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论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论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论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陈学珍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02级3班,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南充市是川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要道,在四川的城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南充城市化速度加快。但任何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南充市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从自然、经济条件考虑进一步阐述了南充市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因地制宜,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布局结构,建设具有南充特色的生态城市,是南充市城市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布局;可持续发展;南充市;生态城市

南充市是四川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也有2200多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一直是川北重镇,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要道。自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南充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速度加快。2004年,四川省的南充与攀枝花、绵阳、自贡一起,跨入大城市之列。目前,南充市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达到56.71万人。最近,南充市政府提出了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口号。城市的发展要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驱利避害,明确城市的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得以快速稳步前进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的。

一、南充市自然、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经纬度位置大概为北纬30.5°,东经105.5°。其地形以浅丘为主,市区周围多小山,市区被嘉陵江和西河一分为三。南充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川盆地底部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暖、春早、夏长、秋雨、云雾多,霜雪少。年均气温约为15.8~17.8℃。土壤为遂宁组侏罗纪红色岩系。多干旱,水土流失严重。

2、经济条件

南充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特殊地理位置。铁路、公路、水陆、航空港俱全。嘉陵江川流南北,达成铁路横贯东西,318国道、212国道环经全市,已建成的成(都)南(充)高速公路将成都至南充的距离缩短为218公里,南(充)渝(重

庆)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南充至重庆的距离布道200公里;国家光缆和微波通讯干线于此过境,是川东北交通通讯枢纽,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国家三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四川八大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川北心脏”之称。

南充的工业基础教好,有传统的丝绸业,也有新兴的石油、化工产业。工业门类较齐,优势产品众多。南充资源富集,石油、天然气、地下盐矿资源极其丰富;水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劳动力充足,科技教育发达。

二、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

1、城市职能

南充是最早跨入全省大城市行列之一的城市,也是全省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K”字行主轴线之一,达成线上的重要节点,四川省城镇体系中的二级中心城市。省政府在《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将南充城市定性为“川东北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内涵是:①、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区域间的经济、贸易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的支撑力和影响力。②、集中了较多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大型公司,是区域经济集散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区域经济活动。③、具有很高的开放程度,生产性服务(特别是通讯、信息、科技、商业、市政公用业)发达,具有方便快捷的市际和市内交通系统。④、区域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的创新基地。⑤、众多的人口,面积巨大,有一定数量的卫星城市作依托。⑥、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存量、要素流量和内外贸易额。⑦、有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人居生态环境。

2、城市经济现状

南充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是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2002年,南充GDP总值为219.11亿元,在四川省排名第六,经济状况较好。但是南充的人均财政收入低,仅111元,在全省21个市中排列17位,而城镇人均收入为8716元,列18位。从工业水平看,南充工业水平低下,我们用工业增加值占社会从业人口的比重两个指标来监测,就四川来看,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高的五个市州是:攀枝花59.4%,宜宾市39.5%,乐山市39.0%,自贡市39.0%,德阳市38.0%。南充工业增长值与GDP的比重是19.6%,列第18位。从这些方面分析,南充的经济现状不是很乐观。

最好有南充市的城区图,并围绕图做分析

3、南充市城市布局现状

由于地形条件及其他客观形势所迫,南充市城市布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地形条件影响大。南充市周围多山丘,一方面给城市建设带来困难,但另一方

面,城市建设中对山体的过度开发又破坏了自然植被和原有地貌。嘉陵江横穿南充市市区,给两岸市民带来不便,给城市布局带来一定影响。嘉陵江中心的江心洲是南充市区内的一大景点,但是对江心洲的开发,不利于防洪也给南充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城市布局分散。南充市城区被西河和嘉陵江分为三大组团,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各是一组团。因江流阻隔,各组团之间联系松散,发展不平衡。这样的分散布局结构给城市建设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低等。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分布不均。顺庆区是市中心所在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较多,用地紧张,人流量大,交通拥挤。而其他两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较少,造成组团内购物,交通不便。

