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层异步推进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汇报.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分层
异步推进
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报告(网友来稿)
为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我校语文学科作为县级教改试点学科,从1998年9月开始实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1998年10月,该课题被立为县教研室确定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课题组的子课题,为使该课题的研究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省级验收并进行大面积推广。

现就三年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验内容和目的:
(一)实验内容
l、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即“四阶六步”,“四阶”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运用迁移阶段;“六步”指:指导预习一同步教学一组织讨论一异步训练一课堂小结一课后练习)进行教学;2、运用“异步推进教学法”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施异步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如。

4、搞好课内外辅导,对潜能生实施转化,力求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的
l、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革除传统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齐步走”
“填鸭式”教学弊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2、尊重学生间存在的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异步推进,整体驱动,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三个面向”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二)理论依据
以课题设计者盛书山同志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为理论依据。

四、实验的方法和条件:
方法:采取比较实验法。

担任实验班的教师采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组织教学;对照班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条件:精心选择两名教师分别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语文教学。

这两位教师学历相同,工作经验都丰富,工作责任心相当。

其次,学校从初一年级开始实验,并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编班,分班时两组学生数及综合摸底考试成绩表:表一:编班摸底考试成绩
类型
分数

人数
班级人数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各分数段及人数分布情况
85以上
80
84
75
79 70
74 65
69 60
64 55
59
50
54
45
49
40
44
40以下
实验班56 65.3 83.5 34
3
5
7
9
10
8
7
4
2
1
对照班56 65.2 84.0 32
3
4
8
8
12
7
8
3
2
1
五、实验的措施与步骤:
l、合理划线分组,定出异步推进的层次。

实验前,充分了解学生,可通过观察、交往、调查、考试和民主的自我鉴定的方式,采取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辅之以审核和微调,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前,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分层的目的,了解分层的必要性,防止由分层而产生负面影响.分层后,又逐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作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保持动态平衡,让他们始终
处于最佳的层次之中.一般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差、中、
优分成A、B、C三个层次,人数比例大致以2:4:2为宜.
学生层次划分后,再按A、B、C--个层次人数的比例,兼顾性格互补,性别搭配的方式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比如我校实验班有学生56人,A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各14人,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A、c层次的学生各二人,其余4人为B层次的,C层次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辅导A层次的学生和帮助B层次的学生解难释疑.这样既便于互帮互学,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在愉快的合作学
习中得到提高。

2、针对学生层次,设制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时针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各层次目标是在保证全体学生合格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既能“吃到”、
“吃了”,也能“吃饱”,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

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成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3、实行因材施教,以单元教学为框架,灵活选择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单元教学为框架,具体采用异步
推进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阶段,都尽可能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分层指导、设疑解难、引导提问、讨论小结的方法,使优生学得充实,潜能生经过努力也能消化得了。

对A层次的学生应多关注一分,厚爱一层。

每一阶段的要求,难度小一点、问
题可简单点,采取一些“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的教育原则,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和B、C层学生的牵带下,克服困难,拾级而上。

而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放开走,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一些,难度大一点,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设计等级化作业,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为了调“众生”口味,使各层次学生都有题可做。

在作业的设
计中,根据教材的弹性、大纲的最基本要求、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等级化作业.对A层次的学生,练习作业难度可降低,并给予必要的提示,铺设坡度,切实减轻潜能生的学业负担,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纠错补漏。

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可根据
教材的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效大的选做题,让他们完成,培养他们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B层次介于两者之间,并鼓励他们选做C层作业。

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如面批、小组内互改、小组集体批改等等,评分可采取等级制、百分制、更要用评语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对学生作业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要予以肯定,对见解独特、作业态度认真、正确率高的作业等,可加鼓励性评语,对出现了错误的作业,暂不评分,待学生订正后再重新评分,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5、采用异步测试,实施异步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

然后通过考分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等级,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分层评价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层次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总分为100分的试卷中,60分为基础题,40分为层次题。

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指选做题,难易程度不一.各层次学生可做相应的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分值相同。

