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改进

一、科室感染病例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因素

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并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常需要长期治疗,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治疗过程中由于应用化疗药物或使用激素等导致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并发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自身机体免疫力下降,较年轻患者易患院内感染。随着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感染的概率也逐渐增加。感染病例多以呼吸道感染多见,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肺顺应性下降,支气管纤毛活动亦减弱,尤其是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低下,肺容量较小,咳痰无力,排痰困难,因而更加容易合并院内感染。

2、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态度、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医护人员的技能、技术熟练水平及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执行情况是决定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接受过侵袭性操作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接受者;患者化疗或放疗期间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某些疾病不合理应用激素治疗等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环境因素

提高病房环境质量。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注意:病房空气净化和消毒、呼吸道治疗器械的消毒、建立病房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改进常见的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0.2%的洗必太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 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

3. 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或协助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4.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

5. 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

6. 建议连续或间断的进行声门下吸引,避免分泌物通过气囊造成误吸。

7. 呼吸机螺纹管无污染时每患更换,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8. 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

9. 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10.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铺大无菌巾;置管人员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 用洗必太(≧2g/L)醇(70%)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3遍,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直径﹥15cm(大于敷料面积10cm×12 cm)。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二)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 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 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立即更换。

3. 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立即更换。

5. 患者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 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 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建议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 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 管床医生、护士每天评估保留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 导尿管置管前准备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成年男性宜选用16F,女性宜选14F。

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4.留置导尿管患者,除持续膀胱冲洗外,均采用密闭式引流。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导尿管置管时措施

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使用0.1%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一只棉球只能使用一次。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尿管。

(三)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措施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5.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洗必太液消毒尿道口。

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周留取尿液检测,导尿管2-4周更换一次;普通尿袋每周更换2次、精密尿袋每周更换1次。若导尿管阻塞、不慎脱出或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病原学检测。

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与流程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医嘱送至护士站存放)。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收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着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手卫生管理制度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院内感染病例讨论

院内感染病历讨论记录: 1月份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研究生汇报本月院内感染病历:本月院内感染病人1例,吴风伦住院号777158,患者因颈椎过伸性损伤并截瘫及齿状突骨折入院,后施行了颈椎后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经过积极痰培养(培养菌为一般细菌)和针对敏感药物治疗,治愈出院。分析:以上两病人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为颈椎损伤手术的常见并发,尤其容易出现在上颈椎损伤的患者当中,对这类病人的严密监控治疗尤为重要。 讨论结果:1.重视院内感染:积极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的有关院内感染的学习班并组织全科培训。护士长带头,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对实习护士来科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卫生员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法。 2.加强对颈椎损伤病人术后的重点监护及病房的隔离消毒等措施。

最新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1.元月份全院出院人数283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7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 泌尿系感染1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2.4%; 2.漏报监测内二科出院病历43份,无漏报发生。 二、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监测 元月份共上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26份,不符合监测要求的7例(包括急诊手术2例、内镜手术3例、清创缝合2例)。 1.I类切口手术17例,无一例切口感染; 2.I类切口手术≤2h共1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6例,占35%; 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4日以内的占13例,4日以上的6例。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1人,引起泌尿系感染者1例。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 元月份出院患者283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150人,使用率53%,三联及以上使用人数16人,使用率5.6%。 五、存在问题 1.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去年有所提高,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多; 2.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3. 抗菌药物使用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尤其是三联及以上使用率高。 六、 改进措施 1.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病区内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 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注意佩戴口罩; 2. 医院人员注意加强卫生管理,感冒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 3. 各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 4.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的学习。 医院感染科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9.79.7.202009:2709:27:33Sep-2009: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2020年9月7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9:279.7.202009:279.7.202009:2709:27:339.7.202009:279.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9.7.20209.7.202009:2709:2709:27:3309:27:33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September 7, 2020September 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9/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9时27分9时27分7-Sep-209.7.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9.720.9.720.9.7。2020年9月7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9:2709:27:339.7.20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9.79.7.202009:2709:27:33Sep-2009:27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2020年9月7日星期一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9:279.7.202009:279.7.202009:2709:27:339.7.202009:279.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9.7.20209.7.202009:2709:2709:27:3309:27:33 5、三军可夺帅也。Monday, September 7, 2020September 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9/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9时27分9时27分7-Sep-209.7.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9.720.9.720.9.7。2020年 9月7日星期一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9:2709:27:339.7.2020Monday, September 7,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 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

