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挖野菜
关于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

一、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活动——挖野菜二、活动目标:1. 了解野菜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知道野菜可以食用。
2. 学习使用工具挖野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体验挖野菜的乐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活动准备:1. 图片、实物等关于野菜的资料。
2. 挖野菜的工具(如小铲子、篮子等)。
3. 事先在幼儿园花园里种植的野菜。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野菜,并讲述挖野菜的原因和好处。
2. 讲解:教师讲解挖野菜的工具和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小心不要伤到手指等。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爱护植物,不要破坏其他花草。
4.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将挖到的野菜进行分类、清洗,进行观察、讨论,了解野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挖到的野菜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美食,品尝野菜的美味。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用野菜进行创意美术活动,如制作野菜贴画等。
3. 科学探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关于野菜的科学实验,如观察野菜的生长过程等。
六、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野菜的分类与用途七、活动目标:1. 学习野菜的分类,了解不同种类的野菜。
2. 知道野菜可以用来做不同的美食。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八、活动准备:1. 各种野菜的图片、实物。
2. 烹饪工具和食材,如锅、铲、碗等。
3. 野菜的食谱。
九、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野菜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野菜的种类。
2. 讲解:教师讲解野菜的分类,以及每种野菜的特点。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野菜分类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烹饪:幼儿根据野菜的食谱,动手烹饪野菜美食,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
5. 品尝:幼儿品尝自己制作的野菜美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十、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制作的野菜美食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增进亲子关系。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挖野菜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挖野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挖野菜”一节。
通过对不同野菜的认识、识别与挖取,使幼儿了解野菜的营养价值,掌握简单的挖野菜技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营养价值,提高对野菜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学会挖野菜的基本方法。
3. 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识别不同种类的野菜,掌握正确的挖野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野菜的营养价值,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野菜实物、图片、生长环境图、挖野菜工具等。
学具:小铲子、小篮子、记录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野菜,引导幼儿观察野菜的生长环境,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野菜实物,讲解不同种类的野菜,如马齿苋、荠菜、苦菜等。
介绍野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引导幼儿关注野菜对身体的好处。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挖野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不要损坏植物根系、保护环境等。
幼儿分组进行挖野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爱护野菜资源。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营养价值。
2. 挖野菜的正确方法。
3. 保护环境、爱护野菜资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挖野菜记录表。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挖野菜,记录所挖野菜的名称、数量、食用方法等。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野菜的认知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野菜烹饪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体验野菜的美味,提高幼儿对野菜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保护自然环境,关爱野菜资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识别不同种类的野菜,掌握正确的挖野菜方法。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挖野菜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挖野菜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三节《挖野菜》,详细内容包括野菜的定义、常见野菜的种类及特点、野菜的营养价值和挖野菜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野菜的定义和常见野菜的种类,认识野菜的特点及其营养价值。
2. 学会挖野菜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常见野菜的种类、特点及其营养价值,学会挖野菜的方法。
难点:区分不同种类的野菜,掌握正确的挖野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野菜实物、图片、挂图、PPT、挖野菜工具。
学具:小篮子、小铲子、放大镜、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向他们展示野菜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激发他们对野菜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野菜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营养价值,让幼儿对野菜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挖野菜工具,学会挖野菜的方法。
5. 挂图游戏(5分钟)利用挂图,让幼儿找出各种野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挖野菜2. 内容:野菜的定义常见野菜种类、特点及营养价值挖野菜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认识的3种野菜,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请用画笔描绘出你挖野菜的过程。
2. 答案:(1)例:荠菜、马兰头、苦菜。
