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16分)
月光
①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
月光历世照着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
②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
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在窗前升起。
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
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③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我缓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
④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蹬上皮鞋,妻问我何去,我无法对她说。
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
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飘浮迷漫。
霓虹灯在辨认着各色人脸,彩色探照灯,把商业大楼照得通体辉煌。
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
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
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喑哑所围绕。
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
多年了,月光渐去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
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
⑤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
⑥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
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
他们的诗句让我迷醉、颤抖。
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
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
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在村边此起彼伏。
它们在疯长着,使这些月光更亮,更有力。
村西就是终年流淌着的涧河,水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
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
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
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土地;它照在村舍上,因此也就成了村舍。
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
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
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
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
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
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
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都有着深深的失落。
⑦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够长出更为繁茂的月光。
只是现代人已没有这种心境,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
⑧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选自《大地无语》,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生活中的“月光”,开头为什么要从唐诗宋词元曲中的“月光”写起?(4分)
2.作者深情地描写“我童年的月光”,有何用意?(4分)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
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4.结合全文进行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4分)
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
”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
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
——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
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
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冷一不贴就又痛了。
”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
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
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
”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5.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6.假如把文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7.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
..地说。
8.记叙文中运用叙议结合的写作形式一般有三种情况: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本文属于哪种形式?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本文这样写的好处。
9.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
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①年是新的,也是旧的。
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②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③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
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
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
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
生的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④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⑤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
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
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
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
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
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
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
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
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⑥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
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
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
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
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⑦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
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
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
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⑧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
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
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
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
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
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0.第③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他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
11.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
12.作者的香港之行有何感受? 作者补叙香港之行的作用是什么?
13.结合全文,仿造例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文义,并与上文衔接顺
畅。
家乡的韵致,是山野弥漫的新鲜空气,是妈妈迎接“我”回家的温暖关切,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
【参考答案】
1.营造一种诗意氛围(答“增加文化内涵”也给分);为下文回忆童年时明亮、洁净、充满诗意的月光做铺垫。
(每点2分,共4分,意对即给分)
2 表现童年纯洁、朴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2分)与写病态的月光作对比,反衬现代人生活的残缺;(2分)照应结尾对幼时月光的怀想与追寻,表现对充盈精神生活的追求。
(2分)(每点2分,只要答对两点就得4分,其他的意对即给分)
3 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1分)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向往。
(1分)(共4分,意对即给分)
4.大气的污染(或环境污染);生活中无边的琐屑、烦恼、不安;内心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锈迹斑斑);现代人已没有深入到月光内部的心境。
(共4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二点即给4分)
5.“我”出差路过老家,趁着夜晚来到家里时,看到因腿上的关节痛而又舍不得贴膏药的母亲,正在用燃烧的艾叶熏腿,百感交集。
6.不好;原题“坐在艾烟里的妈妈”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而“说谎的母亲”虽然也切合题意,但呆板直露,缺少韵味,还是原题好。
7.(1)运用神态与语言描写,形象地表明了母亲见到“我”时既惊喜万分,又生怕被“我”责备的矛盾心理。
(2)表明“我”对母亲为了省钱而不顾身体的痛惜与埋怨之情。
8.本文属于先叙后议的形式;在叙述了“我”回家看到母亲用艾叶熏腿这件事后,通过议论,揭示出母亲勤俭节约、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的性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示例:她便是我的乡下母亲,值得我一生含泪去仰望的母亲。
10.(1)山野里弥温着清新的空气(2)妈妈关切地迎接我回家(3)时令蔬菜,新鲜成熟(4)享受野生的佳肴(丰盛的晚餐)(5)用鲜花装点温馨雅致的居室(享受梦乡的甜蜜)
11.比拟。
赋予新年以生命,生动写出了新年喧闹与寒冷的特点,寄寓北方人的欢乐与辛酸。
为下文铺叙故乡的温馨的情景和内心的惬意埋下伏笔。
12.作者叙写香港阳光炽热灼人、困倦难当的感受,其作用是为了反衬作者对故乡寒冬飞雪的思念。
13.示例:是家里热气腾腾的丰盛晚餐;是伴着花香的甜蜜梦乡。
14.因为作者(1)在寒冷的新年里,感受到了故乡的热闹与温;(2)在大雪飘飞的季节,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的期盼与问候;(3)在大师作品备受冷落而让人心凉的时代,朋友寄来了心仪已久的大师的作品而感到亲切与满足;(4)在炒作肆虐的时修,却感受到大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