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BMSCs的鉴定:
1、流式细胞仪鉴定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大鼠BMSCs进行鉴定。待25cm2塑 料培养瓶内P3细胞长至融合至90%左右,吸去培养基, 以1×PBS洗涤细胞一次,加入0.25%EDTA-胰酶室温 消化后加入新鲜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 终止消化,并轻轻吹打数次制成单细胞悬液,收集细 胞于15ml离心管中1 000 r/min室温离心5 min,弃上 清,PBS洗涤两遍并于相同条件下离心,弃上清,于 待检测的样本中各加入100 μl×PBS,轻轻混匀,分 别加入CD29-FITC、CD34-FITC、CD45-FITC、CD90FITC抗体各10μl,37℃避光孵育30min后上机检测。
大鼠BMSCs生长曲线测定:

为了定量测定大鼠BMSCs的生长状况,对来源于同一 动物的原代细胞进行连续培养,分别选取生长良好的 P1、P3、P5代BMSCs消化后制备成细胞悬液,调整 细胞密度为5×104/ml。接种于96孔板,每孔接种200 μl 细胞悬液进行培养(每孔1×104细胞)。次日起每天 选择6个培养孔各自加入MTT溶液(5 mg/ml)20μl, 37℃继续孵育4h后终止培养,吸出孔内上清,每孔加 入150μl二甲基亚砜(DMSO),室温振荡10 min,使结 晶充分溶解。与实验孔平行设不加细胞只加培养液的 空白对照1孔。在酶标仪上选择570nm波长,以空白 孔调零,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连续测7d,以时间为 横轴,A值为纵轴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试验方法:
1、鼠原代BMSCs的分离培养

抽取10%水合氯醛0.2 ml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用 75%酒精浸泡大鼠双下肢5min,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大 鼠双侧的股骨和胫骨,将离体的骨干放入灭菌PBS缓 冲液中冲洗后转入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培 养基的培养皿中。剪去两侧干骺端,暴露骨髓腔,用 无菌注射器抽取5ml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 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直至骨髓腔内所有骨髓液冲 净。反复吹打骨髓冲洗液制成单细胞悬液,将此悬液 接种于25cm2的塑料培养瓶中,置于37℃、5%二氧化 碳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3d后首次换液,以后每3d换 液1次。倒置显微镜下逐日观察细胞形态。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小,却破坏了BMSCs生长的骨髓微环境, 导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桂莉等采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得骨髓中的单个 核细胞,并结合BMSCs的贴壁特性,获得大鼠BMSCs,虽然细胞均一性更高, 但增殖速度较慢。高建鹏等比较贴壁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大鼠BMSCs 的效果,发现贴壁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都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MSCs,两 种培养方法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是根据BMSCs贴壁生长而造 血细胞悬浮生长的特性对两者进行分离,由于保存了BMSCs生长所需的骨髓微 环境,细胞经换液传代后得到纯化且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本实验采用全骨 髓贴壁培养法成功分离培养出了纯度较高的BMSCs。每次换液去除悬浮生长的 造血细胞;传代时利用BMSCs较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易脱落的特点,严格控制 胰酶的用量和消化时间,使BMSCs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培养瓶底分开,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则因贴壁性强仍贴附于培养瓶底,从而使BMSCs得到进一步纯化。随 着换液传代次数的增加,BMSCs的纯度也不断增加。在体外分离培养BMSCs 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造血系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很 小,而且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快速,造成污染的环节和机会较少,不需 离心,可以更好的保持细胞活性。同时将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作为其他培养方法 的基础,为后续实验进一步富集BMSCs和进行单克隆培养提供良好的细胞来源。

BMSCs原代细胞对于细胞的接种密度依赖性很强,接种密度过 稀,则细胞不能形成有效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细胞增殖缓慢甚至完 全停止生长。因此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在原代接种时应尽可能 获得足够多的骨髓液冲洗以达到BMSCs的良好增殖,我们的体 会是将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髓液一同冲洗后接种入一个 25cm2的塑料培养瓶内以保证接种细胞的密度,与陈凯等报道一 致。而赵玉金等则报道采用全骨髓培养获得原代大鼠BMSCs, 传代后低密度接种结合机械擦除对所培养细胞进行纯化,可以获 得高纯度大鼠BMSCs,且具有更佳的生物学特性。周丽娜等通 过对照研究发现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培养基内 添加表皮生长因子后能够稳定、简便、快速获取大量高纯度大鼠 BMSCs。
2、大鼠BMSCs的传代与纯化

传代细胞呈圆形,很快开始贴壁,3~6h后基 本完成贴壁。贴壁细胞初期伸出伪足呈梭形或 多角形,少部分圆形细胞悬浮,折光性差,随 换液除去。传代1~2d后贴壁细胞分布均匀, 细胞形态逐渐趋于一致,以梭形为主,胞体饱 满,增殖迅速,3~4d后即可长满培养瓶底。 多次传代的BMSCs达融合生长时,细胞形态 更趋一致,形成更均匀有序的放射状或漩涡状 排列,说明BMSCs得到进一步纯化。
试验方法: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BMSCs,体外培 养和连续传代,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 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成骨、成脂肪诱 导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
结论: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适合体外分离、扩增和纯化 大鼠BMSCs,培养的大鼠BMSCs具有间充质 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为后续基因修饰 BMSCs及其体内移植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大鼠BMSCs P4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




