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过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大气不相同。
• 由于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因此氧分压也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这给哺乳动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 在大气组成成分中,对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是O2与CO2。
二、风的类型
1,季风
2,寒流 3,海陆风 4,焚风 5,山风 6,谷风
三、 氧的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1.氧与动物能量代谢 • 空气中的氧比水中容易获得,所以陆地动物能得到足够
2,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 季节上的变化
二、生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性
1,陆地生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1)植物对水环境的生态适应
• 旱生植物 • 中生植物 • 湿生植物
(2)动物对水环境的生态适应 • 形态上
节肢动物体表角质层及蜡纸层、爬行动物体表的鳞片、昆虫气孔的 开放与关闭、多数陆生动物呼吸具有逆流交换的机理等。
二、土壤的物理性质与生物
土壤是由固体、水份和空气组成的三相复合系统。固体包括无机颗粒与有 机物。土壤固相颗粒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占土壤总重量的 85%以上。土壤颗 粒的组成、性质及排列形式,决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特性。 1.土壤质地与结构 组成土壤的各种大小颗粒按直径可分为粗砂( 2.0—0.2 mm),细砂 (0.2— 0.02 mm),粉砂(0.02-0.002 mm)和粘粒(0.002 mm以下)。这些不同大小颗粒 组合的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texture)。
1,空间上的分布 • 海拔 • 纬度 • 经度
• 地貌
降雨量:地球上的降雨量随着纬度发生很大变化。在赤道南北两侧纬度0-20°降 雨量最大,年达100-200cm。纬度20°- 40°地带,由于空气下降吸收水分,降雨 量减少,在南北半球40°- 60°地带,由于南北暖冷气团相交形成气旋雨,致使 年降雨量超过25cm,成为中纬度湿润带。极地地区降水很少,成为干燥地带。 等雨线:华南降水量为1500—2000 mm,长江流域为1000—1500 mm,秦岭和淮河 大约为750 mm,从大兴安岭西坡向西,经燕山到秦岭北坡为500 mm,黄河上中游 约250—500 mm。内蒙西部至新疆南部为100 mm以下。
四、 CO2与植物
植物在光能作用下,同化CO2与水,制造出有机物。在 高产植物中,生物产量的90—95%是取自空气中的 CO2,仅 有 5—10% 是来自土壤。因此, CO2 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 要作用。 各种植物利用CO2的效率不同,C3植物(水稻、小麦、 大豆等)对CO2的利用效率低于C4植物(甘蔗、玉米、高粱 等)。 空气中CO2浓度虽为0.032%,但仍是高产作物的限制因 素。这是因为CO2进入叶绿体内的速度慢,效率低。 在强光照下,作物生长盛期,CO2不足是光合作用效率 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能直接增加作物产量。
(2)水生动物对水的生态适应性 • 淡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域 • 海水水域
第三章(2)生物与大气的关系
一、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 在干燥空气中,O2占大气总量的20.95%,N2占78.9%, CO2 占0.032%。这个比例在任何海拔高度的大气中基本相似。 但在地下洞穴或通气不良的环境中,空气中的O2和CO2含量
2 .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 • 动物或人从低海拔进入高海拔后,最明显的适应性反应表 现在呼吸与血液组成方面。首先是由于低氧刺激,动物产生 过度通气(呼吸深度的增加)。
• 高海拔土著动物、人,或是驯化到高海拔上(3100—5500 m)的人、大白鼠、豚鼠,其骨骼肌中的肌红蛋白浓度均增 加(肌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远大于血红蛋白),为低氧状态下 的组织提供更多氧。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从平原进入高海拔后, 血液中的红血球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及血球比积将升高。
第三章(3)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一 、土壤的生态意义:
1 土壤位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底部,具有营养物传递系统,再 循环系统和废物处理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底或基础。 在土壤中进行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过程是分解和固氮过程。 2土壤为陆生植物提供了基质,为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土壤是植物萌芽、支撑和腐烂的地方,又是水和营养物储 存场所;是动物和微生物藏身处,排污处;是污染物质转 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土壤无论对植物或动物都是重要的生 态因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 生理上 亨利氏袢越长(相应肾脏髓质越厚),尿浓缩越高;鸟类、 爬行类的大肠和泄殖腔以及昆虫的直肠有重吸水的作用。
陆生动物在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上也表现出陆地适应性。如 两栖类、兽类排泄尿素、鸟类与昆虫类排尿酸。 • 行为上 夏眠、昆虫的滞育、昼伏夜行等。 2,水生生物对水的生态适应性 (1)水生植物对水的生态适应性 • 沉水植物 • 浮游植物 • 挺水植物
图显示,人由海拔850 m进入4540 m高度后,这三项指标 逐渐升高,数周后达到最大值,并维持在此高水平上。当 从高海拔回到平原后,这些指标将逐渐下降,恢复到原水 平。
血球比积 红细胞
血红蛋白
3. 植物与氧
植物与动物一样呼吸消耗氧,但植物是大气中氧的主要生产 者。植物光合作用中,每呼吸44g CO2,能产生32g O2。白 天,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大 20 倍。据估算,每公顷森林每日吸收1吨CO2,呼出0.73吨氧; 每公顷生长良好的草坪每日可吸收0.2吨CO2,释放0.15吨O2。 如果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0.75 kg氧,释放0.9 kg CO2,则城 市每人需要10 m2森林或50 m2草坪才能满足呼吸需要。因此 植树造林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美化环境,更主要的是给人 类的生存提供了净化的空气环境。
多的氧,保证了陆生动物有高的代谢率,能进化成恒温
动物。 • 由于陆地上氧浓度高,从海平面直到海拔6000 m,动物 代谢率没有表现出随氧浓度而改变。但氧浓度对代谢的 影响可通过极低分压时表现出来。
• 由于水中溶解氧少,氧成为水生动物存活的限制因子,一
些鱼类耗O2量依赖于水中溶氧量而改变,
图. 在低氧浓度下,金鱼的氧耗随水中氧浓度成线性改变
第三章(1) 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一、水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规律
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大约为15亿km3, 其中大约有97%包含在海洋库中。 淡水中:两极冰盖29 000 km3、地下水8 000 km3 、湖泊河流100 km3 、 土壤水分100 km3 、大气中水13 km3 、生物体中水1 km3 。
水分的大循环与小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