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及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被称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

被称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

被称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正式成立,是周恩来抽调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的革命青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筹建的以共产党员为主要骨干的部队,叶挺被广东区委推荐担任该团团长。

叶挺独立团名义上隶属第四军,实际上由中共广东区委具体领导,其干部的任免、调动和人员的补充全由共产党独立负责。

连级以上干部全是共产党员。

全团2000余人,85%的士兵是共产党员、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和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革命青年。

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

它是北伐军中政治素质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1926年5月初,叶挺率独立团从肇庆出师北伐,途经广州时,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给独立团连以上干部作了政治动员。

独立团官兵肩负着党的重托,出韶关,向湖南进军。

5月中旬,独立团击溃陈炯明的粤军1000余人,占领汝城,取得首战胜利。

5月底,叶挺接到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的告急电报,又率部冒雨兼程驰援安仁,经过两日战斗,先后击败敌军4个团的兵力,并乘胜追击,占领攸县,解除了唐生智部侧背所受的威胁,为北伐各军进入湖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战两捷使叶挺独立团威名远扬。

北伐军兵临武汉,吴佩孚急忙调遣近3万人的兵力,企图利用粤汉路上三面环水,一面高山耸立的天险汀泗桥,死守待援。

因此,北伐军攻打汀泗桥,是北伐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8月26日,第四军的6个团对汀泗桥发起猛烈攻击。

敌人据险顽抗。

吴佩孚亲临督战,将“大刀队”分为8路监军,下令“退却者杀无赦”。

双方隔桥对峙,争夺十分激烈。

北伐军连续冲锋10多次。

汀泗桥4次易手。

双方伤亡很大。

27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的一部由农民带路,迂回到敌人背后,前后夹攻,终于突破敌人阵地,占领了汀泗桥。

接着,独立团乘胜追击,占领咸宁城。

吴佩孚又在同样地势险要的贺胜桥建立指挥部,集中4万多人的兵力,布置了3道防线,亲自坐镇指挥。

第四军奉命首先攻打贺胜桥。

叶挺独立团担任第一线主攻。

叶挺指挥部队连续作战,乘吴佩孚喘息未定之际,乘着夜色快速前进,直插敌人纵深阵地,完成了中央突破的任务。

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及历史背景

叶挺独立团的组建及历史背景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叶挺独立团决战醴陵泗汾桥

叶挺独立团决战醴陵泗汾桥

叶挺独立团决战醴陵泗汾桥来源:时间:2011年04月29日作者:阅读:232【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团部设在肇庆阅江楼,全团有2100多人,设有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

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

】泗汾历来为我市南乡片一个重要的集镇。

南临攸县,北达城区,可去株洲、长沙,一条铁河横贯东西,一座石桥沟通南北,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1926年7月10日,北伐军开始向醴陵进击。

先遣团的主攻方向是在正面的泗汾桥。

这是通向醴陵的门户,也是醴陵南方的咽喉。

敌人在这一带防守非常严密。

泗汾桥有敌人机关枪向河边射击,河中船只尽被北洋军掳去,北伐军无法渡河。

夺取大桥、正面向醴陵攻坚的任务,叶挺团长决定由二营和三营担任。

在进攻泗汾桥的同时,为牵制敌军兵力,叶挺令左翼一营向豆田攻击,一营的任务是从主攻方向的左翼,侧击敌人,牵制敌人增援的部队,同时防备敌人可能由这一线袭击我主攻部队的后路。