各组团之间分工不明确。各组团之间各自为政,职能不明确,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给城市的总体规划带来不便,城市的聚集效应不明显。

三、南充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加快经济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经济增长无疑带来城市化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了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南充市城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所以要加快城市化步伐,还是要提高经济水平。

(1)发展特色龙头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增长

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为本基础,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持。有地方特色,又有良好发展前景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如绵阳市之所以城市建设和经济实力都在四川名列前茅,长虹电子集团公司起到了很大作用;宜宾近几年经济突飞猛进,与五粮液集团公司有密切的联系;攀枝花市的经济实力雄厚和攀枝花钢铁公司也是分不开的。绵阳,宜宾,攀枝花都根据地方特色发展了地方特色龙头企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可见,发展地方特色龙头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意义很大。

南充已形成以丝绸、纺织、机械、食品、电力、石油、化工、电子、医药、服装工业为支柱的多门类、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地方工业体系。但是缺乏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经济不够活跃。在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中,南充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99,与泸州、德阳、内江、南充、遵义、白银属三级区。南充也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丝绸业,南充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产地之一,自古以盛产丝绸而被誉为“丝绸之乡”,早在西周,南充丝绸就享有盛名;唐代,南充丝绸为朝廷贡品;广销长安,东渡日本,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1915年,南充丝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头奖。不管从历史还是从名气来说,南充丝绸业都比四川其他

城市的许多产业占优势,但是近几年,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宣传力度不够,南充丝绸业日渐衰落,到如今也是徒有虚名。在今后,改进技术加强宣传力度,将丝绸业发展成为南充的特色企业,肯定给南充经济带来很大收益。

(2)规范市场吸引投资

南充是达成铁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南充拥有川北,西门及刚在嘉陵区建成的荷花池等三个大型的批发市场,吸引了许多商家来此交易。根据笔者调查,西门和川北批发市场市场混乱,交易环境恶劣,有许多商铺因生意不好而停业,西门和川北两个市场都有大量商铺闲置。规范市场,改善投资交易环境,吸引更多商家来此投资交易,使南充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集散中心是南充城市经济水平得以提高的又一途径。

(3)积极发展旅游业

南充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三国文化策源地和三国文化国际旅游热线的必经之道,是陈寿、张澜、罗瑞卿等文士武将的出生地。位于嘉陵江边,江边城市的夜景是南充的又一特色。总体说来南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积极发展旅游业是南充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加进南充城区规划图,并围绕图做阐述

2、合理规划,完善城市结构

根据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功能组织的要求,以及实施的有序性因素并考虑到城市现状的特点,南充发展沿嘉陵江呈带状组团式分布,根据河流流向将南充市区分为三个组团,即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各为一组团,各组团内的布局结构如下:

(1)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顺庆区,因为顺庆区地形较平坦,利于建设,交通方便。又因为其位于城市的上游,是办公居住购物的最佳场所,顺庆区应是市中心所在地。市中心以五星花园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以前市中心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建设集中,人流量大,交通拥挤。随城市的发展,市政府往北迁移,市中心也逐渐向北转移。市中心辐射范围更广,公共设施,市政设施更分散。可改善目前市中心城市用地紧张,设施建设拥挤的状况。

(2)嘉陵区位于城市的下风下游,是工业布局的最佳选址,在嘉陵区形成工业区,既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又利于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更好的体现城市的聚集效应。将嘉陵区的西山风景区列入城市规划范畴,一方面在自然旅游自然缺乏的条件下,把西山发展成为自然旅游风景区,为南充市民及外地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另一方面,注重西山风景区的生态绿化建设,使其成为顺庆区与嘉陵工业区之间自然的绿色屏障。

