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晋代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陶渊明,不愿意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彭泽县令”的官职,回到柴桑老家(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

(参看“耕前锄后”)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

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

这样,他在耕作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

搬家之初,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

第一首的原文是: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素心人”。

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

抗:同亢,高的意思。

抗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

谈在昔:谈论古事。

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诗的大意是: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这是作者写搬家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

诗的末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

“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

“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

赏析:公元408年(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

移居·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移居·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移居·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移居·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移居·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注释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辄:就。

相思:互相怀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理:义蕴。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赏析:这组诗写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当时作者46岁。

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

义熙四年(408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

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

《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移居·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2移居·其二陶渊明〔魏晋〕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在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在起,有美酒,大家同农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移居其二陶渊明原文鉴赏

移居其二陶渊明原文鉴赏

移居(其二)【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鉴赏这是《移居》二首中的第二首。

移居之后,诗人与邻人融洽相处。

忙时勤力耕作,闲时随意往来、言语无厌,充满人生兴味。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即使是在农忙时节,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诗人也要登高赋诗,一快胸襟。

这两句暗承第一首结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来,篇断意连,巧妙自然。

对陶渊明来说,在柴桑火灾之后,新迁南村,登高赋诗,可以涤散郁闷。

更何况是在春种秋收的农忙时节,忙里偷闲登高赋诗,其欣然自得之态可以想见。

登高而赋历来都属于文人的风流雅兴,在这里更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这两句用意颇深,却又似不经意道出,虽无一字刻划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已如在目前。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经过友人门前就呼喊他,无须顾及士大夫间拜会延请的虚礼。

态度虽略显村野,更觉往来的随便;大呼小叫,反见出情意的真率。

是诗人有酒招饮邻人,还是邻人有酒招饮诗人?抑或只是彼此串门时恰遇有酒便共相斟酌?是随意地饮着酒说着话,还是边饮酒边吟诗?后来杜甫也曾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无尽乐趣,均从此中得来。

平直的叙述中却有含蓄不尽之意味。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有酒辄相招饮,有事则各自归去。

闲时相思,相思复又聚首,遂形成一个回环。

在这小小的南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何等实在、真诚!“各自归”本来指农忙时各自在家耕作,但因与上句饮酒之事字面相连,句意相属,给人以酒后散去、自忙农务的印象。

就像这首的开头与上一首的结尾一样,利用句子之间若有若无的连贯,从时间的先后承续以及诗意的内在联系两方面,轻巧自如地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琐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这一句运用民歌中常见的顶针格,强调了聚而复散、散而复聚这一过程,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

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最新5篇

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最新5篇

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最新5篇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篇一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作者:陶渊明年代:魏晋诗人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通用

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通用

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通用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通用这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整组诗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感情真挚淳朴,语言真切自然。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移居》原文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作品赏析:陶渊明的共写下两首《移居》诗,写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

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的居所失火,陶渊明只得栖身船上;一年多以后,移居到浔阳郊外的南村,写下了这两首诗。

他借移居之乐来表达自己朴素的人生理想。

这一首主要表现得是良友过从谈论之乐。

首先,陶渊明写道了移居的.理由:不是出于迷信的原因,为了挑风水,而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心地质朴的朋友,很乐意和他们朝夕相处。

而且,这次移居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很早就有打算的,从“怀此颇有年”中不难看出。

诗的后半部分则写实对移居后生活的描写,集中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作为一个隐士,陶渊明的物质条件并不好,他对自己新居的描述是“取足弊床席”,简陋之极;但同时,他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能够这样,夫复何求?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坦荡的襟怀,不言高而品格自高,不言逸而风神自逸。

陶渊明名句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8、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0、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11、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2、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1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4、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移居其一》原文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一》原文赏析

《移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说明】
陶渊明约四十一岁时,从老家浔阳柴桑迂居于浔阳上京。

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六月,诗人在上京之居遭火灾,房屋焚毁。

两年之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后,又迁居南村,实现了他想往已久的愿望。

这两首诗,就是他这次迁居后的抒怀之作。

当时诗人四十六岁。

【注释】
(1)这首诗写迁居南村的原因和迁居后的乐趣。

诗中热情赞美了南村“素心〞人,表现了志同道合的高雅而纯洁的志趣。

诗人与这些纯朴的“素心〞人朝夕相处,无
拘无束,叙谈往事,品评文章,感情融洽而欢乐无限。

(2)非为卜其宅:语出《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古人在
建宅前,先用占卜的方法选取桔祥之地。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为了选择好的宅地,而是要选择好的邻居。

