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
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
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
前景的自觉持守。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
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就我国而言,对中国精神的光大,对民
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清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
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
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
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积淀于我们
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
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
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
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
重构。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
粕的批判:近代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通过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吸纳,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
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还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
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价值观自信的表现,更是
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我们坚信文化自信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
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摘编自李宗桂《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待民族文化要多些坚守,少些批判。
B.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清理。
C.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最高表现形态,二者虽相互关联但是不能够等同。
D.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开始,经过文化批判,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内涵为立论前提,围绕文化自信从三个方面逐层展开论
述。
B.文章第二段阐述文化自觉,用对比论证阐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关系。
C.第三段通过列举事例,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
构。
D.最后一段阐明,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内容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
B.如果不发自内心地整理传统典籍,就谈不上文化自觉,更谈不上文化自信。
C.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新的价值重构。
D.只要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新的价值重构,就能树立文化自信。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多些坚守,少些批判”错误,原文“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C 项,“必须以文化批判为基础”错误,原文“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D 项,“其终极目的是新的价值重构”错误,原文“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
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均为“文化自信”的表现。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
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
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B 项“用对比论证”错误,没有对比。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项“如果……就……”标书过于绝对,或无中生有。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
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
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
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旅行
梁实秋
①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时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多
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襄。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当
“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
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记得小学时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
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
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
②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
③出门要带行李,那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
关。要捆得紧,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