特点:绿色、营养丰富、可食用。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挖野菜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但在区分野菜种类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户外挖野菜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亲近大自然,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烹饪野菜,感受野菜的美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野菜种类的识别、特点的理解以及挖野菜方法的掌握上。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挖野菜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挖野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野菜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野菜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挖野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野菜的特征。
2.如何让学生在挖野菜的过程中保持安全和环保。
四、教学准备1.野菜图片、生长环境图片。
2.挖野菜的工具(小铲子、小袋子)。
3.防护用品(手套、帽子)。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野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植物。
2.野菜的特征(1)教师讲解野菜的基本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野菜,发现野菜的特征。
3.野菜的生长环境(1)教师讲解野菜的生长环境,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野菜的生长环境,了解野菜的生长需求。
4.挖野菜的步骤(1)教师示范挖野菜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挖野菜的方法。
5.实践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挖野菜,强调安全和环保。
(2)学生在挖野菜的过程中,观察、发现野菜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3)学生将挖到的野菜放入小袋子中,带回教室。
(1)学生分享自己挖野菜的经历,展示挖到的野菜。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对野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观察、发现、探索,同时也培养了环保意识。
但在活动中,仍有个别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1.导入(1)教师出示野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植物。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植物?你们认识它吗?生:野菜!师:对了,这就是野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野菜的知识。
师:谁来说说你们认识的野菜有哪些?生1:我知道有一种叫荠菜的野菜,它的叶子是绿色的,味道有点苦。
生2:我还知道有一种叫蒲公英的野菜,它的花朵是黄色的,可以泡茶喝。
师:很好,你们说得都对。
《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挖野菜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使幼儿知道挖野菜的季节和适合挖的野菜种类。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挖野菜的工具:小铲子、小篮子等。
2. 图片:各种野菜的图片。
3. 实物:新鲜的野菜。
4. 教学视频:挖野菜的过程。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挖野菜的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2. 观看教学视频:教师播放挖野菜的过程,让幼儿了解挖野菜的步骤。
3. 讲解:教师讲解挖野菜的季节和适合挖的野菜种类。
4. 实践: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挖野菜,让幼儿亲身体验挖野菜的乐趣。
5. 展示:幼儿将自己挖到的野菜带回教室,进行展示。
四、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挖野菜需要注意什么?2. 幼儿画出自己挖野菜的经历,进行分享。
3. 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挖野菜的情况,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附近挖野菜,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挖野菜的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引导幼儿尊重劳动,珍惜食物。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幼儿做好卫生工作,清洗挖野菜的工具。
六、活动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挖野菜的工具和实物,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挖野菜的过程。
2.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挖野菜的乐趣。
3. 讨论法: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挖野菜的注意事项,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4. 家园共育法:通过家长参与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七、活动教学内容1. 挖野菜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挖野菜的季节和适合挖的野菜种类。
3. 挖野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活动教学步骤1. 导入:出示挖野菜的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的名称及其作用。
2. 观看教学视频:让幼儿了解挖野菜的过程。
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

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一、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让幼儿了解野菜的种类和特点,学会正确选择和食用野菜。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野菜图片或实物,如荠菜、蒲公英、马齿苋等。
2. 挖野菜的小铲子、手套、帽子等工具。
3. 野外采集的安全注意事项图示。
4. 记录本和彩笔。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野菜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野菜吗?它们有哪些特点?”2. 学习野菜知识·教师介绍野菜的定义和种类,以及野菜对人体的益处。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野菜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
3. 安全须知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野外采集野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靠近水边、不采摘有毒植物等。
·展示野外采集的安全注意事项图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
4.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每组幼儿配备小铲子、手套、帽子等工具。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幼儿的安全和正确操作。
·幼儿在挖野菜的过程中,记录发现的野菜种类和特点。
