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赤字政策分析

摘要:当总需求不足,经济陷入萧条,财政赤字政策大多成为政府调控总需求的首选。我国财政赤字已经连续两年创新高,而且以加大投资力度为主要途径,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今后结构性减税应成为财政赤字政策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财政赤字增加产出通货膨胀结构性减税

财政赤字政策又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或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扩大社会需求。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产物。

为应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调控经济总需求,我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连续两年创新高。2009年,中国财政赤字额扩增至9500亿元,而与2003年历史最大规模赤字3198亿元相比,在绝对量上增加近200%;近日,财政部公布今年的财政赤字预算为10500 亿元,这一数额大体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8%,但仍然严格控制在“安全线”3%之内,债务的余额大体占GDP的20% 左右。面对如此历史罕见的财政赤字规模,研究财政赤字政策的效用及潜在通货膨胀风险便显得相当要,而且应该明确今后财政赤字政策的侧重点。

一、财政赤字政策对调控需求,增加产出的效应分析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控总需求的两大武器,但在经济萧条,需求萎缩时,财政政策明显比货币政策有效,而且应当实施财政赤字政策,扩大投资,减免税收,通过乘数效应调控总需求,刺激总产出。

在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方面我国学者做了丰富的研究。郭庆旺、赵志耘(1999)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财政支出如果是生产性支出,财政赤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拉动效应;由于中国民间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则赤字支出通过国民收入增加而产生拉动效应;公债发行融资的赤字支出会产生拉动效应;赤字支出在经济衰退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效应。李万甫(1994)分析

了财政结余、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几种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并就不同的赤字弥补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周达军(2006)指出,财政赤字对GDP 的影响作用还依赖于财政赤字的安全性,即税收与国债的规模。王攀、牟晖(2003)则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认

为,如果赤字和国债用于公共投资,那么它们的净效应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萧条时期,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存在大量的闲散资源,此时政府可在短期内采取财政赤字政策调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回暖。在当今世界深陷金融危机,大多经济体发展停滞的大环境下,我国在2009年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完成“保八”任务,并且呈现出复苏的迹象,扩张性财政赤字政策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它能有效开发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整合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二、财政赤字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财政赤字是否一定引起通货膨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已早有经济学家提出财政赤字会引起通货膨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79)指出,预算赤字的增大如靠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弥补,则意味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这虽然会增加GNP,但同时也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和“挤出效应”。弗里德曼(1982)也认为赤字是不好的,它能够促成物价上涨和助长过度的政府支出。但他又列举实际数据说明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联系是不稳定的,认为它们之间实际上只存在最松懈的关系。

国内学者也对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夏少刚(2004)通过定量分析指出,中国财政赤字的增加能否引起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所采取的赤字弥补方式,如果采用国债进行赤字的弥补,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较小。另外,李雅丽(2004)利用铸币税模型研究中国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铸币税与经济增长,认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增加铸币税来弥补财政赤字,能够减少税收扭曲,摆脱通货紧缩,促进经济发展。史永东,苏耘(1997)证实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存在着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即财政赤字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

(二)赤字财政埋有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这需要首先确定财政赤字是否引

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1)引起货币供给量变化。比如以财政货币化方式融资,即向央行借款或透支。这将增加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净债权,进而直接导致基础货币(储备货币)的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结果造成货币供给量M成倍扩大,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却没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这必然要使经济产生一种通货膨胀缺口,引起价格水平提高。因此,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为财政赤字融资对总需求有影响,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货币供给量不变。在财政赤字不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很可能引起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拉开“膨胀性缺口”,造成物价水平的普遍而持续的上涨,即以“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商品”。在开放型经济状态下,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构成,这四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总需求的变动。如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促使总需求增加,以至于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建国后三次通货膨胀,即建国初期的第一次

通货膨胀,60 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通货膨胀,80年代的第三次通货膨胀,这三次通货膨胀虽然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其发生都同大量的财政赤字紧密相连。

三、财政赤字政策走向

在中央四万亿投资实施后,以政府支出为主的赤字财政应逐渐淡出舞台,下一步财政赤字政策重点应该转向结构性减税。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结构性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

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是实行财政赤字政策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未来1-2年,资源税征收、企业减负和个税调整并举、完善出口退税制度等新政将陆续推出。

参考文献:

[1]许孟博,曹占涛.中国特色财政赤字理论体系构建[J].当代经济研究,2009,(7).[2]蒋虹.关于赤字财政政策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2004,(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