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汉文化的发详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北立,巴山南卧,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母亲河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县,自西向东流经其内。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名播中外,地理物候环境得天独厚,素有“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等美称,是中华大地上一颗璀烂的明珠。

汉中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公元前312年秦惠王首置汉中郡以来,自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古老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秦末楚汉相争,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以汉中为发详地,举雄才、出奇兵,建帝业,其王朝以“汉”冠名,继而有了汉人、汉民族、汉语、汉文化之称谓。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曾演绎了多少英雄故事。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同时,这里还养育了“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长眠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历史上很多的杰出人物都在汉中留下了足迹。胜迹历历,史册煌煌,汉中市1994年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由来

汉中的称谓由来已久。据史记载,汉中其名甚古,地名源于汉江,《史记·高祖本记》注引载“梁州本汉中郡,以水为名”,《汉中志府》也说:“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也就说汉中的地名至今至少有几千年了,有史据可考从汉中建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纪名区。

汉中是人类及中华民族的重要发详地。据史料记载,汉中与“华夏”一词密不可分,古代称秦岭为华山,称汉江为夏水。而秦岭呵护和汉江滋润着的丰水宝地就是汉中,可以说汉中是华夏文明的发详地。另据新华社1998年3月29日播发的消息说,在我国“江、淮、河、汉”四条大河中,尤以汉江水质最好。汉江居于我国南北结合地带,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成为古人类栖息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汉水中上游为猿人走廊,自150万年到20万年前的漫长历史时空中,人类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汉中境内的龙岗寺古人类遗迹和李家村、何家湾古文化遗迹等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外学者由此撰文稿,人类并非仅仅起源于非洲,中国的汉江流域同样是人类重要的发详地,是中华文明的发详地。前不久,文化名人余秋雨在汉中游了两天后大发感慨:“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又与汉中密不可分,汉中这地方不来,那我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做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做回一次家”!

天命归汉

汉中自古有“天汉”之美称。天汉者,汉人(狭义特指汉朝人)之自谓也。《诗经》中有《云汉》一篇,《诗经·小雅·大东》中也有“惟天有汉、鉴亦有光”的句子。天汉,即天上的银河。在古人眼里,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汉水是相对应的,汉水是效法天上的银河而存在,也象天上的银河一样有其光辉。主管名山大川的天神把汉水作为汉中的标志,连同古代帝王也远望而祭祀。所以古人一直把汉中称为“天汉”,成为雄视宇宙的象征。

据史籍记载,天汉作为专有名词,它最早出自萧何之口,并伴随如下故事。公元前206年,刘邦听从张良等的建议,避开正面敌人,绕道饶关进入关中,攻克秦都咸阳,俘获秦王子婴。而项羽一直吸引并抗击着秦军主力,行动迟缓。项羽为了扼制刘邦的势力,违背谁先夺取秦都便封他为三秦王的约定,自立为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把巴、蜀、汉中三郡划归刘邦管理,建都汉中。刘邦听到消息后极为震怒:“项羽无礼,竞敢背约,我愿和他决于死战”!樊哙、周勃、灌婴等将领也磨拳擦掌,想去攻打项羽。此时,唯有丞相萧何不赞成,向刘邦进谏道:“不可,不可!蜀汉虽险,总可求生,不至速死”。刘邦生气地问:“唯道攻打项羽就一定速死吗”?萧何接着说:“彼众我寡,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况且汉中语日:‘天汉’,其称甚美。吾愿您在汉中称王,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定三秦,天下可图也”。这一席话,说得刘邦茅塞顿开,立即率兵赴汉中,行宫设在古汉台。刘邦在汉中韬光养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厉兵秣马,一举平定三秦,后又逐鹿中原,夺得天下。这样使丞相萧何的预见得以实现。刘邦统一天下后,为了怀念帝业兴于“天汉”的汉中,为了取天汉之美意,故特将他统治的朝代定为汉朝,强盛的汉朝绵延400多年,它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汉朝、汉族、汉字、汉文化等由此始称。从此,“天汉”美称载入典籍,名闻遐迩。