5. 成果展示与交流·每组幼儿展示自己挖到的野菜,并相互交流挖野菜的心得体会。
·教师总结各组挖野菜的情况,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
6. 拓展延伸·讨论野菜可以制作的美食,如凉拌野菜、野菜汤等。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野菜美食,分享户外采摘的乐趣。
四、活动反思本次科学挖野菜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野菜的种类和特点,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通过安全须知讲解和现场指导,确保了活动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挖野菜》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挖野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植物》,详细内容为“挖野菜”。
通过认识野菜,了解野菜的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植物的认知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野菜的种类和名称,了解野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作用。
2. 学会观察野菜的外形特征,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珍惜食物,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常见野菜的种类和名称,了解其营养价值。
难点:学会观察野菜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野菜实物、图片、PPT、挖野菜工具。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野菜,让幼儿亲身体验挖野菜的乐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展示野菜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名称。
(2)通过PPT介绍野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作用。
(3)讲解如何观察野菜的外形特征,并进行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所认识的野菜。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记录成果。
4. 课堂小结(5分钟)5. 挖野菜实践活动(10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挖野菜活动,要求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野菜名称、图片、营养价值、药用作用。
2. 观察野菜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寻找并记录身边的野菜。
2. 答案:完成记录表,包括野菜名称、外形特征、营养价值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野菜观察和记录,提高家庭对自然科学的关注度。
同时,鼓励幼儿将挖到的野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描述能力培养。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互动和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的描述能力培养描述能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挖野菜》及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挖野菜》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自然》第二节内容,详细讲解野菜的特点、分类、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的方法。
主要涉及的野菜包括荠菜、苦菜、马兰头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野菜的基本特点、分类和生长环境,提高对自然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挖野菜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野菜的识别和分类。
教学重点:挖野菜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实物(各类野菜、挖野菜工具)。
学具:小铁锹、小篮子、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挖野菜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活动吗?你们有挖过野菜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挂图展示各类野菜,讲解野菜的特点、分类和生长环境。
实物展示挖野菜工具,讲解挖野菜的方法和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野菜,讨论它的特点、生长环境和挖野菜的方法。
实践操作:带领幼儿到户外挖野菜,亲身体验挖野菜的乐趣。
4. 互动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野菜知识的掌握。
强调挖野菜时要注意安全,保护自然环境。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挖野菜,并将成果带到班级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特点、分类、生长环境。
2. 挖野菜的方法和技巧。
3. 安全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画出自己挖到的野菜,并标注出它的名字。
2. 答案:教师根据幼儿提交的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挖野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野菜分类方面,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挖野菜,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挖野菜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挖野菜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身边的自然”,详细内容为“挖野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食用方法,增强对自然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常见的野菜种类,知道野菜的生长环境及食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自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野菜的种类及食用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自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PPT、挖野菜工具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野菜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实地观察野菜,让幼儿感知野菜的生长环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挂图、实物,讲解野菜的种类、特点及食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记录所了解到的野菜信息,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挖野菜”比赛,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野菜的种类及食用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种类2. 野菜的生长环境3. 野菜的食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一种野菜,了解它的生长环境、特点及食用方法,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野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野菜美食制作”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将野菜美食分享给家人,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生动性。
