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翻译中陌生化效果的保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8卷第 2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 4月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 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2 2009. 4
三 、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保留
尽管陌生化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普 遍 ,对其在翻译领域内所做的研究却十分罕见 。笔 者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做过统计 ,将 “陌生化 ”作为主题关键词搜索 1994 ~2008 年的 论文 ,共找到 2 389 篇 ,再将“陌生化翻译 ”作为主 题关键词搜索 ,仅剩 58篇论文 ,而经笔者分析 ,其 中真正将两者联系起来的仅有 17篇 , 可见陌生化 在翻译中的地位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这仅有 的 17篇论文中 ,又有好几篇未弄清陌生化的概念 , 将其直接看做一种翻译策略 ,并与异化混为一谈 。 陌生化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作为文学领域的 一种普遍现象 ,在翻译时如何将其保留 ,是译者必
2. 陌生化与陌生性 正确认识陌生化 ,还必须将其与陌生性加以区 分 。两个 概念 仅一 字之差 , 却 大不 相同 。首 先 , “化 ”与“性 ”之异在于动与静之分 。“化 ”体现的 是一种过程 ,“性 ”体现的是一种状态 。两者分别 对应英文单词“defam iliarization”和“unfam iliarity”, 从这两个单词的后缀 ( - ization和 - ity)中也可以 看出这种差别 。简单地说 , 陌生化就是“使之陌 生 ”,而陌生性意为“是陌生的 ”。其次 ,陌生性指 的是一种性质 ,侧重于内容的陌生 ,而无论形式是 否陌生 。而陌生化是形式主义的一个概念 ,侧重于 形式上的陌生 ,其内容对于读者来说并不陌生 。所 谓陌生化 ,就是将熟悉的事物用一种陌生而新鲜的 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 ,延长其对文 学作品的审美过程 。
二 、陌生化简析
1. 直观认识陌生化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 一个概念 ,指在文艺创作中对“艺术进行加工和处理 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要“将本来熟 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 , 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 到艺术的新颖别致 , 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 感受活动 ”。形式主义者所主张的陌生化是伴随着 文学性而提出的 ,他们认为 ,“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
就让我亲一亲你那片热乎乎的小脸蛋儿 ,我就叫马停下来 。 我要撒谎 ,就不是人 。 (张谷若译本 )
让我轻轻吻你那冬草莓一样的嘴唇 ,苔丝 ,我就慢下 来 ,要不就亲亲你那发热的脸蛋也可以 —我以荣誉保证 。 (附脚注 :冬草莓 —此处指圣诞节作装饰用的一种冬青果 子 ,呈鲜红色 。) (孙法理译本 )
Let me put one little kiss on those holmberry lip s, Tess, or even of that warmed cheek, and I′ll stop—on my honor, I
w ill! 苔丝 ,你要是让我吻一吻你那副小红樱桃嘴唇儿 ,再不
·113·
第 2期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28卷
段和写作手法 ,而如何在翻译的语言转换中保留这 种陌生化 ,则体现了“译者的再创造 ”。
3. 陌生化效果的保留 翻译中对于陌生化效果的处理可分为三种情 况 ,一是源语文本的陌生化表现手法在译入语中也 属陌生化 ,翻译时直接将这种手法保留 ;二是源语文 本的陌生化表现手法在译入语中不属于陌生化或无 法表现 ,翻译时应将源语中的陌生化手法替换为译 语中的另一种陌生化手法 ,从而保留陌生化效果 ;三 是由于源语和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源语文本 的陌生化效果在译文中无法保留 。下面就分这三种 情况来看陌生化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处理的 。 (1)直接保留原文的陌生化手法 。前面已经 讲过 ,折绕是一种典型的陌生化手法 ,这种修辞手 法在中英文中都有 ,“一般都采用直译的方法 。”因 此 , I didn’t close m y eyes for the whole night,应译 为“我一夜都不曾合眼 ”。保留原句的陌生化效 果 ,而不能简单译为“我一夜都没睡 ”。其他修辞 在译文中直接保留 ,也同样可以达到原文中的陌生 化效果 。但译者需在采用归化还是异化上做出分 析 ,在保留陌生化的同时不能扭曲源语文化 。以 《苔丝 》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