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 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院内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使医院的病死率明显上升,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为了有效地控制,我们对医院2000~2009年同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00~2009年住院患者数、每年院内感染人数分别进行统计。按资料对每年院内感染率及漏报率情况进行统计。我院入院人数由2000年的6298人次逐年增加至2009年的18989人次,增幅较大,同期院内感染的感染率、漏报率却从2000年的885%、758%,分别下降到2009年的356%、188%。根据院内感染发生原因、预防与控制分析如下。 2 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 21 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患者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患者就是该病的传染源。与其同室居住的患者,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虽然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患者,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入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住院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在院人员做系统的带菌检查。本组病例中因交叉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3%,是引起院内感染第一大危险因素。 22 条件致病菌感染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患者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本组病例中因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17%。 2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杜青云等[1]指出,抗生素的应用为引起院内感染第二大危险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医院应用抗生素品种繁多,数量大,导致抗药菌株增加。因为滥用抗生素可增大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加患者的易感染性。本组病例中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36%。因此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是预防和治疗的当务之急,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24 医院管理不当探视制度不严。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患者;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本组病例中因管理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 3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31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连续地观察在医院的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频率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有关因素,我院主要检测指标如下:①医院感染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在所有入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病例数的频率;②医院感染患病率:观察期内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③医院感染续发率:是指与指示病例有效接触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在接触者中续发病例数与接触者总数的比值;④医院感染漏报率:为确保

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一、目标性监测: 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 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

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 总结与分析:

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 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

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

(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三)胃肠道感染2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 (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 (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分布在6月份1例 四、感染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 24 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 24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

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病案分析(内护上)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3年前起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通常于饭前或饭后4~5小时发生,偶尔睡眠时发生疼痛,进食后疼痛可好转,有时嗳气、反酸,未予治疗。此后每年冬天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饮食不当、劳累或心情不佳时易发生。昨日午夜又腹痛发作,故来院诊治。体检:T36.9℃,P96次/min,R22次/min,BP14.6/9.3kPa,神清,查体合作,面色稍黄,口唇无苍白及紫绀,两肺无异常;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有轻度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5.0×109/L ,Hb100g/L 尿常规(—),大便隐血(++)。问题: 1、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 2、为明确诊断,可做何检查? 3、列出治疗要点? 4、列出至少2个主要的护理诊断(可包括医护合作性问题) 5、指出饮食护理要点? 病例2患者,女性,55岁,患风湿性心瓣膜病25年。一周前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予重视。4天前开始出现乏力、心慌、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直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费力,并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咯白色泡

沫痰及双踝水肿而入院。查体:T37℃,P80bpm,BP110/70mmHg。半卧位,肺部清音,听诊双肺底可闻湿罗音。心脏叩诊向两侧增大,心率110bpm,节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脏触诊肋下两指并有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肺X线示心脏向两侧增大,肺纹理增加。心电图如下。 问题:1、此患者完整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2、列出该患者最重要的一个护理诊断,制定完整的护理措施。 病例3患者,男性,30岁,农民。因畏寒、发热、咳嗽伴右下胸痛二天,今晨起呕吐两次,头晕明显而急诊入院。体检:T 36.2°C,R 24次/分,P 104次/分,BP 10.6/6.7kPa(80/50mmHg)。神清,口唇轻度发绀,心率104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右下胸呼吸运动减弱,可闻管样呼吸音。余无殊。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7×109/L, N>90%,并见中毒性颗粒。X线胸片:右下肺大片密度增高阴影。1)本例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1-2 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

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六)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临床病案分析题

临床病案分析题 1.【临床病案1】 患儿,女,10个月。感冒两周,伴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嗜睡,体温41.7℃,四肢痉挛,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实验室检查:死后取血液、咽拭子、脑脊液培养均检出流感嗜血杆菌。尸体解剖发现无脾脏。诊断:先天性无脾症。 问题:(1)诊断该患儿为先天性无脾症,依据是什么? (2)脾有何免疫功能? (3)结合病例资料,试分析先天性无脾为什么可致患儿死亡? 参考答案: (1)诊断依据:患儿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严重细菌感染,死后取血液、咽拭子、脑脊液培养均检出流感嗜血杆菌,提示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缺陷问题,尸体解剖发现无脾脏,支持先天性无脾症诊断。 (2)脾脏功能: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补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过滤作用等。 (3)脾脏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同时其可以合成并分泌补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抵抗细菌感染中起到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当患儿无脾时,很容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等,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最终可导致患儿死亡。 2.【临床病案2】 患者,男,40岁,因交通事故致全脾破裂,须做脾全切手术。 分析问题:请根据你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分析脾切除后,对该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参考答案: 脾切除术可导致脾功脏能低下,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有:①感染;②自身抗体出现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增高;③静脉血栓形成。 感染是目前脾切除术的一个重要合并症,脾切除术后病人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感染的危险,尤其是切除后最初几年,常特征性的并发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和病毒感染。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为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的场所;可以合成补体、干扰素等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吞噬和清除血液中病原体等异物和衰老的血细胞,所以,脾功能低下或缺如可导致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感染发生。 3.【临床病案3】 患者,女,16岁,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史。 主诉:发热,头晕,全身肌痛。在去医院的途中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上肢出现红色疹子并迅速扩散至全身。发病前未饮酒和服药,未接触其他病人。在发病前因有阴道出血而使用了阴道塞。 体检:呼吸24次/分,心率140次/分,血压67/25 mmHg,躯干有扁平红色斑疹,无皮下出血点,表皮无局部感染灶。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电解质水平正常,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转氨酶升高。脑脊液正常。血、尿、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阴道分泌物培养检出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超抗原引起的)毒性休克综合征。 患者经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和输液治疗,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年感染病例监测分析