这样使低层次的学生也能享受得“高分”的喜悦,同时也不会把优生考“骄”。

对A、B层学生若选做高一层的题目,采用降低优秀等次的办法.如A层学生做A层题目,85分以上为优秀,做B层题目,80分以上为优秀,做C层题目75分以上为优秀;B层的学生做B层题目85分以上为优秀,做C层题目,80分以上为优秀,做A层题目,90分以上为优秀.依此类推.这样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发展.在加大考试改
革力度的同时,我们还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考查,精
心设计表格(《语文平时学习成绩记录卡》、
《“双基”考核各类成绩评析表》、
《语文学期成绩评价表》)其中对作文、口头表达训练,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纳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发挥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功能.
6、关心爱护潜能生,进行有针对性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层次上得到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另1是对中差学生,教师在课堂要利用学生练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在课外给予必要的辅导,适当地“开小灶”,尽量缩小差距,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学生扩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个目标.
六、实验取得的成效:
经过98—2001年的研究探索,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l、构建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1)在相对的综合性和绝对的针对性的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对学生合理分层.综合性原则就是面向班集体,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和能力、智商和情商,甚至于家庭情况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来综合分析,以权衡划分出A、B,C(差、中、优)三层。

但是,综合性原则有它相对的一面。

拿语文水平和能力来说,它包
括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两大方面.而语文基础知
识呈现多点化特征,语文基础本技能又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技能。

再细分,据大纲可知,听说读写又包括48个能力训练点。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综合状况最好的C层学生不一定时时最好,处处最优;反之,综合状况最差的A层学生也不是点点滴滴最差,方方面面最劣。

有些学生虽然擅长理性分析,却拙于感性朗读;而有些学生虽然强于口头表达,侃侃而谈,却弱于静坐默想,缀文成篇。

至于在读音、写字等方面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差异更显得丰富复杂。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这说明给学生划线分层还应该考虑到划线分层之绝对的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是面向学生个体的,就是说对学生个体而言,又可以将其自身的各种能力划分层次.教师心目中不仅仅要有“集体”意义上的层的概念,不仅要有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而且要有“个体”意义上的层的意识,要意识到“车马炮”的能力各有千秋.在异步推进的具体操作上,特别是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提问时,我们既考虑到综合性原则下的A、B、C三大层
次的特点,又注意到三个层次中的每个学生在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上长短优劣状况.这样就能做到整体异步推进,又能做到让个体扬其长,补其短.比如学生甲,根据综合性原则,被划分为A层。

但是他在“说话”方面却表现很好,能说普通话,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态度自然,胆大气壮。

这样,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他当作A层学生看待.我们根据针对性原则,适当地考虑在某个教学环节上把他划为C层或B层.而学生乙,综合状况为C层,却在口头回答时,羞答答,怯生生,胆小气短,吞吞吐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将其划入A层。

(2)教学目标分层,注重与学生分层的对接。

异步推进教学目标的课文(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是依据大纲教学要求的总目标、年级教学要求的阶段目标和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来设计,此外,教学目标还应该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时,我们既结合教材内容,又很好地与学生分层对接.一般来说,课文前和教参上都有关于该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提示与阐释.但这只是编者的
看法,作为一般的参考意见把它拿来作为该课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可以的,不过,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因为编者毕竟与学生互不见面,这种重难点的提示与阐释总带有一定的猜测成分,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具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重点和难点,进而确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上述的对学生分层理应成为教学目标分层的又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力争做到教学目标的
分层与学生分层的对接.
(3)理清异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线”。

异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线”,就是“四阶六步”的教学程序.
“四阶”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引读”、“启读”、“研读”、“运用”四个阶段。

“六步”指的是①指导预习②同步教学③组织讨论④异步训练⑤课堂小结⑥课后练习等六个步骤。

“指导预习”属于“引
读”阶段,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预习并
落实检
合理分层
异步推进
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报告(网友来稿)_语文论文
“同步教学”属于“启读”阶段,启发学生完成大纲和教材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实施“保底教学”,“组织讨论”
“异步训练”“课堂小结”则属于“研读”阶段,教师要根据异步目标实施异步推进教学。