(1)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待培养的BMSCs P3细胞生长至80%~90%的 融合,加入0.25%EDTA-胰酶消化后,以2×104/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培 养板,常规培养1d后,诱导分化培养组(实验组)加入2 ml成骨诱导分化 培养液,基础培养组(对照组)加入等量基础培养液,每3d换液1次。成骨 诱导21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检测,确定细胞外基质的矿化。 (2)茜素红染色:两组细胞分别用PBS冲洗2次,95%乙醇固定5 min,茜 素红染液染色5 min,蒸馏水冲洗3 次,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 态和染色结果。 (3)向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待培养的BMSCs P3细胞生长至80%~90% 的融合,加入0.25% EDTA-胰酶消化后,以2×104/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 培养板,常规培养1d后,诱导分化培养组(实验组)加入2ml成脂肪诱导 分化培养液,基础培养组(对照组)加入等量基础培养液,每3d换液1次。 成脂肪诱导10d后进行油红O染色。 (4)油红O染色:两组细胞分别用PBS冲洗3次,10%中性甲醛固定10min, 油红O染液浸染10min,60%异丙醇洗去多余染液,PBS冲洗3次,苏木 精复染3~5min,1%盐酸分色及返蓝后,PBS漂洗10min,倒置相差显 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结果。
2、大鼠BMSCs的传代与纯化

通过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每次换液弃除悬浮细胞。贴 壁细胞主要是BMSCs,但可能混有淋巴细胞、单核细 胞等造血细胞,7~10d原代细胞生长融合达80%~90%, 以0.25%乙二胺四乙酸(EDTA)-胰酶消化后按1:2的比 例传代培养。原代细胞传代后的细胞标记为P1 (Passage 1),反复传代扩增,并依次递增标记。每次 传代时用0.25% EDTA-胰蛋白酶(0.04 ml/cm2)消化 1~2 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完全培 养基终止消化。严格控制胰酶的用量和消化时间,利 用BMSCs较易脱落的特点,保证BMSCs在较短的时 间内与培养瓶底分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则因贴壁 性强仍贴附于培养瓶底,从而使BMSCs得到纯化。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 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第一组:
演讲人:
实验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研究 B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细胞移植和基 因治疗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实验结果:

大鼠BMSCs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可见 BMSCs呈均一的梭形和多角形。流式细胞仪 检测显示BMSCs表达CD29、CD90,不表达 CD34、CD45。经体外诱导后具有Fridenstein等首次对BMSCs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在骨髓中存在 能贴附塑料培养皿,呈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培养时呈克隆样生长的 细胞,将这类细胞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统认为BMSCs的主要功 能是参与构成造血干细胞生存和分化的微环境。近年研究发现BMSCs 具有跨系统、跨胚层的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中 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组织细胞,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成 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组织细胞等。 BMSCs具有来源充足、取材方便、免疫原性低、易于转入外源基因进 行表达等诸多优势,不仅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还是进行基因 治疗的重要载体细胞,在器官移植和一些终末期疾病中亦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少,约占骨髓有核细 胞的十万分之一。因此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 大鼠BMSCs的方法以供研究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分离BMSCs 的方法主要有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选 法和免疫磁珠分选法。尽管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磁珠进行分选可获 得高纯度的BMSCs,但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大,加之成本较高和技术 难度大,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
3、大鼠BMSCs生长曲线测定

P1、P3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经过1~2d的 潜伏适应期,第3天开始大量增殖进入对数生 长期,P1和P3细胞维持3d左右对数生长期, 此后进入平台期。P5细胞生长趋势不同于P1、 P3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较之前两者其潜伏 适应期延长,而对数生长期缩短。见图2。
4、大鼠BMSCs的鉴定
结果:
1、大鼠原代BMSCs的分离培养

经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得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倒 置相差显微镜下呈圆形、透亮、漂浮、折光性强,单 个分布。接种1d后,轻晃培养瓶可见大部分细胞随培 养液晃动,仅少部分细胞贴壁,可见大部分细胞呈圆 形,少量呈不规则形,折光性强。3d后,贴壁细胞逐 渐增加,少许伸出伪足呈梭形或三角形,并开始分裂 增殖,可见一些小的细胞集落形成(图1A)。4~5d后, 贴壁细胞多呈梭形或多角形,形成不同大小、分散的 细胞集落,集落逐渐扩散并相互交连呈网状(图1B); 以后细胞增殖迅速,至接种后第7天,细胞形似短棒 状或纤维样,细胞集落数量明显增加,呈放射状或漩 涡状排列,集落间渐融合成单层(图1C);传代至P5以 备实验用时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图1D~图1H)。



1、流式细胞仪鉴定 大鼠BMSCs P3细胞表面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 CD29、CD90阳性率均达97%以上,CD34、CD45阴性 率达95%以上(图3)。 2、大鼠BMSCs P4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 ①成骨诱导分化鉴定:实验组诱导后第21天茜素红染 色显示大量橘红色矿化结节形成(图4A);对照组染色 阴性。 ②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实验组诱导后第10天油红O染 色可见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橙红色脂滴(图4B);对照 组染色阴性。
实验材料:

6~8 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80~100 g,清 洁级,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号为SC-XK(沪)20082-005]。胎牛血清 (美国Hyclone 公司),L-DMEM 培养基(美国 Gibco公司),胰酶( 美国Gibco 公司),CD34FITC 抗体、CD45-FITC 抗体、CD90-FITC 抗 体(英国AbD Serotec公司),CD29-FITC抗体 (美国Biolegend公司)
前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一种 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和多向 分化潜能,其作为种子细胞在干细胞移植和基 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我们开展了体外分离 纯化及培养扩增大鼠BMSCs 的实验,为进行 基因修饰BMSCs及其体内移植的后续实验奠 定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