叶挺把这个重担交给一营,还特地把二营所属的六连,调给了一营指挥。

经过一夜的激战,情况已完全像预料的那样发展了:在农民侦探队和向导队的带领和协助之下,一营很快占领了河南岸的北军阵地,北军纷纷向醴陵城区逃去。

在中间泗汾桥一线,北洋军把醴陵外围和右翼株萍铁路线上的部队集中过来,倚托泗汾桥的地形,负隅顽抗。

从第二天拂晓开始,二营又向大桥发动了十多次冲锋。

但由于敌人的火力太强,始终没有攻过去。

.午夜3时,农民武装队将松树炮分置于敌人后方的高地上,实施袭击。

起初一两炮,敌人不动,武装队以鸟枪、梭镖等直接进攻敌人阵线,又以革命军旗招摇四周,以惶感敌人的军心。

此时,敌改变其注意力于武装队,在武装队派人带领下,独立团第三营第九连隐蔽接近北军阵营,从山路上突出到敌人后方,敌人还不知道革命军从何而来。

在泗汾桥的正面进攻中,二营长亲自到桥头组织火力,九连胡连长先带着敢死队往桥头上硬冲,刚到中间就中了敌人的炮弹牺牲了。

叶挺独立团:中共最早的建军活动

叶挺独立团:中共最早的建军活动

叶挺独立团:中共最早的建军活动作者:徐焰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年第3期中国共产党人自1924 年同国民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便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之中。

这时党的领导人也明白在中国开展工农运动离不开军事力量的保护,于是以参加黄埔军校的工作为开端,准备建立自己的军队。

正如毛泽东后来对党的工作所总结的那样:“从1924 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在北伐战争中被誉为“铁军”的叶挺部队,就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创建军队的最重要成果。

通过参加黄埔军校,为党培养军事骨干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初期,主要开展了工人运动。

1923 年2 月,京汉铁路上发生了“二七惨案”,清楚地表明没有强有力的革命武装力量,便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开展工农运动并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

1924 年1 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共产党以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建立了国共双方党内合作。

随后中共中央便考虑运用苏俄红军的经验,把国民党在广东的现有军队改造成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军,以实现党的二大提出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基本任务。

孙中山通过长期的奋斗,深感利用军阀武装推动革命靠不住,在国民党—大召开后便在广州城东的黄埔岛上筹建陆军军官学校,准备建立国民革命军。

中共中央决定利用这一机会,用隐语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通告第六十二号”,其中强调:“望各地迅速多选工作不甚重要之同学,少校(注:指共青团)同学及民校(注:指国民党)左派同学。

自备川资和旅费,前往广州投考,以免该校为反动派所据。

此事关系甚大,各地万勿忽视。

”当时国内大部分省份的国民党党部改组是共产党人起主要作用,因此共产党人在许多地区实际上主持了黄埔军校的招生。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致辞,许多共产党员也以政治工作人员、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典礼。

周恩来后来对黄埔第一期情况曾回忆说:“当时黄埔军校有六百学生,大部分是我党从各省秘密活动来的左倾青年,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占学生的十分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概述】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

中共吸取二七罢工的教训,1923年召开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合作,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始。

进行东征,举行北伐,促进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

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进行了夺取敌人中心大城市的革命尝试,文家市决策开始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

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2、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 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学习重点:
1、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
2、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 (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多 次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共产 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使他深感改组国民党寻求新 的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4年1月。 (2)地点:广州。 (3)出席的共产党代表:李大钊、毛泽东和林伯渠 等人。
课后作业
( D )6. 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 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 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 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 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 民的事业”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课后作业
(2)指出材料二图中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主要战役有哪些? 战场:湖南、湖北; 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战争胜利进行的原因有 哪些? 原因: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战略战术得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广 大北伐将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工农群众的 积极配合和支援;北洋军阀政府政治腐败,组 织涣散。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 B )1.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条件不包括 A.国共两党斗争的失败教训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苏联的帮助和促进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确定 ( B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苏联的帮助 B.新三民主义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

叶挺独立团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实践作者:刘韦玲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2期(广东)刘韦玲【摘要】叶挺独立团名义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正规军队,自创建起便对如何走群众路线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些探索为后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叶挺;独立团;群众路线叶挺独立团是“是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用大力组织、培养起来的一支革命武装”①,名义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正规军队。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因作战勇敢,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

叶挺独立团还善于做群众工作,对如何走群众路线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进行了初步实践,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叶挺独立团体现“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一)独立团成立概况及其本质属性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尽管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创建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如何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仍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建军思想,但广东地方党组织已经开始了这一方面的探索。

当时,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陈延年等领导人在领导革命群众运动的实践中,深感建立一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并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作为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力量和保障工农群众革命利益的重要意义,因而决定筹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

1925 年11 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委征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的同意,以原铁甲车队为基础,在广东肇庆组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叶挺任团长。