(3)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

数(shu 暑)晨夕:渭朝夕相处。

(4)从兹役:进行这次劳动,指移居。

(5)弊庐:破旧的房屋。

指移居后的住房。

取足蔽床席:只要能遮蔽床和席就
足够了。

意谓只要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

(6)邻曲:邻居。

抗言:直言不讳地谈论。

在昔:过去,这里指往古之事。

(7)奇文:指好的文章。

疑义:指疑难问题。

陶渊明《移居·其二》译文《移居·其二》鉴赏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译文《移居·其二》鉴赏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译文《移居·其二》鉴赏及赏析《移居·其二》是由陶渊明所创作的,全诗作者都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移居·其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移居·其二》魏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其二》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移居·其二》注释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辄(zhé):就。

相思:互相怀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理:义蕴。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移居·其二》创作背景这组诗写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当时作者46岁。

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

义熙四年(408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

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

《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移居·其二》赏析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

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原文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原文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原文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赏析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赏析《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

其一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

其二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

整个作品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

移居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相思:互相怀念。

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作者:陶渊明
年代:魏晋诗人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其二背景:
作品赏析
〔注释〕
(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同时,对躬耕自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

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

斟酌:指饮酒。

斟:执壶注酒。

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

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

将:岂,难道。

胜:强。

高。

无为:不要。

去兹:离开这里。

(7)纪:经营,料理。

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躬耕不会白费力。

移居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移居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移居陶渊明原文及翻译移居陶渊明原文及翻译导语: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同时,对躬耕自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移居陶渊明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移居二首【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译文注释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

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乃诗坛风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

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

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

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暗承第一首结尾“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来,篇断意连,接得巧妙自然。

此处以“春秋”二字发端,概括全篇,说明诗中所叙并非“发真趣于偶尔”(谢榛《四溟诗话》),而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

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登高赋诗,一快胸襟,历来为文人引为风雅胜事。

对陶渊明来说,在柴桑火灾之后,新迁南村,有此登临胜地,更觉欣慰自得。

移居原文及翻译

移居原文及翻译

移居原文及翻译移居原文及翻译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移居原文及翻译,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移居二首·其二作者: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相思:互相怀念。

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赏析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施补华《岘佣说诗》)。

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乃诗坛风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

试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

陶渊明于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

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原文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原文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原文赏析陶渊明《移居·其二》的原文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赏析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赏析《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

其一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

其二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

整个作品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

移居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

相思:互相怀念。

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

将:岂。

将不胜:岂不美。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

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纪:经营。

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作者: 陶渊明
年代: 魏晋诗人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其二背景:
作品赏析
〔注释〕
(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同时,对躬耕自岭
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

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

斟酌:指饮酒。

斟:执壶注酒。

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

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

将:岂,难道。

胜:强。

高。

无为:不要。

去兹:离开这里。

(7)纪:经营,料理。

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躬耕不会白费力。

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

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

陶渊明的《移居》全诗赏析拓展阅读篇一轶事典故出身寒素陈寅恪认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

”郭沫若说:“陶侃本是东晋当时的少数民族溪族。

”溪人是半汉化的越人。

从陶渊明的自叙中,可以看出其对自己的寒素之士的身份是十分明确的。

陶渊明在当时虽然以隐逸得高尚之名,但实际所处的社会阶层却在士庶之间。

葛巾漉酒陶渊明正在酿酒。

郡将前来探望。

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无弦之琴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

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

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佛学因缘陶氏家族有着礼佛敬佛的传统,直接影响到陶渊明对佛学的态度。

陶侃曾从海中将“文珠”灵像接归武昌,陶渊明祖父陶范为慧远的同门慧永在庐山修建西林寺。

生活在庐山脚下的陶渊明,和当时的佛界领袖慧远关系甚密,浓郁的佛教氛围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形影神》乃是有感于慧远对形影神关系的论述而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就指庐山。

除了慧远之外,陶渊明还和很多佛学修养深厚的名士密切交往,较为著名的有刘遗民、周续之。

平淡、自然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特征。

佛学的主要思想“空”,不必执着于有,也不必执着于无。

陶渊明平淡的诗风和宁静的心态自然冥合、融合为一,其中的佛学影响显而易见。

陶渊明平静看待生死,这种人生参悟也极具佛教意味。

陶诗中人生梦幻的思想当来自佛经。

佛教将人生归之为空为幻,使人产生一种空幻的感觉。

陶渊明受之影响,感到人生就像梦幻一样。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

移居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移居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移居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移居二首魏晋: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227田园,生活,友情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展开阅读全文∨创作背景这组诗写于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

公元408年(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

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

《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有用(21)没用(11)参考资料: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1-842、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7-5423、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67-368鉴赏其一第一首写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过往的快乐。

吟味全诗,每四句是一个层次。

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追溯往事,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重在“乐”字。

古人迷信,移居选宅先卜算,问凶吉,宅地吉利展开阅读全文∨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移居》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移居》

