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法
常见的实验室染色
五彩缤纷的世界常见的染色简介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薛彬彬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
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瑞氏染色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份不同,这种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
这种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
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试剂:龙胆紫、碘液、酒精、沙黄.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
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
革兰阳性细菌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
具体操作方法是: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载玻片的一面用marker 笔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以便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布。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目标特异性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之一。
它基于细菌细胞壁的特性,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染色过程中,先通过紫色染料普鲁士蓝霜处理细菌细胞,使其呈紫色。
随后用碘酒金溶液进行固定,不易被冲洗掉。
然后使用乙醇洗去多余染料,并通过红色染料孔雀石绿进行反染,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绿色。
抗酸染色用于分辨酸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这种染色方法基于酸性染料的特点,如琼红和文氏染料,能够着色酸杆菌。
染色过程包括涂片染色、定着、洗涤和固定等步骤,最终观察酸杆菌的红色或粉红色。
目标特异性染色常用于检测特定微生物或其特定组分。
例如,荧光染色可以利用荧光染料与微生物靶标结合,使其发出荧光信号;免疫染色可以利用抗体识别特定微生物蛋白质,再用染色剂标记抗体,显示出目标微生物的位置。
总之,微生物染色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染料与微生物结构或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其呈现出可视化的颜色或荧光信号。
这些染色方法对于微生物的鉴定、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微生物染色方法
原理
一 通透性学说 二 等电点学说
三 化学学说
革兰氏阳性菌含有大量核糖 核酸镁盐,其可与结晶紫-碘 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因而 不易被95%酒精脱色;而阴 性菌中此物质含量较少,因 而吸附染料量很少,分子量 也较小,故易被酒精脱色。
细菌涂片的制备
涂片:取一张洁净载玻片,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取一环 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再将接种环灭菌,取菌与生理 盐水磨匀,涂布成1cm×1cm大小区域的均匀薄膜,使 盐水磨成灰白色为宜,接种环灭菌后放回试管架。 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片涂抹面 向上,置酒精灯火焰上半尺高处慢慢烘干。 固定:常用火焰加热法,手执载玻片一端,标本面向 上,迅速来回通过火焰三次。
操作步骤 1、涂片经火焰固定,加石碳酸复红溶液用火 焰微热至出现蒸气约3分钟(防止染液蒸发干, 必要时可续加第一液数滴,水洗。 2、用3%盐酸酒精脱色约1分钟,直至涂片无色 或淡粉红色为止,水洗 3、再加复染液复染1分钟,水洗,干后镜检。 结果判断 抗酸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及细胞 呈蓝色。
注意事项 1.抗酸染色直接用于痰标本时,可以适当增加 标本涂片的厚度,发提高检出率。染厚涂片时, 须掌握复染时间,如果背景过深,会影响镜检。 痰标本找抗酸杆菌,应先高压杀菌,避免实验室 污染。 2.尿、粪中找到抗酸杆菌须作潘氏染色,排除 耻后杆菌,才能报告。 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须作传染病报告。 3.离心应为3000转/分,30分钟。 4.涂片至少保留三个月。
注意点
⒈取菌量不可太多,涂片应均匀,否则影响染色结果 ⒉干燥时切忌高热,以免细菌变形 ⒊固定时温度不可过高时间不可长,以防涂抹面 烧焦及玻片烧裂
固定的目的
杀死细菌,使菌体蛋白凝固,染料易于着色 改变细菌通透性,以利于染料进入细胞内 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固,在染色时不致被染 料和水冲掉
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细菌抗酸染色实验引言: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将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区分开。
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在细胞壁结构上存在差异,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为复杂,含有双层脂质、LPS(内毒素)等成分,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相对简单,只有一层较为厚实的脂质和Peptidoglycan层。
革兰氏染色方法通过利用胶原褐素(Crystal Violet)、碘溶液(Iodine)、脱色剂(Acetone-alcohol)和洋红素(Safranin)对细菌进行染色,最终根据染色后的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来识别细菌。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细菌抗酸染色实验来鉴定未知菌株的革兰氏阴性或阳性。