我们已经把性格、能力具有互补性的学生、成绩好中差C、B、A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

各组内在异步目标下,对教师设计的由
浅入深、有梯度的问题先进行个别学习,并把个别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合作学习小组内共同讨论,合作解决。

如果仍解决不了,教师则给予指导解决。

这一阶段各组中的三层学生是处于异步同举状态之中,各层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是不同的;但是同时也是处于以“优”带动“中”,进而带动“差”的状况。

各层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点上均有所前进,能取得异步
共振共进的效果,“保底”与“培优”均能得以落实.最后的一个步骤“课后练习”属于“运用”阶段,为巩固教学成果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或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自达“标”,品尝达标的成功快乐,获得必要的信心,激发求知的内在驱动力。

(4)设计层进性的问题,运作合作学习小组。

①问题设计遵循层进性的原则。

课堂提出一组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要以占大多数的中等生可接受为基本原则,浅易问题面对A层学生,深难问题面向C层学生,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均有事可做.②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把班级分割成若干“块”。

建立合作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异步课堂教学的一张王牌。

打好这张牌,就能很好地实施“异步推进教学法”。

我们将实验的班集体切割成7个学习小组,让每组C
A、B、C层次的学生按照2:4:2比例搭配.一个一个的小组在课堂上便呈现出
“块”状特色,在每块合作学习小组中,面对教师提出的一组问题,A层学生在思考解决中,步子慢,花费时间长,而c层学生则在迅速解决浅易问题之后,便开始攻克深且难问题。

B层学生介乎其间。

等到C层学生解决了最后的问题,AB层学生也已经分别解决了浅易和深浅难易适中的问题,都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他们又开始满怀信心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正在各自的下一
个问题上逗留.这个时候,C层学生也不是无事可做,他们将利用时问或对刚才的某个问题再次进行深度上的开掘探究或者从广度上的联系、类比、发散.他们的活动可以说是既“拔出了萝卜”又“带出了”;或利用时间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对AB层学生当起了“小老师”,在“教”之中,让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明晰,掌握更牢固,运用更自如。

如此,A层学生经过个别努力,
更经过Bc层学生帮助带动或教师的点拔,对深且难的问题也会有所领悟,基本上能够跟上趟儿,能够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把握.由于多数问题是面向B层学生的,所以他们理解、掌握、运用的速度和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这样每块小组中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异步”状态中,异步同举,异步共振,异步共进,都会在过去的基点上向前迈开大步!同时,合作学生小组
能造成民主、活跃、轻松的学习气氛,这一点特别有利于A 层差生。

他们消除了学习上的畏难心理,感到学习不紧张,因为他们在攻克较深较难问题时,常常能在集体力量的帮助和启发下获得认知,取得成功。

2、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突出了创新教育。

(1)赏识涂鸦,欢迎怪论——教师以爱来呵护各层学生创新的幼芽。

创新教育是以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基础的。

没有个性的发展而只是强迫学生就范于某种唯一性,那是无所谓创新的。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把学生分为ABC(差、中、优)三层,各层学生在学习中均呈现出鲜明的特性,他们的个性化思考与教师的、教参的标准化解释会不完全相同。

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处理了学生的“非标准化”。

A层学生是最容易在回答问题中“涂鸦”,对他们不够准确到位的回答,我们从不恨铁不成钢的大泼冷
水,而是细心诱导他们虽然不够清晰流畅却已经活动开来的思维。

相对来说,C层学生对事物和问题常常语破天惊,大发“怪论”,如《背影》中的父爱只是一种溺爱,不足称道,等等。

我们在常规备课中未曾料到的,冷不丁地碰上.但是我们并不给予
一声棒喝,斥之为“怪论”,或者不予理会。

相反,我们表示欢迎,因为那常是打破定势的创造思维活动。

我们也不一味地简单说好,而由此弓l领一次讨论,在讨论中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明确他们的认识,或者允许他们保留不同意见。