3. 随堂练习的分组讨论和教师指导。
4. 课堂互动的“挖野菜”比赛设计。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挖野菜教案附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挖野菜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挖野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野菜的生长环境、种类、营养价值,学会如何辨别和挖取野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野菜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中科学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辨别不同种类的野菜,以及挖取野菜的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野菜的基本知识,学会挖取野菜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挖野菜工具、野菜标本、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小铁锹、小篮子、湿纸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的野菜,让学生初步感知野菜的生长环境和种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野菜标本,讲解野菜的种类、特点和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如何辨别和挖取野菜。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野菜进行观察和挖取,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学生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挖取野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学生展示自己挖到的野菜,分享挖野菜的心得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种类、特点和营养价值2. 挖野菜的技巧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挖野菜,并记录挖到的野菜种类和数量。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野菜的基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野菜的辨别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野菜美食制作”活动,让学生了解野菜的食用方法,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
3.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共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精彩教案《挖野菜》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精彩教案《挖野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挖野菜”活动。
通过认识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野菜实物、图片、生长环境挂图、食用方法视频等。
2. 学具:小铁锹、小篮子、放大镜、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野菜,引导幼儿观察野菜的外观、生长环境等。
2. 讲解野菜知识(10分钟)(1)让幼儿展示找到的野菜,介绍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2)通过挂图、实物等形式,让幼儿深入了解野菜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挖野菜,以及挖野菜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组织幼儿分组挖野菜,要求幼儿观察、思考、记录。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种类2. 野菜的生长环境3. 野菜的食用方法4. 挖野菜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挖野菜,并记录挖到的野菜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野菜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开展“我是小厨神”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美味的野菜佳肴,分享劳动成果。
同时,教育幼儿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6.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亲子互动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幼儿对野菜的基础认识上,包括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

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野菜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1. 野菜种子(如蒲公英、苦菊、马齿苋等)。
2. 小铲子、手套、帽子等挖野菜工具。
3. 野外采集记录本和彩笔。
4. 野菜图片和实物样品。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野菜的图片和实物样品,让孩子们认识并讨论这些植物。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为什么能生长在外面吗?”引导孩子们思考野菜的生活环境和生长条件。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介绍野菜的定义和种类,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种类的野菜。
2. 详细讲解每种野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如蒲公英的清热解毒、苦菊的消炎止咳等。
三、动手实践(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小铲子和手套,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2. 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每个孩子负责一种野菜。
3.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野菜的生长环境,小心挖掘,并将挖到的野菜放在记录本上。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挖到的野菜,并描述其特点和收获。
2. 其他小组提问和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 教师总结孩子们的表现,强调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情感教育与环保意识(5分钟)1. 教师讲述野菜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珍惜自然资源。
2.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菜?”让孩子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强调不随意破坏环境和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六、活动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回顾学到的知识。
