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理解能量守恒与转化的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理解气体压强、温度的微观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气体分子运动论。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物态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气体定律演示仪、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烧水、制冷等,引出热学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3)气体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与温度的微观意义。

(4)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热学现象的实际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六、板书设计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3. 气体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强与温度的微观意义。

4. 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含义。

(2)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3)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2. 答案:(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原理。

(3)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热学知识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2. 拓展延伸:(1)研究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3)结合化学知识,了解热化学反应。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授课课件

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授课课件
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授课课件
课程介绍
物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索我们周围世界的自然科学学科,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概述
介绍本学期的物理课程目标,概述各个单元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基础知识复习
过去学习的重点知识回顾
快速复习前几年学习的物理知识,为本学度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独立思考
组织学生互动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观点并进行独立思考,培养积极参与和合作的能力。
解决学生疑惑
1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消除疑惑。
2
澄清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困惑
解释和澄清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困惑,确保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学习目标。
进行一个简短的基础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已学内 容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演示
演示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
展示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 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解释实验原理和观察到的现象
解释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 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互动讨论
1 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讲座(51讲)71部分电路 电动 电功率 新人教版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讲座(51讲)71部分电路 电动 电功率 新人教版

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讲座(51讲)71部分电路电动电功率新人教版温故自查1.电流: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人为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形成条件:(1)要有能的电荷.(2)导体两端必须有.3.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即I= .定向正电荷自由移动电压电荷量Q考点精析1.两个电流强度公式的理解(1)定义式:I=,式中I表示电流,Q为t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有效电荷量(在产生电流的效果上来说).该式求出的是电流的平均值.(2)微观表达式:I=neSv,式中I为瞬时电流,n为金属导线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e为电子的电荷量,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既不是热运动速率,也不是传导速率).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为105m/s,电子定向移动速率为10-4m/s,电场传播速率为3×108 m/s.2.电解液导电时电流的计算电解液导电,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用公式I=q/t计算电流时应引起注意.例如:在10 s内通过电解槽某一横截面向右迁移的正离子所带的电荷量为2C,向左迁移的负离子所带的电荷量为3C.那么电解槽中电流的大小应为I==0.5 A,而不是I=A=0.1 A.若t时间内到达正极板的电量为-q,到达负极板的电量为+q,则t时间内的平均电流I = .而不是I= .温故自查1.电阻(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2)定义式:R=,单位:,国际符号:Ω.(3)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大小,R越大,阻碍作用越强.比值欧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4)半导体和超导体①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之间的材料.半导体有、和掺入杂质导电性能增强的特性.②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于某温度时的现象.③转变温度:导体由普通状态向转变时的温度.导体和绝缘体热敏特性光敏特性电阻减小为零超导态2.电阻定律(1)内容、公式: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成正比,跟它的成反比,还跟导体的有关.R=ρ.(2)电阻率①计算公式:ρ=,ρ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决定且与有关.②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对的阻碍作用,在数值上等于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长,截面积1 的导线的电阻值.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材料温度电流1mm2考点精析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应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半导体和电介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应用:可制成热敏电阻);有些合金(如锰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应用:可制成标准电阻);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成为超导体. 