B层学生介于AC层之间,他们解决问题常常四平八稳,没有很大的偏颇,不过缺少一点新意.教师之爱,自然也有他们的一份。

除了自己热爱学生以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各层学生个性之间融洽合作。

合作小组是一个集体,要创造出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民主、平等的环境.在这样一个没有冷言冷语、冷眼冷遇的环境里,ABC三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突破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各自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找准穴位,勤于点击—_教师要以智来激活各层学生的创新思维.异步推进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个性,以爱来呵护创新的幼芽,还要发展学生个性,以智来点燃创新的火花。

ABC 层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差别,我们分析了各层学生特性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①对思维活动比较滞后的A层学生,侧重于联系生活,或联系旧知,诱发其联想和想象,活跃其形象思维,来让他们努力寻找事物之间的新关系,发现新知.这样,就能在展拓想象力的基础上,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②B层学生,比较沉稳拘谨,他们甘于静观客观存在的事物,乐于识记现成的某种结果。

他们的思考和发言常常力图指向“唯一的正确”,无意于“旁逸斜出”,不愿“越雷池半步”,因此,我们侧重训练其发散思维。

一种训练方法是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教范仲淹《岳阳搂记》,我让学生对文中第三四段写的文字分别拟定小标题,要求尽量与他人的不一样。

教鲁迅(《孔乙己》,我让学生展开想象,为小说情节再续结局.
另一种训练方法是置换法,即再找一个好的字、词、句、段来代替一向被奉为经典的原文,如教议论文,置换其中的事实论据。

又如教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我让学生自己想个比喻来代替“一片紫色的阴影”。

结果学生说了很多,如“一张阴郁的脸”、“一颗沉重的头颅”、“一只黑色的怪兽”、
“一丛衰草”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景,同样烘托了人物沮丧心情。

当然这些比喻,也许不及作者高明,却能让学生尤其是B 层学生不再拘守现成的,让他们有了一个信念:我也能创造!
③C层学生喜欢求新冒尖,不过常不免局限于思维定势,依然顺着旧路走,新意难出。

我们注重诱发和培养C层学生去打破思维定势,开启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着力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要在定论前怀疑起来.我们并不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引人现成的答案中,让学生在定论前毕恭毕敬,不敢质疑,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积极地培养他们求异思维能
力,养成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

其次,要于熟悉处陌生起来.因为熟悉,就不再思考;因为不再思考,就没有新的发现.我们善于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在看似无疑处设疑,让学生在翻新的事物面前很有兴趣地重新思考,从而不仅获得新知,而且培养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鲁迅的《藤野先生》其中一句tt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其中的“但”是人人皆知的一个词,然而,我们一旦让这个词陌生起来,让学生思索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
了起来,C层学生更是在品读之后,认识到这里的“但”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嘲讽之情。

3、改革单一的评价模式,科学的设计评价标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基础题+层次题”的异步测试卷,还摸索出“抑客观题,倡主观题”路子.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一般只能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而不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这对于AB层学生,尤其是对A层学生来说颇为不利,他们原本在思考的速度和质量上就有欠缺,万一思考了,却没有与“标准答案”一样的结果,便一点收
获、一点成绩也没有了,无法获得必要的激励。

比如某道客观题标准答案为A。

而他们在思考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发生了一点点偏差,最终选择了B。

于是他们会自感白白地思考了一回,一失足顿成千古恨!而对于C层及部分B层学生来说,客观题简直象镣铐一样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无法自由地展现自己的独创性的见解,甚至因为见解的独特而在“选A选B”上无所适从,直
至失分。

客观题唯一答案的做法,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它会导致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思维的僵化,一切失去灵气和活气。

所以,在设计等级化作业(测试卷)时,应该除却客观题之弊,而以主观题为主。

以主观题为主,其目的垂于鼓励A层学生尽力地思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鼓励其他层学生独辟蹊径思考,有话尽管说!其结果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的.
做一些主观题时,A层学生的思考即便没有正确的结果,得不到满分,但我们可以根据其思维活动所能达到的高度,给予相应的评分,只要他们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都得到我们的肯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一份收获都会给A层学生带来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