2. 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种植一种野菜,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3.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挖野菜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他们在实践中了解了野菜的种类和特点,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孩子们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与生活》第三节《挖野菜》。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野菜的定义、种类、生长环境以及食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野菜的特点和益处,提高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野菜的基本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野菜名称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自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学会挖野菜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识别不同种类的野菜,了解其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挖野菜的正确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野菜)、挖野菜工具。
2. 学具:记录本、画笔、野菜生长环境图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野菜的生长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画面。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野菜的定义、种类、生长环境及食用方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野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认识的野菜,并在图卡上找出相应的生长环境。
4. 挖野菜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示范挖野菜的正确方法,然后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挖野菜体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挖野菜2. 内容:野菜定义、种类生长环境、食用方法挖野菜的正确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认识的3种野菜,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简述挖野菜的正确方法。
2. 答案:(1)例:荠菜、马兰头、苦菜。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叶绿、茎红、味道苦。
(2)挖野菜时,先用小铲子沿着野菜根部轻轻挖起,避免损伤植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野菜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在挖野菜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野菜识别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2)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挖野菜,增进亲子关系。
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准备: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
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师:你吃过哪些野菜?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
)教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活动反思:今天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挖野菜”,是让孩子们认识野菜,从野菜的外行特征、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
孩子们都信心满满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
在挖野菜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仔细的寻找着。
一有发现就招呼同伴们一起去挖。
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辨别并找出野菜。
2、会正确地使用工具挖出野菜。
3、体验参与野外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自备挖野菜的`工具及装野菜的袋子。
2024年《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挖野菜》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野菜的种类、特点和生长环境。
2.学会观察、记录和分类野菜的方法。
3.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野菜,学会观察和记录野菜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分类野菜,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野菜图片、实物或模型。
2.观察记录表、分类卡片。
3.挖野菜的工具(如小铲子、小桶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野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野菜的外形特征。
2.野菜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常见野菜的种类、特点和生长环境。
(2)讲解野菜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3)引导幼儿关注野菜的环保意义。
3.实地观察(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野菜。
(2)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野菜的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等。
(3)教师指导幼儿观察野菜的生长状态,了解野菜的繁殖方式。
4.野菜分类(1)教师展示分类卡片,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野菜进行分类。
(3)教师讲解野菜分类的意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5.挖野菜体验(1)教师示范如何正确挖野菜,注意保护野菜的生长环境。
(2)幼儿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挖到的野菜交给生活老师,进行后续处理。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挖野菜的体验和感受。
(2)引导幼儿关注野菜的保护和利用,培养环保意识。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野菜的知识。
2.家长协助幼儿制作野菜美食,分享给家人品尝。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你们能告诉我,刚才观察到的野菜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我们可以怎样根据野菜的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谁能举例说明,这种野菜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而不是别的地方?”教师展示分类卡片:“这里有几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种野菜的图片,我们需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分类。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来说说,我们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是看它们的大小、颜色,还是其他什么?”当幼儿尝试分类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嗯,你发现这个野菜的叶子形状和其他的不一样,很好,这就是一个分类的依据。
