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堂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与早期代表人物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称为“社会学之父”其主要内容有:
1,科学的序列。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秩序和进步是他的两个核心概念)3,研究方法,(实证法)
斯宾塞的内容:1,社会有机体论。2,社会进化论(积聚和分化)
马克思是公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思想奠基人。
涂尔干是社会学年监学派的创始人,内容:社会学研究对象、失范、功能分析。
韦伯是对社会学思想形成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
内容:1,理解社会学(人和行动是基本单位)、2,社会行动类型,合理性是核心(目的、价值、情感、传统思维)。3,理想类型。4,科层制(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权威型、法理权威型)。
第二节社会学的发展
最早把欧洲社会学引入美国的耶鲁大学的萨姆纳。美国早期社会学家是布朗大学的沃德。
芝加哥的三个第一:1893年办第一个社会学系、1894年著《社会研究导论》、办第一份社会学刊物。
芝加哥的主要成就:1,开拓了社区研究。2,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3,创建符号互动论。
在中国:传入期1891-1911,成长期1912-1927,建设期1928-1952,恢复期1979-至今
第三节社会学本土化
本土化:、使移植来事物扎根于本乡土,适应本土特性并发展。
一,社会学中国化与本土化:1,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2,协调经济与人为任务。3,理论联系实际。
4,借鉴成功经验。5,造就专业队伍。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人的本性是人的社会性。
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应用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
一,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规范性功能)
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以实证方式,对个人与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变化的关系、行为态度等社会现象。
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筹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一,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1,问卷调查: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补调查者收集资料的定量研究方法。
2,实地研究(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是研究者置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使成为其中一员的观察方法。3,社会实验方法:根据假设,在控制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证实社会现象变量因果关系的方法。4,非介入性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现在的,以文字数字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现存资料、历史比较)二,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曲归纳、分类、比较而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的概括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第四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2,冲突理论。3,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
4,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提出的社会行动三个要素:目标、情境、规范。
A-适应环境---经济功能工G-实现目标---政治功能I-社会整合---社会控制L维持价值---文化功能
第三章社会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一,社会的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2,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4,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社会唯名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代表人物是韦伯,把个人的行动视为社会学研究。社会唯物论: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代表人物是涂尔干,把社会当作一个具体事物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1,社会性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3,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需要三种: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要)。4,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社会结构
社会是个人以角色的名义与他人互动构成的关系网,就是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来现为相互联系四个体系:1,角色人格体系:人格包括价值标准、能力、气质,这个体系是初始关系体系。
2,价值规范体系:价值标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及用处大小的判断,是角色人格体系的核心要素。3,权力制度体系:权力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中以威胁惩罚的方式强制他人接受自已的意志。
4,行为交换体系: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人的社会关系是以一定生产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社会关系体系。
1,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最早的,简单的,直接互动关系。
初级关系表现为:夫妻、兄弟姐妹、父母子女、邻里。次级关系表现为:政治关系、宗教关系。
2,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结合关系是社会共性的基础。
结合关系分为:和睦、协作、共同、强制关系。对立关系表现为:反感、竞争、斗争、敌对关系。2,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形式:血缘氏族关系和血缘家庭关系。
地缘关系存在方式:村落。业缘关系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一,怎样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1,逐步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关系。2,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建设。
4,加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间要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的基本要素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
人口资源: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力资源: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是生产要素最积极活跃的主动要素。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自然资源分为:环境资源、生特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特点:有限性、无限性、系统性、分布不均匀性。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布朗首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宣言》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1,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矛盾。2,发展不平衡与利益冲突。
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强调发展消除贫困。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3,代际机会均等。
4,改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5,改变对自然界传统态度。
第四章文化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广义文化: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文化:指精神文化。价值观是核心。一,文化的特征;创造性,习得性,共享性,累积性,特殊性和共性。
二,文化的构成要素:1,物质形态要素(基本要素)。2,精神形态要素。3,语言符号要素。(是创造其他各种文化要素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4,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三,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2,文化集从。3,文化模式。
四,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价值整合—最基本、规范整合、结构整合)
2,社会导向功能(提供知识,积累成果)3,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