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一)工作由来

(二)目的意义

二、总体任务

(一)总体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三)建设标准

(四)运行流程

三、建设内容

(一)A类“全能型”园区预警建设内容(二)B类“普通型”园区预警建设内容(三)C类“简化型”园区预警建设内容

四、时间安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风险管控

(三)加大资金筹措

(四)做好运行管理

(五)加强技术指导

附件1 工业园区名单

附件2 试点建设实例

(一)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三)自贡晨光科技园区

(四)四川汉源工业园区

一、建设背景

(一)工作由来

2016年7月,省委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立环境风险防控责任制,加快建立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全省统一的涵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年12月,省政府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要求开展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综合预警试点,2020年建成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预防预警体系。2017年2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加强风险评估与源头防控,建立多级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泸州化工园区等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建设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要工作任务,将增强园区污染预防预警能力,防范园区环境风险,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二)目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欠合理,随着企业退城入园和企业集聚发展,我省工业园区快速发展,主要工业企业基本都已进入园区,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环境风险隐患较突出。根据2016年开展的全省土壤风险源排查结果显示,全省共调查工业园区143个,有121个园区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其中重金属污染风险园区有38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26. 8%;有机物污染风险园区有30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21.1%;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风险园区有49个,占34.5%;其他污染风险园区有4个,占2.8%;无潜在污染风险的重点企业园区有20个,占调查园区总数的14.1%。

为实现工业园区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有效防控环境风险,保障工业园区周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建设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做好事故排放和非正常排放的预防预警工作,防止园区企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造成园区及周边环境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大气沉降、废水排放、地表径流、“跑冒滴漏”等由于水和气排放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工业园区预警体系建设的重点是监控设施、在线监测设施等硬件设施和园区预警平台、机制等软件设施建设,实现对园区风险企业及周围环境进行实

时监控、监测分析,相关数据及时汇总到预警平台,分析监测数据,模拟污染物质变化趋势,出现异常或超标数据及时启动预警机制,自动实现污染溯源,及时采取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消除园区风险隐患,防范企业污染,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改善园区水气土环境质量。

根据近期省外调研,全国尚未开展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机制建设,重庆市启动了园区土壤和地下水预警建设,山东、江苏、青海等先行省份重点在园区大气和地表水方面开展预警体系建设,特别在化工园区大气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为探索工业园区综合预警体系建设模式,首批选择自贡晨光科技园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汉源工业园区4个园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试点经验,有序推进全省工业园区预警体系建设工作,到2020年,建成全省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

二、总体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两年建设,我省100个主要园区基本建成水气土污染综合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防控环境风险,降低园区环境事故、安全事故发生率,到2020年,全省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综合预警体系基本形成,提升我省重点工业园区预警和应急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全面设点,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整合优化园区现有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园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企业污染排放情况。

(2)强化环境分析,摸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气—土壤、地表水—土壤、地下水—土壤大数据关联分析,摸清园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污染源现状、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瞬时排放情况,增强预警能力,为园区日常环境监管和事故应急提供数据支持。

(3)加强分析应用,实现环境决策科学化。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开展环境大数据管理应用,加强园区环境数据资源整合、集中、应用、公开与共享,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掌握园区污染现状及环境风险,形成“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的环境保护新模式。

(4)加强全局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工作效率。

在梳理和优化园区环保部门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工作流技术、应用集成技术将日常办公、环境信访、环境监察、建设项目、行政处罚、总量管理等业务融为一体,提升工作标准化水平,实现全局业务的协同运作和资源共享,使环境管理和日常工作变得便捷和高效。

(5)落实环保监管责任,实现企业全覆盖。

建设园区中企业的网格化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园区环境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任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的监管目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建设标准

筛选我省金属冶炼、化工、电镀、电子机械等存在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园区共100家,名单见附件1。按照园区类型、产业定位、生产规模、潜在污染风险等将预警体系建设标准分为ABC三类,A类为“全能型”,B类为“普通型”,C类为“简化型”。

A类建设标准为识别园区大气、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源,以园区水气土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构建大气、水在线监测网,开展土壤和地下水定期检测,利用视频监控、GIS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模型等技术,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的园区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水气土等动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实时采集和自动传输及实时监控,动态、全面、准确掌握园区环境污染排放、治理设施运行及环境质量状况,实现污染排放自动化、智能化分析,环境质量风险防控,强化环境风险预警。从“环境监测、环境评价、风险预警、溯源解析、监管防控、科学治理”多个精细化方向进行园区预警体系的架构设计,实现园区环境风险管控、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一体的预警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