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陌生化_与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文化意象的差异
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意象,对于目 标读者来说,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而难以 理解。
目标读者审美趣味的挑战
审美趣味的不同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陌生化策略可 能会打破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使其难以接受。
审美心理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陌生化策略可 能会引发不同的审美反应,影响作品在目标读者中的接受程 度。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文学翻译和陌生化策略概述 •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影响与效果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限制与挑战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未来展望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案例分析
01
文学翻译和陌生化策略概述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飘》两个法译本的对比分析
总结词
《飘》的两个法译本分别是傅雷译本和李玉民译本。傅 雷的译本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而李玉民 的译本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详细描述
傅雷的译本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 留了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而李玉民的译本则更注重 传达原文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例如,在傅雷的译本中,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被译为“Demain sera une autre jour”,而李玉民的译本则将其译为“Demain, c’est un autre jour”,李玉民译本更贴近原文的情 感和心理状态,但失去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语境。
文学翻译的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行 为。这个过程需要译者具备对原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同 时还需要具备高超的母语表达能力。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语言的语境分析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语言的语境分析作者: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5期摘要:陌生化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表现形式,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适当移植原文本的陌生化特质,尽可能延长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增加审美快感。
本文从语境的角度,以《围城》译本为例,评析陌生化语言及其翻译。
关键词:陌生化语言文学翻译语境提出“陌生化”理论的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
他指出:“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作为技巧的艺术》)还指出“把普通的语言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据性的语言,即陌生化的语言,就是具有文学性的语言。
”(张冰,2000:187)既然陌生化语言是文学作品艺术性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对源语文本中故意违背常规的陌生化语言给予充分的重视。
“译者的任务就是翻译原文。
原文作者是通过许多变化来表达一个既定主题的,译者可用不同语言、时间、地点和传统的相应变化来代替原文的变化,使不熟悉原文中变化的译文读者也能够把握原文主题。
要特别强调的是译者必须用相应的变化来代替原文中所有的变化。
不难看出,这里的变化就是‘陌生化’手法。
”(廖七一,2000:50)那么对于陌生化语言又如何做到恰当而准确的翻译呢?虽然陌生化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但任何语言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
因此研究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语言,离不开对源文本中相关语境的分析。
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语言范畴。
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最早提出语境观的英国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意义的意义》中将语境归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1950年,弗斯在《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中指出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又包括情景因素。
1964年,韩礼德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
为简单起见,笔者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它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将原文中的陌生文化元素、语言风格或特殊表达方式在目标语言中再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独特之处。
陌生化策略常见的具体技巧包括:
1.直译:将原文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力求保留原作的独特性和风格。
2.借译:将原文中的文化、历史或特定语境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当于的对应词汇,以保持原作的趣味和原汁原味。
3.外来语保留:如果原文中使用了外来语,可以在目标语言中直接保留原文中的外来语词汇,不进行翻译。
4.文化解释:在目标语言中对原文中涉及的特定文化、历史或地域背景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作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内涵。
5.变通翻译: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读者的阅读习惯,适当地对原文进行修改和调整,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通过使用陌生化策略,翻译可以在保持原作风格和特色的同时,尽量让读者在目标语言中体验到与原作相似的文学效果。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一、陌生化概念(一)文学领域中的陌生化(二)翻译领域中的陌生化再现原作中的陌生化不仅是由文学翻译的任务和特性所决定的,也是翻译伦理的需求。
这样可以保留原作异常的写作手法,益于保存文化的差异性和异域性,使读者尽可能体味到接近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
其实,陌生化一词早在1988年就已出现在翻译领域。
爱尔兰诗人希尼最早指出:“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当抛弃译语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