材料与方法:1. 需要的实验材料包括:未知菌株、凝结酸染色试剂盒(含有Crystal Violet、碘溶液、脱色剂和洋红素)、显微镜、草培液、无菌玻璃片、移液管和吸管等。
2. 实验过程:(1) 取一片无菌玻璃片,用吸管将菌落悬于草培液中。
(2) 将菌液滴于玻璃片上。
(3) 用火焰消毒的钳子将玻璃片置于蜡烛火焰上加热,使菌液彻底蒸发。
(4) 取一滴Crystal Violet滴于菌液上,静置1分钟。
(5) 用清水轻轻冲洗至少4次,使菌液完全清除。
(6) 取一滴碘溶液滴于菌液上,静置1分钟。
(7) 用清水轻轻冲洗至少4次,使碘溶液完全清除。
(8) 滴一滴脱色剂滴于菌液上,静置15秒钟,然后用清水冲洗。
(9) 取一滴洋红素液滴于菌液上,静置2分钟。
(10) 最后,用清水冲洗至少4次后,用吸水纸吸干玻璃片上的水分。
(11)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逐片观察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执行细菌抗酸染色实验后,观察到样品中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革兰氏阴性或阳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部分细菌样品染色后呈现蓝色,这是由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抗酸染色过程中内外层脂质的覆盖下使Crystal Violet难以穿透细菌细胞壁进入细胞,而碘溶液和洋红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着色没有明显效果;而另一部分样品染色后呈现红色,这是由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对Crystal Violet有相对较弱的保护作用,但脱色剂的处理下导致Crystal Violet的排除,然后洋红素能够被细菌吸收,从而使细菌呈现出红色。
常用细菌染色技术
三、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固定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革兰氏阳性菌,用符号“G+”或“GP” (Gram’s Positive)表示。 革兰氏阴性菌,用符号“G¯”或“GN” (Gram’s Negative)表示。
四、影响因素
1.操作:
涂片的厚薄,不宜过厚 染色时间的把握,尤其是脱色时间,脱色不宜过度 固定过程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避免过热使菌体变性而影
抗酸染色的意义: 用以鉴别抗酸菌(如结核杆菌和麻风 杆菌)和非抗酸菌。
荧光染色法
一、原理
抗酸杆菌用荧光燃料Auramine O(金胺O)染色后,用
含有紫外光源的荧光显微镜检查,将会发出闪亮的橘黄色。
标本涂布不能过厚,影响染色效果。 体液标本应浓缩集菌后取沉渣涂片。
普通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Gram Stain)
是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之一。此染色法是由丹麦细菌学 家 Christian Gram氏于1882~1884年发明的,至今已逾百 年,仍在广泛使用,是细菌学中最为经典的染色方法。
一、原理
体液标本:取标本10ml,3000rpm,离心30min,取沉渣涂片。 大小、厚度同痰涂片。
脑脊液:将脑脊液离心或甩片集菌后涂片备用。 大便:取粘液便或者血便少量均匀涂布玻片,不可过厚。
标本处理注意事项
标本应以打圈的方式反复涂抹均匀,避免标本涂布不均影响结果判读, 或使染色不均造成阴阳不定。
细菌经结晶紫初染染成蓝色。G+菌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且肽 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网状结构更为致密,染料 复合物不易从细胞内漏出,仍为蓝色。而G-菌细胞壁脂类含量多, 肽聚糖层数少,且肽聚糖为平面片层结构,易被乙醇溶解,使细 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的染料复合物容易泄漏,细菌被脱色为无 色,再经石炭酸复红稀释液复染成红色。
细菌染色法
染色:细菌细胞小而透明,为便于观察必须增加反差,因此要对细菌进行染色;染色还有助于检测细菌细胞的一些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用于鉴别细菌种类。
正染色—染料与细胞结合而进行染色的过程;
负染色—细胞不染色而使背景染色的过程。
背景着色,菌体不着色,多用于荚膜的观察。
(一)简单染色
制备涂片标本→染色
③脂溶性染料—如Sudan black。
多数染料都是中性有机盐。据着色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菌体蛋白的等电点pI为4~5,在pH﹥pI的条件下,带负电。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1min
水洗、吸干
镜检
(二)抗酸染色法
步骤:
涂片固定
酸性复红初染
3%醋酸酒精脱色
美蓝复染
镜检
结果:
抗酸菌———红色;
非抗酸菌——蓝色。
(三)革兰氏染色法
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C.Gram,1884年创立,是最重要的染色法。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从上图可知,甲、乙两种细菌经结晶紫初染后,分别染上了紫色,经碘液媒染,结晶紫与碘液形成了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在乙醇脱色时,凡是染上的紫色容易被脱掉的细胞又成为无色菌体(如乙菌),反之则仍为紫色(如甲菌)。最后再用红色染料——沙黄复染,结果甲菌仍然维持最初染上的紫色,而乙菌则被复染而成红色,前者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简称G+菌,后者则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简称G-菌。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几乎所有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大类。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先通过很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活菌染色法名词解释
活菌染色法名词解释
细菌染色分为活菌染色跟死菌染色两种。
其中死菌染色分为正染色跟负染色。
正染色又包括普通染色与特殊染色两种。
