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目录
一、学院基本情况 (1)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走内涵发展之路 (2)
(一)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
(二)加强德育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 (3)
(三)以技能素质月活动为依托,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3)
(四)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
(五)搭建平台,为学生实现优质创就业提供良好条件 (5)
三、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6)
(一)落实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6)
(二)加强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8)
(三)加强市场调研,优化专业结构 (9)
(四)加强教学改革,建好课程体系 (10)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 (10)
(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实训功能 (11)
(七)加强素质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12)
(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13)
(九)集中力量,完成好几个项目的建设 (15)
四、油田公司支持学院建设发展有力 (16)
五、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16)
(一)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为企业提供支持 (16)
(二)校校联手,不断扩大学院影响 (17)
(三)以就业为导向,为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18)
(四)积极开展横向科研活动,带动教学改革 (18)
六、学院在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典型案例一: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发展 (21)
典型案例二:渤海钻探石油工程技术订单班 (26)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一、学院基本情况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大港油田公司,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前身为大港油田职工大学(天津大学石油分校)和大港石油学校。

学院占地608亩,建筑面积26.58万平方米。

专任教师22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1人,取得硕士学位77人。

全日制在校生7648人,成人教育在校生2100人,年均承担企业员工培训1.8万人次。

学院设有石油与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艺术系6个系,开设石油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工程监理等29个专业,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6个专业为天津市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程造价、电气自动化技术4个专业为天津市“十一五”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石油与地质勘探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3个专业为天津市“十二五”优质特色专业。

学院为天津市石油工程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校。

学院每年招生数量稳定在2500人左右,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学院建有53个校内实践基地,功能设臵基本能覆盖所有专业。

建有5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大港油区各单位。

中国石油大港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综合技能鉴
定站设臵在学院,每年完成在校生和企业员工技能鉴定2200余人次。

学院建有功能齐备的实验实训中心、网络管理与电化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中心、图文资料中心。

建有标准草坪运动场、体育活动馆,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

学生生活服务设施齐全配套,建有学生公寓16栋,学生食堂5个,设有医疗保健机构和学生浴室等。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2005年被国务院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通过市教委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首批示范校建设单位;2007年被确定为天津市工业系统石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9年被教育部、天津市政府联合命名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11年获得全国高校后勤十年改革先进单位称号,2013年5月学院获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学习中心称号。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走内涵发展之路
(一)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针对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学院不断完善、成熟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3.2.1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双元整合,学做一体”、“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等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院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护学生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最大程度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与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如何听,让学生从被迫学习变为自愿学习,在知识、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加强德育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工作
1、根据形势任务教育导向,开展各类主题团日活动。

一年来,学院组织开展了“校园安全,牵系你我”、“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节约型校园创建”、“观看《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诚实做事,诚信做人”、“学习团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观看2013年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主题鲜明的团日活动十余次,正确引导团员青年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

2、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2013年学院团委一年来共计组织300余人次赴天津市血液中心无偿捐献成分血,拯救他人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月份,团中央发出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学院团委根据团市委具体要求,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传、人员选拔等工作,最终确定石油与化学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李秉鹏同学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政府法制办工作。

连续几年来,每年都有优秀志愿者被推荐参加西部计划,扎根西部,奉献青春。

(三)以技能素质月活动为依托,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自2010年起,学院每年都举办学生和教师技能大赛。

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

2013年6月,学院组队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技能大赛》和“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结果两支队伍都取得全国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此外,2013年在参加天津市和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共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9名佳绩,共有5名同学获得免试升本的资格。

学院还利用雄厚的教师和实训资源,积极协助大港油田公司,成功举办了石油行业工人技能大赛。

(四)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紧跟时代潮流,丰富校园文化。

学院分析学生情况,把准学生思想脉搏,以活动促教育,寓教育于活动。

6月份毕业季,举办“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故事”欢送毕业生晚会,9月份入学季,举办“邀明月,聚新颜,工程一家亲”中秋迎新晚会。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团委举办了“校园好声音”比赛,比赛得到了青年学生的热情回应,参加海选的学生达到二百余人,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产生了“校园好声音”十强,此项活动曾在校园中风靡一时。

2、组织好学院运动会,展示青年精神风貌。

学院每年秋季举办田径运动会,团委配合大会筹备组负责开幕式的整体安排,组织了30个方阵3000余人的入场式以及国旗班、啦啦操、匕首操、擒击拳、应急棍大型表演项目,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好评。