”[2]他认为翻译中的陌生化即异化,其表现形式就是追求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根茨勒曾说过,译文应保留原作品的陌生化表现手法,如现有表现手法可用第二种语言翻译出来,译者需进行二度创造寻求新的手法。
[3]80目前,国内译界对陌生化和文学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还不多。
孙艺风指出在译文中应保留原文中陌生化这种有意识地违背规范的特征。
[4]郑海凌认为陌生化是文学翻译应遵守的一种翻译原则,无论采用归化或异化只要带给读者陌生感就好,实际上他却把重心放在异化的重要性上。
[5]王东风认识到陌生化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应该“以变异对变异”来处理陌生化手法,但他却把陌生化简单归结为语言的差异性。
[6]综观国内外有关陌生化在翻译领域中的研究,学者们对陌生化概念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大致可分为两大倾向。
一种是视陌生化为翻译的对象,研究重心为译者如何处理这些陌生化手法;另一种是将陌生化视为一种等同或类似于异化的翻译策略。
这两种研究倾向中的陌生化并不属于同一范畴和层面。
前者是文学作品中创造新奇之感的一种表现手法,只涉及一个文本,“以艺术价值为目的”;而后者是指保持原作品异域性和差异性的一种翻译策略,涉及原语和译语两个文本,“以信息传真为宗旨”。
(三)陌生化概念的界定二、陌生化再现的翻译策略(一)直译法陌生化理论的提出为翻译领域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给译语读者带来类似于原语读者阅读原作的艺术体验。
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0高校讲坛o
S IN E&T C O O F R T O CE C E HN L GYI O MA I N N
21 0 1年
第2 3期
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谷 秀春 ( 山东大 学威 海分校 翻 译学 院 山东
威海
240) 6 2 9
【 要】 摘 陌生化的本质就是反常化 , 前景化 , 离常规。 国形式主 义文论认为 陌生化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 偏 俄 这一论断对文学翻译实践 具有重要 的启发意 义 本 文从 陌生化的概念入手 , 分别从 审美体验、 视野融合和风格再现三个方面论述 了陌生化在 文学翻译 中的重要性 , 出 指 文学翻译应尽量保 留或再现原 文的陌生化语 言特征 。 【关键词】 陌生化; 文学翻译
族语表达方式的译 入语读 者必然会与译 文的视 野发生碰撞 、作用 , 从 而形成视野融合 . 而正是在这视 野融合 的过程 中 , 读者获得 审美愉悦 陌 生 化 诗学 的巨大满足 比如 . 世 纪的英 美诗坛 , 国诗人竞相效仿英 国维多 2 0 美 陌生化是俄 国形式 主义 者什克洛夫斯 基按照俄语 构词法创造 的 利亚的诗风 . 而当时 比较有名的诗人 和翻译 家也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上 个新词。所谓陌生化 。 就是审美 主体对受 E常生活的感觉方式 支持 个世纪的翻译家确定的维多利 亚式的翻译传 统 , t 在翻译的风格上沿袭 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 . 要很 自然地对主体生活于其 中的世界不 再看 了丁尼生和前拉斐尔派陈腐的措辞和洋腔洋调 ( 王贵明, 04 8 )正 20:7 。 到或视而不见 . 使审美主体即使面临熟视无睹 的事物时也 能不 断有新 是在这样 的情况下 , 庞德通过翻译《 华夏集》 将中 国诗歌带到 了英美世 的发现 . 而延 长其关注 的时间和感受 的难度 , 从 最终 使主体在观 察世 界 . 当时以感情宣泄为特征的英 美诗歌相 比 , 与 汉诗俯拾即是的意象 , 界的原初感受之 中化习见为新知 。 化腐朽 为神奇 ( 陈琳, 张春柏, 0 6 意象叠加 的手法和蒙太 奇式的诗学效果 对于长于分析讲 究句法严谨 20: 9 ) 通过对语言常规有意识 的偏离 、 曲和违反 , 2 扭 使语言显得 陌生和 的英美读者来说无疑是陌生的 。 然而庞德没有受到当时的主流诗学规 前景化 . 而唤起读者对语 言形式本身 长时间 的审视 , 从 这就是形 式主 范 的左右 . 而是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陌生化特 征如实传译过去 , 华夏 使《 义诗学 的本质和核心所在 。 形式主义诗学强调语言的反常规性和形式 集》 获得 了巨大的成功 , 以至于庞德凭借这部 《 华夏集》 成为“ 我们时代 的新奇性 . 这在中 国古典 诗歌 中也 有类 似的表述 , 如清代诗人 赵翼曾 中国诗 的发 明者 ” 。 说“ 李杜 文章众 口传 . 至今已觉不新 鲜” 表达 了读 者对新奇表 达方式 , 陌生化的翻译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再现原文 的审美特征 , 的期待 和追 求 : 而杜甫 的所 谓“ 为人性 僻耽佳句 , 不惊人死不休 ” 语 则 超越和打破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 使译文读者在与译文进行 的视野融 道 出了在行文 中使用 陌生化语言 的重要性 合 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审美愉悦 。 而这正能体现译者对译文读者反应 的 陌生化诗学 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提 出了“ 前景化 ” “ 、 陌生化 ” 这样 终极关怀 . 也是文学翻译的真正 目的所在。 的概念 . 更为重要 的是 . 它深入地探讨 了文学性 的问题 。“ 文学研 究的 1 陌生化与风格 _ 3 目的不是 文学 . 而是文学 性 . 即使一 部特定 的作 品成为文学作 品的东 风格是文学翻译 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层面 . 许多翻译理论 和实践 家 西 ”A r s 1 8 : 3 ) ( ba , 9 8 2 5 。陌生化诗学将 目光投 向“ m 文学性” 这个以往 , 都 曾就此做过精辟的论述 u 0 有一句名言 : 即人。 B fn f 风格 意思 是说 每 的文艺理论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的问题 . 认为“ 文学性 ” 在于对 日常语 就 个人都有 自己 的言语 风格。不 同的语 言体系 中都存 在着各种风格 手 言 的违反 。这样 的论断对文学 翻译而言无疑是有重要 的启 示意义的。 段. 而语言使用者对各种风格手段加 以选择和组合 以及 变异就 可能形 文学性是文学翻译永远无法 回避 的问题 . 真正 的文学 翻译 就应 该不满 成他 自己的特定风格 奈达曾经说过“ 翻译是在译人语 中用最切近 的 足于传达原文 的信息 , 而要再现原文 的“ 文学性 ” 。王东 风教授 就认为 最 自 的对等语 再现原语 的信 息 ,首先是意义 , 次是风格 ” Nd , 然 其 (i a “ 文学 翻译 . 如果要无愧 于文学 的称号 . 就应该最大 限度 地体现原文的 18: 2。尽管奈达将 风格 的重要性排在意义之后 . 至将翻译理解 92 1) 甚 前景化或变异及其效果 ”王东风, 0 1 4 ) ( 2 0 : 4 。刘重德教授认为文学翻 为信息 的传递 . 确实有不适 用于文学翻译的地方 . 但他对 风格的强调 译 的译 者在动手翻译之前 应该有两种 视角 . 首先是宏 观视角 . 即文学 已实属不易 。 的视 角; 其次是微观视 角, 即语言学 的视角 ( 刘重德, 9 1 13 。刘教 19:2 ) 风格 的再现有赖于陌生化的翻译 手段。事实上 . 从文体学的角度 授将文学 的视角置于语言学 的视角之前 . 足见文学性 问题在文 学翻译 看, 风格是对标 准语 或称语言的语言共核 的偏 离 ( 林玉鹏 , 0 2 7 ) 2 0 : 2 中压倒一切 的重要性 。文学翻译要想取得成功 , 就必须保 留或 者再现 话句话说 . 风格是对 日 常语 言的扭 曲和违反 . 这实际上 和陌生化的本 原文 中的陌生化特征 质是相同的。比如我们说海明威的简洁明快. 马克吐温的诙谐幽默 . 李 白的飘逸 , 杜甫的忧郁 , 都是对 日常语言有意识 的背离 和违 反 . 都是从 1 陌生 化 对 文 学 翻 译 的 意 义 他们语言使用中总结和提炼 出来的那些有别于语言常规性的综合 ( 吕 11 陌生化与读者的审美体验 . 俊, 0 1 39 30 。 2 0 : 1 —2 ) 这就必然要求译者在 翻译 的过程中要保 留或再现 文学翻译 中通过在译文 中保 留和再现原文 中的陌生化 因素 . 就可 原文的陌生化特征 .正如王东风所说 .如果译者发现原文 中的某一表 “ 以在另一种 语言 中再 现原文 的审美 特征 文学作 品首先不是提 供信 达方式在原文的文体语境 中被置于前景化 或突显 的变异地位 . 他首先 息 ,而是 “ 使读 者产 生强烈的情感活动 .得 到审美 的愉悦” 郑达 华。 应该考虑 的是 如何在译文 中保 留原 表达方式 的这种前景化 的变异地 ( 1 9 : 9 。陌生化之所 以能够再现原文 的审美特征 . 99 1) 那是 因为 由于陌 位 ,而不应不假思索地采取归化的方法套用 目标语言中规范 的、典型 生化 的存在 , 本的能指与所 指之 间的距 离被人为地拉 长 . 文 因而形式 的 、常见 的表达方式 ,使原 作的诗学话 语受 到压制 ” 王东风 . 0 4 ( 20: 变得难 以理解 ,感知 的难度 和长度被加 大 。审美过程 本身也被延 长 6 )译者 只要发挥主观 能动性 , 7。 在译文中保 留原文的陌生化特征 . 或者 ( o lr 1 8 : 5 。通过对语言的施暴、 Fw e, 9 6 5 ) 变形 和扭曲 , 读者必然会花更 创造性地重新设定陌生化 的表达方式 , 就完全可能再现原文 的风格 多的时间下更大的气力对陌生化的言语进行 审视和玩味 . 图发 掘出 力 背后 的原因和 目的。 这样一来 , 审美过 程必然 会延长 . 审美 愉悦 也必然 2 结语