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因此 ,有必要对翻译与陌生化 的关系进行研究 ,扫除认识上的混乱局面 。
1. 陌生化与异化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的关于陌生化与翻 译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 ,不少都将陌生化与异化混 为一谈 。有些认为陌生化在翻译中即是“保留语 言和文化的差异 ”,实质就是将其等同于异化 ,有 些没有完全将陌生化等同于异化 ,却称“异化应该 是一种更广泛意义的陌生化 ”。这些误解大都是 因为没有认清陌生化的概念 ,将陌生化与陌生性混 为一谈 ,关于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前面已经做 了说明 。事实上 ,陌生化与异化看似相似 ,却有着 本质的不同 。首先 ,陌生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而 异化是一个静态概念 。陌生化表现为“一种螺旋 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 ”。随着一种陌生化手法使 用次数的增多 ,它就会逐渐自动化 ,成为一种常规 , 不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这时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进 行进一步的陌生化处理 ,以继续延长读者的审美感 受 。而异化则指翻译时尽量去适应 、照顾源语的文 化及原作者的遣词用字习惯 ,保留源语在语言和文 化上的差异 ,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其次 ,陌生 化是就同一个语言和文化背景提出的 ,而异化则发 生在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 。陌生化侧重形式的陌 生 ,而异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可能是陌生的 。陌 生化的效果是延长审美过程 ,而异化的效果是译入 语读者对源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因此 ,陌生化与 异化并无多大联系 ,陌生化理论并不能用来声援异 化这种翻译方法 。 2. 陌生化与翻译的联系 郑海凌教授曾指出 ,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 法 ,是否可用于文学翻译这一问题“还有争议 ”。 目前看来 ,学者对这一问题讨论得并不多 ,偶有学 者对翻译中的陌生化下定义 ,也没有得到热烈的回 应 。在笔者搜索到的文章中 ,仅有一篇出现了“陌 生化翻译 ”的说法 ,也是作为异化的另一种说法引 人注意而已 。据笔者所知 ,目前只有陈琳和张春柏 尝试对翻译中的陌生化概念下定义 ,他们认为 ,翻 译中的陌生化概念 ,就是“将源语文本的陌生化表 现手法保留 ,或把文学样式 、文学手段 、文学主题 、 文化信息陌生化 ”。这个概念自提出至现在 ,无人 做出回应 。在笔者看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 因为陌生化与翻译并无天然的联系 ,陌生化是同一 种语言在内在修辞和选材取境上出奇出新 ,而翻译 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转换 。陌生化理论对于翻 译的影响只是让译者注意到了原作异常的修辞手
原文中 holmberry lip s用了隐喻 ,在两种译本 中都得到保留 ,保留了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不同的 是 ,张译本用了归化的方法 ,将“嘴唇 ”比作“小红 樱桃 ”,容易使人产生文化上的误读 ,认为英美文 化中也以樱桃小嘴为美 。而孙译本则避免了这种 误读 ,同时 ,“冬草莓 ”的比喻也使读者感到新奇 , 较好地保留了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
收稿日期 : 2009 - 01 - 10 作者简介 :陆珊珊 ,女 ,河南洛阳人 ,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翻译 。
·112·
陆珊珊 : 谈翻译中陌生化效果的保留
