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一.定义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
二.五脏:心、肝、脾、肺、肾。
共同的功能:贮藏精气,形态都是实质性器官
内脏的内容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形态:中空的器官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功能象藏形态象府
三.内脏分类的依据
根据功能的不同
把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根据形态的不同
四.藏象学说的形成
形成年代:春秋战国时代,标志:《黄帝内经》
①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三个方面②长期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③反复的医疗实践
五藏象学说有何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详于脏略于府
3.详于功能略于解剖
4.中医学的内脏不仅是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的概念。
五脏
(一)心
在胸中偏左在五行属火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
功能
心主神志
心主血脉
心动力推动血液运行
心脏搏动
血营养物质
脉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发挥营养作用。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
心气充沛
血液运行的三大要素血液充盈
脉管通利
脉象和缓有力
心气充足
血(液)运(行)正常
*生理面色红润光泽
血液充盈
但以脉管通利为前提条件
心慌气短
心气无力脉象无力
血行障碍
*病理心血不足─面色淡白
胸部刺痛
心脉瘀血口唇青紫
脉涩
心主神志
①广义: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神
②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精神振奋生理:心主神志正常————————————神志清楚
反应灵敏
思维敏捷
记忆力强
精神不振、神志不清、反应迟钝
病理:心主神志异常思维混乱、记忆力差(健忘)
失眠、多梦、心烦不安
心主血脉
之间的关系是:血液是神志的物质基础,神志是血液心主神志的外在表现。
心血充足:心主神志正常。
心血不足:心主神志异常
心在志为喜
喜由心生,大喜伤心,故喜为心志。
正常的喜有利于血液的运行,使心情舒畅。
血行障碍
①耗伤心气全身乏力,甚则死亡
大喜伤心精神不集中
②损伤心神
失眠、多梦
心在液为汗
汗——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从汗孔透达于体表的液体。
“阳加于阴谓之汗”——《内经》
为什么说汗为心之液?
①汗为津液所化
②津液与血又同出一源——血汗(津)同源故汗为心之液
③血又为心所主
心在体合脉
因脉与心直接相联,脉的功能与心有关,故心在体合脉。
心其华在面(华-光泽之意)
是指心血的盛衰在面部表现最明显
心血充足——面色红润有光泽
心血不足——面色淡白无华
心开窍于舌②心的气血上养于舌故心开窍于舌
③心的功能有助于舌的功能
①搅拌事物
*舌的功能②辅助发音
③触食味觉
舌体红润、运动灵活
生理:心的功能正常语言流利、发音自然
味觉灵敏
心血不足-舌体淡白
病理:心的功能异常心阴不足-舌体瘦小
心火上炎-舌上生疮
心神异常-舌强舌硬
肺
在胸腔左右各一,在五行属金与大肠相表里。
Δ一.肺为华盖——因肺在胸腔位置最高,居五脏六腑之上并遮盖心脏,故肺为华盖。
Δ二.肺为娇脏——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又与大气直接相通,易被邪侵,故肺为娇脏。
1.肺主气司呼吸
三.肺的功能 2.肺主宣发肃降
3.肺主通调水道
4.肺朝百脉主治节主一身之气
1.肺主气————————————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是指全身的气机调节都由肺主管。
a宗气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
体现在脾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胸中合成了宗气b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调节了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主呼吸之气
b肺有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的作用
①促进了气的生成
生理意义②调节了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③保证了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肺主宣发肃降(宣发:宣发布散,肃降:清洁下降)
肺主宣发:是指肺具有向上向外宣发布散的作用。
体现在:①肺将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降气)
②将水下降到肾(降水)
③将水谷精微下降到五脏(降营养)
④能清除肺与呼吸道的异物(清异物)
肺主宣发
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了呼吸功能。
肺主肃降
影响呼吸功能出现咳嗽、咳喘
肺失宣降影响水液代谢出现痰饮(导致水肿)
影响气血运行
3.肺主通调水道(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水液运行的通道)
是指肺具有疏通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
痰饮