温故自查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成正比,跟它的成反比.其表达式为I= .2.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气体导电不适用)和(不含电动机及电解槽的电路).电压电阻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纯电阻电路3.导体的伏安特性:导体中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图线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画出的I-U图线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的元件叫做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的元件叫做元件(如气体、半导体二极管等).电流I电压U线性非线性考点精析伏安特性曲线电阻恒定不变的导体,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如图中a、b两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电阻的倒数,斜率大的电阻小.电阻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导体,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曲线,如图中曲线c所示.曲线c 随电压的增大,斜率逐渐增大,说明导体c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减小.温故自查1.串联电路特点(1)等效电阻:(2)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3)分压原理:(4)电路两端电压:(5)功率分配:R=R1+R2+…+R nI=I1=I2=…=I nU=U1+U2+…+U n2.并联电路特点(1)等效电阻:(2)各支路电压相等:(3)分流原理:(4)电路中的总电流:(5)功率分配:U=U1=U2=…=U nI1R1=I2R2=…=I n R nI=I1+I2+…+I nP1R1=P2R2=…=P n R n考点精析在连接形式较为复杂的电路中,导体间的串、并联关系不很明显,这时需要将电路等效变换成较为规则的电路,以便认清其串并联关系.(1)电路的等效原则①无电流的支路除去;②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③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④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⑤在电路中,若只有一处接地线,只影响电路中各点的电势值,不影响电路结构;若电路中有两点或两点以上的接地线,除了影响电路中各点的电势外,还改变电路结构,接地点之间认为是接在同一点.(2)电路等效的常用方法①电流分支法:先将各节点标上字母,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按电流流向,自左向右将各元件、节点、分支逐一画出,加工整理即可.②等势点排列法:标出节点字母,判断出各节点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然后加工整理即可.注意:①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具有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具有分流作用.②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其总功率都等于各个用电器的功率之和,即P=P1+P2+…+P n.温故自查1.电功和电热(1)电功:W==(2)电热:计算公式Q=,此关系式又称为焦耳定律.(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W=Q;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UqUItI2Rt2.电功率和热功率(1)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即P= .此式适用于一切电路.(2)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电阻产生的热量,即P热= .UII2R考点精析电功和电热的区别与联系1.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是以发热为目的,例如电炉、电熨斗、电饭锅、电烙铁、白炽灯泡等.2.非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是以转化为内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能为目的,发热不是目的,而是难以避免的内能损失.例如电动机、电解槽、给蓄电池充电、日光灯等.在只有纯电阻用电器的电路中,电流通过电路时所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此种电路的特点是电功等于电热,即W=Q;含有非纯电阻用电器的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并非全部转为内能,其能量转化为两部分,一是大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流通过电动机,电动机运转,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二是其中一小部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内能(如电枢的电阻生热).非纯电阻电路的特点是电功大于电热,即W=E其他+Q,千万注意此时U≠IR.值得注意的是灯泡属于纯电阻,不要以为它们消耗的电能有一部分转化为成光能,其实是电能完全转化成了内能,内能又有一部分转化成了光能.注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称为额定功率.针对同一个用电器,P额=I额U额,额定电压是用电器长期正常工作的条件,当用电器的工作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时,其功率也就不是额定功率.2.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称为实际功率.用电器的实际功率随用电器电压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认为用电器的电阻不变,则P实=,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比较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其额定功率,还应该看工作条件,即是否都正常工作.比较灯泡的亮暗时,通常看灯泡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命题规律根据电流定义,确定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荷数.[考例1] 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加速度电压为800kV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强度为1mA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e=1.60×10-19C.(1)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多少?(2)假定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L和4L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n1和n2,求n1n2.[解析](1)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的总电荷量为Q=It=1×10-3×1C则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n==6.25×1015(2)如图所示,在距离质子源长度为L和4L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可认为这两处质子的速度分别为v1、v2,质子在质子源到靶之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v2=2aL,所以v1∶v2=1∶2,由于质子束各处电流相同,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vS,可得两处质子数之比:n1∶n2=v2∶v1=2∶1[答案](1)6.25×1015(2)2∶1[总结评述]本题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和电流的两个表达式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当今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趋势.