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我在底层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评《我在底层的生活》
买了好久,终于看完了
我们一直害怕挨穷。
《我在底层的生活》是一本让人看了胆寒的书,作者一开头提出问题:那些缺乏专业技能的人,怎么靠微薄的薪水生活?本以为这是要教人怎么奋发向上,找到机会往上爬的技术流书籍,结果看到最后,才发现坠入了团团迷雾中。
答案是缺乏专业技能的人,根本就无法靠微薄的薪水生活。
那些没有房子的人,靠打零工赚的钱,房租就占了支出的一大半。存钱?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赚的钱不够存起来,这样下去到底有什么未来?
《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是纪实作品,由芭芭拉·艾伦瑞克所著,其于1941年出生,受过良好教育,在洛克菲勒大学拿到生物学博士,而后成为一名专栏作家,给《哈泼》、《新共和》等杂志撰稿,在美国属于中产阶级,过着中产阶级水平的生活。
作为一位五十多岁的白人女性,芭芭拉之所以想要进行这项调查,不能不考虑到时代背景,当时克林顿政府实行福利制度改革,全美国大约有400万妇女要进入劳动力市场。
而芭芭拉出身底层,爸爸是矿工,她深知,如果不是爸爸当年努力改变自己矿工的身份,给她更好的教育,她可能就真的要在一家沃尔玛当售货员。
因此,底层人民,尤其是底层女性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让更多人看到沉默的真相。
于是,她以一名二度就业的离婚妇女的身份,投身到贫困人口的生活当中,自己找工作,找住处,在佛罗里达州当餐厅服务员,在缅因州当女佣,在明尼苏达州的沃尔玛超市里当售货员,卖命工作,精打细算,力争做到每个月收支平衡。
真正的底层生活如何?名门之后纳博科夫,俄国大革命后流亡西欧,一无所有,经常食不果腹的纳博科夫写道“每当我沿着街道,穿过广场,去运河散步,透过鞋底破洞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湿润的气息正在我周身扩散。啊,湿润如唇印——我感觉好骄傲,还有一股无以名之的快乐。”行文间居然透露出几分浪漫和优雅,好像贫穷陶冶了情操,荡涤了灵魂。
然而,英国著名作家奥威尔写过一本书叫《巴黎伦敦落魄记》,讲自己在巴黎餐厅当小工的真实经历。彼时的他没有工作,兜里只有47法郎,他说:刚刚接触贫穷感觉很奇怪,在此之前,你一直在幻想贫穷是什么样子,这辈子你一直在害怕挨穷,你以为挨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其实贫穷的生活非常复杂。你认为挨穷会很痛苦,但挨穷只是很肮脏、无聊罢了。最开始你体验到的是成为穷人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它让你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你变得很吝啬,连面包屑也不放过。
芭芭拉在书中提到她很多同事都是穷人,并且都有难以忽视的特征:扭曲发黄的牙齿、不合适的鞋子导致很容易脚痛、脸上带着疲惫而无助的表情。且本身不贫穷的人很难理解贫穷那种极端的状况:一个小热狗就是一顿午餐,一旦生病或受伤,就得咬紧牙关用止痛药和工作撑过去。
芭芭拉用1300美元启动资金开始贫困生活,因为她租的房子是500美元一个月,加上500美元押金,就是1000美元。
没有1000美元,就租不了房子。芭芭拉的女同事盖尔就是因为凑不齐第一个月的租金和押金,只能住日租40美元的汽车旅馆,而且由于时薪一直这么低,一直很难攒下钱来。
穷到付不起押一付一的租金和押金,只能住更贵的汽车旅馆,意味着没有能够安定下来的居住场所,得不到好的休息,没有足够精力应付要命的工作,更不上还有精力去提升自我了。专业技能上不去,就只能永远当售货员、服务员等低知识密集度的工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找不到出路。
卖命工作的芭芭拉能够收支平衡吗?
以有代表性的某一个月为例,芭芭拉挣了1039美元,其中517美元花在食物、汽油、洗漱用品、洗衣和电话上,房租500美元,算下来结余22美元。还有看牙医、付医药费呢?显然22元是杯水车薪。
而芭芭拉是从拿出1000美元租房和100美元买日用杂活,一共1100美元开始的,所以她干了一个月收入1039美元,实际上没做到收支平衡。
因此,她不得不考虑干两份工作。
要干两份工作,就要离市区近,住的成本随之从500美元上升到625美元。她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在另一家连锁餐厅工作,然后赶到炉边餐厅工作,端盘子上菜、打扫卫生等等,没干几天就开始服用止痛药,因为太累了,不用止痛药根本无法坚持工作。很快,芭芭拉崩溃了。
芭芭拉在书中说道:这些工作全都非常耗费体力,有些工作若月复一月做下去甚至会造成身体损害。而面对疲惫可以用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多少沉重工作来证明你还能继续做多少事。最后疲惫会变成一种类似固定骨折夹板的东西,把你撑起来。显然,这种自我欺骗的幻觉有其限度,而若我跟许多女人一样,做好这些工作回家后还必须追着学步的小孩跑,跟在家人后面捡东西,那我的幻觉一定很快就撑不下去。
是不是芭芭拉太养尊处优了呢?她当侍者的时候,抱怨餐厅经理监视她们的言行,当女佣的时候,认为自己丧失了尊严,在沃尔玛超市,又觉得单调无聊。
低薪人员在工作中丧失自尊,体会到无意义感和低价值感,情感需求被无视,这种心理是很普遍的吗?书中提到女佣们为了得到经理泰德的认可,有如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一般,为了讨好恋人拼了老命,哪怕摔倒骨折了也要坚持把工作干完。
事实上,低薪工作不仅仅让人在物质上陷于贫困,也会造就精神上的贫困,进入越贫穷越工作,越工作越贫穷的怪圈。
造成这种“穷忙”局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其中没有一技之长的中年妇女,生活尤为艰难。
不得不提到技能培养,能否搭建一个帮助底层妇女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这实施起来确实很困难,因为底层妇女如果吃不饱、穿不暖,精疲力尽,是不可能学的进去什么东西的。
然而技能培养可以改变社会地位,其不同于素质培养,和家庭出身、所在的地域关系不大,而且对于中低阶层的人来说有特殊的实用性,比如芭芭拉如果会装配复杂的水管,时薪就不只是7美元,可能涨到10美元,社会地位也可能随之改变。
书中芭芭拉提到在美国,一个成年人带两个孩子组成的家庭,每年需要至少3万美元的收入,才能生活下去,等于每小时挣14美元。如果家里有两个成年人工作,情况会稍微好一点。私营企业靠薪水,让每个员工都过上体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文明国家要用健康保险、住房津贴、托儿所这些公共服务来补偿工资的不足,但美国却让他的国民自生自灭。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努力工作还是有可能仍然深陷在贫穷和负债中,甚至越陷越深。“穷忙”一族不再是局限于某一国某一阶层的单一现象,薪资的低增长是普遍现象,房价过高不只在美国存在,在中国的大城市,奋斗一辈子也难以有套蜗居的蚁族比比皆是。
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脆弱感、无力感。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芭芭拉展现的世界让我们拥有一点对外部的同理心,能够共情到底层人民极度的痛苦和挣扎,也许埋下了改变的种子。希望我们心怀光明,创造一个有尊严社会的最低条件,建立一点点法治和社会平等,每个人都有饱足的三餐,有温暖的小窝,能够扩展个人自由,充分发展和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