普通染色有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分为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和细胞壁染色法。
一般都只用革兰氏染色法跟抗酸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Gramsstain)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法。
细菌经结晶紫初染染成蓝色。
革兰氏染色阳性菌(G+)细胞壁肽聚糖层数多,且肽聚糖为空间网状结构,再经乙醇脱水,网状结构更为致密,染料复合物不易从细胞内漏出,仍为蓝色。
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G-)细胞壁脂类含量多,肽聚糖层数少,且肽聚糖为平面片层结构,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合的染料复合物容易泄漏,细菌被脱色为无色,再经石炭酸复红稀释液复染成红色。
①将结晶紫染液加于涂膜上,染色(初染)1min。
②水洗后加芦戈氏碘液处理(媒染)1min。
③水洗后用95%酒精脱色,脱色时频频摇动玻片,直至流下的液体无色为止(约需0.5min)。
④水洗后加石炭酸复红稀释液染色(复染)0.5min。
细菌的的染色原理
细菌的的染色原理
细菌的染色原理是通过在细菌细胞外层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上加上一层附着物质,使其能与染色剂发生特异性反应,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常见的细菌染色方法包括格拉姆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等。
1. 格拉姆染色(Gram staining):格拉姆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将细菌分为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染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将细菌样品固定在载片上,加上紫色的革兰氏染色剂,然后用酒精洗去多余的染色剂,再加上红色的唐纳染色剂,最后用水冲洗,使细菌样品显色。
2. 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ing):抗酸染色是用于检测结核菌等抗酸杆菌的染色方法。
其原理是由于这些细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不易被常规的染色剂染色,因此需要使用酸性染色剂,如红染色剂或甲基蓝染色剂,加热或加上异丙醇等处理,使细菌样品在显微镜下呈红色或蓝色。
3. 吉姆萨染色(Giemsa staining):吉姆萨染色法是广泛用于细菌和寄生虫的染色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根据染色剂吉姆萨染料中的碱性成分能与细胞中的酸性成分结合,使细菌呈现特定的颜色。
吉姆萨染色常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及细胞内结构,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病原性和耐药性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的细菌鉴定和检测方法对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以及抗生素治疗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细菌鉴定和检测方法。
一、细菌鉴定方法1.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初步判断其属于哪一类菌。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形态特征非常典型的细菌。
2.染色法鉴定: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可以根据细菌的细胞壁特性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
抗酸染色适用于检测酸忍受性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等。
3.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这是一种常用的鉴定细菌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对特定物质的代谢反应,例如对糖、气体等的发酵、氧要求等,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鉴定组。
4.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或RNA,利用PCR扩增、序列分析、16SrRNA测序等技术,从而精确确定细菌的鉴定种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广泛应用于细菌鉴定中。
二、细菌检测方法1.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通过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培养细菌,并根据菌落形态、色素、气体产生等进行初步鉴定。
培养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水源、空气中的细菌等。
然而,一些特殊的细菌可能无法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生长,所以培养法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有限制。
2.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
这些方法利用细菌表面特异的抗原与特定抗体的结合反应来检测细菌,并通过检测结果的颜色或荧光信号来判断细菌是否存在。
免疫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检测特定细菌的存在或细菌相关的抗体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细菌检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PCR和实时荧光PCR是常用的检测细菌DNA的方法,可以通过特定引物和探针分别扩增和检测目标细菌的DNA。
此外,基于DNA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测序也可用于快速鉴定和检测细菌。
染色方法生物
染色方法生物
1.革兰氏染色法:
-通过一系列步骤(初染、脱色、复染)区分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利用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后,乙醇脱色过程中,两类菌对染料的保留能力不同,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
2.单染色法:
-使用一种染料直接染色,以观察微生物的整体形态和分布,不区分不同类型微生物。
3.乳酸酚棉蓝染色法:
-主要用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的染色,可以清晰地显示孢子、菌丝体及细胞壁结构。
4.抗酸染色法:
-如齐尼染色或荧光抗酸染色法,用于鉴别结核杆菌等抗酸性菌。
5.芽孢染色法:
-用于突出显示某些细菌如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产生的内孢子,如孔雀绿染色法和石炭酸复红染色法。
6.荚膜染色法:
-例如印度墨水染色或荚膜染色,用于检测细菌表面的荚膜结构。
7.鞭毛染色法:
-如暗视野染色或Leifson's染色法,用于观察细菌的鞭毛结构。
8.死活染色法:
-包括LIVE/DEAD染色、美蓝染色等,用来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
9.细胞化学染色法:
-如偶氮偶联法、联苯胺法、普鲁士蓝法、雪夫反应(PAS反应)、金属沉着法等,主要用于血液细胞、组织切片或特定生化成分的定位和定量分析。
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
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手段,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这种鉴定方法简单直观,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
细菌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菌体大小、形状、结构和排列方式等。
菌体大小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常用的单位是微米(μm)。
细菌的形状有球形、杆状、弧形、螺旋形等,可以通过镜检或染色方法进行观察。
细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胞质膜、胞质和核酸等,可以通过染色方法或电镜观察。
细菌的排列方式有单胞、链状、堆状、群体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细菌的染色特性也是形态学鉴定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培养基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呈紫色或黑色,而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呈红色或粉色。
抗酸染色主要用于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这类菌染色后呈红色。
培养基染色是一种通过染色剂与培养基中的成分反应而改变颜色的染色方法,常用于鉴定某些特定的细菌。
细菌的孢子形态和芽孢形成方式也是形态学鉴定的重要内容。
某些细菌能够形成孢子,通过观察孢子的形态和芽孢的形成方式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孢子形态有单胞孢、双胞孢、链胞孢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芽孢的形成方式有内芽孢和外芽孢两种,可以通过培养和染色方法进行观察。
细菌的运动方式也是形态学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细菌的运动方式有游动、耐酸性运动、滑动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游动的细菌可以通过鞭毛或纤毛的运动来实现,耐酸性运动的细菌可以在酸性环境下产生蠕动运动,滑动的细菌则通过分泌胶状物质在固体表面滑动。
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细菌鉴定手段,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性、孢子形态、芽孢形成方式和运动方式等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在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
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空气、土壤、水体等各种环境中。
为了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染色方法。
本文将介绍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
一、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差异来区分细菌的。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烘干,然后用碘酒浸泡,再用乙醇洗涤,最后用碱性颜料(如紫色染料)染色。
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菌可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
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能保持紫色,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易被乙醇洗去紫色染料,然后再染红色。
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对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酸染色抗酸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用于检测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
这些细菌具有特殊的脂质组分,使它们不易被一般染色方法染色。
抗酸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加热,然后用碱性染料(如碱性红染料)染色,再用酸洗去多余染料,最后用蓝色染料(如甲基蓝)染色。
通过抗酸染色,结核菌和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可呈现红色,而其他细菌则呈现蓝色。
这种染色方法对于抗酸杆菌的检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结核病等疾病。