2024年大班科学课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挖野菜》

2024年大班科学课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挖野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营养价值。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野菜,了解野菜的生长环境及营养价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的方法,探究野菜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具:野菜图片、生长环境图片、野菜营养价值资料。
2.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野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分享自己认识的野菜及其特点。
2.野菜的生长环境(1)教师展示野菜生长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生长的环境。
(2)学生讨论:为什么野菜喜欢在这些环境中生长?3.野菜的营养价值(1)教师展示野菜营养价值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并说出野菜的营养成分。
(2)学生讨论:野菜有哪些营养价值?为什么我们要吃野菜?4.挖野菜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到户外挖野菜,讲解挖野菜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观察、记录野菜的特点。
(3)学生分享挖野菜的体验及观察到的野菜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资料、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野菜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在挖野菜活动中,积极参与,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5.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6.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7.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展示野菜图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绿色的叶子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挖野菜》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挖野菜》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挖野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见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2. 学会观察和辨别不同种类的野菜,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珍惜食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种类的野菜,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珍惜食物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野菜)、放大镜、小篮子等。
2. 学具:小铲子、小篮子、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讲述挖野菜的趣事,引发幼儿对野菜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PPT,讲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观察实物野菜,尝试区分不同种类的野菜。
4. 课堂互动(5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实地挖野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种类2. 野菜的生长环境3. 野菜的食用方法4. 挖野菜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野菜。
答案:幼儿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发挥。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挖野菜,记录挖到的野菜种类。
答案: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提高亲子互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食用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挖野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幼儿珍惜食物的好习惯。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野菜品尝会”,让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野菜,分享挖野菜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挖野菜精彩教案附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挖野菜精彩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挖野菜”。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营养价值,学会如何辨别和挖取安全可食用的野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野菜知识,了解野菜的种类及其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辨别安全可食用野菜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辨别安全可食用的野菜。
教学重点:掌握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营养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野菜、挖野菜工具、放大镜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挖野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野菜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野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展示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野菜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野菜,讲解如何辨别安全可食用的野菜,并进行现场演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挖野菜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挖野菜的心得,讨论如何辨别安全可食用的野菜。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种类2. 野菜的生长环境3. 野菜的营养价值4. 辨别安全可食用野菜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列举出自己认识的野菜,并描述其生长环境和营养价值。