陶渊明集卷之二诗五言《移居二首》说明陶渊明约四十一岁时,从老家浔阳柴桑迂居于浔阳上京。

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六月,诗人在上京之居遭火灾,房屋焚毁。

两年之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后,又迁居南村,实现了他想往已久的愿望。

这两首诗,就是他这次迁居后的抒怀之作。

当时诗人四十六岁。

《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

其一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

其二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

整个作品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的气氛。

其一(1)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2)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3)。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4)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5)。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7)〔注释〕(1)这首诗写迁居南村的原因和迁居后的乐趣。

诗中热情赞美了南村“素心”人,表现了志同道合的高雅而纯洁的志趣。

诗人与这些纯朴的“素心”人朝夕相处,无拘无束,叙谈往事,品评文章,感情融洽而欢乐无限。

(2)非为卜其宅:语出《左传。

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古人在建宅前,先用占卜的方法选取吉祥之地。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为了选择好的宅地,而是要选择好的邻居。

(3)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

数(shu暑)晨夕:渭朝夕相处。

(4)从兹役:进行这次劳动,指移居。

(5)弊庐:破旧的房屋。

指移居后的住房。

取足蔽床席:只要能遮蔽床和席就足够了。

意谓只要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

(6)邻曲:邻居。

抗言:直言不讳地谈论。

在昔:过去,这里指往古之事。

(7)奇文:指好的文章。

疑义:指疑难问题。

〔译文〕从前便想居南村,非为选择好住宅。

闻道此间入纯补,乐与相伴共朝夕。

,我怀此念已很久,今日迁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宽大?遮蔽床靠愿足矣。

邻居常常相往来,直言不讳谈往昔。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移居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

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移居其二》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作者: 陶渊明年代: 魏晋诗人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同时,对躬耕自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

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

斟酌:指饮酒。

斟:执壶注酒。

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

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

将:岂,难道。

胜:强。

高。

无为:不要。

去兹:离开这里。

(7)纪:经营,料理。

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躬耕不会白费力。

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或七年(411)。

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

义熙四年(408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

两年之后,即义熙六年(410)九月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

《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赏析《移居二首》反映出陶渊明安于农耕生活和贫困景况,也表现出他和周围的人的淳朴、深厚的情谊,显现出他光明峻洁的人格。

第一首诗写迁居南村的原因和迁居后的乐趣。

诗中热情赞美了南村“素心”人,表现了志同道合的高雅而纯洁的志趣。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
谈在昔:谈论古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诗的大意是: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这是作者写搬家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
流寓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愁苦中仍然热切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刘禹锡为陋室作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其鄙视官场的卑污与腐败,追求高洁的品德与志趣,在审美气质上,和陶渊明这首诗有相通的一面。
》),而带着读书人的特点和爱好。他们一起回忆往事,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交心,他们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难的文义,畅游学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
诗的末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
赏析:
公元408年(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村(今江西九江城外)。《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所作。第一首写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过往的快乐。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
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素心人”。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
抗:同亢,高的意思。
最后四句:“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具体描写得友之乐。邻曲,即邻居。在公元411年(义熙七年)所作《与殷晋安别》诗中,诗人说:“去年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知殷晋安(即前所说殷景仁)当时曾与诗人为邻。抗言,热烈地对谈。在昔,指往事。诗中所说的友人,多是读书人,交谈的内容自然不同于和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限于农事(见《归园田居
吟味第一首全诗,每四句是一个层次。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追溯往事,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重在“乐”字。古人迷信,移居选宅先卜算,问凶吉,宅地吉利才移居,凶险则不移居。但也有如古谚所云:“非宅是卜,惟邻是卜。”(《左传·昭公三年》)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邻里之善恶。诗人用其意,表明自己早就向往南村,卜宅不为风水吉利,而为求友共乐。三、四两句,补足卜居的心情。“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旧说指殷景仁、颜延之等人。数,计算。诗人听说南村多有本心质素的人,很愿意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陶渊明生活在“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感士不遇赋》)的时代,对充满虚伪、机诈、钻营、倾轧的社会风气痛心疾首,却又无力拨乱反正,只能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躬耕自给。卜居求友,不趋炎附势,不祈福求显,唯择善者为邻,正是诗人清高情志和内在人格的表现。
中间四句:“怀此颇有年,,是诗意的转折和深化。兹役,指移居搬家这件事。“弊庐”,破旧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新居。诗人再次表明,说移居南村的愿望早就有了,现在终于实现。其欣欣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说,只要有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不要紧,只要能遮蔽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以了,何必一定求其宽敞?不求华堂广厦,唯求邻里共度晨夕,弊庐虽小,乐在其中,诗人旷达不群的胸襟,物外之乐的情趣不言而喻。在对住房的追求上,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都表现出高远的精神境界。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有人对他说:那地方太简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杜甫
陶渊明《移居》原文及赏析
晋代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陶渊明
,不愿意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彭泽县令”的官职,回到柴桑老家(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参看“耕前锄后”)
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这样,他在耕作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搬家之初,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第一首的原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