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金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审查预算资金安排、预算外资金筹集安排、政策性贷款安排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资金拨付投放是否及时,资金管理是否严格,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是否取得预期效益等。
具体项目及财税审计内容有:
(一)农业总体投入审计
根据《农业法》的要求,国家要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耕地占用税的全部、农林特产税的大部分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农村个体户税收的增收部分,设立农业发展专项基金。
农业总体投入审计就是要检查各级政府和资金主管部门是否认真贯彻了国家的农业投入政策,财税审计的范围是各级财政和政策性银行投入的农业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直接对农业的投入、非经营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银行发放的低息或财政贴息农业贷款、各级计委下达的以工代赈资金等。
农业总体投入审计的内容包括:农业资金的来源、投入总量、投向构成情况,上级拨款和本级实际投入的比例,本级农业投入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比重的增减变化,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本地区基本建设总投资中比重的增减变化,本级农业发展基金的征集、分配、使用情况,财政和其他主管部门有无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的问题;检查专项贷款的投入总量,长期贷款所占数量和比重,农业贷款有无用于非农业项目;以工代赈的资金或物资的实际投入是否合理、适用,有无挪用或损失浪费。
近几年在农业总体投入审计方面发现的问题主要有:财政预算内投入农业的资金总量不
能保持稳定增长,有的地方甚至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农业发展基金筹集政策执行不力,已征的农业发展基金有被财政占用或用于非农业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县未安排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央关于县级政府机动财力应主要用于农业的要求贯彻不力;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存在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
这些问题揭示后,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
1988年起,为了提高粮、棉、油、肉、糖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国家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的举措,即: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下,国家集中财力,分批选择部分地区,通过高标准改造成片中低产田,适度开垦宜农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其目标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国家每年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巨额资金,且逐年增长,从1988年到1997年,累计投入5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57亿元。
惠及全国1310个县,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较快。
为促进国家和地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到位,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财税审计机关连续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了审计,并成为国家验收的必经程序。
农业综合开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立项批准的项目实施的情况;地方财政按照要求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的数目,资金是否及时下拨,有无滞留占用或挤占挪用;专项贷款的数额、投向、利率是否严格执行了规定;项目按期完成情况,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
通过审计,检查并纠正了一些地方资金管理部门和用款单位滞留占用、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财政资金以及改变专项贷款投向、擅自提高利率发放专项贷款的问题,还发现一些地方没有按计划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一些金融机构没有按照信贷计划发放专项贷款,有的将
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指标转作他用。
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税政策规定,追回挤占挪用资金,督促地方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到位,积极配合开发项目的验收,促进了各地项目计划的完成,使资金管理得到加强,违纪违规率大幅下降。
(三)扶贫资金审计
我国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缺少劳力、资金、生产技术,或因天灾人祸等原因,尚未摆脱贫困境地。
据调查统计,1985年全国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约有102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2.2%,其中150元以下的3643万人,占4.4%。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扶持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七五”期间,国家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包括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贷款)每年约50亿元,“八五”期间,则增加到每年80亿元。
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逐年增加了扶贫资金的投入。
这些扶贫资金的投入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扶贫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到199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没有完全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约6.5%。
为促进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进行了五次大范围的扶贫资金审计。
其中,1997年的审计涵盖了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
审计发现,扶贫专项资金在投入、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挤占挪用扶贫资金22亿元,地方财政部门占用扶贫资金发工资,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挤占挪用扶贫资金弥补行政经费、建房购车,擅自改变扶贫贷款用途;提高利率,预扣利息;地方欠配套资金40亿元,部分省将配套任务逐级下派,县财政无力支付,配套落空;中央安排的扶贫资金应当
要集中投放在国定贫困县,审计发现有50亿元安排给了非国定贫困县;扶贫贷款明显偏离扶贫目标,扶富不扶贫;一些地方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以工代赈等无偿财政性资金实行有偿使用,收取占用费,影响财政性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对上述问题,各地审计机关按规定进行了严肃处理,审计署向国务院提出了专门的审计情况报告。
(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审计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有土地实行无偿使用,1984年之后逐步实行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由财政部门统一负责征收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由土地部门代缴,土地收益金(土地增值费)由房地产部门代收代缴,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过程中,在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审批、各项土地税费的征管用等环节都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如:越权批地、多部门批地现象严重,非法出让、转让,占而不用,“炒地皮”、乱占乱用耕地,以及不按规定征收、管理、使用出让金等。
造成政府对土地出让缺乏高度垄断,土地闲置,耕地资源受到破坏,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不能及时足额收缴财政。
审计机关开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审计,就是要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征、管、用的情况,监督、检查地方政府是否依法出让土地使用权,是否按规定征收、管理、使用土地出让金。
1996年审计署组织了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审计,结果表明: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越权批地问题突出;有些地方没有按规定收取土地出让金,查出减免、欠征出让金298亿元;财务管理松
懈,挪用出让金41亿元;出让金脱离财政部门“体外循环”647亿元。