论“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人, 可也。然而句中有 眼 , 非一 ‘ ’ , 烧 字 不能形容其红之 多 ,
犹之非 一‘ ’ , 能形容 其杏 之红耳 。 我 们今 天从 “ 闹 字 不 ” 陌
生化 ” 的角度看 , 闹” 同“ 字一样 , “ 字 烧” 以俗为雅 , 平淡 中 陡然显 出奇姿异彩 , 令人惊讶它 的美妙 。托尔斯泰的< 量布 人》 以马作为叙述者 , 以马的眼光看 私有制 的人类社 会 ; 在 《 战争 与和平》 利用一个非 军人 的眼光看 战场 , 这些都在 陌 生化 的描写 中使私 有制 和 战争显 得更 加刺 眼地 荒 唐不 合
理 。由此可见 , 陌生化 手段 的运用 的确是 古今 中外文人 或
件或人物那些不言 自明的、 为人 所熟 悉的和 一 目了然 的东
西剥去 , 使人 对之 产生 惊讶 和好奇 心。 “ ” 间离化 效果 的 目 的, 在于把事件里 的一切社会动作陌生化。 ”
一
作家们 良苦用心的体现 , 体会他们 的用意 , 在译文里如实传 达 , 原作里 的“ 使 陌生化 ” 手法在 译文 里得 以体 现 , 而使 从
译文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对原文的忠实。 二 、 陌生化” “ 手段的运用与译文的创 造性 叛逆
、
文学作 品的“ 陌生化 ” 与译 文的陌生化
“ 陌生化” 实际上是作 家 、 人运用语 言进行创 作 的惯 诗
例谈文学作品的陌生化翻译
2016.10一、引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递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开启了异域之旅。
小说《青衣》的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其英译本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复评名单。
作为毕飞宇创作道路上最具转折意义的作品,《青衣》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葛浩文本着忠实和准确的原则,采用陌生化的翻译手段,最大化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风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审美快感。
二、陌生化翻译“陌生化”最初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意指文艺创作中作者刻意采用陌生新奇的表达方式来描写事物,“使审美主体即使面临熟视无睹的事物时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
(杨向荣,2005)该理论不断成熟发展,逐渐渗透到文学翻译领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尼曾提出:“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使译者确实能够将原作中的差异性传达出来,以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Heaney,1988)在文学翻译中,目标语读者对于译文持有新奇的审美期待,而陌生化翻译手段恰恰保留了作品的异域风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到异域文化的魅力,最终达到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效果。
三、《青衣》中的陌生化翻译技巧小说《青衣》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语言幽默诙谐,机智巧妙,比喻、排比、反讽等修辞手法俯拾皆是,让读者徜徉在艺术和智慧的世界无法自拔。
为了给目标读者带来艺术性的阅读感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陌生化的翻译手段,最大化再现了原作的文学性和艺术风格。
3.1音译加注释(1)“千生万旦,难求一净”。
(毕飞宇,2011:151)“A thousand Sheng,tenthousand Dan,but a goodJing is hard to find.”(Goldblatt,2009:53)对于“生”、“旦”、“净”等京剧人物,译者直接音译,并在文后所附的词汇表中一一解释。
文学翻译再现陌生化策略
对陌生化策略的批评和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随着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广泛应用,学者们会对该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批评和研究,探究其在不同语境下的适用性 。
实践应用的前景展望
陌生化策略在影视、 广告等领域的应用…
随着文学翻译的发展,陌生化策略的 应用领域将逐渐扩展到影视、广告等 领域,帮助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 略的实践经验总结
在实践中应用陌生化策略时,需要根 据不同文本类型和读者群体进行调整 和优化。因此,对陌生化策略在文学 翻译中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将变 得尤为重要。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传 播
通过应用陌生化策略,文学翻译将更 好地传递和呈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和特 色,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 。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需要具备敏锐 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以便 更好地运用陌生化策略来传达原文的 意境和美感。
06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前景展望
理论研究的前景展望
陌生化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随着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陌生化策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涉及的领域也将更加多样化。
陌生化理论与其他翻译理论的结合
2023
《文学翻译再现陌生化策 略》
目 录
• 文学翻译和陌生化策略概述 • 陌生化策略的理论基础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运用 •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效果 • 文学翻译中运用陌生化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前景展望
01
文学翻译和陌生化策略概述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 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以标记性主位句为例
一
别 。什 克洛 夫斯基 认为 ,在 日常生活 中 , 话 的意 “
、
“ 陌生 化 ” 手法 及 其 在 文 学 中 的作 用
【 稿 日期】0 9 0 — 9 收 20— 10
作家 大量 运用 各种 陌 生化 手法 . 对形 式 生 的面 貌来 唤起 读者 的兴 趣 . 但是 . 当文 学作 品 被 学 作 品中 . 翻译 成 另一种 文 字时 .我 们 发现 译者 往 往 以 “ 常 与 内容 加 以 “ 生 化 ” 陌 的变 形 处理 . 目的 就在 于 要 规” 来处 理 原文 中 的“ 陌生 化 ” 现象 . 多 数情 况 下 使其 尽可 能地被 读者所 感受 同样 . 而 为了对抗 阅读 并 非是 由于 目的语 的限制 不 得 已而 为之 .而是 译 中的审 美疲 劳 .读者 在 阅读 的 过程 中也 会 寻求 新
第 2 卷 第 2期 6
V16 o. No2 2 .