三、吉姆萨染色吉姆萨染色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吉姆萨染色的步骤包括:将细菌涂片用吉姆萨染料(由蓝色和红色组成)染色,然后用水洗去多余染料,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吉姆萨染色,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帮助科学家们研究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吉姆萨染色在细菌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于揭示细菌的性状和特性非常重要。
细菌染色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细菌学的发展和医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介绍的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吉姆萨染色,还有许多其他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格拉姆-玛尔基纳染色等。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11066664_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染色方法
医药健闻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染色方法李玉梅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通常在80%以上),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与周围背景没有明显的明暗差。
所以,除了观察活体微生物细胞的运动性和直接计算菌数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经过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但是,染色就意味着微生物处于死亡状态,其形态、结构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并不能完全代替活细胞的真实状况。
基本原理微生物染色通常有化学和物理两种方法。
其中,物理方式通常采用渗透、染料吸附等,化学方法则利用染料与细胞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通常来说,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稳固;同样,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
但是,要使酸性物质染上酸性材料,必须把它们的物理形式加以改变(如改变pH值),才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
细菌的等电点较低,呈现出酸性。
因此,一般细菌学经常会使用碱性染料染色。
染色还可能与菌体结构、膜的状况(通透性、孔大小等)、细胞结构,以及染色时的电解质、温度等有一定关系。
染料染料分为人工和天然两种。
天然染料存在于自然界当中,例如苏木素、胭脂虫红等,通常提取于植物当中。
人工染料一般在煤焦油当中获得,属于苯衍生物。
染料通常为有机酸或碱类,在有机溶剂当中易溶解,水中难溶解,但可以制成盐类而溶于水。
染料还可分为酸性、碱性、中性、单纯四大类。
其中,酸碱染料并不是依据溶液的pH值决定,而是其自身所带的助色基团决定。
将助色基团电离之后,查看电荷的带电情况。
通常而言,碱性染料助色基团为正电荷,酸性染料助色基团为负电荷。
因此,碱性染料通常能电离无色阴离子和有色阳离子,如龙胆紫、亚甲基蓝等;酸性染料通常能电离一些无色阳离子和彩色阴离子,如伊红、苦味酸、加那绿等。
中性染料是一种复合型染料,通常是将酸碱染料进行混合。
单纯染料通常亲和力低,染色的能力通常由被染色物决定,若能够较好地溶于被染色物当中,则染色能力强,且单纯染料难以溶于水,可溶脂肪溶剂,例如紫丹类。
实验二 细菌抹片染色(1)
(3)组织涂片:用灭菌的镊子、剪刀取被检组织一小块,以其新鲜 )组织涂片:用灭菌的镊子、剪刀取被检组织一小块, 切面在玻片压制或涂抹成一薄层。 切面在玻片压制或涂抹成一薄层。
注意:无论何种方法切忌涂片太厚, 注意:无论何种方法切忌涂片太厚,否则不利于染色观察
3. 干燥 4. 固定
上述涂片应让其自然干燥
实验二、 实验二、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②
因细菌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不同使得各 种染料对细菌有不同的染色反应, 种染料对细菌有不同的染色反应,染色后能 更加清楚得显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更加清楚得显示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也可根 据不同的染色反应作为鉴别细菌的一种依据。 据不同的染色反应作为鉴别细菌的一种依据。
4. 常用的几种染色方法: 常用的几种染色方法:
(1)革兰氏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方法: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草酸铵结晶紫溶液 1-2 min,水洗 , 革兰氏碘液媒染 1-3 min,水洗 , 95%酒精脱色 酒精脱色30s-1 min,水洗 酒精脱色 , 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 石炭酸复红(或沙黄水溶液) 10-30 s,水洗 ,
[主意事项 主意事项] 主意事项
1. 玻片要清洁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玻片要清洁无油, 不宜太厚, 2. 涂片不宜太厚,涂布时宜轻不宜重 涂片不宜太厚 3. 保持无菌操作,试管开塞回塞前,管口消毒 保持无菌操作,试管开塞回塞前, 4. 接种环等使用前后一定要彻底灼烧灭菌,挑菌前冷却后 接种环等使用前后一定要彻底灼烧灭菌,挑菌前冷却后 才能用。 才能用。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玻片处理: 玻片处理:
玻片应清晰透明,洁净而无油渍。如有残余油渍,可 玻片应清晰透明,洁净而无油渍。如有残余油渍, 酒精擦洗, 用95%酒精擦洗,然后在酒精灯上轻轻拖过几次。 酒精擦洗 然后在酒精灯上轻轻拖过几次。
细菌的染色方法
细菌的染色方法细菌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抗酸色法和特别染色法(包括英膜染色法,芽抱染色法,鞭毛染色法)1.革兰氏染色法:1)器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晶紫染液,革兰氏碘液,0.4 %复红乙醇液,接种环,泗精灯,载玻片等。