2016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2016年共监测住院病例6560例,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7人,感染例次27例次,科室上报27例,漏报0,院内感染率0.4%,漏报率0。 1、2016年全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统计

2、2016年各科室院内感染情况汇总表 科室出院 人数 上报 感染 病例 数 感染分类漏 报 病 例 数 漏报 率 (%) 感染 率 (%)下 呼 吸 道 皮 肤 浅 表 切 口 深 部 切 口 上 呼 吸 道 泌 尿 系 软 组 织 外科2282 22 4 6 5 3 2 2 0 0 0.97 内科2112 4 2 2 0 0 0.19 妇产科841 1 1 0 0 0.12 综合科1325 0 0 0 0 合计6560 27 7 6 5 3 2 2 2 0 0 0.41 3、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手术部位感染8例,占感染病例的29.63%;呼吸道系统感染感染9例,占感染病例的33.33%;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占感染病例的29.63%;泌尿道感染2例,占感染病例的7.4%。见下表: 201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构成比(%) 下呼吸道感染7 25.92 皮肤感染 6 22.22 浅表手术切口感染 5 18.52 深部切口感染 3 11.11 上呼吸道感染 2 7.4 泌尿道感染 2 7.4

4、病原菌培养结果未做(医院未开展细菌检测) 二、资料分析 2016年全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共27例,年龄最大者79,最小者11岁;住院时间最长37天,最短3天。大多数病人存在侵袭性操作,并且侵袭性操作次数越多,病人出现院内感染的机率明显增高。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各科室应针对科室感染情况,组织讨论,分析科室感染因素,制定科室感染控制制度。 2、严格落实重症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措施,凡使用呼吸机和气管切口病人,均使用《呼吸及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执行及督查表》,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控感办实施监督管理。 3、凡感染病例应根据感染部位采集相应组织或分泌物送检,进行细菌培养,明确感染病原体,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手术科室应对手术病人开展《手术院内感染风险评估》,严格执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5、手术室开展《手术室医院感染评估》,做好手术室环境和无菌物品的准备工作,降低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

成安县柏寺营乡中心卫生院 出院记录 (一式两份,一份交病人或家属收执,一份入病案) 姓名:路士达性别:男性年龄:2岁职业:儿童科别:儿科入院时间:2012 年08 月08 日08 时00 分 出院时间:2012 年08 月14 日16 时30 分 入院情况:发热,咽部疼痛2天。查体:T38.2°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经过:给于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出院情况:患者无发热,扁桃体无红肿疼痛,未诉其他不适。 出院医嘱:继续按时吃药,如有不适随时诊断与治疗。 住院医师签字:/宋书川主治医师签字:

成安县柏寺营乡中心卫生院 姓名:路士达性别:男性年龄:2岁职业:儿童科别:儿科 入院记录 患者:路士达,男性,2岁,未婚,儿童,汉族,系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柏寺营乡柏西村人。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入院日期2012-08-08 8:00,记录日期:2012-08-08 17:00 主诉:发热,咽部疼痛2天。 现病史:患者缘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咽部红肿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痛,无恶心,呕吐,随到本村卫生所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明显好转。呈进行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故到我院,测T:38.2 ℃,血常规示:白细胞16800/mm3。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 患者发病已来神清,精神欠佳,饮食差,睡眠尚可,大小便均正常。 既往史:发育良好,无遗传性疾病,否认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于原籍长期居住本地,未到疫区,牧区,居住环静良好。 家族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病史 体格检查 T:38.2 P:86次/分 R:20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自主体位,查体