d i03 6,in17 — 5 8 09O . 7 o: . 9js .62 0 9 . 0 . 0 1 9 .s 2 22
“ 陌生化” 手法在 文学翻译 中的再现 术
— —
以标 记 性 主 位 句 为 例
程 瑾 涛
( 北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外 语 系 。 西 杨 凌 7 2 0 ) 西 陕 1 1 0
Hale Waihona Puke [ 要] 摘 陌生化是俄 国形式主义文论 的核 心概 念 . 文学性 的代 名词 。陌生化手 法对于文学作 是
文学翻译再现陌生化策略
文学翻译再现陌生化策略文学翻译再现陌生化策略文学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目的不仅在于简单地将作者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更主要的是将文学作品的精神、风格与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有效地再现。
因此,文学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翻译,还需要考虑文化背景、历史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再现陌生化策略是文学翻译中重要的一种方法。
再现陌生化是指通过翻译来保留目标读者所不熟悉或无法理解的原著中的陌生内容和风格,这种翻译策略即使再造出一个各方面都具有与原著相同的文本,读者也会感到这是一种新颖而陌生的阅读经历,而不是一种以与原著相同的期待为基础的认知过程。
再现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作用是呈现原著的诗意、气氛和原著的特有文化背景等内容,让读者可以获得与原著相似的阅读体验。
文学翻译再现陌生化策略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保留原著中的异文化元素:文学作品中包含很多反映作者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文化背景的元素,这些元素对于原著的主题、情感和气氛的呈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翻译者可以通过不直接翻译这些异文化元素的方式,保留原著的异域风情和浓重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英语单词的“tea time”,翻译者可以使用中文语境中常见的“喝茶时间”来代替。
2.通过语言风格的转化实现: 作家文学创作有其特定的语言风格和形式,如用词奇特、文笔雄浑、曲线折线等。
这些语言形式和风格通常也是特定语境和文化氛围的体现。
为了保存原著的风格,翻译者需要寻找相应中国语境下的体现方式,如常用的成语、俚语、歇后语等,以达到再现陌生化的目的。
3.文化解释与导读即注释或者翻译附注的方式:为了让目标读者能够理解原著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翻译者可以采取注释或翻译附注的方式解释原著中涉及到的文化背景或历史事件。
例如,当翻译者翻译一篇讲述上海的小说时,可以在翻译中增加一些注释,让读者了解当时上海的城市状况和文化氛围。
再现陌生化策略可以让原著的特殊文化和难以翻译的内容得以保留,但是在实现这个策略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以诗歌语言研究为基本材料而提出的一种艺术主张。
它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的艺术理论:“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
”[1]陌生化一词的俄语字面意思是makingchange,含有“使之陌生,使之新鲜奇特”之含义。
为了打破感知的自动性,形式主义者主张采用陌生化手法创造出新的形式,使人们摆脱自动感知。
陌生化的提出有其科学依据,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熟悉而单调的刺激易使人产生疲惫和厌烦,甚至有排斥心理,但陌生而新奇的事物却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
自陌生化理论提出之后,西方学术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翻译领域,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使用这个术语,认为陌生化对文学翻译有重要的启示。
然而,现阶段真正将陌生化和翻译相结合的研究为数不多,并且将陌生化移用于翻译时概念模糊不清,常与异化相混淆。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厘清陌生化与异化概念的基础上,对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再现原作品中的陌生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探讨陌生化对文学翻译研究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陌生化概念(一)文学领域中的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文学性是文学有别于非文学的基本特征,而表现文学性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陌生化。
陌生化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指作者通过重复、颠倒、错位、浓缩等方式将日常语言符号重新排列成巧妙奇特的表达,从而有意识地“增加读者感知的难度和感知所造成的困难形式”,使感知过程变得艰涩,延长整个审美体验过程,从而增强客体的可感知性。
[2]作家或诗人会无意识地将这种艺术手法用于文学创作,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刺激读者的感知,故意颠倒黑白或指鹿为马,避免人云亦云,以使其所表现的客体具有新奇、美妙、不同寻常之感。
如“柳絮飞来片片红”“坚硬的稀粥”“绿色的太阳”等这些看似情理不通、不合逻辑判断的表达却被视为佳句。
正是因为它们打破惯常思维,修改了人们有关事物的文化记忆,让人们跳出审美疲劳的漩涡,从而在凸显的陌生意义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论《瓦尔登湖》翻译中的陌生化与译文的和谐性——以徐迟译本为例
论《瓦尔登湖》翻译中的陌生化与译文的和谐性——以徐迟译本为例摘要: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可洛夫斯基最先提出的“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概念属于诗学范畴,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奇特,指作家、诗人创作手腕的新奇,使所表现的主题在接受者那里显得陌生,从而达到一种新鲜的美感。
“陌生化”在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
近年来,一些翻译学者将此概念嫁接到文学翻译研究上,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论文通过追溯陌生化的来源,分析异化策略与陌生化效果的实现,探讨陌生化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对比研究陌生化在中西方翻译文本中的运用,旨在更好地保持原文与译文整体的和谐性。
关键词:陌生化;异化;文学翻译;和谐性一陌生化的溯源说到陌生化的起源,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虽然他没有使用陌生化一词,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多用了“惊奇”、“不寻常”等相近的词。
16世纪,意大利美学家马佐尼在亚里士多德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诗学观。
他认为诗的效果以及其所引起的新奇感,都离不开想象、虚构和创新。
同样对陌生化发表了自己观点的还有17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家爱迪生,他指出,“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它的好奇心,使它得到它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
”到18世纪以后,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以及一些浪漫主义诗人在论著中也多处谈到“惊奇感”、“新奇”诗论。
黑格尔在其多部著作中对惊奇感有着相当深刻的阐述:“艺术观照,宗教观照(毋宁说是‘二者的统一’)乃至科学研究一般都起于惊奇感。
人如果没有惊奇感,他就还是处于蒙昧状态,对事物不发生兴趣,没有什么事物是为他而存在的,因为他还不能把自己和客观世界及其中事物分别开来。
从另一个极端来说,人如果已不再有惊奇感受,就说明他已把客观世界看得一目了然。
”此外,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也对“新奇”诗论做了自己的阐述。