(3)由于历史习惯和交通问题,高坪区城市发展相对较慢。南充高坪机场和川北医学院新区在高坪的建成,加速了高坪区的城市化速度。但高坪多低山丘陵,城市建设空间狭

窄,不宜连片建设,无法成为商业中心和工业区。根据实地调查发现高坪区生态环境较好,适合对居住环境要求较高的人居住,可改善高坪区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在高坪区建设居住小区和别墅群,使高坪成为居住的好地方。

由于各组团之间交通不便,为使各组团之间市民的生活,工作更方便,应在各组团内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组团内形成自己的区域中心,这样一来既缓解市中心人流,交通压力,又为各组团内居民购物,休闲,办公带来方便。组团内和组团之间都应有相应的绿化带,以避免互相污染。

各组团之间的分工明确外,还要加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布局结构,既做到因地制宜,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各组团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城市分期分批建设,组团式的结构布局灵活而富有弹性,对城市未来发展变化具有较大的适应能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城市稳步发展

“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亚里士多德)可以说这是城市的最基本内涵。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内涵。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永恒的发展。南充市城市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永恒的发展呢?我对南充市城市发展有这样一些建议:

(1)南充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程叶青等人的关于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中可以看出,南充市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29;社会持续发展指数为-39;环境持续发展指数为152;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为-166,协调指数为-421。其协调指数为负值,说明南充城市基本呈现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仍存在较大矛盾。

通过分析,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以及区位条件较优越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而资源型城市及农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由此可见南充在今后的发展中向工业型和旅游型城市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是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追求的目标和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它是遵循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价值、文化、经济等三个层面。从价值取向上看,生态城市

的建设不以经济建设为唯一目标,它还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人类进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动力,具体表现在城市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城市人的道德规范、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和谐性;从经济形态上看,生态城市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强调集约内涵式的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南充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策略有:

①、将生态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对城市发展与建设实施的一种宏观调控行为,以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城市规模的合理控制为目标。城市规划是一种规范城市人类活动行为、协调城市各类生态要素的组成,获得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为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将生态的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包括研究符合生态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生物等)的合理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城市景观生态的时空量的组合。例如在考虑城市布局结构时,就应充分考虑南充各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相互影响对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城市居民小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住宅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还应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②、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南充以前属于农业型城市,发展潜力较小,事实证明新兴的工业城市更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南充应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技术领先、人才集中、信息量大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转变。

③、运用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以环境作为代价谋求经济利益,导致城市环境的更为恶化,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呈明显的不同步性。要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环境需要运用各种手段。一般将环境政策分为行政命令型环境政策和经济鼓励型环境政策。行政命令型政策具有强制性,从效果上看,由于这种政策导致更多的关注末端治理,对排污者缺乏激励,不利于技术创新。经济激励政策强调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通过或改变市场参数来影响政策对象的市场利益,通过市场这一中介,把保护与改善环境的责任交给污染者,既调动污染者减少排污和促进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

④、注重公民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政府的事,它需要整个城市的参与。只有让市民了解什么是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的重要性,生态城市对城市发展和对居民生活的好处是什么,人们才会自觉的参与配合生态城市的建设,如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爱护绿化设施,节水,节能等。

参考文献:

⑴、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⑵、都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5

⑶、李安均.十堰市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⑷、程叶青,李同升.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

[5]南充年鉴编辑委员会编.南充年鉴(2002年)[M].南充:南充市年鉴编辑部,2002.

