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民国建筑---------整理的总统府可补充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的民国建筑---------整理的总统府可补充的资料
自从中山陵涨价后,现在南京的景点一般都会安排总统府,而整个总统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也在此搬门弄斧将自己平时讲解的一些东西拿来与大家分享,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高手加以指点。
一座城市的文化,很重要的是通过这座城市的建筑来体现的。北京体现的是泱泱皇城的气势,上海体现的是西风东渐的海派风格,苏州体现的是明清古典园林的柔美婉转,杭州是体现的是温柔的西子湖的浪漫,而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如明城墙,明孝陵,栖霞寺等等,但留下最多的莫过于民国时期的建筑。除去已拆除的,仅现存的仍有1000多处。
昔日的总统府,其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很长的时间里是江苏省人大,政府和政协的办公地,而今全部腾出来,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使这些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性保护。总统府位于长江路292号,占地面积12万平米,有历史遗迹70多处。
总统府这一名称是总统共和制的产物,历史上曾两次沿用此名。一次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另一次是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在此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
总统府的前身是清初的两江总督署,后为太平天国时期的太平天国天王府,清军攻破天京时,两江总督曾国荃下令焚烧天朝宫殿,“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重建后的两江总督署,奠定了总统府的大致辞格局。
辛亥革命成功后,在1912年元旦这天,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他踌躇满志,按捺不住成功的喜悦,急匆匆地乘车由上海抵达南京,那时从上海到南京要一整天的时间,孙中山是急性子,革命这么多年,身心疲惫,终于可以和摇摇欲坠的清廷分庭抗礼,迈出走向共和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坐在车上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当晚10点,孙中山就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大堂暖阁举行宣誓仪式,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总统府就设在现在的西花园。
选择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原因是多方面的,南京地处江南富庶之地,地位特殊,但最主要的是它的号召力,孙中山当时的志向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南京是明代开国时的首都,其象征意义不言自明。
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它标志着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同时,南京临时政府还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那时,清廷虽是腐朽,但却顽固地阻碍着历史的前进步伐。孙中山要实现推翻帝制的理想,必须要
依靠军阀头子袁世凯。袁世凯虽是纨绔子弟,不爱读书,但能力出众,在推动历史进步上作过一些事情。但他同时又擅长玩弄权术,要借他之力推翻晚清,实现共和,得有个价码。这个价码就是孙中山要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他。孙中山以民族大义为重,答应了这个条件。