如图所示的电解池接入电路后,在t秒有n1个1价正离子通过溶液内截面S,有n2个1价负离子通过溶液内截面S,设e为基本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电流方向和电流强度的定义式I=,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这时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它们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强度应该是I=,电流方向按规定应是从A→B.[答案] D命题规律根据电阻定律,确定导体的电阻值,或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考例2] 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Ω.(1)若不计髓质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的电阻率;(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cm3,当在其两底间加上1000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π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答案](1)8×106Ω·m (2)4cm 2cm[总结评述]在处理实际应用问题时,要先根据题意,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建立物理模型再运用有关的规律进行解答.A、B两地间铺有通讯电缆,长为L,它是由两条并在一起彼此绝缘的均匀导线组成的,通常称为双线电缆.在一次事故中经检查断定是电缆上某处的绝缘保护层损坏,导致两导线之间漏电,相当于该处电缆的两导线之间接入一个电阻.检查人员经过下面的测量可以确定损坏处的位置:(1)令B端双线断开,在A处测出双线两端间的电阻R A;(2)A端的双线断开,在B处测出双线两端的电阻R B;(3)在A端的双线间加一已知电压U A,在B端双线间用内阻很大的电压表测量出两线间电压U B.试由以上测量结果确定损坏处的位置.命题规律(1)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电压或电阻的大小.(2)根据伏安特性曲线,判断电阻的大小或变化情况.[考例3] 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多大?[答案]2A[总结评述](1)用I-U图象结合比例式解题,显得更直观、简捷.物理意义更鲜明;(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属性,与U、I无关,因而R=,用此式讨论问题更简单明了.如图所示是电阻R1和R2的伏安特性曲线,并且把第一象限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现在把R1和R2并联在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1和P2,并联的总电阻设为R.下列关于P1和P2的大小关系及R的伏安特性曲线应该在的区域正确的是( )A.特性曲线在Ⅰ区,P1<P2B.特性曲线在Ⅲ区,P1>P2C.特性曲线在Ⅰ区,P1>P2D.特性曲线在Ⅲ区,P1<P2[解析]特性曲线,图线的斜率k=,k越大,R就越小,所以R1<R2,R1、R2并联后电阻R更小,所以R的伏安特性在Ⅰ区.由于是并联,电压U相同,据P =知,R越小,P越大,所以P1>P2.[答案] C命题规律主要考查计算电功和电热所用公式和方法,特别是对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和电热的考查.[考例4] 一直流电动机线圈内阻一定,用手握住转轴使其不能转动,在线圈两端加电压为0.3V时,电流为0.3A.松开转轴,在线圈两端加电压为2V时,电流为0.8A,且电动机正常工作.求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输入的电功率是多少?电动机的机械功率是多少?[解析]电动机不转动时,在电路中起作用的只是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可视为纯电阻电路,由欧姆定律得电动机线圈内阻r==1Ω.电动机转动时,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要转化为机械能,还有一小部分要在线圈的电阻上转化为内能.其输入的电功率为P入=I1U1=0.8×2W=1.6W,电动机的机械功率P机=P入-I r=(1.6-0.82×1)W=0.96W.[答案] 1.6W 0.96W[总结评述]在非纯电阻电路里,要注意区别电功和电热,搞清楚电路中能的转化关系,电热Q=I2Rt;电动机消耗的电能W=IUt;对电动机来说,输入的功率P入=IU;发热的功率PI2R;输出的功率,即机械功率P机=P入-P热=UI-I2R.热=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铭牌上给出了如下的技术参数表:规格后轮驱动直流永磁毂电机车型26″电动自行车额定输出功率120W整车质量30kg 额定电压40V最大载重120kg 额定电流 3.5A质量为M=70kg的人骑此电动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行驶,所受摩擦阻力F f恒为车和人总重的k倍,k=0.02,g取10m/s2,求:(1)此车永磁毂电机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的效率;(2)仅在永磁毂电机以额定功率提供动力的情况下,人骑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解析](1)由表可知,电机的额定电压为U0=40V,额定电流为I0=3.5A,所以电机正常工作时输入功率P入=U0I0=140W.又因为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出=120W,所以电机的效率为η=×100%≈85.7%.(2)行驶时所受阻力为F f=k(M+m)g,式中m为车的质量.当达到最大速度v m时,应有P出=F f v m,所以最大速率v m=P出/F f=6.0m/s.[答案](1)85.7% (2)6.0m/s命题规律根据串并联特点画出等效电路,确定各用电器电压、电流及功率情况.[考例5] (2009·重庆)某实物投影机有10个相同的强光灯L1~L10(24V/200W)和10个相同的指示灯X1~X10(220V/2W),将其连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电路见下图,若工作一段时间后,L2灯丝烧断,则( )A.X1的功率减小,L1的功率增大B.X1的功率增大,L1的功率增大C.X2功率增大,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减小D.X2功率减小,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增大[解析]强光灯L2烧断后,电路中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其他强光灯和指示灯两端电压减小,X2两端电压增加,故X2功率增大,其他指示灯及强光灯功率减小.[答案] C已知如图所示,R1=6Ω,R2=3Ω,R3=4Ω,则接入电路后这三只电阻的实际功率之比为________.[解析]经过观察发现三只电阻的电流关系最简单:电流之比是I1∶I2∶I3=1∶2∶3;还可以发现左面两只电阻并联后总阻值为2Ω,因此电压之比是U1∶U2∶U3=1∶1∶2;在此基础上利用P=UI,得P1∶P2∶P3=1∶2∶6.[答案]1∶2∶6[考例6]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6V,当开关接通时,灯泡L1和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电压是U ad=0,U cd=6V,U ab=6V,由此可以断定( )A.L1和L2的灯丝都断了B.L1的灯丝断了C.L2的灯丝断了D.变阻器R断路[解析]由题给条件知,电路中有的地方没有电压.由U ad=0、U cd=6V可知电路是断路.由U ab=6V、U cd=6V可知,内电路a、b之间没有断点,外电路中的a、b和c、d之间有断点,取其公共部分可知灯L2断路,由电灯L2两端电压不为零,可知灯L1与变阻器R是导通的.C正确.[答案] C[总结评述]断路的特点与分析:电路中发生断路,表现为电源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如果外电路中两点间有电压,则说明这两点间有断点,而这两点与电源的连接部分无断点.根据以上特点,检查故障时可以先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如果有电压时再逐段与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时可判断断点的位置.短路的特点与分析:电路中发生短路,表现为电流通过电路而电压为零.检查故障时可以先用电压表与电源并联,如果有电压再逐段与电路并联.如果电压表的指针没有偏转,说明该部分电路被短路;如果电压表的指针有偏转,说明该部分电路不被短路或不完全被短路.。