华兹华斯认为,诗的目的是将平常的事物和情节上加上想象,使那些熟悉的事物在新奇的状态下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柯勒律治认为,诗的目的是通过新奇引导人们唤起对日常生活的麻木,观察生活中的美丽事物。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概述 •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的应用 •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 •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与其他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 •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概述
陌生化策略定义
陌生化策略是一种文学翻译技巧,通过将源语言文本中的语 言表达形式、文化背景、意象等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相对应的 表述方式,以实现目标语言读者对源语言文本的全新理解和 感受。
与读者沟通
翻译者应关注目标读者的需求和接 受程度,与读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
04
文学翻译陌生化策略与其他 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
与归化策略的比较
归化策略强调将源语言的文化价值 观和语言表达方式尽可能转化为目 标语言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表达方 式,以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和接受;而陌生化策略则强调保留 源语言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表达方 式的差异,以呈现出不同文化的独 特魅力和美感。
VS
在文学翻译中,归化策略的运用可 以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提高目标 语读者的阅读体验,但可能导致失 去源语言的独特韵味和美感;陌生 化策略则可以保留源语言的独特性 ,为目标语读者展现不同文化的魅 力,但可能加大目标语读者的阅读 难度。
与异化策略的比较
异化策略强调保留源语言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表达方式,尽可能将其原封不动地转化为目标语言;而陌生化策略则强调通过保 留源语言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实现文学翻译的艺术效果。
陌生化策略强调保留源语言文本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使 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新奇和刺激。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_陌生化_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_以标记性主位句为例
[摘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的代名词。
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与否。
以文学文本中的标记性主位结构为例探讨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及其翻译。
[关键词]文学翻译;陌生化;标记性主位;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性;艺术手法[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98(2009)02-0135-04doi:10.3969/j.issn.1672-0598.2009.02.027“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以标记性主位句为例程瑾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的核心概念,其理论实质是以一种与常规相对立的表现方法,或以反常的形式摆脱审美的“自动化”(automatization)状态,从而去贴近和呈现真实。
按照俄国形式主义的观点,陌生化是文学性(literariness)的代名词,文学作品没有了陌生化,便不能被称为文学。
文学家在创作时,往往采用“陌生化”手法,即“偏离”(deviation),对习惯性、自动性、平淡性的生命常态加以违背,以新奇、陌生的面貌来唤起读者的兴趣,但是,当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我们发现译者往往以“常规”来处理原文中的“陌生化”现象,而多数情况下并非是由于目的语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而是译者想当然的选择。
这样做虽然迎合了部分目的语读者阅读的畅快感,然而带来的隐患也不可小视,譬如,原作中的诗学特征(poeticalness )有可能因此被取消。
本文试以文学文本中的标记性主位句为例指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对于特定的反映原作者陌生化手法的语言特征加以保留。
一、“陌生化”手法及其在文学中的作用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现出石头的质感。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再现
感、 新奇感 , 它是使作品成其为文学作 品的重要手法 。“ 陌 生化 ” 又 不 同于我们 老生 常谈 的 “ 异化” , 也 有异 于 “ 陌生
性” 。“ 陌生化 ”是作 品实现文学性 的一 种艺术表现手 法 ,
“ 异化 ” 是保 留原作 “ 丰姿 ” 的一 种翻译 策 略 , “ 陌生 性 ” 是 “ 相对 于 目的语文 化 中各种 规范而 言的差异 或不 同” 【 I 】 , 这 种“ 陌生 性 ” 也可概 括为 “ 异域性 ” , 由此可 见 , 我们在 运用 “ 陌生化 ” 这 一概念 时 , 先要 弄清 其 内涵 , 绝不 可 以与其他 概念相混淆 。
层面包括 : 词汇的特殊搭配 、 双关语 、 人名 、 生造词 、 外语词 、
所 以存在 , 就是 为使人恢 复对生活 的感觉 , 就 是为使 人感
受事物 , 使石头现 出石头 的质感 。艺术 的 目的是要 人感觉
到事物 , 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 的技巧就 是使 对象 陌
生, 使形式变得 困难 , 增加感受 的难度和 时间长度 。” 在俄 国形式 主义者看来 , 文学 是“ 对语 言的一 种创造性运用 ” 和
【 作者简介 】 吴秀群( 1 9 7 9 一 ) , 女, 湖北 钟祥人 , 铜陵学院外 国语学院讲 师 , 主要从事翻译 理论 与实践及外语教学研究 。
・
3 3・
手法 。另外 , “ 文学家在进行 文学创作的时候 , 不是力 图客 观真实地反 映现实 , 拉近读 者与现实 的距 离 , 而是 刻意将
按照语言层面的不 同, 将陌生化手法分为 四类 : 语音 、 词汇 、
“ 陌生 化” 是俄 国形式主义 的核心概念之一 , 2 0世纪初 由其最 具影 响力 的代表人 物——什克 洛夫斯 基在他 著名
文学翻译再现陌生化策略
文化陌生化
文化典故与意象
原作中使用了特定的文化典故或意象,翻 译时需对目标文化的典故与意象进行准确 传达,以保持作品的文学性与文化内涵。
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原作反映了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翻译时需要对目标语言的社会背景与时代 特征进行深入了解,以准确再现原作的文 化氛围。
03
翻译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化元素的保留 与再现
01
02
03
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
评估结论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对翻译再现陌生化策略的实施效 果进行评估。
从语言流畅度、文化差异还原度 、修辞手法再现度等方面综合评 估翻译质量。
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翻译再现陌 生化策略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 议。
06
结论与展望
在文学翻译中实现陌生化策略的意义
保持原作风格
陌生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01
保持源语言文学的独特性
通过运用陌生化策略,文学翻译可以保持源语言文学的独特性和风格
,避免目标语言文化的干扰和侵蚀。
02
激发读者的审美感受
陌生化策略可以使译文在目标语言读者中产生新奇感和惊奇感,从而
激发读者的审美感受和思考。
03
提高译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通过运用陌生化策略,文学翻译可以在保持原文思想、情感和艺术价
反讽、夸张等修辞手 法
反讽、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 加了作品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翻译时需准确把握原作的修辞意 图,用目标语言进行恰当的表达 。