2. 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野菜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辨别安全可食用野菜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野菜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认识不够清楚,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走进大自然,继续观察和了解野菜,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科学挖野菜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亲近自然”部分,主要内容为“认识野菜”。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食用方法;学会辨识常见野菜,如荠菜、马兰头、蒲公英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爱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食用方法,增强幼儿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辨识野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幼儿爱护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常见野菜,学会辨识和采摘。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力和爱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野菜)、挖野菜工具、烹饪视频等。
2. 学具:小篮子、小铲子、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春游为背景,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野菜。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及食用方法。
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触摸野菜,了解其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荠菜为例,讲解如何辨识和采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挖野菜比赛,要求每组辨识出至少3种野菜,并正确采摘。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挖野菜心得,引导他们爱护自然、珍惜食物。
6. 烹饪体验(10分钟)观看烹饪视频,了解野菜的食用方法。
亲自动手,体验用野菜制作美食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野菜的种类2. 野菜的生长环境3. 野菜的食用方法4. 常见野菜辨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完成一次家庭挖野菜活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挖到的野菜种类、数量、烹饪方法及食用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认识常见野菜,学会辨识和采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 行 菜
野葱煎鸡蛋
2、野艾蒿、鼠麴qū草(棉菜)、泥胡菜
野艾蒿是菊科植物,多年
生草本,高45~120厘米。 全国各地均常见。一 般丛生。 性味与艾蒿基本相同。
摘 下 待 洗 的 野 艾 蒿
鼠麴草是菊科植物,二年
生草本,高10~15cm。 别名很多,主要有: 佛耳草、绒毛草、鼠耳草、 黄花白艾、毛耳朵、绵絮 头草、清明菜、棉花菜、 清明蒿、丝棉草、棉菜等。 华东地区多称为棉菜、 棉花菜、毛耳朵。 可能是因植株叶子棉 棉的,像是缺少水分而得 名。 棉菜茎叶有白色绒毛。 延地面生长,很是耐踩踏。 全国各地均常见。 华东地区常用来代替 野艾蒿做清明食物。
野葱全植株都可以食用,营养丰富,口味极佳。 个人口感,香气浓于普通葱蒜,刺激性气味 淡于普通葱蒜。 华东地区最常见的做法是野葱煎蛋、野葱炒 蛋。做法类似于葱煎蛋、韭菜炒蛋。 还可以做烹饪香料、炒肉、直接光炒。 野蒜头还可以腌制,做泡菜。或者单独食用。 但是有胃肠炎、腋臭等疾病的人慎食;表虚、 多汗者也应忌食。 山韭菜炒鸡蛋
黄 鹌 菜 幼 株
鼠 耳 芥
碎 米 荠
一般来说硬地上的荠菜成棕绿两色,平铺坚韧。草丛中的荠菜成单一绿色或 棕绿两色,大而嫩,向上生长,尤其是圆叶荠菜,细长细长的。
荠 菜 羹 汤
荠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华东地区最喜欢的是做饺子、馄饨、圆子、 饼的馅。 有荠菜鲜肉、荠菜鸡蛋、荠菜豆腐等馅。 另外,可以做羹汤、炒肉片、直接光炒、捞水凉拌等。 有俗语: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 现在初中课本中有著名当代女作家张洁的美妙散文《挖荠菜》
15、香椿头
香椿头就是香椿树春天萌发的嫩 芽。 香椿是楝科,多年生落叶乔 木,树木可高达10多米。
注意,采摘香椿头时千万与臭椿头相 区别。两者极其相似,虽然属于两个 不同的科,但两者的形态比较相象, 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尤其是小植株 时期,区别往往靠经验,不熟悉最好 采摘以前采摘过的香椿树。灌木林里 没有采摘过的香椿小树上的香椿头千 万别采摘,可能那就是臭椿。 主要区别: 1、臭椿苦木科,树叶基部腺点 发散臭味;香椿树叶有香气。 2、臭椿皮较光滑;香椿树皮暗 褐色,条片状剥落。 3、臭椿叶痕大而倒卵形,奇数 羽状复叶;香椿叶痕大而扁圆形,偶 数羽状复叶(稀奇数羽状复叶)。
10、折耳根
折耳根为三白草科草本 植物,多年生。蔓生。 别名很多,主要有: 岑草、蕺菜、侧耳根、 猪鼻孔、九节莲、鸡虱 草、狗贴耳、肺形草、 野花麦、臭菜、臭质草、 臭腥草、臭牡丹、辣子 草、奶头草、红桔朝、 臭蕺等。以称呼折耳根 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 亚热带,长江以南。丘 陵山坡、林下荒地可常 见。可四季采摘,以早 春采摘最好。
凉 拌 马 兰 头
食用方法:用沸水 掺熟,尽量挤去水 分,切碎凉拌,最 好与碎香豆腐干一 起拌。 乃极品美味。 性微寒,食用有清 热袪火、止血等良 效。 目前高档酒店 多用这道菜作为冷 盆菜
8、鸡头莲(芡实)
鸡头莲学名芡实。芡实是睡 莲科水生植物,叶、茎、果 实都带密密麻麻的刺。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 鸡头莲、刺莲藕、肇实等。 华东地区一般叫鸡头莲、 鸡头苞等。野外主要分布在 鱼塘湖泊里、沼泽湿地环境。 可以做园林观赏植物。目前 由于华东地区鱼塘多有人承 包经营养鱼、养珍珠,野生 鸡头莲越来越难以见到了。 鸡头莲一般食用种仁和茎。 茎杆一般式夏天采摘,种仁 秋天采摘。华东地区时令季 节菜市场偶尔也有出售。
鸡头莲果实像鸡头,全是刺,采摘时千万小心。 种仁外壳坚韧,可以炒来吃,像炒板栗一样炒,味道比较淡。还可以酿酒。可以磨成粉来吃。 还可以像莲子一样做汤。生吃有涩味。 功效类似莲子,药性不如莲子。 鸡头莲的茎杆采摘后去皮,颜色有红里透白白,可以直接生吃,粗细如大葱,味道淡甜清爽。 生吃时最好挑颜色白的粗大些的。也可以做各种烹饪,炒、蒸为主。 鸡头莲茎杆与荷叶梗相似,中空有筛孔,而且拧断也有丝相连。炒着吃比莲藕别有味道。
泥胡菜是菊
科植物,二 年生草本, 高30~80厘 米。别名糯 米菜、剪刀 草、石灰菜、 绒球等。 全国各 地均常见。 一般单株生 长。
以上三种野菜主要食用方法是做饼团、糕点等添加料,原本是清明节专门用来做团子的起香料及染色作用。 制作方法:把野艾蒿或棉菜或泥胡菜用开水掺熟,捞起去水,弄碎,加进糯米粉揉成团,做剂子。可作 团圆、饼、饺子等糕点。 野艾蒿食用最常见,棉菜次之,泥胡菜最末。 野艾蒿口感最好,最被大众接受,现在元祖蛋糕店就有“艾青团”出售。 棉菜也不错,粘性比野艾蒿强。泥胡菜苦味重些。但是泥胡菜植株比较大,可全株采摘(不包括根), 比较方便,冬春皆可采摘。棉菜虽然也可以全株食用,但植株很小,而且冬天采摘比较好,开花了就不太好 了。野艾蒿主要食用嫩芽和嫩枝头。因为丛生,容易采摘,冬春皆可采摘。另外泥胡菜可以捞水后炒来吃或 凉拌。
凉 拌 食用方法主要是加蒜泥直接炒来吃、捞水凉拌。 还可以炒肉、豆腐干、小鲜笋、做汤。也可晾 灰 干贮藏。一些高档饭店也以灰灰菜作为冷菜。 灰 食用灰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菜
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保健功能。
4、野苋菜(刺苋)
刺苋是野苋菜的一种。 野苋菜主要包括反 枝苋、繁穗苋、刺苋等。 繁穗苋还可作园林观赏 植物。野苋菜分布极广。 华东地区以刺苋最为常 见。山坡路旁、田间地 头、公园花坛都可常见。 其实刺苋菜属于外来物 种,原产美洲,现在全 国都有分布。 刺苋是苋科植物, 一年生草本,高30— 100厘米,叶腋(叶干结 合部)有刺。性味类似 苋菜。
常见野菜及其食用
我国野菜大约300种,本次介绍的不过是 野菜、野果的冰山一角。 (注:如果不熟悉野菜,请勿盲目使用!)