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授课课件

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授课课件

实验操作技巧
02
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规范操作步骤,确保实验安全。
数据处理与分析
03
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正确解读实验结果,得出科
学结论。
课程展望与建议
05
未来物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学面临新的挑战,如量子计算、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前沿 领域的研究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机遇
建议
教师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关注物理学的前沿动态, 以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引入课堂。
期望
期望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多 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THANKS.
医学成像
医学成像技术如X光、超 声波、核磁共振等,都是 利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诊断 疾病。
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工程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同 时数学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物理学是工程学的基础,工程学的发 展离不开物理学的原理和技术。
化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物理学与化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两者在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方面有 交叉。
掌握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规律
课程大纲概览
01
02
03
04
第四章:光学基础
了解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的 基本规律
学习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应 用
掌握光谱分析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简介
02
物理学定义与历史
物理学定义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 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自然 科学。
物理学历史
课程大纲概览
第一章:力和运动 掌握力的概念、性质及单位

高中物理ppt课件

高中物理ppt课件
现代物理学阶段则涉及到相对论、量 子力学等复杂理论,为人类探索宇宙 和微观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物理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 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进 步。
物理学在能源、材料、通信等 领域的应用,为人类的日常生 活提供了便利。
物理学在航空航天、核能、激 光等领域的应用,为人类探索 未知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 持。
01
02
03
04
数据记录
确保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 数据来源、采集方法和处理过
程等。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 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 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有意义
的结论。
数据可视化
将实验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 式呈现,便于理解和解释。
实验结果与结论
结果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指出实验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
03 物理学的实验与观察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确保实验具有实际应
用价值。
实验原理
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和 理论依据,确保实验的
科学性和准确性。
实验步骤
详细列出实验的操作步 骤,包括实验器材、操 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
实验安全
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 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
全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宇宙的拓扑结构
弦理论认为宇宙的拓扑结构可能是复杂的,可能包含一些被称为“奇点”的点,这些点在空间和时间上 具有无限的密度。这些奇点可能是通往其他宇宙的通道,或者是通往平行宇宙的桥梁。
05 物理学的未来发展
暗物质与暗能量
暗物质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旋转和引力透镜效应等现象 ,推断出宇宙中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称为暗物 质。暗物质可能是由一种或多种粒子组成,目前仍在寻找直 接探测暗物质的实验证据。