修改意见:

1、按文中所提的做修改

2、参考文献太少,需在20篇左右,并要有英文文献

3、英文对照

4、文章结构不完整,需要有结束语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赴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厦门市和遂宁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考察团深入学习了两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近距离感受了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面貌的改善。 一、厦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内容。厦门市和遂宁市是首批进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的城市,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厦门市 厦门市域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沿海地区组成,全市现状土地面积1573.16km2;常住人口425万人,常年平均降雨量1335.8mm。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35.9km2,年径流总量目标控制率为70%,其中,翔安南部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15.4km2,海沧马銮湾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面积20.5km2。此次考察以翔安新城为主,翔安新城试点区存在水环境质量较差、水系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无内涝点,针对

性地采取重点控制面源及径流污染的措施,保证水环境、水生态良好。 1.制度建设 (1)领导机构组成。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环保、水利及各区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2)职能部门分工。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项目设计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要求,做好项目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土地供给及相关地势、地形、地貌基础数据提供等工作;市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市政雨污水管网、道路透水铺装、道路雨水滞流等工作;园林绿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等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把关涉及河湖水系的项目建设,确保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3)过程管控。一是用地规划许可阶段,通过“多规合一”项目行政审批系统开展联评联审,发改委在项目建议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给国内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与规划提出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1.1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兴盛、衰退和复兴这样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 诞生(1863-1924) 第一条地下式铁路运营路线于1863年在伦敦通车,此后欧美城市纷纷借鉴,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较快发展。其间,有13个城市建设了地铁,还有很多城市开始发展有轨电车。 停滞(1924-1949) 战争的爆发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轨道交通因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而导致了停滞和萎缩。这一阶段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地铁,有轨电车也停滞不前,有些线路还被拆除。 逐步发展(1949-1969) 二战后,各国小汽车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诸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影响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这一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又得到了重视,从欧美扩充到南美和亚洲,如巴西、日本、中国等,二十年间共有17个国家新建了地铁。

高速发展(1970年至今)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确定了发展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又扩展到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 1.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 建设高潮——1999年以后,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2建轨道交通城市特征比较 2.1国内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

对南昌城市规划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科技术学院 中外城市建筑历史 期末论文 学生姓名:夏君越 学号: 7011409032 班级: 09建筑1班 指导老师:苏老师

对南昌城市规划现状的分析与评价 摘要:南昌,江西省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何下游,滨临上饶鄱阳湖。本文就南昌部分城区的规划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及评价。 关键词:规划旧城区城中村新区地铁 在南昌读书也有个好几年了。 南昌我给我感觉最深的有两点,一 是它糟糕的天气,典型的夏热冬冷, 是我去过的城市中最能体验到从夏 到冬急速转变的城市。二是南昌的 城中湖确实很多,确实是一座名副 其实的东方水城。南昌拥有异常丰 富的水资源,全市总面积7402.36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达2204.37平方公里,占29.78%,居全国前三甲,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排在前三位。所以在我看来南昌城市规划发展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南昌水系的影响。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南昌的水系来了解下南昌城市发展的现状。 依山傍水是人类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山之血脉乃水”、“山管人丁水管财”。堪舆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水受到了堪舆家的特别重视。所以南