袁世凯于1912年2月12日迫使宣统皇帝下诏退位之后,便要挟孙中山于13日提出辞呈,并迫使临时参议院于15日选举他为大总统。孙中山于第二天提出辞职。2月15日,孙中册到明孝陵祭明太祖,说了句:文奉身引退了。后于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当天,他还去了紫金山狩猎,并流露出他日长埋此地的想法。4月3日,孙中山就离开了怀有深厚感情的南京,离开了总统府。袁世凯言而无信,首先是玩弄阴谋,把临时大总统府第迁到北京,再接着于1915年12月黄袍加身,当起了洪宪皇帝,过了83天的皇帝瘾,遭世人唾骂忧惧而死。在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出现了滇系,桂系,奉系,直系等等,中国处于一盘散沙的境地。孙中山在辞职后的13年间,从没有间断过为维护共和的不懈努力,直到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抱憾去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他的临终嘱托。
孙中山在总统府总共呆了91天。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成立,以南京为首都,之后国民政府即以此建筑群为府邸。至1937年;先后有三人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即谭延凯,蒋介石和林森。南京沦陷期间,总统府遭遇了历史上的最屈辱,是黑暗的历史。这里被日军的第十六师团占作司令部。以后,伪新政府行政院在此成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战时的陪都重庆还都南京,仍以此为府邸。1948年5月蒋介石当选为总统,国民政府改称为总统府。
总统府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大门的原址,当年为太平天国时期建造的天朝宫殿天朝门,又称皇天门,。清军破城后,此门拆毁,另建两江总督署的大门,为木结构。 以后的十年中,历任政权都没有对此门做太大的改动。国民政府成立后,外事活动也日渐增多。蒋介石认为此门实在有碍观瞻,遂采纳了外长王正廷的建议于1929年,在清两江总督署的辕门原址上推倒重建大门,工程历时半载,建成了一座西洋式的大门。
新建成的大门为两层半建筑,一楼为门房和卫兵室,二楼为卫兵宿舍,顶楼为升旗平台,整座门楼系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严谨。是典型号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为体现中西合璧式的设计理念,在这座西式大门的正对面,又建造了一座中国传统式大照壁。为了建城的需要,照壁于2002年被拆除,政府准备在原
址照原样重建。
大门内两侧是类似朝房式的办公室,中间为一个花草繁盛的院落。大门对面就是大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金銮殿。
1853年3月末,太平天国的威武之师以号称50万的步军和帆樯万艘,由武昌顺江而下,势如破竹,一举攻克了清王朝的东南重镇南京,并从此定都于此(改南京为天京)。 洪秀全进城后,驻跸原清廷的两江总督衙署,旋即将其改建、扩建成天王府,正式的称谓是“天朝宫殿”。它既是洪秀全日常办公、居住的处所,也是天朝大会群臣计议国事,以及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因此,天王府实际上是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一个重要象征。可惜这座
宏伟壮观的建筑在天京陷落之际,竟“大部毁于兵燹”,后人已经绝少有知道其当年的非凡了。
天朝宫殿的兴建,自金陵定都的次月,前后历两期工程始竣。整个建筑平面,呈一南北向的长形方块“周围十余里”;四面数丈高的宫墙蜿蜒环绕,分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宫墙之外,又开凿了一道宽深二丈的“御沟”(护城壕)。同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天王府的规模大小,“似乎不在彼之下耳”。
那时人们走近天王府,首先必须经过一个占地约一方里的巨大广场。广场最南端,屹立着一列黄色大照壁,宽逾九十丈,上边彩绘着龙虎狮象图案,张挂着天王的若干诏旨。照壁以北又竖着“文武下马牌”,那是太平天国官员来到天王府前必得下马的地点。
在这个宫前大广场的中央,还建有数丈高的一座“天父台”。每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生日,他都要在此登台,“礼拜谢天”。届时,台上台下数十面大锣“齐鸣不已,声彻满城”,气象煞是雄壮。台的四周,“皆用黄布围遮台脚”,并支倚“天桥”(宽达丈余的扶梯)可上,平素亦不禁百姓登临,“惟登者必令下跪,以明敬天父之意也”。
据英国传教士富礼赐的《天京游记》叙述,当年他在广场一隅,还发现有一处“简陋的棚子”,里边陈放着“一只怪船,其形似龙,头甚大,船身已半朽了,但可辨往时油漆铺金,想必极为辉煌。”原来,这就是洪秀全率军由汉阳直取南京时所乘坐的旗舰“圣龙船”。太平天国将其保存、展示于此,显然不乏彰崇纪念意义。