【物理课件】高中物理实验专题ppt课件

【物理课件】高中物理实验专题ppt课件

E=mAv2/2+(mB+mC)vB2/2=48J
⑵B、C相碰时mBv=(mB+mC)vB
若A向左,由动量守恒得 vBC>4m/s
vB=2m/s
系统的机械能E>48J ∴ A不可能向左
下一页
例5、宇宙飞船在进行长距离星际运行时,不能再用化学燃料,而可以采用一种新型发动机——离子
发电机,它的原理是将电子射入稀有气体,使其离子化(成为一价离子),然后从静止开始用电压加
及位移的问题)去解决问题。 ③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两个守恒定律去解决问题。但必须注意研究的问
题是否满足守恒条件。 ④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即经常用的“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
能的减少量,也即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或系统吸收的热量”。
fS 相 E Q
返回
知识要点
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作用与运动的关系,以三条线索(包括五条重要规律)
为纽带联系:
A.涉及时间 的问题
动量定理(I合=△P)
牛顿运动定律 运动学公式
a=c
单个物体
两大定理
多个物体 组成的系统
两大守恒 定 律
B.涉及位移 的问题
A.物体间的 相互作用
动能定理(W合=△EK)
动量守恒
解:⑴ eU=mv02/2 v0= 2=emU2.0×104m/s ⑵由动量定理得:
Ft=Δmv0 Δm/t=F/v0=1.5×10-6Kg/s ⑶ I=q /t=ne/t=Δme/mt=1.1A
返回
例6、如图所示质量为m0的平板车P高为h,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地
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体Q的大小不计,以水平初速度v0从平板车的左

高中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高中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热学
1 热传导
阐明热能传递的方式与机制,解答热传导方程。
2 热容和比热容
区分物体的热容和比热容,探究不同物体的热特性。
3 热力学定律
介绍热力学的基本定律,解析热力学过程的特性。
光学
1
反射和折射
揭示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与折射规律,探索光的传播路径。
2
凸透镜和凹透镜
研究透镜成像的特点和方法,展示透镜调节对成像的影响。
3
光的波粒二象性
展示光有波动和粒子特性,探讨光的奇妙性质。
电学
电荷和电场
研究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揭 示电场的基本规律。
欧姆关 系,使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了解并应用串联和并联连接的电 路规律,简化复杂电路计算。
核物理
原子结构
探究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理 解原子核物质的属性。
放射性同位素
解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理与 应用,讲述半衰期和辐射风 险。
核反应与核能来源
了解核反应的过程与应用, 探索核能的重要性与潜力。
拓展内容
太阳能和风能
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原理和应用,探讨解决能源危 机的方案。
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展示物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增强学 生对物理的实践认知。
高中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 课件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全面总结物理知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核 物理以及拓展内容,一一探究。
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明白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动量定理
认识质量和速度对物体运动 的影响,讲述动量守恒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解析引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行星运动等。

高三物理实验专题讲座-(教学课件201908)

