、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祭之容、 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国学的教育内容
乡学的教育内容
1、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飨礼
2、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 宾客
3、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 制。 4、乡三物:六德,包括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包括孝、友、睦、姻、任、恤;六艺,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管教育,教育内容包括
德、行、艺三方面。
古 之 教 者 , 家 有 塾 , 党 有
《 礼 记 学 记 》 ·
学
政教合一
辟雍也是祭祀、召开军事会议、召见诸侯、
献俘庆功、大射选士、养老尊贤的场所。 庠、序、校也是乡官议政、乡饮酒礼、乡射 之礼的场所。
国学的教育内容
1、三德:至德以为道本,敏德以为行本,孝德以知逆 恶;三行:孝行以事父母,友行以尊贤良,顺行以事 师长。 2、六艺
生活,进行政治改革。这种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是私学产生与发展
的先决条件。 3、文化上: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4年)是社会急剧动荡时 代,官学衰废,奴隶主贵族子弟享有世袭特权,不需学习也能成为 统治者,这样原来的官学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官学名存实亡。 西周时期的礼乐典章制度根本不能适应“礼崩乐坏”的形势,孔子 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各国统治者急需“贤人”辅政。
《 礼 记 王 制 》 ·
商代的官学已出现
“大学”、 “瞽宗”、 “庠”、“序”、 “学” 等名称。
小 学 , 而 作 乐 于 瞽 宗 。
殷 人 设 右 学 为 大 学 , 左 学 为
《 礼 记 明 唐 位 》 ·
商代的官学
商代的官学
右 学 , 大 学 , 在 西 郊 ; 左 学 , 东 汉 郑 玄
公 宫 南 之 左 , 大 学 在 郊 ,
天 子 命 之 教 , 然 后 为 学 , 小 学 在
《 礼 记 王 制 》 ·
辟雍
辟雍周围环之以水,其他四学
分设四周。 东学(东胶、东序):习干戈 羽龠(古代一种管乐器)的 场所,由乐师主持 西学(西雍、瞽宗):习礼的 场所,由礼官主持 南学(成均):习乐的场所, 由大司乐主持 北学(上庠):习书之所,由
变化
起私 学 兴
社 会 动 荡
王 权 衰 落
废官 学 衰
移文 化 下
私学兴起
1、士阶层的崛起
春秋时期是私学的兴起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年—前221年)是私学的繁荣阶段。私学的兴起与士阶层 的崛起有关。 “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处于贵族的下层和平民的上 层。它本来只是奴隶主贵族中的低级官吏,即“公卿大 夫士”中的士,又是四民之首,即“士农工商”的士。 “士”有文士和武士之分。
夏 后 氏 禘 黄 帝 而 祖 颛 顼 , 郊 鲧 而 宗 禹
3、宗教教育 夏代的宗教教育以 敬天尊祖为核心。
有 虞 氏 禘 黄 帝 而 祖 颛 顼 , 郊 尧 而 宗 舜 。
《 国 语 鲁 语 》 ·
商代的官学
殷 人 养 国 老 于 右 学 , 养 庶 老 于 左 学 。
商代的教育史料主要 来源于甲骨文的发掘。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
中国教育史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夏、商的教育
夏、商、西 周与春秋时 期的教育
西周的教育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第一节 夏商的教育
夏代的教育
商代的教育
夏商的教育
夏代的教育
1、夏启破坏了“禅让 制”,建立“世袭制”,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2、井田制下,农业、手 工业有较大发展。
3、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 明时代。 4、由“司徒”主管教化。
礼:礼仪、等级名分教育、伦理规范教育。五礼:吉、 凶、宾、军、嘉
乐:音乐教育。包括乐德、乐语、乐舞教育。 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 尺、井仪。
国学的教育内容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包括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 舞交衢、逐禽左
书:指书法文字教育(书写,识字,作文)包括六书: 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学、天文历法教育。包括数学、天文、历谱、五 行、杂占、刑法等方面。
夏代的教育
1、 “序”是在国都 设立的学校。
养 庶 老 于 西 序 。
夏 后 氏 养 国 老 于 东 序 ,
《 礼 记 王 制 》 ·
成《 古 夏学 今 为 小 学 。
东 序 为 大 学 ,
夏代的教育
公《 序 上孟 者 》子
2、关于“序”的内容: “序”是习射的场 所。除具有教育的
西周的 社会
教育制度
教育内容
西周的教育
西周的社会
主要特征是:
1、在政治上采用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各诸侯,建立了71 个诸侯国。诸侯又把它分封给卿、大夫,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2、在农业上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又推行宗法世袭制。为对付奴隶 和平民的反抗,西周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刑不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予他们的政治待遇,在物
质上则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1、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2、稷下学宫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稷下学宫留给人以思考。
私学特点
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其阶级基础以新兴地主阶级为主, 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 2、私学是根据社会或个人的需要而设立,它是分散的,即“学在四方”,而非 “学术官守”。 3、私学是政教分离,有独立的组织机构,政治活动和教育活动分开。