1926 年1 月,改称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

从性质上看,独立团不仅是一支有别于旧式军队的新型革命军队,而且是一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并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

为组建这个团,周恩来、陈延年亲自谋划安排,人员经过严格考察和选定,不仅叶挺是中共党员,而且调集了20 名共产党员任连以上各级领导,同时还把孙中山交给共产党人管理的铁甲车队并入该团。

叶挺独立团为什么特别能战斗

叶挺独立团为什么特别能战斗

叶挺独立团夏远生1926年6月初,叶挺独立团北伐先遣,首战湘东攸县渌田告捷。

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最早的一支革命武装旗开得胜之战,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即将全面展开的北伐战争进退成败的关键之战,是革命军队与工农群众相互配合支持的经典之战,在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

从此,叶挺独立团下醴陵、入浏阳、克平江、战武昌,一路闯关夺隘,捷报频传,展示了特别能战斗的特质和特点。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强调共产党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特质。

叶挺独立团独具的基因血脉,一是党魂,二是湘魂,三是忠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印证了“有灵魂”第一重要。

新时代党和人民要传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革命斗争精神,凝心铸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基因特质之一:党魂叶挺独立团为什么特别能战斗?用叶挺的话来讲,“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

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荣获革命群众赠送的“铁军”盾。

叶挺说:“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的战功呢?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

”党魂是叶挺独立团为什么特别能战斗的首要因素。

因此,毛泽东主张在北伐各军中都建立同独立团一样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部队,作为北伐的核心力量。

党魂、军魂的本质一致性,是决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有别于其他军队的根本标志。

叶挺独立团在先遣北伐中表现了无比的战斗力,勇猛善战,屡建奇功,誉为“铁军”。

朱德总结说,叶挺独立团之所以铁,之所以特别能战斗,“军队中有中共的组织”是第一要素。

史料显示,叶挺独立团重视学习共产党理论,人手一个手抄本,抄录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学而时习之,武装头脑、振奋精神。

“特别能战斗”就是毛泽东在文章中第一次阐述的精神特质,给予独立团官兵以深刻的教益。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知识点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知识点 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一、主要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签订的主要条约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南京条约》 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名人名事篇叶挺独立团与铁军精神

名人名事篇叶挺独立团与铁军精神

名人名事篇——叶挺独立团与“铁军精神”作者:西江日报文章来源:肇庆文艺网“铁军”由来“铁军”是指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加北伐的部队。

1927年1月,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仁在第4军从赣北凯旋武昌欢迎大会上,赠给第4军的铁盾牌正面铸有“铁军”两个大字,背面铸有四言题词:“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

能守纪律,能毋怠夸。

能爱百姓,能救国家。

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

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一时间,第4军被誉为“铁军”并轰动武汉三镇,继而“铁军”之名蜚声中外。

有人说,“铁军”专指叶挺独立团,这是不准确的。

但是,如同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一样,叶挺独立团为其所在的第4军赢得“铁军”荣誉,为第4军开创的“铁军精神”的历史作用同样是不能低估的。

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于1926年5月1日从肇庆出发,首战安仁,湘南大捷,湘中人民对叶挺独立团刮目相看。

叶挺独立团后又先入醴陵,再胜湘东,“捷报传出后,不但浏阳等处敌人震慑,即友军也深为叹服。

湖南人民从此称独立团为铁军。

称官兵为铁人”。

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首称“铁军”而被载入史册。

在汀泗桥战役中,“两湖的参战群众目睹第4军叶挺独立团所向披靡的战斗风貌,便翘起大拇指,向该团乃至整个第4军指战员称赞说:‘你们真是一支铁军。

’及至贺胜桥、武昌大战时,‘铁军’之称更加炽盛。

”这就是“铁军”的由来。

1927年1月,在武昌隆重的授盾仪式上,叶挺被指派代表第4军接受了这块铁盾牌。

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时间最早,战功最著,因而叶挺独立团是“铁军”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授盾仪式后,叶挺独立团“铁军”的名声更大,叶挺不仅成为北伐名将,而且被称为“铁将军”。