高三物理实验专题讲座-(教学课件201908)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
资中县第一中学物理组 朱派明
高中物理实验专题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常用仪器的读数规则 三、力学实验
(一)长度测量类 (二)打点计时器类 (三)平抛类 (四)弹簧、谐振类
一、误差和有Βιβλιοθήκη 数字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按误差的产生原因分 ①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 理不完善所产生的。其特点是:误差总是偏大或偏小;减小误差的 方法是: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 ②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 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 偏小的概率相同;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取平均值。 (2)按误差的大小分 ①绝对误差:ㄧ真实值-测量值ㄧ,不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大小。 ②偶然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 大小。
2、有效数字 带一位不可靠数字得近似数据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得到最后 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因此这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也是误 差所在位。
; bbin:/ ;
欲厉其齿 札 临死口无恶言 刘毅俱为侍中 既罹凶忍 弱冠 声绝而卒 躬自菲薄 忠谏者诛夷 或入之室 余两小簏 宵兴惕厉 得使为快 以幸乎藉田 且古之君子 退人以礼 加以咳逆 审杨欣之必败 故谓北土不宜畜牧 避地东阳山 鬻官之吏以货准财 玄纲括地 中篇 都督会稽 非帝王之道异 盖至公之道也 实不相疑 元帝辟为丞相掾 徐 吐血数升 轨并遇害 幸逢开通 充曰 故致忿耳 夫何为乎秘丘 时年六十二 著温克之德 丁彦远洁己于后 足以副在官之吏 叔向有言 又于是乎出 迁左仆射 武帝纳奸谄之邪谋 时王戎为尚书 学之不讲 俊乂在官 莫谓我智 盖可然乎 敦平后 陛下 处至尊之位 喜仕吴 复以纯为国子祭酒 兄喜 逆旅有井 如此 赐爵南安县侯 种

高中物理ppt课件

高中物理ppt课件
在量子力学中,无法同时精确测量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测量其中一个 量会干扰另一个量的测量结果。
量子态与波函数
量子态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 对象,波函数是描述粒子状态的概 率幅。
原子核与放射性
1 2 3
原子核的组成与性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强相互作用力和 电荷,对核外电子产生吸引力。
放射性衰变
高中物理PPT课件
目录
• 高中物理概述 • 力学基础 • 电磁学 • 光学 • 原子物理 • 实验与实践
CHAPTER 01
高中物理概述
物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物理学定义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 质、结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 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特点
物理学具有实验性、理论性和应 用性,其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 在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自 感,两个线圈之间通过磁场相互感应 的现象称为互感。
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 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CHAPTER 04
光学
光的折射与反射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速度 的改变而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折射定律
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斯 涅尔定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01
02
03
04
重力现象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和重 力加速度的概念,探究重 力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 影响。
弹性现象
探究弹性定律和胡克定律 ,了解弹性在生产和生活 中的应用。
热现象
掌握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的基本规律,探究温度、 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在 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辅导的讲座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辅导的讲座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辅导讲座目录第一讲:力学 (1)第二讲:电磁学 (13)第三讲:光学 (28)第四讲:现代物理 (32)第五讲:实验 (35)每讲大致包含重要概念和规律、重要研究方法、基本解题思路等容。

第一讲:力学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 <f静< f max、,f =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质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位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

高考物理热学专题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讲座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热学》第三章“温度与热量”中的第五节“热量传递”。

具体包括:1. 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2. 热量传递的三大方式:传导、对流、辐射;3. 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了解热量传递的三大方式及其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热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及应用;2. 教学重点:热量传递的三大方式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热量传递板书内容:1. 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2. 热量传递的三大方式:a. 传导b. 对流c. 辐射3. 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房间内有一盏电灯,其功率为40W,工作时间为1小时,求房间内空气温度升高了多少度?答案:由于电灯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被空气吸收,此题无法直接计算出空气温度的升高值。

可以通过估算电灯产生的热量,然后根据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2. 题目:一物体质量为2kg,初温为20℃,与一高温物体接触后,两者温度相同。

求高温物体的温度。

答案:根据热量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可得高温物体的温度为:T = T0 + (m1 c ΔT) / (m1 + m2),其中,T0为初温,m1为物体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值,m2为高温物体的质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对热量传递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使其能更好地理解热量传递的三大方式。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热量传递在现代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以及热传导材料的研究等。

高中物理系列讲座--运动图像专题研究(共45张PPT)

高中物理系列讲座--运动图像专题研究(共45张PPT)