消化系统病案分析题

1.患者男性,56岁,意识不清一日入院。三日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躁动不安,淡漠少言医务室处理后无效,用药不详,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20年。入院查体:T37℃,P110次/分,R22次/分,BP13/8kPa。一般情况差,神志不清,呼吸急促。面色晦暗,巩膜无黄染、瞳孔反映迟钝,面部及颈部查可见蜘蛛痣三个。颈软,无颈静脉曲张,两肺未闻及啰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隆起,移动性浊音阳性。问:①初步诊断②治疗原则③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2.患者男性,45岁,3年前起中上腹部隐痛,呈间歇性,通常于饭前或饭后4~5小时发生,偶尔睡眠时发生疼痛,进食后疼痛可好转,有时嗳气、反酸,未予治疗。此后每年冬天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饮食不当、劳累或心情不佳时易发生。当地医务室诊为“胃炎”服药后缓解。4天前上腹疼痛加剧,服阿托品无效,进食后不缓解,昨日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200克,故来院诊治。体检:T36.9℃ P96次/min R22次 /min BP14.6/9.3kPa神清,查体合作,面色稍黄,口唇无苍白及紫绀,两肺无异常;心率齐,无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有轻

度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 5.0×109/L ;Hb 100g/L; 尿常规(—),大便隐血(+++)。 问: 1.患者可能的医疗诊断? 2.明确诊断,可做何检查? 3.治疗要点? 4.饮食护理要点? 3. 男性,28岁,该病人于昨晚会餐饮酒,午夜出现左上腹隐痛,2小时后疼痛加剧,持续性疼痛呈刀割样,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绿色苦水,吐后疼痛仍不缓解。曾注射阿托品2支,症状无好转来院急诊。既往健康。体检:T36.8℃,脉搏80次/分,血压16.0/10.kPa。急性病容,大汗淋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左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呜音无亢进或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572单位(苏氏法)。 1、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2、列出该病人主要护理诊断。 3、病情稳定后应对该病人作哪些保健指导 工作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上报表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上报表 病人姓名:入院日期:年月日 住院号:出院日期:年月日 性别:□男□女住院天数:天 年龄:诊断: 住院费用:元 科室: 感染日期:年月日上报医生: 上报日期:年月日预后:□治愈□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感染部位:□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胸膜腔□泌尿道 □胃肠道□病毒性肝炎□腹腔内膜组织□表浅切口 □深部切口□器官腔隙□细菌性脑膜炎□血管相关 □输血相关□菌血症□皮肤软组织□烧伤部位 □其他 医院感染与原发病预后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促进死亡□直接死亡 危险因素: 泌尿道接管:□是□否动静脉插管:□是□否 使用呼吸机:□是□否免疫抑制剂激素:□是□否 放疗、化疗:□是□否 手术日期:年月日主刀: 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小时分钟 伤口类型:□I □II □III 麻醉类型:□全麻□非全麻 急诊手术:□是□否 病原学检查:□是□否送检日期:年月日 标本名称:检查方法:□镜检□培养□血清学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药敏实验:□是□否 细菌代码病 原 菌 名 称 抗菌药物名称 头 孢 唑 林 头 孢 曲 松 头 孢 呋 辛 头 孢 哌 酮 头 孢 吡 肟 头 孢 噻 肟 头 孢 西 丁 头 孢 他 啶 头 孢 噻 吩 苯 唑 西 林 哌 拉 西 林 替 卡 西 林 青 霉 素 氨 苄 西 林 克 林 霉 素 红 霉 素 庆 大 霉 素 阿 米 卡 星 环 丙 沙 星 氯 霉 素 诺 氟 沙 星 细菌代码病 原 菌 名 称 抗菌药物名称 莫 西 沙 星 左 氧 氟 沙 星 亚 胺 培 南 美 罗 培 南 妥 布 霉 素 四 环 素 呋 喃 妥 因 Co 新 诺 明 利 福 平 米 诺 环 素 替 考 拉 宁 利 奈 唑 胺 奎奴 普丁+ 达福 普丁 氨 曲 南 注:敏感记为1,耐药记为2,未做为空格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 1-2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 (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某部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为部队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某部疾病监控中心1992-2011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时间、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992-2011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2913例,占总传染病报数的39.15%;主要为肺结核占30.28%,水痘占20.32%,麻疹占14.90%,流行性感冒占13.83%,流行性腮腺炎占10.02%;其中男性占92.93%,女性占7.07%;干部占28.77%,战士占63.99%,其他人员占7.24%;传染病发病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春、冬季高发。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部队的重要传染病,肺结核、水痘、麻疹所占比例较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疫情暴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传染病;呼吸道;分析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咳嗽或喷嚏借助飞沫传播。部队生活工作高度集中,指战员密切接触,人群流动性大,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且一旦有发生,容易形成暴发疫情。为了解某部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对该部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某部疾病监控中心,病例的诊断依据相应传染病的诊断标准作出。 1.2 统计分析利用SPSS18.0和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20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2913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9.15%,其中男性占92.93%,女性占7.11%;干部占28.77%,战士占6 3.99%,其他人员(主要是军队离退休人员、在编职工等)占7.24%;20年间暴发疫情共34起,占87.18%,并逐年增多(表1)。 3 讨论 近年来军队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呈上升的趋势,军队呼吸道传染病居各类传染病之首[1] 。本研究显示,该部队1992-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39.15 %,且逐年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孙海龙等[2]报道的全军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趋势相一致。所报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中,战士所占比例较大为63.99%,可能与战士集体生活、训练强度大有利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有关。提示部队要建立健全疾病监测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力量,掌握部队驻地疫情动态,落实相关预防工作,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呼吸道传染病的构成中,以肺结核、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共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89.36%。肺结核20年共发生882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30.28%,占传染病总发病数的11.85 %, 2002年起发病数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且占传染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结核因其治疗周期长、对人体损害大、人员缺勤率高,给部队完成军事任务、训练计划造成严重影响。军队在2002年将水痘纳入疾病监测系统,根据该部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该部近10年来水痘的全年发病数呈迅猛增长态势,2006年达到最高,之后一直在高位波动,近几年高居该部传染病发病序位的第二位,发病总数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数的20.32%。与其在全军人群中的发病特征基本一致。一直属于军队多发病的麻疹近年呈高发趋势,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平均增长了204.31%。水痘、麻疹等,由于近年来整体发病年龄后移,20-50岁的成人成为重要易感人群,因此在军队人群中发病迅速攀升,成为目前危害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源[2]。流行性感冒与流行性腮腺炎也是发病数较多的呼吸道传染病,20年间共发病403例、292例,除2009年因新发传染病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影响增高和流行性腮腺炎有疫情暴发外,发病数基本比较平稳,提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是降低传