3、调动青年积极性,广泛开展社团活动。

学院积极探索社团发展新模式新方法,在现有条件下帮助学生成立社团并开展活动。

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礼仪社团和同
盛小学的小学生们举行联谊活动“大手拉小手”,社团成员的表现得到了同盛小学师生的认可,展示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目前,学院有兴趣社团12个,专业社团6个。

女子打击乐社团和时代电子社团分别获得过天津市优秀社团标兵称号,今年推荐心理健康社团参加天津市级优秀社团评比。

4、凝聚青春力量,丰富青年教师生活。

学院团委聘请了学院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杰老师为青年教职工做团体心理辅导,缓解工作压力,保持健康心态。

为了丰富青年教职工文化生活,学院团委联合图书馆,为青年教职工提供各类图书,专门开设阅览室供青年教职工阅览交流。

青工健身室也在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活动,邀请健身教练为青年教师普及瑜伽、有氧操等健身知识,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了青年员工间的交流。

(五)搭建平台,为学生实现优质创就业提供良好条件
1、就业指导工作成绩斐然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要求各教学系、各部门要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二级管理责任,积极指导帮助毕业生择业和就业,及时准确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

学院不断加强联系沟通,了解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传递就业市场信息;及时准确的为学院领导提供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信息和报告,为就业工作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条件。

为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手机短信平台、计算机网络等宣传媒介,全方位地向学生宣讲国家和天津市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

学院开展30余次就业大讲堂和
300多家企业专场招聘会,定期要求学院领导、就业指导老师、企业人员为大家讲解就业知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一年来,投入基本就业资金20余万元。

企业提供约5000个岗位,2000余名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学院积极响应团市委号召,成立学生创业就业联合会,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寻找创业就业渠道,利用校园和社会资源,创建求职平台、跳蚤市场,锻炼走向社会的能力。

例如:韩剑为我院2010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任班长、学生会主席职务。

韩剑在毕业后的一年多当中,先后在两家公司任职,在工作中,他边学习观察,边积累经验,边研究市场。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2011年底创立了众福装饰中心,自任经理,经过两年的艰苦创业,如今公司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正在稳步成长当中。

2、严格按教育部“四不准”要求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根据教育部“四不准”(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要求,在2013届毕业生进入择业期之初,学院就召开了各系主任和干事参加的就业工作会议,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制定了惩罚措施,在工作过程中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013年学院没有发现违背“四不准”的现象。

三、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一)落实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积极探索、实践招生考试改革制度
随着国家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招考制度改革,学
生考试多次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学院根据招生政策的变化,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的招生考试改革,从2009年起进行自主招生,摸索高职招生考试的选拔方式。

考试内容上改变了以前的文化考试科目,以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两方面进行考试,同时参看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2013年学院继续扩大自主招生,招生专业由去年的五个专业,增加至今年的七个专业,改变了只招理科生的单一形式,扩大了自主招生的影响力,考生报名较为踊跃。

在自主招生组织过程中,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平稳实施,加强管理,制定自主招生工作运行方案,保证了工作的有效落实,最终录取248人,完成计划137%。

我院不断探索和总结“三二分段”考试形式和充实教育内涵,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每学年至少组织召开两次教学研讨会,研究和讨论教学方案,及时负责督导和检查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定期组织和参与中职学校教师教研和培训,定期组织和召开管理协调机构会议,研究解决教学、学生管理的相关问题,“三二分段”类型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2013年我院与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天津市滨海中等专业学校、南洋工业学校等四所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在工程造价,数控技术、音乐表演等5个专业进行联合培养职业类人才,共计招生445人。

我院积极改革“三二分段”招生考试形式,在中职升高职时增加了专业知识考核,更加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本地生源报到率稳定
天津市生源形势不容乐观,在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我院招生报到人数持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各级财政支持的
重点建设专业优势更加明显,以及学院专业设臵与社会需求更加吻合,这也反映出社会对我院办学质量的认可。

2012年我院本地列招生计划1048人,录取940人,实际报到796人,报到率85%。

2013年我院本地列招生计划1038人,录取1217人,实际报到1011人,报到率85%。

具体招生类型如下:
(二)加强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设有校企合作工作机构,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

学院实行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顶岗轮换,零距离就业”、“职业情境,项目主导”、“双元整合,学做一体”、“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模式等,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使之基本达到总学时50%以上。

注重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学生100%完成半年顶岗实习任务,其中40%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在行业内企业完成。

学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先
后与多家企业实施了“委托订单”、“定向订单”、“嫁接订单”的培养。