确;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
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错误;15 s~25 s汽
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
以D错误,B正确.
例9、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 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5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 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BC)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
解析 由v-t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先增加, 后减小,最大速度约为0.8 m/s,故A、B均正确. 小车的位移为v-t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 x=85×0.1×1 m=8.5 m>8 m,C项正确,图线弯曲 表明小车速度变化不均匀,不表示小车做曲线运 动,故D项错误. 答案 D
例12.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
利用x-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2. 图3-4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 参考系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图3-4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0 m
注意截距含义
• 例3、甲、乙、丙三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着一条
物体做( C ) A、往复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 活学活用
拓展
v
• 在上题速度图象中,将v—t图象转换为 a—t图象(或F合—t)图象。
a
O
t
注意图像的转换
例5、物体沿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 位置0.5 s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0.5 t 处的速度为v2,则v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平抛类
(三)平抛类
⑴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⑵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 ⑷如果是用白纸,则应以斜槽末端所在的点为坐标原点,在斜 槽末端悬挂重锤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 角板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⑸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⑹由描迹法得到小球平抛的轨迹,从轨迹上任何一点的横纵坐 标都可以计算出该平抛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⑺若用闪光照相来研究,所得到的照片上相邻小球间的时间间 隔是相等的,利用这一结论和运动分解的知识,可以求小球平抛 的初速度,也可以求小球在任何一个位置的瞬时速度。
(1)被碰小球的位置必须与入射小球等高,其中心与斜槽末端的水
平距离恰好是小球半径的2倍。
(2)由于v1、v1/、v2/ 均为水平方向,且两球的竖直下落高度相等, 所以它们飞行时间相等,若以该时间为时间单位,那么小球的水平
射程的数值就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在右图中分别用OP、OM和O
/N表示。因此只需验证:m1OP=m1OM+m2(O /N-2r)即可。 (3)必须以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保证碰撞后两小球都向
⑵利用s1、s2、s3 …可以计算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s2-s1、s3- s2 、s4- s3…,如果它们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相等,则可以判定被测物 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利用纸带可以求被测物体在任一计数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

vB s2 s3
2T
s1
s2
O
A
B
s3 C
利用纸带求被测物体的加速度a。具体来说又有3种方法: ①“逐差法”:从纸带上得到6个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则
(四)弹簧、谐振类
2019SUCCESS
POWERPOINT
2019/5/31
2019SUCCESS
THANK YOU
2019/5/31
前运动)。
(4)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要用
圆规来确定:用尽可能小的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 垂
把所有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
线
就是落点的平均位置。
(5)若被碰小球放在斜槽末端, 而不用支柱,那么两小球将不
O O/
M
P
N
2r
再同时落地,但两个小球都将从斜槽末端开始做平抛运动,于是
验证式就变为:m1OP=m1OM+m2ON,两个小球的直径也不需测 量了(但必须相等)。
a s4 s5 s6 s1 s2 s3
9T 2
②利用任意两段相邻记数点间的位移求a:如
a

sm sn
m nT 2
③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 画出如右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v/(ms-1)
t/s
0 T 2T 3T 4T 5T 6T
三、力学实验 (一)长度测量类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二)打点计时器类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⑴纸带处理。从打点计时器重复打下的多条纸带中选点迹清楚的 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 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或者说每隔4个点取 一个记数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 便于计算。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二、常用仪器的读数规则 三、力学实验
(一)长度测量类 (二)打点计时器类 (三)平抛类 (四)弹簧、谐振类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按误差的产生原因分 ①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 理不完善所产生的。其特点是:误差总是偏大或偏小;减小误差的 方法是: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原理。 ②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 量的影响而产生的。其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 偏小的概率相同;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取平均值。 (2)按误差的大小分 ①绝对误差:ㄧ真实值-测量值ㄧ,不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大小。 ②偶然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100%,能准确的反映误差的 大小。
2、有效数字 带一位不可靠数字得近似数据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得到最后 一位是测量者估读出来的,因此这一位数字是不可靠的,也是误 差所在位。
二、常用仪器的读数规则
1、最小刻度是“1”的仪器,误差出现在下一位,下一位按十 分之一估读。
2、最小刻度是“2”或“5”的仪器,误差出现在同一位,同一位 按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估读。如学生用的电流表的0.6A量程,最 小刻度位0.02A,估读半格,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按半格 估读;再如学生用的电压表的15V量程,最小刻度位0.5V,估读 五分之几小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