叶挺独立团成为被称之为“铁军”的第4军的“铁拳头”。

故有些人认为“铁军”专指叶挺独立团也在情理之中。

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为其所在的第4军开创了“铁军精神”。

“要红才能打胜仗”的革命精神叶挺独立团在组建时,中共广东区委就强调政治建军,指出:要“加强军政训练,迅速培养一支最可靠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8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汇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8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汇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5-8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汇编第五单元:从国共合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要战场与对象:湖南、湖北。

吴佩孚3、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

4.英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5、战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6、工农运动: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7、北伐军能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根本原因: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2)北伐师出有名,属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军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的作用;(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叛变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叶挺独立团的光辉事迹

叶挺独立团的光辉事迹

叶挺独立团的光辉事迹
摘要:
一、叶挺独立团的成立背景
二、叶挺独立团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三、叶挺独立团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四、叶挺独立团的荣誉与传承
正文: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支精锐部队,成立于1925 年。

其成立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旨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保卫人民的利益。

叶挺独立团以坚决的革命精神、优良的战斗作风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著称,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顽强,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

他们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叶挺独立团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展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叶挺独立团在多个战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们勇敢顽强,敢打硬仗,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叶挺独立团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等战役,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挺独立团在革命历程中屡立战功,获得了许多荣誉。

这支部队培育了众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们在战争年代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叶挺独立团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继续为保卫国家安
全、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叶挺独立团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辉煌战绩的人民军队。

他们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祖国。

北伐先锋,铁军扬威--瞻地图看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北伐先锋,铁军扬威--瞻地图看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瞻地图,烽火在目
这 两 幅 地 图 皆 属 一 级 藏 品 ,原为陈卓立所 有 。 陈 卓 立 ,广 东 惠 州 人 ,与叶 挺 曾 一 同 在 腾 云 (学 堂 学 习 ,后 又 一 起 考 入 惠 州 府 中 学 堂 。两人情 谊 颇 深 。北 伐 战 争 时 期 ,他 加 入 叶 挺 独 立 团 ,参 加 北 伐 战 争 ,先 后 任 团 部 军 需 处 主 任 和 辎 重 队 会 计长。1959年 ,他将这两幅地图捐赠给国家,后 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拨交中国革命博物馆 (今 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珍 藏 。
路上曾打了不少胜仗”,字体为红色。通过比较字 体 ,我们可以判断,《湖南邮路全图》下面的文字 为陈卓立所书,而右边的红色文字出自何人之手, 不得而知。图中有一条与右边红色文字相呼应的 红 线 。它 自 广 东 韶 关 起 始 ,一 路 北 上 ,途经湖南 的 郴 县 (今 为 郴 州 市 北 湖 区 )、永 兴 、安 仁 、攸 县 、醴 陵 、浏阳和平江,以及湖北的通城和中火 埔 ,直指武昌。陈卓立提及的平江与中火埔两地, 绘有红色圆圈。
1 9 2 6 年 《北 伐 军 围 攻 武 昌 图 》,藏 于 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图 /谭天
现 第 一 次 国 共 合 作 ,在 广 州 黄 埔 创 办 中 国 国 民 党 陆军军官学校,组织革命军队,积极谋划北伐。
其 时 ,国内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势力之间的斗 争 异 常 激 烈 。 中 共 广 东 区 委 周 恩 来 、陈延年等
毋 庸 置 疑 ,这 两 幅 地 图 是 北 伐 战 争 中 叶 挺 独 立 团 转 战 湖 南 、湖 北 的 珍 贵 物 证 。 当我们举目瞻 仰它们时,9 0 余年前那一幕幕激烈的战斗场景, 仿佛瞬间浮现于眼前。谋北 Nhomakorabea,筹建雄团

纪念叶挺独立团90周年主题班会

纪念叶挺独立团90周年主题班会

1925年11月 21日叶挺独立团 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 被辟为叶挺独立 团团部旧址纪念 馆,1962年列为 广东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馆藏 文物数千件。
叶挺独立团在战斗的经历
安仁碌田、攸县长岭
醴陵战役
平江战役
中伙铺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1927年8月1日,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力的第11军
与贺龙的20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由朱德、陈毅带 领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会 师后,部队编成28团,成为红四军主力团,也是 后来红一军团主力。
叶挺独立团,是大革命 时期唯一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以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 干的一支正规军队,也是在 北伐军中最精锐的一个团, 当先锋,打头阵,屡建奇功 被誉为“铁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 54集团军第127师是以该团 为老根子的部队,目前隶属 济南军区,是全军少有的团 史早于军史的光荣部队。
叶挺独立团简介