昌城的城市空间的分区就是按水系划分的。南昌城市空间管制规划实施“两线三区”的空间分区管制,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规划建设控制线,将中心城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现状分析: 南昌部分重要水系(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从南昌的城市分区的名字中我们就能发现南昌城市发展跟水系的密切联系。现有的分区有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红谷新区等。下面我们按区域来详细了解下南昌城市规划的现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应该是东湖区、红谷新区、青山湖区,这三个区域。他们分别代表者老区、新区、城乡结合区。 东湖区紧邻赣江,应该是南昌最老也最为繁华的一个城区,是江西省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发表时间:2019-04-08T10:00:07.4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作者:刘言斌 [导读]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上海浦东新区东宝市政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摘要: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建设养护中合理设置,发挥设施调蓄、存储、运用的作用,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修复城市水生态,合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率越来越快,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例如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排水设施建设上如何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是我们排水人需要思考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加强城市排水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要素 1、渗: 由于建设时把城市构造成了钢筋水泥的深林,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循环,水资源的地表、地下消耗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2、滞: 滞的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流径调节、地形调节,让雨水延长汇流时间,并引流到我们想要雨水流到的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过大的现象,延缓集中降雨形成径流高峰。 3、蓄: 现有的治水理念是快速的将水排入水体,不要形成内涝,将雨水一排了事缺少对有效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蓄的概念就是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构建一些能储水的排水构筑物,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作用。 4、净: 净是指水通过土壤、植被、路面、构筑物等各种媒介的渗透,运用渗滤、净化、生物处理等方式,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建成一个循环系统。 5、用: 在经过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水资源充足地区还是贫瘠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6、排: 排是利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三、海绵城市推进建设中城市综合排水设施的作用 1、改变现有排水理念: 现有排水只是尽快将雨水排入水体,缺乏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瞻思维,改变原有的排水理念,综合采取 “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措施,统筹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发挥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渗”来补充地表水,通过“蓄”合理调蓄降水,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人水合一的生态之城。 2、改善内涝积水现象: 通过对排水分区区域情况、设施情况、蓄排情况、防洪情况、应急情况等的众多内涝积水成因的分析,了解区域内的内涝积水点分布情况,评估通过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泵排建设、调蓄空间建设、防洪水利建设来延缓降雨积水峰值时间,消减流量峰值,同时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城市应急处置能级来解决或改善内涝积水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能径流滞蓄排的更为合理有效。 3、改善水体黑臭现象: 水体黑臭问题在岸上,通过排水体系调研(排水体制、管网连接情况和管网运行水位)、错接混接情况、管道破损运行情况、外来水汇入(地下水入渗、河水倒灌、上游入流等)情况、排水口调查、污水处理厂调查、河道调查,排摸混接、偷排、处理不达标超标排放等污染水体的污染源,通过雨污分流纳管、封堵违规排水口、严惩超标排放、加大污水处置效能、前期雨水截流等排水设施建设来解决或改善水体黑臭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排出的是达标水质。 四、海绵排水设施建设的探索 要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问题,需细化探索海绵排水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格局合理、蓄排兼备、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务保障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以下扼要谈谈我对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设施的建设想法: 1、推进雨水系统提标改造: 遵循安全高效、排蓄结合的原则,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排水防涝标准、雨水径流标准及污染治理标准,提标改造改善城市雨水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 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运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交通运输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城市形成之后,则要求交通技术水平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地下铁道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间,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每一种轨道交通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轨道交通系统相互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各种轨道交通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不但概念不清楚,而且叫法也不统一,统计数据混乱,给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及选择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带来严重的障碍。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定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但可以清晰地阐明各种轨道交通的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各种轨道交通的了解,澄清对各种轨道交通的模糊认识,为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将会伴随更大的都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建立和发展,200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4亿6千万。目前,约有40个城市归类为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其中8个城市人口超过300万。由于城市经济区域布局的变化以及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烈,城市流动人口大为增加,居民出行更为频繁,城市交通需求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因此,需要准时、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 在我国,由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非凡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城市内部建筑物密度大,非凡是老城区,各种建筑物、构造物比比皆是,城市里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旧城改建十分困难。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 一般地,特大城市非凡是首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是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天进出市区的上班族和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员及各种流动人员数量十分庞大,为了输送如此数量的旅行人员,应该分地区、分区域、分路段,根据客流需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考虑环保等要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钱七虎