天汉一词最早虽在汉朝流行,但实际上早在尧、舜、禹、汤、文、武、始皇时代,就已经民间口头流传。在汉朝汉武帝太初中年,李广利攻破大宛,汉武帝又想北征匈奴,但时已入冬,天气严寒,不便用兵。转眼间腊尽春回,没想到连日无雨,河流干涸,武帝一再祈雨,望降吉祥,于是在当年的岁首改年号为“天汉”元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天汉”无非两个含义:一是向天河祈雨,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攸归的天子,因而天河应该下雨支持他;二是隐寓《诗经·云汉》的含义,借古证今,以此褒扬自我,镇压灾年。由此可见,天汉一词,寄托着汉人多么丰富的美好愿望和多么纯真的自我觉醒意识,它不仅是汉人的自信心所赖以产生的出发点和坚强基石,也成为汉人雄视宇宙的象征。

也许是历史的偶然巧合,也许“天命”真是应归大汉,但历史的确应证了萧何的预言,刘邦统一了天下。汉朝的建立的确与汉中浩浩荡荡的汉江有密切联系。大汉之立国是由于作为汉王的刘邦战胜楚霸王而取得了天下,刘邦做为汉王是由于他被封到了汉中,汉中的得名又是由于它横跨汉江之上。从现在看来,古人以银河比拟汉江似乎没有多少道理。其实不然,汉江以及雄踞其上中游的汉中,在古代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汉中盆地是鱼米之乡,汉中跨汉江

和嘉陵江两大水系,当时水运尚好,可连巴蜀和荆楚,甚至抵达东海沿岸地区,同时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在秦巴间有褒斜、陈仓、傥骆、子午等近10条几千年的古道,陆上可直达陇南、关中、四川、湖北等地,且都是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必须对汉中的地理人文作出阐释,以明瞭后来发展为泱泱大国,以雄风睥睨天下的大汉王朝最初的出发点和最早的奠基石在中国历史上非同凡响的意义。天汉、天汉,天命归汉,本来是汉人的美好企盼,刘邦却凭汉中的地理优势和能忍之心以及反专制、反残暴的社会集体心理作基础,将其变为了现实。当刘邦在汉中城南的汉水之滨筑坛拜韩信为大将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项羽的灭亡。果然在短短的五年间,刘邦就风卷残云,襄括天下,而树起大汉雄威。如今,每当绯徊于拜将坛下,遥想当年马呜风啸,汉人的襄括天下的风范,自不禁荡气回肠,猛志倏举。作为汉族人,不懂得汉中与天汉的联系,不了解天汉的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关系,未免有忘宗之嫌,的确应感惭愧!

大汉雄风

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周、秦、汉、唐四个让后世人千古敬仰的朝代。当时欧洲还处于林中采果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的确创造了令世界吃惊的古文明。的确,周秦汉唐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辉煌的图腾柱。今天我们细细来研究会发现,周朝以仁义而兴起、秦朝以法治立国,唐以文治武功一统天下。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它们没有刷新我们民族的称谓,唯独汉朝的出现,使我们民族的“华夏”之外又多了一个名称——汉。由此开始,“汉”与“华夏”在中国大地乃至世界范围内并行、延续了几千年,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汉族”似乎有取代“华夏族”的趋势。其原因,就是“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集体心理。精粗略地追溯一下,“汉族”称谓的出现呈如下轨迹:其他民族(不管是西方人、东方人、还是国内古代各少数民族)称华夏民族为汉人,是因为汉朝的建立和强大在世界上威名远扬;汉朝的建立是因为汉王得了天下;汉王封号的产生又是与汉中、汉水和太空的银河相联系。从表面上看,“汉族”这一称谓的来源只能上追至此。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十个朝代,却没有出现以周族、秦族、唐族、元族、清族等一系列的称谓来代替华夏民族的事?为什么偏以“汉”字得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华夏民族也心甘情愿并十分高兴称自己为“汉族”呢?这个答案极其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汉”与“大”有极为密切的内地联系,在“汉”字中蕴含着中国古人广阔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

中国古人崇尚大物伟物、崇尚具有阳刚之气和壮美气象的事物。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黄帝、尧舜等人之所以受万民敬仰,也恰恰是因为他们所建立的业绩太大,因而才可以与天地相媲美。华夏民族这种尊“大”心理,在以“天汉”自命的汉人身上得到了充实而又有光辉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