《 孝 经 》
军事教育
主要包括射箭和驾御 车马
持 弓 , 右 人 持 矛 , 中 人 御 。
上 古 “ 车 兵 之 法 , 左 人
《 诗 鲁 颂 》 ·
礼乐教育
在祭祀活动中要伴有 相应的礼仪和音乐, 包括歌诗、奏乐和舞 蹈等。
书数教育
读写算教育。
商代早期青铜鼎
商代青铜簋
商代青铜卣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
职能之外,“序”
后来发展为奴隶主 贵族议政、祭祀和 养老的场所。
, 射 也 。
滕 文
·
夏代的教育内容
考《 文 夏 学献 以 校通 射考 造》 ·
1、军事教育 夏代建国以后爱一 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着氏族,因而两种 制度和两个阶级的
斗争还很尖锐,为
了巩固政权,夏代 “为政尚武”。
士 。
大 乐 经《 之 》山 野 海 , 经 夏 后 海 启 外 于 西 此 舞 九 伐 。
私学兴起
2、养士之风盛行 在诸侯争霸,七国称雄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和公卿大夫为了壮大 势力,扩大影响,都争相养士,于是不管王室还是私门养士之风盛 行。当时的王公大人和卿大夫都能“礼贤下士”,实行“尊贤”的
政策。采用“选士”和“养士”的办法搜罗人才。
私学兴起
3、百家争鸣 养士之风盛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和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 自由传授也直接推动了各种学派的形成。代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
·
夏代的教育内容
公《 上孟 皆 》子
2、以“孝”为中心 的人伦道德教育 夏代学校的教育是 要“明人伦”。
所 以 明 人 轮 也 。
滕 文
夏 后 氏 收 而 祭 , 燕 衣 而 养 老 。
《 礼 记 · 内 则 》
·
夏代的教育内容
夏 道 尊 命 , 事 鬼 敬 神 而 远 之 《 礼 记 · 表 记 》
3、在思想意识上,除了利用宗教迷信愚弄民众之外,还强调遵守礼制,
不同的等级有相应的礼制,贵族的礼制不用于奴隶(“礼不下庶 人”)。 4、在文化教育上的特征是“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即在 宫廷设立学校,用典章作教材,聘官吏为教师(即“官师合一”)。
西周的教育制度
1、按地域分:国学(京
城)、乡学(地方) 2、按教育程度分:小学 (初等教育性质)、大 学(高等教育性质) 天 子 曰 辟 雍 , 诸 侯 曰 泮 宫
发展已经陷于停滞甚至
荒废的状态。
即 作 泮 宫 , 淮 夷 攸 服 。
水《 明 诗 明 》经 鲁 侯 鲁 , 颂 克 泮 明 其 德 , · · ·
私学兴起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 产力。经济形势的变化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 系的孕育成熟。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
诏书者主持。
泮宫
诸侯所设,仅有一间,半 乐 先 正 王 崇 诗 四 、 术 书 , 、 立 礼 四 、 教 乐 , 以 顺 造 士 。
环以水,又名頖宮
《 礼 记 王 制 》 ·
凡 子《 三 》礼 王 记 教 世 文 子 , 王 必 世 以 礼 乐 。
·
乡学
校、序、庠、塾
由管理民政的大司徒兼
庠 , 术 有 序 , 国 有
以上各学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利益,提出了各种各
样的治国方案,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各学派
之间既相互渗透,又展开激烈争论,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因齐国君主在都
城的稷门附近设立学宫而得名。稷下学宫历史悠久,它
创办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历 时150年。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养士之风走向制度化的产 物,也是各学派展开思想论战的园地。它由官方主办, 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
咨政议政的高等学府。
官方兴办、私家主持
稷下学宫
史书记载,齐国
都城西南门,曰 “稷门”,稷下 学宫依稷山、傍 系水,就坐落于
此门之外。
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的最大特色是学术自由,其办学方针是“来者
不拒,包容百家”,各家各派均可在这里设坛讲学,宣
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稷下学宫集中了各家学者,各学派的学术地位平等,它 们之间相互吸收、融合,兼收并蓄,政治的多元化使得 学术争鸣成为时尚。稷下学宫的学者享有优厚的待遇,
1、右学和瞽宗属于大 学性质,是一种新型 的教育机构。
2、右学和瞽宗以乐教
为主,是奴隶主贵族
子弟学习礼乐的场所。
小 学 , 在 国 中 王 宫 之 东 。
商代的地方学校
则 三 代 共 之 , 皆 所 以 明 人 伦 也
商代的“庠”“序” 也是从前代承袭下来 的,其中“庠”以养
老为主,同时对年青
一代进行教化;“序” 是习射和习礼相结合 的教育机构。
夏 曰 校 上《 , 》孟 殷 子 曰 序 滕 , 文 周 公 曰 庠 , 学
·
商代的教育内容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军事教育
礼乐教育
书数教育
商代的教育内 容
思想政治教育
1、奴隶主为加强统治的 需要,极力提倡宗教 迷信,将本族祖先作 为至高无上的神。 2、孝是社会道德的准则, 也是思想教育的中心 内容。 3、 学习先王的治国经 验,巩固统治地位。 夫 孝 , 德 之 本 也 , 教 之 所 由 生 也 。
严明,弟子必须绝对服从首领(称为“钜ju子”),如有违背,必
依法处罚。该派在自然科学如数学、光学、力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 了较高的学术成就。
私学的发展
3、道家私学。代表没落贵族阶级,创始人是老聃和庄周(合称老 庄),提倡消极隐遁的人生观,反对学习知识,对当时的统治者抱 有反感。老庄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社会和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 独到的见解。 4、法家私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创始人有李悝、吴起、商鞅、 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提倡变法、耕战、积极进取、实行法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