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 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 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 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后期 (即自贬 江州司马 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 以 闲 适 诗 和 感
的时期,揉和儒家 伤诗为主。
“乐天知命”道家 感伤诗:
“知足不辱”和佛 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 法宝。悔恨“三十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气太壮,胸中多是 《 赋 得 古 原 草
非”。
送别》。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白居易书《楞严经》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 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 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 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乐器 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 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 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 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 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 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 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 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 《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题解:琵琶行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 :古诗一种体裁。与 “歌”、“行”、“引”等并 称“歌行体”。《琵琶行》原 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 《长恨歌》。歌、行、引是古 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 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 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 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 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 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 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红绒毯》等。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 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 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 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 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 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 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 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 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 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感的因和序在

, 故 。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事 概 况
交文 代前 时面
诗 。 间,
定 下
说 明
、地
作 者
了凄

写 作 的

、人
有 一 段
原 物小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感知 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 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 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 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 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 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 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 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 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 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 以讽喻诗为主。 (从入仕 终 抱 着 “ 为 民 请 代 表 作 品 为 到贬江州 命 ” “ 兼 济 天 下 ” 《卖炭翁》。 司马以前) 的宗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文章最后写道:“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 青衫湿。”请问是什么使 与弹奏者本不是同一阶层 的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切的 共鸣而老泪纵横呢?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理解内容
序:明年:第二年,古今异义。 送客(于)湓浦口。 铮铮然:清脆响亮的样子。色:容貌。 为:做。 酒:摆酒,名词作动词。 迁谪:降职外调。
因为:于是创作。 凡:总共。
课文分析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共4 2张PPT )
琵 琶 白行
居 易
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 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本末》
《高山流水》的琵琶曲,讲述的是“高山流水”遇 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人伯牙擅长弹琴,有一天,他在江 口弹琴时遇到了钟子期。 钟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 赞叹不已。当俞伯牙弹到高山的意境时,子期感叹说: “太妙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当伯 牙弹到流水的意境时,子期又感叹说:“妙极了,你弹 出来的琴声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 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来人们就用“高山流水”来称呼 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泊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 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江湖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更 为她的遭遇所动怀。共同的遭遇使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 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 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 美文,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白居易的知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