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特征对期刊评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期刊一直是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期刊在促进学术交流,推
动科技发展上的作用。目前,期刊评价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有两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1]。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定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是专家评议法,是一种利用专家知识对某领域期刊质量进行判定的期刊评价方法[2],能够反映期刊所具有的一些无法数值化的特征[3],并且评估结果直接体现在许多高校的招聘、晋升、奖励和终身教职的决策管理中[4]。但是一方面,由于专家知识的主观性使得评价标准有失客观,导致不同的专家的评价结果有
所偏差[5]。另一方面,专家评议法研究不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较高,而且难以对期刊的质量进行动态评价。为了减少工作量和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大量学者认为期刊评价应该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努力,结合便捷、高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减少人类劳动[6]。1927年,Gross[7]首次提出将被引频次作为评估期刊的重要指标,自此之后,以引用为主导的期刊
评价手段在定量评价方法中便开始了广泛应用。1963年美国科学信息所(ISI)将挑选出的期刊文献与其引用文•献建成科学引索引库(SCI),此举为引用为主导的期刊评价手段在定量评价方法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支撑。其次陆续编制了SCI、SSCI、A&HCI与《期刊引用报告》(JCR)。根据JCR,评价期刊的指标可分为影响因子、引用与被引用半衰期、即年指标、总被引次数等。其中影响因子(IF)最早由1955年EugeneGarfield[8]提出,这一概念成为了学术界至今为止用来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某期刊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当年被引用频次和这两年发表的实质性论文总数的比值[9],值越大代表期刊影响力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指标逐渐受到争议,不断有学者针对影响因子的不足提出新的评价指标或者评
价体系,如Hir鄄sch认为影响因子忽略了文章数量的影响,提出同时考虑到发文量与被引用次数的科学家影响力指标h指数[10]。基于引文的评价指标优点在于使用定量的方式对复杂的客观数据进行评估,评价过程便捷高效,但是由于没有考虑期刊办刊时间、学科性质、录用时长等诸多因素[11],所以该评价方法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过分滥用的话会影响其有效性和正确性[12]。针对上述不足,研究学者们不断探索试图弥补现有评价指标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现有的评价指标上加以改善。如俞立平提出了5年被引频次的概念以提高评价的时效性[13];此外他还对h指数这一评价指标进行修正,提出htop指数解决了对高被引论文重视不够、受载文量影响较大、区分度低等问题[14]。(2)综合运用多维评价指标,构建期刊评价体系并通过数学或统计运算得到评价结果。如奉国和等筛选出CI、影响因子、即年指标、H指数、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平均学科扩散这7个指标,使用熵权法结合因子分析构建了期刊评价指标体系[15]。以上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存在各种差
异,原因在于指标体系本身具有研究主观性,这是很难避免的,但是研究者可以在原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目前许多研究在进行期刊评价时始终把期刊看作单一个体,没有把期刊放在承载学术交流功能的系统里看待,同时考虑期刊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故本研究引入生态位理论,适用于探讨系统内多主体之间发生事件的状况。
1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期刊评价指标的提出
1.1生态位理论用于期刊评价的依据。生态位概念起源于生态学,由Grinnell最早提出,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空间环境中处于的时空位置及具有的功能关系[16]。目前生态位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论,尤其是在学者探索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内物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演替和种群进化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到相关生态学研究中。除此之外,生态位理念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量应用已经扩展到生态层面以外的社会层面,包括于土地利用[17]、旅游规划[18-19]、景观设计[20]等。受此影响,图书情报学科近年也开始引入该理论来分析相关问题,先后提出了信息生态位[21]、图书馆生态位[22]等概念和观点,从而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从应用生态位理论到期刊中的相关研究中来看,研究数量总体不多,其中部分研究是将期刊放在传媒产业生态系统中进行讨论,如陈瑞群提出期刊生态位是在整个传媒产业资源中所占有并利用的综合资源(包括广告、读者等)[23],探讨期刊与其他媒介的竞争关系。部分研究基于期刊行业市场生态系统进行讨论,对期刊生态位生存和发展现状研究并提出对策,但未进行评估计算。