经过工学结合方式学习,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障下,使学生经历了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业成长过程,基本掌握了专业技术实践知识和必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岗位“零距离”就业。

(三)加强市场调研,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紧跟石油石化行业产业链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专业布局调整与建设。

重点建设了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程造价4个专业,比较好地形成了石油特色,提高了培养质量,扩大了社会影响。

同时,积极发挥它们的引领辐射作用,有力带动了整体专业群的发展,形成了“一体两翼”专业格局,即以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石油石化类专业发展;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机械电子自动化类专业发展;以工程造价专业为龙头,带动石油工程管理类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专业改造与调整,新增了油气储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数控技术等8个专业,撤销了5个专业,改造或专业方向调整3个专业,办学专业总体为29个,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2013年,学院在专业建设上提出了“突出重点,带动群体”的思路。

“突出重点”就是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在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再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3个重点专业;“带动群体”就是以上述3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油气储运
技术等石油石化类、数控技术等机电类、环境艺术等美术类、工程造价等建筑类的专业群建设,继续强化“一体两翼”专业建设布局,为促进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13年,学院完成了石油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制订,并通过了天津市教委的评审;完成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方向)、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5个专业的申报工作,其中前三个专业通过评审,计划于2014年招生。

(四)加强教学改革,建好课程体系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学院吸纳行业(企业)人员,针对生产岗位实际,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先后组织制定了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45门,并基本完成建设。

学院注重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出台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先后建成市级5门,校级39门,2013年在建9门。

2013年出版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及校本工学结合教材38部。

在课程建设中,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有35门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在线,实现了资源共享。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
学院注重以“双师素质”为主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数量上逐年补充,质量上逐步提高,结构上不断改善”的
师资建设规划,实施了《关于“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暂行办法》等12项管理制度,年投入60余万元。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下厂锻炼、专业进修、业务培训,对教师提升学历层次给予政策支持。

每年开展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质量奖评选。

通过兼职、引进、送培等途径,强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致力于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质量提高。

学院还建有一支152人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大都来自于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承担着40%左右的专业课程,初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
教师承担的机制。

228名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01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7人;专业带头人41人,骨干教师127人;学院教学名师19人,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23人。

双师素质教师118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51.75%。

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2%,有38名教师在天津市劳动局、大港油田技能鉴定机构担任考评员。

2013年发表教育科研论文90余篇,完成教科研项目22项,与企业合作完成横向技术服务项目3项。

由石油与化工应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承担的油气田开发项目广泛投入生产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实训功能
学院建设有专业覆盖面较为齐全、设备设施比较先进、软件硬件配套的实习实训基地53个,有力支撑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创造条件开展生产性实训,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每年接收实训学生300余人,年产值110余万元。

学院“中
国石油大港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综合技能鉴定站”,面向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钻井、采油、井下作业等工种的初、中、高级鉴定,每年仅石油类技能鉴定约1200人。

拥有千兆的校园网,信息点遍布教学、办公和生活区,为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办公自动化和图书情报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为实践操作前的理论教学提供多种有效途径。

学院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紧紧依托大港油田公司及油区其它企业,积极探索“厂中校”的办学模式,建有校外实训基地53个。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有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七)加强素质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

加强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培育,加强大庆传统、铁人精神的教育,加强就业创业、心理健康、卫生健康、国防教育等课程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大力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保证了所有毕业生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不断完善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实践考试模式改革,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为92%。

学院利用现有实训基地,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技能素质月活动,共开展教师大赛2项、学
生技能比赛17项,学生优秀作品展1项,参赛教师158人次、参赛学生3500余人次,教师参赛比率达80%,青年教师参赛率95%以上。

总之,学院不断坚强和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的企业满意率高,体现出较高的办学水平。

(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1、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稳定日常教学秩序
2013年度学院教育教学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教学建设与改革,进一步夯实教学基础建设,加大日常教学检查力度。

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办公室保证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的正常运行,逐步深入到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

对此,学院开展了日常教学检查工作和学期中的教学检查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检查及其监控: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出勤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实施、教材质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建设、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

除了日常教学检查外,学院还非常重视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工作,在评教情况方面,教师作为评教的客体,领导参与比例、学生参与比例、同行参与比例较高,均达到 90%以上。

因此,学院逐渐以教师、学生、社会为主体,以教学、学习、管理为主线,从影响教学质量各项环节入手,全方位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运行正常。

2、组织系部互查听课活动, 促进系部间的交流与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还开展了系部互查听课专项活动,主要采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