是明确地将“陌生化 ”称之为“这种修辞手法 ”,但他 也曾指出 ,中国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一些手法 ,“比 什克洛夫斯基举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所谓‘陌生化 ’ 结构更为典型 ”,因而“‘陌生化 ’不只限于修辞 ,选 材取境 ,亦复如是。”因此 ,笔者认为 ,什老所提出的 “陌生化 ”理论 ,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修辞手段的抽象 概括 ,而郑海凌和谭学纯等中国学者又对陌生化理 论加以扩展 ,使之不仅包括修辞 ,也包含选材取境 , 扩大了“陌生化 ”理论的外延。陌生化理论在中国 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意义 ,体现了中国学术界对国外 文艺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 ,这对于我们引进国 外一些艰深难懂的文艺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在引进现象学 、阐释学等艰涩难懂的理论时 ,中国学 者应该结合中国文艺的实际情况 ,按照中国人的思 维对引进的理论批判性地继承 ,切不可不知所以然 地盲从 。
表现出来的 ,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 获得了实践的价值 。”仅看什老对陌生化的描述似乎 有些抽象 ,只能对陌生化产生模糊的认识 ,而不能形 成直观的印象 。因此 ,本文试图从中外学者对陌生 化的描述中归纳文学领域陌生化的外延 ,希望能帮 助人们对陌生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
什克洛夫斯基在提出陌生化理论时就指出 ,托 尔斯泰小说中存在大量陌生化的例子 ,不用事物原 有的名称来指称事物 ,而是像描述第一次看到事物 那样去加以描述 ,例如 ,《战争与和平 》称圣餐为“一 小片白面包 ”。什克洛夫斯基在这里提到的陌生化 手法实际上类似于一种修辞手法 ,中文叫做“折绕 ”, 英文叫做“periphrasis”,就是“有话不直说 ,却故意绕 个弯子 ,用迂回曲折的话来代替 ”。例如 ,在 I didn’t close my eyes for the whole night中 ,用 close my eyes 来代替 sleep, 就用了“periphrasis”的修辞手段 ,是典 型的陌生化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 ,陌生化和修辞 手段有着微妙的联系。后来 ,什克洛夫斯基又指出 , 文学语言是陌生化了的日常语言 ,其中 ,诗歌的陌生 化程度最高 ,散文的陌生化程度最低 。这使陌生化 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了修辞手段的代名词 。一般而 言 ,文学语言与日常用语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运用了 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 ,而在各种文学形式中 ,诗歌所 运用的修辞手段最丰富 ,而散文运用得最少。什老 所提到的例子中大多都是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实现 陌生化效果的 。谭学纯也曾指出 , 修辞话语建构有 两种看似相反的建构方式 :熟知化和陌生化 ,点出了 陌生化与修辞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郑海凌教授更
关键词 :翻译 ;陌生化 ;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 : I04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 1750 (2009) 02 - 0112 - 04
源自文库
一 、引 言
陌生化由 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 斯基提出 。这一理论自问世以来 ,就得到了人们的 广泛关注 。不仅学界对这一理论表现出极大的兴 趣 ,人们更是将其用来解释和指导日常生活中各种 各样的现象和活动 。人们还提出了与此相对的另 一个理论 ———“熟知化 ”,将熟知化和陌生化称作 修辞话语“两种看似相反的建构方式 ”。甚至有人 更进一步 ,用陌生化与熟知化来解释人类的认知过 程 ,将此二者称之为“两种认知方式 ”。可见 ,尽管 后人对于陌生化的诸多理解已与什老的初衷大相 径庭 ,但不可否认的是 ,正是这诸多理解和运用丰 富了陌生化这一概念的内涵 ,赋予这一概念强大的 生命力 。但同时 ,五色令人目盲 ,对于陌生化的诸 多解释容易乱人耳目 ,使人忽视其在文学乃至文学 翻译领域的意义 。本文旨在澄清文学领域中陌生 化的概念 ,并探讨这一手法在翻译中如何保留 。
谈翻译中陌生化效果的保留
陆珊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3)
摘 要 :陌生化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 ,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主要探讨陌生化在文学领域 内的概念所指 ,将其与陌生性进行区分 ;进而研究陌生化在翻译领域内的应用 ,排除人 们将陌生化视为异化的误解 ,重点研究翻译时如何在不扭曲源语文化的前提下 ,尽量 保留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