1925年11月,周恩来和中共广东区 委在征得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 同意后,在广东肇庆组建了国民革命 军第四军第34团(翌年1月改称“独立 团”),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 因此人们习改为国民革命 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 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 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 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 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 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 率先从广东出发,所向 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 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 号。团长叶挺也被誉为 "北伐名将"。
学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纪念革命先烈,学习民族英雄,继承先烈遗
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等。 通过互联网学习更多关于叶挺独立团的相关 知识。/view/14639

叶挺独立团的前世今生

叶挺独立团的前世今生

叶挺独立团的前世今生李宗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掌握的最早的武装力量。

它诞生于大革命时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里具有崇高的地位与声望。

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向孙中山提出建立一支以保护大元帅府安全和铁路安全为基本任务的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孙中山同意了这个建议。

11月,铁甲车队正式成立,有150人左右,队长徐成章,副队长周士第,党代表廖乾吾,军事教官赵自选,政治教官曹汝谦,莫奇标、李海涛、高超分别任3个排的排长。

1925年11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在广东肇庆成立。

它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黄埔军校部分成员为骨干,从广东、广西、湖南的贫苦农民中招募士兵组成。

团长叶挺,副团长罗隆、团参谋长吴济民(两个月后脱离,周士第接任)、团参谋董朗(后任二十四师师长、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军长,后在湘鄂革命根据地牺牲),第一营营长周士第(后由曹渊接任),副营长符克振,第二营营长贺声洋,副营长张际春,第三营营长杨宁,副营长郭焕彩。

1连长莫奇标,2连长吴兆生,3连长高超,4连长卢德铭,5连长刘光烈,6连长袁也烈(1955年少将),7连长张启图,8连长李海涛,9连长胡焕文,机枪连长练国梁,特务连长叶桃,侦查队长赖元良。

全团官兵2100多人。

次年1月,该团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出师北伐。

在渌田打垮吴佩孚的6个团,解救了唐生智的湘军,首战告捷。

之后一路酣战汀泗桥、贺胜桥,强攻武昌,所向披靡,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誉。

武昌战役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第73团,团长周士第,参谋长许继慎。

另调独立团干部组建75团,叶挺兼任团长。

之后,叶挺又从第73团抽骨干组建第24师(属第11军建制),叶挺任师长,下辖第70、71、72团,许继慎为第72团团长。

1927年4月,70、71、73团继续北伐,进军河南。

第一讲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

第一讲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

第一讲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军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一、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旧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制度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日甚一日地侵入,逐步地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从1840年至1910年这段时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强占或“租借”了中国大片领土,取得在中国驻军、筑路、开矿、传教等特权,控制中国的海关、外贸、财政、金融和交通运输等经济命脉,大量地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群众,使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经济上濒于破产。

它们同中国的买办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并给中国反动政府提供大量军火和军事顾问,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中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和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战争,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以及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

但是,因为没有新型的先进阶级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中共 成立 1921年
条件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一大 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P48
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状况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C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器物 第6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由(科技)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表 第7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及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里 制度 , 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层 层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深 入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由沿海深入 到内陆
开 上海、广州 增设通商口岸 商 、福州、厦 (重庆、沙市 埠
门、宁波
设 工 厂
、苏州、杭州 ) 允许日本在中国 阻碍中国民族 开设工厂 资本主义发展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东部沿海各省战争后开放的通 东南沿海 商口岸 内地 中日甲午 说明:外国侵略势力不继深 战争后开放的 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 通商口岸 请思考:通商口 岸地理分布有什 么特点?说明了 什么?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共计 150多 万平方 公里
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洋枪队”的 头子华尔
一、新疆问题的产生
第3课 收复新疆
1.浩罕国阿古柏侵占新疆 2.英俄支持阿古柏政权(一仆二主) 3.1871,俄国占领伊犁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战略地理位置重要)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