期刊生存现状相关研究有王艳[24]为我们详细解释了期刊生态位的本质,它不仅决定了期刊的资源取向和读者定位,还标志着期刊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田菁等探讨了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生态位现状,主要聚焦在期刊的办刊宗旨、栏目设置、读者对象等的描述性统计[25];具体应对措施的相关研究有刘玉清[26]提出科技期刊的发展必须找到原始生态位,发现个性化的新的生存领域;赵金文[27]认为期刊生态位需找准市场定位、读者定位以及风格定位。在期刊行业市场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中有少数文章进行了期刊生态位测量指标的构建,如陈先军[28]基于作者、读者、出版等资源维的竞争,使用生态位理论中Hurlbert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r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进行了期刊生态位的推导,因为该研究假设的生态系统覆盖范围较广,期刊的资源维纷多繁杂,所以实际操作起来不易。此外期刊评价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而不是经营能力,所以本研究将期刊置于学术交流生态系统进行探索,只关注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程度。在学术交流系统中的研究中,如卢蕊等[29]构建生态位动力模式比较了五类学科的期刊载文量、影响因子等方面进化的能力,只有极少的研究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期刊评价,如赖丽全等[30]利用生态位
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来计算期刊作者多样性和作者相对竞争性来看期刊排名变化,但是研究仅做了结果呈现,并未深层考虑该方法与其他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也未解释计算结果如
何影响到期刊的排名的后续变化。1.2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期刊评价指标的构建。受前人研究启发,本研究引入生态位理论对图情期刊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新指标的有效性进行讨论。根据生态位理论,可以将一个领域的期刊看作是一个种群,具体的某个期刊可以看作是一个物种,期刊生态位便是一个期刊对期刊种群资源的利用和期刊种群环境的适应性组成。一个生态系统里存在着许多物种,物种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充足的资源。对于生存环境中的资源,物种间存在一种竞争的关系,这种竞争性决定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影响。基于此理解,放到学术交流领域,作者即学术交流生态系统中期刊所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养分资源。系统中的某一种期刊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大小如何,可以从构成期刊生态系统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去考虑,竞争的对象便是期刊赖以生存的作者群体。所以本研究可以通过分析学术交流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期刊对作者资源的竞争情况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在期刊评价量化指标上,本研究选取是的是生态位理论中的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宽度,具体说明如下:(1)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于1965年由VanValen[31]首次提出并被表示成“在有限资源的系统环境内某一物种或群落所使用资源的比例冶。一个物种如果只能占有环境中它所能利用资源的较少部分,那么该物种的生态位较窄,否则该物种的生态位较宽。其次,生态位宽度的大小受到可利用资源总量和种类的影响,随着可利用资源总量和种类的变化,生态位宽度也会发生变化。如随着各个机构对科研成果的重视,新的研究技术、研究人才不断涌现,期刊作为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其生态位的宽度将随之变化,也使得与新的研究成果主题相切合的期刊在学术交
流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发生转变。在本研究中,期刊生态位宽度可理解为期刊对作者资源占有和利用的程度,生态位宽度越高,表示这个期刊拥有的作者数越多、作者论文产出中该期刊收录的论文占比高,同时也表示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该指标不仅考虑期刊占有的作者资源数从而对期刊的吸引力进行衡量,而且考虑期刊对作者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可以
间接地揭示期刊的学术水平。期刊所占有的作者资源就像是作者写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冶。如果“参考文献冶种数多,则意味着该期刊吸引和刊载了作者的大部分文献作为学术交流的基础,从而拥有更广泛的栏目主题方向和视野。因此,期刊生态位宽度通常可以反映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以及学术交流程度的高低,但是作者资源就像“参考文献冶,质量的重要性远高于数量,所以本文将通过和一些基于引用的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判断期刊生态位宽度的值应该偏高还是偏低。在学术交流生态系统中,期刊争夺的资源为赖以生存的作者,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的程度在因子较少的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中计算更准确,原因在于当计算公式考虑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