结构陌生化
叙事结构独特
原作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如意识流、 倒叙等。翻译时需对目标语言的叙事结构 进行灵活调整,以再现原作的结构特点。
VS
结构陌生化:一个文学翻译陌生化类别
读者来说 ( 转 引 自陈平原 ,2 0 0 3 : 4 5 - 4 6 ) , 这种 翻
译无 疑是 陌生化的 。 然而 , 这种陌生化 翻译属 于哪
一
种 类 型?语 言陌生 化?修辞 陌生化 ?抑 或文化
样, 都是在较小范围 内对字词进行 组合排列 , 二者 共 性大于差 异。此外 ,这样做 可以减少一个类别 ,
无 不充斥着 陌生化 的表达手法 ” ,但我们不能就此
好 的文学作品应通过种种手法使叙述对 象变得 “ 反 常” 、“ 复杂” ,不容易理解 ,从 而 “ 增加感受 的难
度和时延”( 什克洛夫斯基 , 1 9 8 9) 。陌生化以其 对 文学作 品形式新奇感 的强调 , 近年来很受倾向于异
认 为文学 翻译 的陌生化可 以按照 对象分为语 音陌
生化、 词汇 陌生化 、 句型陌生化 、 篇章 陌生化等等 , 因为那样分 出来 的类别会相 当庞杂 。 明确地对文学
化 的文学翻译研究 的青 睐。 人们从不 同角度对其 在
文学翻译 中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取得了不少成果 , 迄今 已有数十篇论文发表 ,还有为数不少的博 士、
化。
策略的内涵。但相对而言 , 笔者认 为,詹重 阳的分
类更容易让人接受 , 因为他突 出了文化传递 这一独 立于简单语 言传达 的重要任务 , 将文化陌生 化单独
二 、 目前 文学翻译陌生化分类中的疏漏 分类是把一个庞大的、 复杂的事物解析成一些
列 出来是妥当的 , 而范娟 的分类仅关注文本的语 言
让 分类 简单 明了。 这 三种 陌生化 的相互关 系 , 可 以
陌生 化?修 辞陌生 化、文化陌生化肯定不是 , 语 言 陌生化也不像 。根据詹 重 阳的解释 , 语言陌生化包 括 “ 词汇选 择”和 “ 语言要素 的排列 ”( 詹重 阳,
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翻译教育理论论文
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翻译教育理论论文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翻译教育理论论文一、引言作为一条著名的文学理论,“陌生化”一词首先由俄国形式主义学者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就艺术技巧和美学效应的关系提出。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二、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特征翻译是在源语文本指向的空间内的再创造,这决定了陌生化的限度;翻译用另一种语言再表述,又是在另一种文化中被接受,这决定了翻译的语言及文本经验的“前在性”与文学创作的不等;而且翻译文学还面对平行文本的挑战。
这一切造成了翻译上的陌生化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虽然翻译界至今没能对“陌生化翻译”的定义给予确切,权威的解释,但翻译界很早就关注到了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现象。
在上文中已经给出“陌生化翻译”策略定义的前提下,本部分试就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翻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有文学艺术素养的译者是让译本处在游离于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的地带:源语文本对于目的语文化而言是异域的,而目的语文本从文化上来说既有异于源语文化也不同于目的语文化,因此,译文具有异域性。
试看An Essay by Ronald Duncan 中的一段:Then,whilst staring at my most decrepit old tree,which stood in full flamboyant bloom,he said,half to himself:“When we were retreating to Dunkirk I often wondered what it was I was defending;and when we landed in Normandy I used to ask myself what I was fighting for... I suppose I was fighting for that there old tree of yours!Damn funny,ain’t it?”譯文:后来,他盯着我的一棵最朽不可雕却又盛开着火焰般的鲜花的老树,半自言自语地说:“当年我们溃退到敦刻尔克时,我常想我们到底在保卫什么;当我们诺曼底登陆时,我又常问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战……我想当时我是在为你的那棵老树而战!见鬼,太可笑了,不是吗?”译文中讲原文中的“decrepit”译成“朽不可雕”而不是词典中的“衰老的,破旧的”,采用了“陌生化翻译”。
_异化_策略与文学翻译_陌生化效果_的实现
_异化_策略与文学翻译_陌生化效果_的实现摘要:“陌生化”本是一个诗学范畴,但是这个概念对文学翻译研究也极具参考价值,因而便有了文学翻译“陌生化效果”的说法。
本文探寻了这种说法的来龙去脉,并探讨了实现这种效果的有效途径,即“异化”策略,从而为理解文学翻译及“异化”策略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最后,本文通过对许渊冲教授英译诗《鹊桥仙》的分析,全面验证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嫁接;距离感;陌生化效果;异化1. 引言文学翻译活动和文学创作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为把一些本属于诗学范畴的概念嫁接到文学翻译研究上来铺平了道路,“陌生化”正是这样的例子。
“陌生化”本是一个诗学范畴,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很大,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翻译学者近年来也开始使用这个术语,毕竟文学翻译活动和文学创作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陈琳、张春柏,2006: 91)。
把“陌生化”这个概念嫁接到文学翻译研究上来是一个极具创新意义的成果,为理解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笔者认为,“异化”策略正是实现文学翻译“陌生化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理解“异化”策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2. 文学翻译的“陌生化效果”2.1 关于“陌生化”“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一个诗学范畴,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 1893—1984)最先提出。
它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常用术语,用来描述俄国20世纪初形式主义诗歌文学和40年代德国戏剧中的一些文学现象,是一种被俄国形式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所推崇的表现现实的艺术手法。
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就是要审美主体对受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要很自然地对主体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再看到或视而不见,使审美主体即使面临熟视无睹的事物时也能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主体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
“陌生化”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咸阳城西楼晚眺》为例
“陌生化”理论视角下分析中国古诗翻译—以《咸阳城西楼晚眺》为例摘要:“陌生化”理论隶属于文艺学范畴,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刻意采用新奇的表现技巧,使一些读者已经司空见惯的事物变得“陌生”。
被应用于翻译学领域的“陌生化”理论要求译者在尽可能地保留原作中的“陌生化”现象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为译文增添“陌生化”。