2)方法:先制片,接着染色。
(1 )结晶紫染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2 )革兰氏碘液色1分钟;水冲洗;(3 ) 0.4 %复红乙醇液染色3秒钟,水冲洗,吸纸吸干后镜检。
2.抗酸染色法:1)器材:卡介苗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石炭酸复红,3 %的盐酸酒精,碱性美兰染液,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等。
2)先制片一,接着染色。
(1 )石炭酸复红染液先沸水浴1 0分钟,滴加2 一3滴掩盖菌膜染色5分钟,水冲洗;(2 ) 3 %的盐酸酒精脱色3 0秒钟,水冲洗;(3 )碱性美兰复染3。
秒钟,水冲洗,吸水纸吸干后镜检.3.芽抱染色法:1)器材:破伤风杆菌厌氧培育物,5 %孔雀绿水溶液,0.5 %沙黄水溶液,载玻片,酒精灯等。
2)先制片,接着染色。
(1 )加孔雀绿染液2 — 3滴于小试管中,并使其与菌液混合匀称,然后将试竹放厂沸水浴的烧杯中,加热染色15分钟:(2 )涂片、固定:(3 )水冲洗,至到流出的水无绿色为止;(4)用0.5 %沙黄液复染2分钟,弃去多余的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此步骤不用水冲洗)。
4荚膜染色法:1)器材:肺炎球菌(小鼠腹腔液),石炭酸复红,9 5 %的乙醇,2 0 %鞅酸水溶液,0.8 %孔雀绿水溶液。
2)方法:(1 )石炭酸复红染色1分钟,水冲洗:(2)95 %乙醇短暂脱色(几秒钟为宜),水冲洗(3 ) 2 0 %糅酸溶液染色1 0分钟,水冲洗;(4 ) 0.8 %孔雀绿溶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吸水纸吸干后镜检。
5.鞭毛染色法(镀银染色法)1)器材:变形杆菌新奇菌液,镀银染色法1液(糅酸5克,5 0%氯化铁2. 0ml, 1.5 %甲醛2. 0 ml, 1 %氢氧化钠1. 0 ml,蒸储水100 nd),糅银染色法2液(2 %硝酸银溶液,少量氨水)2)方法:(1 )糅银染色1液染色5分钟,水冲洗;(2 )糅银染色法2液染色1分钟,水冲洗,吸纸吸干后镜检。
革兰氏染色法记忆口诀
革兰氏染色法记忆口诀(一)细菌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胞壁固形护细菌
胞膜呼吸换物质
胞浆质粒控耐药
异染颗粒辨菌体
核蛋白体产蛋白
核质遗传与变异
(二)细菌特殊结构及作用
荚膜护菌强致病
鞭毛运动可鉴定
普通菌毛附粘膜
性毛传递耐药性
芽孢形态辨细菌
灭菌标准抗力硬
(三)兰氏染色及抗酸染色结果
革阳像男爱紫蓝
革阴似女喜红衫
抗酸染色正相反
阳是红来阴是蓝
(四)正常菌群
人皆有之,正常菌群
营养免疫,拮抗病菌
条件致病,菌群失调
免疫低下,定军移巡
(五)消毒灭菌
灭菌杀全微生物
只杀病原是消毒
抑制生长称防腐
无菌操作防菌入
(六)细菌变异.
供菌直传称转化
噬菌帮传为转导
噬菌整合是转换
性毛接合传耐药
(七)四个血症
毒血症:菌在局部,血有毒素. 菌血症:血菌未增,偶尔过路
败血症:血菌大增,全身中毒 . 脓毒败血症:血菌繁殖,化脓各处。
细菌染色原理
细菌染色原理细菌染色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对细菌进行染色,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地观察和分析。
细菌染色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染色剂与细菌细胞壁或细胞内部的化学成分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特征。
在细菌染色的过程中,常用的染色剂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内毒素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染色方法,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而抗酸染色则可以用来区分抗酸杆菌和非抗酸杆菌。
内毒素染色则是用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一种方法。
在革兰氏染色中,首先将细菌涂片加热固定,然后用紫晶染色剂染色,再用碘液固定,最后用酒精脱色和用绿色染色剂染色。
革兰氏阳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红色。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于临床诊断和药物敏感性测试有着重要的意义。
抗酸染色则是通过将细菌涂片加热固定,然后用碱性的红色染色剂染色,再用酸洗去余染色剂,最后用甲苯固定。
抗酸杆菌在显微镜下呈红色,而非抗酸杆菌在显微镜下呈蓝色。
这种染色方法常用于结核菌的检测和鉴定。
内毒素染色是通过将细菌培养物涂片加热固定,然后用蒽红染色剂染色,最后用绿色染色剂染色。
内毒素阳性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红色,而内毒素阴性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绿色。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存在,对于临床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细菌染色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微生物学领域,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细菌染色,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和分析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细菌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析方法,它通过特异性的染色剂与细菌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使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特征,从而帮助我们快速鉴定和分析细菌。