1、野葱、野蒜、野韭菜
•
野葱为 百合科 植物, 多年生 草本, 高30~ 45厘米。 按 地域及 生长环 境,别 名也称 为:沙 葱、麦 葱、水 葱、山 葱等。 主 要产地 是北方 草原。
12、铁苋籽、白苏籽
铁苋籽是 铁苋的种 子。 铁苋 为大戟科 一年生草 本植物。 铁苋 籽卵形, 长约2毫米, 灰褐色。 炒熟后气 味芳香。
白苏籽是白苏的种子 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食用与铁苋籽一致。
13、枸杞头
枸杞头就是枸杞植株的嫩头。枸杞 子相信大家都吃过,我不说明了。 枸杞头华东部分地区称之为棉 棉头。取义春芽时的枸杞头很绵软 之意思。 枸杞头春天采摘。
野 葛 根
华东地区野葛根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直接煮熟,切段作为零食。 有两种口味,所谓水葛和粉葛,喜爱哪种因人而异。 水葛可以加糖煮,甜味更重。粉葛淀粉含量高,粉粉的。 大街偶尔能碰到小贩叫卖。有醒酒功效。 野葛根很早就开始加工成葛根粉,作为淀粉的一种,也可药用,据说能丰胸。据查丰 胸价值高的乃泰国葛根粉,非普通葛根粉。 江苏、山东地区葛根粉很普遍。记得有农民将葛根粉送给老毛的故事。
炒 荠 菜
注意:荠菜现在已经广为 栽培,尤其是大城市的菜 市场,野生荠菜所占比例 没有栽培荠菜大。 我说明一下野生荠菜 与栽培荠菜的主要区别: 1、野生荠菜主要是 花叶荠菜,栽培荠菜主要 是圆叶荠菜。 2、野生荠菜一般叶 色是棕绿两色,栽培荠菜 一般是全绿色。 3、野生荠菜因遭受 踩踏叶子很强韧,栽培荠 菜叶子柔弱。
荠菜包子馅
7、马兰
马兰是菊科植物,多 年生草本,高30-50厘 米。丛生。 别名:马兰头、 马郎头、鱼鳅串、泥 鳅串、鸡儿肠、田边 菊、路边菊、蓑衣草、 脾草马莱、红梗菜等。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 区。 华东地区一般称 为马兰头,田埂边、 路边常见。食用嫩头, 冬春采摘。一般菜市 场均有出售。 注意:马兰头叶 子无毛,而且是一丛 丛地生长在一起。采 摘时不要跟其他杂草 混淆。
毒 芹 2
茴 茴 蒜
水芹的食用方法与芹菜基本一致。 目前水芹已普遍种植,大城 市菜市场已经很难买到野生水芹。
野生水芹与栽培水芹的主要 区别有: 1、野生水芹枝叶很多向四周 张开,不像家芹菜那般长得笔直; 栽培水芹细长基本笔直生长。 2、野生水芹枝叶一般叶色暗 绿,有些枝叶成部分棕色;栽培 水芹嫩绿柔弱,白净美观。
凉 拌 蕨 菜
蕨 菜 炒 野 菇
蕨 菜 炒 肉 片
蕨菜一般生长在山坡灌木林阴湿处。 食用嫩芽。春天采摘。冬天也少量有。 食用方法: 食用时,一般用开水煮熟后,取出撕开,用清 水浸泡一二天,泡去涩味。可配鸡蛋、肉类炒来吃, 也可凉拌。有轻微涩味。如今菜市场一般都能见到 泡好的蕨菜,可以买回来直接烹饪。种植量不大, 主要是野生为主。
凉拌折耳根
折耳根炒腊肉
折耳根食用方法以传统的凉拌为主,也可与肉类搭配炒制,做火锅料等。 折耳根虽茎叶有恶臭,但是根部气味很淡,且生吃淡甜清爽。老根煮熟后有种粉粉 的感觉,淀粉含量不低。折耳根有清热解毒的奇效,吃辣的地域居民很流行吃。
11、野葛
野葛是落叶攀援状灌木。木质藤本,多年 生,常见于山坡及沟谷的阔叶林内、林缘 及灌丛间。野葛根就是野葛肥厚的大块根。
艾蒿揉的糯米
棉菜饺子
3、藜菜头(灰灰菜)
藜是藜科植物,一年生 草本。种类很多,分布 极广。 别称灰灰菜、野灰 菜,灰蓼头草等。
炒 灰 灰 菜
灰灰菜华东部分地区也叫野苋菜。但是实际上 植株跟真的野苋菜区别很大。为什么会有人称 之为野苋菜呢,因为灰灰菜口感很像苋菜,只 是没有苋菜气味重。
藜菜主要食用嫩芽或嫩枝头。春天采摘。 味道极美,营养丰富。口感比普通蔬菜苋 菜要柔软细腻。
蕨菜可以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 水泡发。菜市场也有卖。
蕨 菜 干
蕨 根 粉 条
还可做粉条、粉皮食用。现在已经很流行,超市一般都能买到,蕨根粉丝、粉条。蕨菜 食用已经工业化。 食用蕨菜有降血压、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