本文通过分析鉴赏许渊冲英译版唐诗《咸阳城西楼晚眺》,着重以诗歌翻译实践鉴赏来介绍“陌生化”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陌生化、诗歌翻译、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渊冲一、“陌生化”理论概括“陌生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常用的术语, 用来描述俄国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诗歌里的一些文学现象,是一种被俄国形式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所推崇的表现现实的艺术手法[1]。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陌生化”意指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所刻意采用的新奇的艺术技巧,这种技巧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从而尽可能地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知历程[2]。
运用“陌生化”手法所产生的语句可能不合语法,不易为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格外注意和新鲜感受,从而使作品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
除文艺学理论范畴外,“陌生化”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等领域[3]。
总的来说,“陌生化”理论就是通过作家和诗人新奇的写作技巧,使所要表现的客体在接受者那里显得“陌生”,从而达到一种新鲜的美感。
而应用于翻译领域的“陌生化”理论要求译者在尽可能地保留原作中的“陌生化”现象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为译文增添“陌生化”。
二、从“陌生化”视角下鉴赏唐诗《咸阳城西楼晚眺》本文着重分析鉴赏唐诗《咸阳城西楼晚眺》,作者为晚唐诗人许浑,译文作品选取自国内诗歌翻译大师许渊冲老先生的译本。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晚唐著名诗人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在黄昏将至时分登临咸阳古城楼,远眺风景,见日薄西山,乌云自远方滚滚而来,即景感怀创作出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唐诗三百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 ,对一味的奇特化是保持警惕的 。 四 、结语 对于中国的文学翻译来说 ,“陌生化”是一种新的境界 ,
我们提倡文 学 翻 译 的“陌 生 化 ”, 是 为 了 探 索 翻 译 的 艺 术 手 法 ,更新文学翻译的观念 ,从而使文学翻译的道路更加广阔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陌生化”是在为源语文化或译语文化寻找 一席之地 。诚然 ,简单化 、平易化的译语语言是对源语的芜 杂进行提纯 ,以简单的形式映现生命的繁茂 ,但如果只封闭 而不开放 ,只替换而不扎根 ,只排斥而不包容 ,就会陷入孤绝 的境地 。还必须承认当我们阅读惠特曼的《草叶集》、陶渊明 的诗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叶芝的《当你老了》时 ,其语 言给我们的感觉是“亲近感”而非“陌生感”, 它的语言极其 质朴 , 是一种呼吸和血流的节律被重新还给了我们 ,是带着 种子和鸟羽的土块还给了大地 。如 :
国翻译 , 2002 , (5) 24 - 26. [5 ] 孙致礼. 中国的文学翻译 : 从归化趋向异化 [J ] . 中国翻
译 , 2002 , (1) . [ 6 ] 孙致礼. 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 [J ] . 中国翻译 , 2003 ,
(1) . [7 ] 张 冰. 陌生化诗学 [ M ]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二 “、陌生化”与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指在翻译方法上恪守本族语表达方式 ,译文以译 语 、译语文化或译语读者为归宿 ,这样的译语往往容易被译 语读者感到亲切而容易接受 。但这样的翻译也往往因为作 者的主观因素而使译文脱离和扭曲源语语义 ,使两种语言 、 文化固有的“差异”融合 。异化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 化的语言特点 ,吸纳源语表达方式 ,译文以源语 、源语文化或 原文作者为归宿 ,这样的作品往往晦涩难懂 ,但保留了源文 的异质性成分 ,凸显了“差异”。在跨文化交流的大文化背景 下“异化”译法无疑已占上风 ,在此笔者绝无偏颇之嫌 。翻译 中的现实问题千变万化 “, 法无定法”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应视 具体情况而定 ,文本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极其复杂 ,掺杂着审 美 、政治 、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 和盘托出”的异化策略未必 总是上选 。当然 ,这也不等于说凡事务必以本土为念 ,非要 削异己之足以适本土之履 。所以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 “, 陌 生化”这一修辞或艺术手法无疑是文学翻译里的一剂调味 品 ,可补“归化”之不足 ,亦可丰“异化”之姿 ,是归化和异化可 以共享的 。如翻译茨维塔耶纳的作品 ,她笔下的文字已“陌 生化”到了晦涩难懂的程度 ,但她的作品词汇丰富 ,比喻新 颖 ,意象奇诡 ,语言极富节奏感和色彩感 ,另外 ,她经常在写 作中使用破折号 ,问号和感叹号 ,这或许是为了稍稍阻隔一 下自身激越的情感 ,这样的绝对“陌生化”的原作 ,如在翻译
第 18 卷 第 3 期
2005 年 9 月 Ξ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XIANG ED UCATION COLL EGE
பைடு நூலகம்“ 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Vol. 18 ,No. 3
Sept ,2005
郭慧香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 河南 新乡 453002 )
摘 要 :起源于俄罗斯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移用于文学翻译的问题在文学界越来越受到关注 。“陌生 化”与文学翻译中的“异化”问题及陌生化的程度问题是本文主要观点所在 。“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归 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可以共享的 。适当的陌生化产生的距离是美的 ,但细部的背离应在整体的把握之中 。
在中国翻译理论领域里 , 再现原作里的修辞手法包括 “陌生化”, 保存原作者异常的写作手法是得到赞同的 , 而在 文学翻译中译语语言独立地采用“陌生化”手法 , 采用形不 同但神相似的异常的搭配 , 增加阅读难度创造陌生化 、奇特 化境 界 似 乎 还 有 些 争 议 。其 实 在 此 主 要 是 尺 度 的 问 题 , “度”把握得好 , 这种移用就算是成功的 。
2000. [ 8 ] 郑海凌.“陌生化”与文学翻译[J ] , 中国俄语教学 , 2003 ,
(2) . [ 9 ] 郑海凌. 许 京 , 文学翻译中的“距离”问题 [J ] , 中国翻
译 , 2002 , (3) . [ 10 ]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M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化”被披上了翻译策略“异化”的外衣实有点张冠李戴 ,小才 大用之嫌 。“ 陌生化 ”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段用于文 学翻译是可以肯定的 ,但不等同于异化 , 特别是“异化”的呐 喊助威者们更是打起了“异化 —未来翻译的趋势”的旗帜 ,误 以为又来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至此 ,异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也 逐步上升 。殊不知 ,陌生化与异化是不同的 , 它作为一种理 论 , 作为一种艺术手法 ,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翻译 ,是可以 共享的 。本文主要讨论“陌生化”与归化 、异化的关系问题及 “陌生化”的尺度问题 。
参考文献 :
[ 1 ] 韩 东. 温柔的部分[J ] . 诗歌报月刊 , 1992 , (8) . [ 2 ] 李凯霆.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与亲近化 [J ] . 诗歌报月刊 ,
1992 , (8) . [ 3 ] 罗选民. 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 归化翻译[J ] . 电视批评论
坛 , 2003 , (3) . [ 4 ] 孟建钢. 关于翻译原则二重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 [J ] . 中
2002.