一、现状评价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数量快速增长,体系不断完善,特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已居世界同类城市的先进前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正在得到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普遍重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功能上以地下交通为主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已居世界首位;城市地下快速道路建设已经起步并将加速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正在研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已经和正在普遍开展;很多城市中心区结合改造和新区建设已经编制和正在编制详细规划;城市大型地下综合体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亮点,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益尚得改进,市政综合管廊(共同沟)建设刚刚起步,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还基本处于空白,在法律、政策、运作管理以及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地下施工装备等方面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全市地下空间今后平均每年将增加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10%。 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已居世界首位,2010年前,中国将开通运营的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200km以上,今后每年平均建成的线路为180km。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得到普遍重视。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南京、杭州、青岛等20多个城市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有效地规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许多城市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编制了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如北京的中央商务区、中关村西区、奥运中心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区等,对该地区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起到了有效控制和科学引导的作用。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现状评价和前景展望 钱七虎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许多城市结合地铁建设、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建设了规模巨大、功能综合、体系完整的地下综合体,如:北京中关村、奥运中心区,上海世博园区、火车南站、五角场,广州珠江新城,杭州钱江新城波浪文化城等,这些项目规模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开发层数3-4层,集交通、市政、商业于一体,内部环境优越,地上地下协调一致。 城市地下快速路已经起步。已经建成的如南京玄武湖地下快速路、城东干道地下路、杭州西湖湖滨地下路、北京奥运中心、中关村和金融街地下路,上海中环线若干地下路段,深圳西部通道地下路段等,正在建设的苏州独墅湖湖下快速路、将要建设的苏州金鸡湖、南昌青山湖湖下快速路等。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居世界首位 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已有地铁的城市有7个(北京113km、天津7.4km、上海123km、广州36.6km、深圳21.8km、南京16.9km),线路总长共318km投入运营;在建设或获准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武汉、成都、沈阳、杭州、重庆、哈尔滨等8个城市17条线路,线路总长360km。 目前还有济南、郑州、福州、长沙、厦门、昆明、佛山、东莞、无锡等10个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等待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批准 。 2、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项目多、规模大、水平高中国许多城市结合地铁建设、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建设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等问题,同时也塑造了城市新形象。 (1)北京 ■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建筑面积50万m2,其中机动车停车位10000个。地下空间开发分三层,地下一、二层规划为商业、娱乐、餐饮、停车等,面积为15万m2。三层地下综合管廊1900m。营造了中国最大立体交通网,创立综合管廊+地下空间开发+地下环行车道的三位一体的地下综合构筑物模式。将综合管廊作为载体,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环形车道融为一体的地下构筑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南充市市情及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南充市情及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 1."25万平方公里,辖5县、3区、1市,总人口742万,是四川省的第二人口大市。市区建成区面积7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万,是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有条件向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迈进的四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已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南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建城史有2200多年,春秋战国以来皆为郡、州、府、道、署的治所,涌现出了天文学家落下闳、文学家司马相如、历史学家陈寿、民主革命家张澜、开国元勋朱德、罗瑞卿等名人志士。科教实力雄厚,驻市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川学院等高等院校5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10万余人。 南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南充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达成(达州—成都)铁路横贯东西,即将开工建设的兰渝(兰州—重庆)铁路纵贯南北。成南(成都—南充)高速公路、南广(南充—广安)高速公路、南渝(南充—重庆)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南巴(南充—巴中)高速公路、南万(南充—万州)高速公路、广南(广元—南充)高速公路,与国道212线、318线在此交汇。南充机场2004年即建成通航,嘉陵江流经南充7个县(市、区)301公里,全江渠化完成后1000吨级轮船可从广元经南充直达长江水域,国家光缆、微波通讯干线纵贯全境,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1和川东北交通通信电力枢纽。南充检验检疫局、成都海关驻南充办事处均可受理相关业务,进出口企业可直接产品送检、报关出口。 南充市场广阔,商贸繁荣。南充历史上一直是川东北地区的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地,辐射周边3300多万人口。有农资、汽配等专业市场数十个,人才、劳务、技术、证券、房地产市场居全省前列。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3."3亿元,居全省第3位。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驻市金融机构已达11家,保险机构23家。去年以来,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第一家惠民贷款公司、第一家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相继落户南充,特别是南充美信公司的成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资料单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资料单 一、规划局 1、城区总体规划电子版(图纸格式.dwg、说明书格式.doc) 2、新建城区总体规划电子版(图纸格式.dwg、说明书格式.doc) 3、规划城区地形图(1:1000,需要测算径流系数) 4、近期规划及近期道路建设情况 5、管线综合规划 6、城市排水防涝工程规划(规划图纸电子版) 7、城市水系图及水系规划(规划图纸电子版) 8、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9、城区道路竖向规划(规划图纸电子版) 10、城市道路停车场地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1、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2、城市污水工程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3、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总图电子版) 14、城市现状各类用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15、试点区域的范围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住建局 1、近10年城市内涝次数、内涝原因、积水深度、积水范围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2、现状中心城区内近10年积水点的情况及形成原因(包括:积水点分布图、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积水面积等)。

