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

现代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的应该是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从小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意识、主动精神,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是小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含义。

“主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表现。主动性是指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配合下探索的活动。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主体的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以教师的科学指导作为前提条件,是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素质教育本质的要求。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我们要营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境。主动性作为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作为特定的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无法从A 传到B。

二、学习主动性的目标。

培养学习主动性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五个方面:

1、适合性。要使学生学会适合,主动适合,而不是被动适合;要适合生活、适合学习、适合环境。

2、选择性。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偏科倾向作科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3、竞争性。鼓励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适合的较高目标,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望,鼓励他们互相竟争。

4、合作性。主动合作、乐于助人是人类赖以存有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的良好品质。要创造环境,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5、参与性。鼓励所有学生都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升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本原则。

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发展学生的主动性。顾明远教授撰文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生的学习空间越来越广泛,学习者始终是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则是相对的。实际上,人们往往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实现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存有。而我们在理解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时候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学习者从事主动学习这种实践活动本身决定的。理解到这个点,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的培养。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和接受学生,坦率待人,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无拘无束氛围。教学并非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包含了大量情感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出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觉,每个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必能吸收有益的东西。传统教育缺乏真情、亲密的人际关系,充塞着威胁和恐惧,特别是“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的倾向”很严重。“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不利于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这种管理主义片面强调青少年社会倾向身心发展过程中社会方面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过度地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教师的权威,甚至把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利绝对化,由此使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和管理者产生畏惧,惟恐自己的行为出现各种错误和不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时我们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确理解到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和要求,也的确力求通过各种办法和措施来促动他们的个性发展,但是因为这种班

级活动中管理主义思想的潜在影响,这些办法和措施有时恰恰反过来成为了不利于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

再次,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学生提供日益增多的自我指导机会,甚至要学生去犯错误,而不能过度关心规则和统一。因为他所强调的不是一种同一性,而是更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获取新经验,就难免犯错误。如果剥夺了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就等于限制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营造轻松、自然的外部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追求教学艺术。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指引下,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以及精心的课前准备,与学生共同营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没有外部世界以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要求和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人的主体性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改变传统过度控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比如不允许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过于鼓励角色行为而抑制独立行为,过于重视角色教育,而忽视对人自身的教育,过于重共性而轻个性,过于重义务而轻权利,过于重服从而轻自主,过于重外在的纪律而轻内在的能动等等。”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当客体相对丰富的情况下,人的主动性发展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条件,包括唤醒人主动发展自身的意识,即主体意识;驾驶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水平,既主体水平。主体意识是指作为理解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水平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点表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持续地调整、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水准,从而决定着其身心的发展水平。”

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主动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主体水平发展水平越高,就越能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反之,主体水平发展水平越低,他在自身身心发展就感到无能,也无法主动学习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意味着课程和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协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使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持续有所发现、有所提升,并因而感到自信。

相信青少年儿童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能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关键。教育者应该看到学生本质上是爱学习的,是有水平的,是认真负责的;他们具有好奇心和理解兴趣,这是他们心智发展的原动力。学生之所以有时在教学中显得无精打采,主要是我们的“教”与他们的“学”不相适合,不符合他们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只要我们深入学生的生活,努力去了解他们,持续发现他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的教育价值,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很有水平的,对此,我们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水平。教育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高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低估学生的心智水平,从而造成对学业成绩过高要求,使得我们过多地看到学生的无知和对教育者的依赖,以至降低了对其独立性和心智水平的准确判断,不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学习。事实上,在有一定经验基础的范畴,学生不但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能在活动中使用经验,扩展经验并有所创新,从而达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