【责任编校 邓一琳】
53
三 “、陌生化”的尺度问题 “陌生化”的手法移用于文学翻译 ,即是译者的再创造 。 使译文同原作的语言形式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突出 译者再创造的效果 。但这种艺术的再创造却是在原作所指 向的艺术空间里创新 ,所以再创造是要有限度的 。“度”把握 得好 ,产生的距离就是“美”,过度的“陌生化”运用 ,会使译作 读起来耗时 、耗力 ,使原有的新鲜感变成了疲惫感 ,而达不到 心旷神怡 ,耳目一新之初衷 。故译者在运用“陌生化”手段 时 ,需考虑译文与原作的整体和谐性 ,细部的背离应在整体 的把握之中 , 适当的“陌生化”其实就是适度彰显源语文化 或译语文化 。如杨宪益先生翻译的《红楼梦》,在充分考虑译 文的可接受性的同时 ,有意识地尽可能保留汉语文化 ,给译 语读者一种“陌生化”感受 ,从而成为口碑 。 俄国形式主义中“陌生化”也被认为是功能性的 ,因为陌 生化效果的突现取决于词法 、句法 、音韵 、节奏的总体语言系 统中的相关要素和功能 ,也即对其内部各个要素的重新组 合 ,布拉格学派主将穆卡洛夫斯基的“突现说”便是这一思想 的发展 。一句话 ,陌生化便意味着偏离 、疏离 、超离 、间离 ,意 味着一种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 ,打破对称的不对称 ,扰乱常 规的反常规 。但由于层层单极性的陌生化 ,从理论上说 ,必 然会导致纯语言学意义上的操作 ,造成一种“以曲为贵 、难以 理解 ,使诗人变得笨嘴拙舌的诗歌语言”(什克洛夫斯基语) 。 不妨读一读美国语言诗派的诗作 ,如沃德的长诗《大约地》有 这样的诗句 “: 意指上下文或梦幻与这可能是一相书相商/ 意 欲我刚才所说与这不过是舔声相商/ 放大后形成远非原意的 观念/ 一个变成怪诞张力的距离 。”这里作者运用了典型的 “内爆句法”:它不具备标准的语法形式 ,短语堆砌 ,罗列 ,词 序杂乱拼凑 ,移植 ,省略 ,以自由联想或头韵或半谐韵的联系 使句首与句尾的意义发生偏离 。在诗中 ,世界和生存越来越 隔膜 “, 偏离”成了机械的钟摆运动 。以复杂化和制造困难为 已任的陌生化理论 ,为语言诗的极端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 这一事实已被不少文论家所公认 。所以必须谨慎“陌生化” 的运用 , 这种陌生化的偏离运动是有制约的 ,有限度的 ,甚 至会走向它的反面 。莱辛认为单单追求这种“惊异”是一钱 不值的娱乐 ,诗人借助他的秘密造成了短暂的惊异 ,然而一 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并非什么秘密 ,将会令我们何等失望 呵 ! 新小说派女作家萨罗特说 “, 对于那些经作者运用惊人 的手法和意想不到的戏剧化所塑造的人物 ,现代读者是怀有 戒心的 。”(娜塔丽·萨洛特语) 可见 ,无论古典作家还是现代
关键词 :陌生化 ;归化 ;异化 ;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 : G64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Ο3325 (2005) 03Ο0052Ο02
一 、引言 “陌生化”一词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并一直成为形式主义
的核心问题 。该理论成熟于什克洛夫斯基 (V·Shklovsky) 。他 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 ,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 ,就是为 使人感受事物 ,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 觉到事物 ,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 生 ,使形式变得困难 ,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因为感觉 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 ,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 术构成的一种方式 ,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即该理论倡导复杂 化和难度化 ,把熟悉的东西也变成不熟悉的 ,以增加其吸引力 使其新奇化 。他赋予作家以崭新的 ———用形式主义学派文论 的术语来讲便是以一种“奇特化”的视角去看世界 。此理论后 来被诗歌及其它艺术领域所运用 。
Ξ 收稿日期 :2005 - 01 - 04 作者简介 :郭慧香 (1966 - ) ,女 ,河南省辉县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英语翻译 。
52
第 3 期 郭慧香 “: 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中忽略了“陌生化”的运用 ,不使“陌生化”的手法在译文里再 现 ,无疑只能算作败作 。在这样的翻译过程中势必会有忠实 于原文 “, 异化”策略的运用 ,又有符合译语习惯与文化的再 创造 ,即“陌生化”手法的运用 ,但对于译语读者来说 ,这里用 的却是归化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