3、排水管渠现状图(1:1000,对于易积水地段,还需提供雨水口布置图)、泵站等分布图(包括现状雨水分区排放情况,现有排水管渠断面、位置、管内底标高、流向、坡度、材质、建设年限等)。此项建议委托方对城区排水管网进行普查。 4、现状排水管网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按区域和路段分别统计)。 5、现状排水泵站(包括立交和排涝泵站)的基本资料(包括:泵站性质,设计重现期、服务面积、设计流量、设备配置、运行情况)。 6、现状调蓄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水库、湖泊、自然坑塘、人工调蓄池等调蓄设施的位置、调蓄能力、汇流情况)。 7、已完成的各条道路施工设计图或道路雨水工程竣工图。 8、应急设施单位时间的排水能力。 三、水利局 1、城市防洪专项规划 2、城区和城区外围主要水库、湖泊、坑塘、湿地等的设计资料(包括:是否具有防洪功能、流域面积、库容、最低水位、正常设计水位、相应防洪标准下的设计防洪水位等)。 3、河道防洪堤坝、蓄水坝(橡胶板、滚水坝等)、各类闸门、滞洪、蓄洪、排涝泵站等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情况。 4、台前县水资源状况,城市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情况。 5、台前县水环境质量状况。 6、台前县水生态、水安全现状。 四、气象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心得

萍乡、常德海绵城市建设考察学习心得 2017年7月20日至23日,在武汉市海绵办、市海绵公司的组织下,武汉海绵城市建设青山示范区有关单位对与武汉同属首批海绵城市试点的萍乡、常德两地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听报告、看现场的方式对两地海绵城市建设有了深切了认识,现将考察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方面 萍乡在2015、2016年度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有许多可取的经验值得借鉴,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建设目标明确。萍乡海绵城市建设与武汉一样,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但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着建设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展开规划设计,重点解决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试点区域面积32.98平方公里,海绵项目共计159个,计划总投资63亿元。截止日前,投资完成比80.70%。 2、体制机制创新。与其他试点城市类似,萍乡海绵建设也成立了海绵办,但与武汉不同,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作为全市战略在推进,真正当做一把手工程在实施,形成了“海绵办一周一调度,分管副市长半月一调度,市长一月一调度,书记一季一调度”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各

种难题。同时,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资源整合有深度,从全市选调了22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建立了一个指挥有力、业务扎实、综合协调、常态运作的工作机构。主要表现在简化办事流程,对涉及到的手续做到能合并的一律合并,能并联的一律同步进行,能走绿化通道的一律挤进去,解决了项目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 3、全员参与和舆论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该市通过多媒体广泛传播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在干部群众中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支持度,将政府有形的手和社会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海绵城市”连续两年成为萍乡年度十大热词之一。 4、制度和管控创新。加强制度和管控创新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萍乡为此出台了《萍乡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竣工验收技术导则》等制度标准,从项目的立项、可研、规划、建设、竣工验收等阶段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落实途径,解决了项目在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无标准、无规程的问题。在管控方面,与武汉类似的做法是推行差异化管理。按照“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以面带片”的指导思想,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将新老城区整合成7个汇水片区。 5、推进海绵城市监测平台建设。聘请了专业机构作为海绵城市技术服务(监测平台和技术咨询)单位,建设统一的海绵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