细菌染色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G+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 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 用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 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 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 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 G-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 质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溶 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 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 上复染剂的红色。
【方法】
1.涂膜
痰的涂片:用灭菌的接种环采取痰中干酪
坏死的小块或带血的痰液,在载玻片上涂
成薄而均匀的膜(在烧接种环时为防止痰
中的细菌溅出,可先将接种环在内焰烧干,
然后再于外焰中灭菌)。
2.染色
(1)在已固定好的涂片上放置滤纸片(滤纸的作用是 滤去染液中的沉渣,使标本清晰),滴加石炭酸变红染色 液于滤纸片上(应滴满滤纸片)。 (2)将加有染液的涂片加温,在火焰上保持一定的高 度,直到出现蒸汽(不得沸腾)如此反复2—3次(约5分 钟)。在加温过程中防止将染液烘干(应及时添加染液)。 (3)去掉滤纸片,使涂片冷却,水洗。
一、实验原理
(一)基本步骤:
1、初染:草酸胺结晶紫染色 2、媒染:碘液媒染 3、脱色:乙醇脱色 4、复染:石炭酸复红复染
(二)原理:
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 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 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 晶紫—碘的复合物,增强染料与细菌的 结合力。
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G+菌; 细胞中初染剂被脱色剂洗脱而染上复染剂的颜色 (红色)的细菌为G-菌。
G+
G-
二、实验器材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 兰氏染色液,生理盐水,载玻片,接 种环,显微镜等。
三、操作步骤
1、涂片: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 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 钟,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一 分钟,水洗 (3)脱色:将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 95%乙醇滴洗至刚刚无紫色为止,约20—30秒,立 即用水冲净乙醇 (4)复染: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3、镜检:干燥后,油镜观察。以分散开的细 菌颜色为准,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 菌呈红色。
2.涂片染色能查到结核杆菌者,一般需要
每ml痰液内含菌量至少应有500个以上, 甚至需达到5万以上。故材料多进行浓缩集 菌处理,以提高检出阳性率,也造成在染 色标本片观察中,不一定每个视野都能看 到结核杆菌。
3.结核杆菌易发生变异,在陈旧培养基或临
床治疗后标本材料中,结核杆菌往往菌体断 裂,或形成非抗酸性革兰氏阳性的短杆状、 球状颗粒,亦称Much颗粒。 4.标本经高压灭菌处理,不影响染色结果, 也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4)用3%盐酸酒精脱色,直到流下的脱色剂无色为
止,水洗。 (5)用碱性美蓝染液复染30秒,水洗、干燥、镜检。
【结果观察】 1.结核杆菌染成红色,细长,直的或为微 弯曲,有的可表现出分枝特征,偶而有着 色不匀,成颗粒状者。亦可以见到有纵行 条索状排列。标本的其余部分及非抗酸性 细菌染成蓝色。必须逐一观察各个视野, 直待全部涂片找不到结核杆菌时,才可报 告阴性。
精处理也不易脱色,再经美兰复染,结核
杆菌及其它分枝杆菌仍呈红色,而非抗酸
菌和细胞杂质等பைடு நூலகம்蓝色。
【材料】
①结核病人的咳痰液:采取清晨第一口粘 痰,或浓缩集落菌法处理过的痰标本。 ②石炭酸复红染色液,3%盐酸酒精,碱性 美蓝染液 ③生理盐水
④载物玻片,滤纸片、接种环、玻片夹、 酒精灯、蜡笔等
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 理学家汉斯· 克里斯蒂安· 革兰 (Hans Christain Gran )创立的。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步骤及 注意事项。 2.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临床意义。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器材 三、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革兰染色的临床意义
四、注意事项
1、注意涂片不宜过于浓厚。 2、火焰固定温度要适宜。 3、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 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 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 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 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4、染色过程中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 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5、选择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12-16h,E.coli 培养24h。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 G+菌转呈阴性反应。
五、革兰染色的临床意义
1.对细菌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2.指导临床选择用药 3.研究细菌与致病性的关系
思考题: 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
结果可靠?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染色时,
抗酸染色法
【原理】
结核杆菌对苯胺染料不易着色,若加温或
延长染色时间使其着色后,再用3%盐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