(五)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审计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是在城市建设中征用菜地的政府、部门、单位缴纳的用于开发建设新菜地和改造老菜地的专项基金。
该项基金只能用于:为开发建设新菜地必须进行的开沟挖渠、埋管、打井、修路等基础工程及其设备购置;新菜地的平整、加工、改良和培肥;为弥补新菜地供菜不足而对老菜地进行改造、挖潜必需的基础设施和添置必要的设备;为开发建设新菜地所必需的勘测规划、技术培训、科学实验等开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挪作它用。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占用城市郊区连续3年以上常年种菜或养鱼的菜地、鱼塘应征收建设基金,审计中要检查是否严格按此范围征收,有无扩大或缩小征收范围的问题;占用菜地或鱼塘,要按每亩3000元至1万元征收建设基金,审计中要审查是否足额征收,有无乱收、少收、拖欠等;所收取的基金应专户储存,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农业和蔬菜生产主管部门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审计中要检查有无挪用。
审计署曾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对107个大、中城市1987年、1988年两年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征收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查明应征基金104亿元,少征41亿元,挤占挪用13亿元。
(六)水利建设资金审计
水利建设资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江河堤防建设、防汛岁修、城市防洪、小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财政安排的水利基本建设支出、水利事业费;二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的水利建设基金。
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是从车辆购置附加费、市话初装费等中央政府性基金中提取3%,地方水
利建设基金的来源是从养路费、市场管理费、征地管理费等地方性政府基金中提取3%。
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城市防洪和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维护和建设。
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危,经历过“九八”特大洪水之后,则有更深刻的体会,因此水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挤占挪用都是对人民的犯罪。
水利建设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评价水利建设资金的筹集、投入、管理和使用情况,监督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促进各级政府及财政、计划、水利等部门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单位各司其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审计水利基本建设支出、水利事业费,主要审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足额安排了资金,有无用于其他方面或没有完成预算;资金是否用在了批准的项目上,有无擅自改变项目,将生产性资金用于建房购车、弥补行政经费等非生产性项目;项目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虚列支出、挪用资金的问题;项目是否按照计划完成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审计水利建设基金,主要审查各级政府是否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建立了水利建设基金征集制度,是否按规定足额筹集并纳入预算管理;使用方向是否符合要求,项目支出是否合规合法,本年结余资金是否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1998年审计署组织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1997年水利建设资金进行了审计,国务院办公厅就审计结果向全国发出通报。
通报的问题主要有:国务院关于建立水利建设基金的决定在相当多的地方尚未落实,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按规定建立基金,其他19个省只征集到30%;挤占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弥补行政经费、建房买车等问
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擅自改变项目投资计划,违规将水利投资实行有偿使用。
(七)三峡移民资金审计
长江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它的建成将解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威胁,大幅度增加电力供应能力,有效地改善长江航运、城镇供水和农业灌溉。
三峡工程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区)。
工程建成后,将全部或部分淹没2座城市、11座县城、1114个集镇,需搬迁的人口静态为84万人。
到2009年三峡枢纽工程全部建成时,动迁人口将达到110万人。
三峡移民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巨大,经国务院批准,按1993年5月的价格水平计算,静态补偿概算投资400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移民工作十分重视,确立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资金管理体制。
为确保三峡移民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审计署决定自1995年起到三峡工程完工,统一组织库区审计机关连续对三峡移民资金进行审计。
三峡移民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移民资金计划执行情况,有无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移民资金年度计划或虚报投资计划套取资金的问题;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拨付资金,有无应拨未拨、向计划外项目拨款的问题;移民资金是否专户存储、专户管理;移民资金财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有无虚列支出、截留转移、挤占挪用;移民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投标,承包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移民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是否真实,有无高估冒算;移民计划是否如期完成,农村移民耕地等生产条件是否具备,公路、通讯、电力、港口等专业设施是否按期完成迁建,搬迁后的企业是否及时投产、有无因项目选择不当、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新的亏损等。
1998年底,审计署首次向社会公开当年的三峡移民资金审计结果,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和社会强烈反响。
审计揭示的主要问题有:挤占挪用移民资金盖宿舍办公楼宾馆、借给企业
经营、平衡财政预算等23亿元;擅自改变资金计划、工程管理松懈的问题仍较严重;以前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有相当部分未整改;有些地方农民生产安置计划完成情况上报不实,部分已安置移民生活保障存有隐患;部分工矿企业迁建后效益不好;城集镇迁建超标准征用土地,乱收乱用基础设施费问题突出。
(八)扶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专项贷款审计
扶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专项贷款是国家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扶持粮棉大县发展农村经济而设立的,每年安排65亿元,中央财政适当贴息,在全国选择535个商品粮大县、150个优质棉大县发放,集中扶持。
其目的是通过国家专项贷款的支持,使粮棉大县的粮棉生产稳定增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有较大提高,农民收入有较多增加,在粮棉主产区探索强县富民的新路子。
扶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专项贷款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检查贷款计划执行情况,省级农业银行是否安排了贷款计划,县农业银行是否按上级批准的专项贷款计划执行,有无将专项贷款贷给非计划内项目单位;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投放到用款单位;不允许用此项贷款抵顶收回其他陈贷,不允许自行提高贷款利率,审计中应审查执行情况;专项贷款的使用单位应按批准的计划执行,审计中应检查有无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改变专项贷款用途甚至用此项贷款建房买车安排其他非生产性建设;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达到计划规定的效益。
各地对扶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专项贷款的审计结果表明,发放专项贷款是为广大农民办的一件好事、实事,促进了粮棉大县生产稳定增长,加强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了当地的综合经济实力,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地方专项贷款未足额
投放;有的随意改变贷款投向和建设内容,用于与农业无关的项目;部分项目盲目上马造成损失浪费;财政贴息不及时,手续繁琐等。
工商财税一般都是公司在工商局、财政部、税务局(国税、地税、个人所得税)办理的相关事物。
现在许多企业都会寻找专门做工商财税的公司进行合作。
汇桔网就是能够给企业提供专业的、便捷的、诚信的工商财税服务的公司,与汇桔网合作,是您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