步抵广场北尽头,跨过横卧于御沟之上的“五龙桥”,便来到了天王府外城的头道大门“真神荣光门”前。因为它是天朝宫殿的第一门,故又名“天朝门”、“皇太门”;又因为门首饰有一双栩栩如生的飞凤,也称之为“凤门”。
外城二道门的匾额上,则“金漆夺目”地题着:“真神
圣天门”。门的两侧有亭翼然,各以黄绿琉璃瓦覆顶,取名“吹鼓亭”。据说,洪秀全曾颁令:“日夜琴声总莫停,停声逆旨处分明。”因而吹鼓亭中,朝朝暮暮伎乐不歇,琴音悠扬,直演得偌大一座天王府,尽日飘溢着一派歌舞升平的醉人气息。
由于圣天门又是通贯天王府内城的头道门,所以它也叫“禁门”。当初,英国人富礼赐入府觐见天王时,也曾“闻知宫内只许女子居住,且有逾千之数。”他还在圣大门口遇见一位“龙鞋鹤发”的老门官,自称“年已甚高,当天王尚在襁褓中为贫儿时,即看顾他”,如今太平军坐了江山,洪秀全便把这个老乡亲安排到这儿专掌“内外关防”,还委了他一顶“梦王”的头衔。
踏进圣天门,再穿过修长的雨道和“忠义”牌坊,就到了天朝宫殿的核心所在———“金龙殿”,也称“荣光大殿”。其殿前,张悬着四盏硕大的红纱圆灯,系“元时宝物也”;重重门户,“间有帘幕,皆黄缎蟠龙,杂缀零珠碎玉”;殿心,赫然一把沉香椅,“大逾合抱,雕镂极细”,“左右弓刀无数,四壁森森”。屋里陈设的种种珍玩,“俱价值连城物”,甚至有从圆明园流散的稀世之宝。
金龙殿后边,还有“基督殿”、“真神殿”等九进殿宇,全都与府内的所有殿厅一般,“庭柱以朱漆蟠龙,鸱吻用鎏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最末一进殿字为三层大楼,“顶层绕以阑阑内置长窗,屋上覆黄瓦,四角悬檐铃,登眺可及数十里”。洪秀全曾说天朝“自有九重天庭”,或许即是指的这一番殿宇衔叠、深重莫测的布局罢。
许多野籍都描述了天王府的“宫垣巍峨”、“金碧辉煌”、“穷极壮丽”。当年由“素性机巧”的两名广西工匠宾福寿和张维昆并肩担纲,规划督造;同时,从苏、徽、鄂一带招募了大批“匠作兄弟”,日夜赶工。府邸落成,宾、张二人受到了洪秀全的特别“恩赏”,分别被擢升为“冬官又正丞相”及“殿前丞相”之职。
然而,这座凝集着江南无数工匠心智与汗水的巨制,在1864年7月天京沦陷后,却最先遭到了清军灭绝人性的野蛮劫掠,大半焚毁。而洪秀全本人葬于荣光大殿下,被曾国荃令士兵掘墓,鞭尸,焚烧,最终可谓灰飞烟灭。可叹他生前贵为天子,死后却连安身之地都没有,。
后来曾国藩在天朝宫殿遗址重修清廷两江总督衙署,使诸如西花园石舫、荣光大殿、内朝房以及五色石井栏等天王府的故迹,在其无意间获幸留存了下来。
民国时,这敞开的大堂是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大堂正中上方有一匾额,是孙
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
总统府的礼堂为历任政府或政权举行活动的的场所,礼堂由著名建筑师卢树森设计,在原两江总督署旧花园的基础上翻修,总面积扩大了一倍,室内的圆柱全部采用西式装修。
礼堂作为总统府在民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建筑,1937年,南京沦陷后,日军扶持的汪伪政权于1938年3月28日在这里成立。1948年,蒋介石在礼堂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其他如总统纪念周,一些重要的会议,茶会,宴会都在此举行。
二堂的建筑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西式为辅,在体现民族特色之中,变透露出西洋的味道。大厅是外国使节谒见中国领导人的地方,之后再到礼堂递交国书或举行其他仪式。会客室为西式平房。蒋介石等政要会见宾客的摄影处。
总统府内的政务局大楼,建筑风格与会客室相仿,亦为砖木结构。造型古朴,厚实端庄。该楼建于1925年,是江苏督军孙传芳公署办公楼。1946斫曾是国民政府文书局及总统府政务局办公楼。蒋介石高级幕僚陈布雷等人曾在此办公。
沿总统府中轴线一路前行,迎面可见总统府办公楼,因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故又名子超楼。楼前有两棵雪松,是当年林森亲手种下的。子超楼立面采用西式的建筑平面组合与立体构图,中间高,两边低,属于典型的行政性建筑。这幢大楼历时两年完工,耗资10多万,在当时财政紧缩的情况下,可谓天文数字。一楼为总统府文书局办公室,二楼为总统府中械所在地,是总统,副总统和秘书长的办公室,上楼可乘电梯,电梯是美国奥的斯公司的最新产品,只有蒋介石,李宗仁,林森等国民党政府高级政要才有资格乘坐此电梯。三楼是国务会议厅和办公室,四楼为总统府电讯室和卫兵职员室。
总统府办公大楼的顶端为一木制的瞭望厅,站在这里,四下望去,整个总统府大院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