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造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现状和培养方法

内容概要: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研究, 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讨论,以论述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创造力是一种运用已知信息重新组合新系统的统摄与联结的能力, 包含着认知方面(和个性方面的心理因素,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的各种特性和个性特征达到最高水平的表现。但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忽视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限制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 重课堂讲授,但缺少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重知识的传授,,却轻视能力的培养:重注入式的教学,但忽视轻启发式的教学等等。加强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研究,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对大学生培养创造力的探索是极具研究意义和必要性的。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当今,大学生普遍创造意识不强、创造性思维欠缺、创造信心不足。许多大学生只想着为自己就业做准备,对自身创造力缺乏正确的认知,思想被完全禁锢住,处事方式上缺乏灵活性,为人处事喜欢随大流,缺乏创造激情,潜在的创造力也就难以激发出来。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此外大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也有创新毅力不坚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等问题。

二.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既要考虑外部因素,也要考虑内部因素。

1.营造更适合创造力培养的环境

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观点而无须压抑,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因此,学校应当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理解事物的学生,提高师生对于那些用不同于传统方式来观察和思考的学生的容忍精神,建立能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此外,作为最直接与学生接触的老师,自身也应当具有创造力,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没有创造力的老师,就没有创造力的学生。

除了人的正确引导,还应改造校园环境,无论是改善班级沉闷的气氛,还是组织各类活动,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对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有积极的积极的影响。

2.转变大学生对轻视创造力的观念

近年来,有关关部门和社会有机构为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举办了各种活动。调查表明,这些活动大多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但调查也表明,尽管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知道这些活动,但真正参加过的大学生的比率很低。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锻炼思维,不仅只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 确立科学的批判精神。

在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必须确立起科学的批判精神。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以其巨大的创造性标榜于世。但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如果后人不以“去糟取精”的批判精神继承经典,它就常以其权威性约束后人思想的创新。只有保持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连续性,才能保持本土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才能拥有最鲜明的民族性。这些都要求大学生在形成自身创造力的过程中确立科学的批判精神。启发、开放大学生思想,让其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是培养创造力的一大基础。

4.亲身体验

人的创造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来说,亲身体验,尝试像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发明和创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大学生参与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时,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会得到升华和提高。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过程。调查显示,大学生虽然对某些环节有较高的认同率,但缺乏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整体认识。让大学生自己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实现某种想法,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提高自身自信心,由此对创造力的重要性有更好的认识,良性循环下去,对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极为有利。

三.总结

要想真正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在未来世界占

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大量的有创造力的人才,进而,就必须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有效地支持大学生的科研活动。科研才是提高大学生创造力的根本途径。创造是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共同灵魂。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文明和进步,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任务,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政策和措施,承担起这一民族重任,不妄大学之精神。因此,改变现在教育教学上的固有模式,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是中国未来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郎浅析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10(4)

2. 袁志华、薛健飞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高教高职研 2003(9)

3. 刘楚佳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高等建筑教育 1997(4)

4. 马抗美当代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状况与对策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