病例分析

?案例淋病奈瑟菌 ?患者,女,24岁。以阴道瘙痒,尿频、尿急、尿痛,阴道分泌物多为主诉就诊。查 体:阴道前庭及宫颈粘膜充血、水肿,宫颈口糜烂,阴道内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宫颈分泌物涂片见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细胞内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宫颈分泌物PCR显示淋病奈瑟菌阳性。 ?思考题: ? 1.该患者应诊断为什么病?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 2.该病应如何预防? ?该患者应诊断为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急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诊断的依据1)子宫颈及阴道红肿、宫颈口糜烂、有脓性分泌物等宫颈炎和阴道炎 症状;2)尿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镜下发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且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咖啡豆形双球菌;3)宫颈分泌物PCR显示淋病奈瑟菌阳性。 案例脑膜炎奈瑟菌 ?患儿,男,5岁。发热伴头痛,呕吐2天,服用退热药及抗生素后,症状无改善, 头痛加剧,自诉颈部痛,烦躁。入院时喷射状呕吐,体温39℃,神志尚清。右眼结膜及全身皮肤有针头至绿豆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充血,颈强直。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将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中性粒细胞内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思考题: ?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菌是什么?还需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以确定诊断?进行微生 物学检查应注意什么问题? ? 2.该菌是如何传播的?所致疾病怎样进行特异性预防? ?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脑膜炎奈瑟菌。脑脊液离心沉淀涂片,中性粒细胞内 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特点,可初步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可进一步将脑脊液标本增菌后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培养48小时后,如形成无色、圆形、隆起、光滑、透明或半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 2.病原菌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鼻咽部局部繁殖后入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展成脑膜炎。 ? 3. 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力以及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 因此在采集和送检疑为脑膜炎病人的材料时要注意保暖保湿,迅速送检,最好是床边接种。 ? 4. 对患儿注射荚膜多糖疫苗。我国因流行的菌群以A群为主,目前我国使用的为A 群脑膜炎奈瑟菌疫苗。 案例A群链球菌 ?患儿,男,11岁。因发热、眼睑水肿、血尿3天入院。入院前3周因发热咽痛而肌 肉注射青霉素3天,症状消失。查体:体温39℃,实验检查:尿红细胞+++,颗粒管型3-5个/高倍视野,ASO抗体800单位。疑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