病理:肺主通调水道失职—水液代谢障碍水肿
小便不利
4.肺朝百脉主治节
a.肺朝百脉(朝—聚会之意)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经脉聚会到肺,通过肺的会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运行到全身发挥营养作用。
肺助心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肺助气—有助于心血的运行。
b.肺主治节(治理调节之意)是指肺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
(可有可无)体现在:
①肺主呼吸
②肺治理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归纳为一主三调气、血、水)
③肺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
④肺治理调节水液的代谢
肺在志为悲(忧)—悲(忧)由肺而生,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伤肺,故肺在志为悲为忧。
肺在液为涕。
涕由鼻而出,肺又开窍于鼻,故肺在液为涕。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肺热:鼻流浊涕
肺燥:鼻干无涕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外合皮毛,肺主皮毛)是指肺将水与水谷精微宣发到皮毛,温养润泽皮毛故肺外和皮毛。
皮肤致密
正常:皮毛得养毫毛光泽
抵抗力强
肺的功能皮肤疏松
毫毛干枯
异常:皮毛失养抵抗力弱(下降)
自汗易感
侵犯肌肤咳嗽
外邪肺失宣降胸闷
内传于肺咳痰
肺开窍于鼻
①鼻乃呼吸道的最上端内通于肺
②肺的功能有助于鼻的功能故肺开窍于鼻
③肺的病变反应于鼻
鼻窍通常
生理:肺的功能正常
嗅觉灵敏
鼻窍欠通
病理:肺的功能异常
嗅觉迟钝
脾在腹部,在五行属土与胃相表里。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
脾的功能脾主升清
脾主统血
脾主运化(运—转运输送,化—消化吸收)
运化水谷
运化水液①将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运化水谷体现在②将水谷精微吸收
③将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
消化吸收气
生理: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血旺盛营养人体使人体健康无病功能正常津液
消化障碍纳呆
吸收腹胀
病理:脾失健运消化吸收异常便溏
气少气乏力
水谷精微不足血衰少头晕眼花
津液面黄肌瘦
运化水液:是指脾具有将水液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
宣发形成
肺体表汗
水口胃
脾
小肠
肾浊中之浊膀胱
大肠浊中之清
糟粕之物排出体外
说明:脾吸收水液上束到肺,同时再由肺下降到肾,再由肾上升到肺,都靠脾的转输作用。
脾为水之输转站
作用
脾为水之中原
①保证水液的正常运行
生理:脾气健运
②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的停留
水肿
腹水
①水液代谢障碍痰饮
病理:脾失健运内湿
②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人出生以后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故脾为后天之本。
②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化生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脾为气
血生化之源。
脾主升清(升上升,清精微物质)是指脾具有上升精微物质与升提内脏防止下垂的作用。
①脾吸收水谷精微上输到心肺变为气血营养全身生理意义
②升提内脏防止下垂
久泄久痢
精微下陷头晕眼花
少气乏力
病理:脾气不升胃下垂
肾下垂
内脏下垂子宫脱垂等
脱肛(直肠粘膜脱垂)
脾主统血(统:统摄控制的意思)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作用。
心动力作用
脾约束作用
鼻衄
齿衄
肌衄
导致吐血
脾不统血各种出血咳血等各种出血*可用归脾汤加减
尿血
便血
月经过多
崩漏
脾在志为思(思由脾生,思则气竭,过思伤脾,故脾在志为思)
纳呆、腹胀、便溏
过度思虑脾失健运少气乏力
头晕眼花
面黄肌瘦
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脾又开窍于口,故脾在液为涎。
稠者—唾
唾液唾液
稀者—液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化生气血营养肌肉,故脾在体合肌肉
脾化生气血营养四肢,故脾主四肢
肌肉肌肉坚实丰满生理: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得养
四肢四肢健壮有力
肌肉肌肉消瘦
病理:脾失健运气血不足失养
四肢四肢无力
脾开窍于口
①脾是消化道的最上端内通于脾
②脾的功能有助于口的功能故脾开窍于口。
③脾的病变反应于口
脾的功能正常食欲进增
口味正常
脾的功能异常食欲减退
口味异常
脾其华在唇
是指脾脏的功能盛衰在唇上可以反映出来。
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口唇红润光泽
脾失健运气血不足口唇淡白
肝
在右胁下,但其经脉布于两胁,在五行属木,与胆相表里。
肝主疏泄
功能
肝主藏血
(一)肝主疏泄(疏:疏通;泄:宣泄、宣发、升发)是指肝脏具有疏通宣泄升发的作用。
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
1.调畅气机:肝的疏泄调节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机调畅
肝主疏泄正常气血和畅
经脉通利头胀、头痛,头晕目眩
肝脏功能正常疏泄太过—气逆甚则呕血、突然晕倒
不省人事
胸胁胀痛
肝主疏泄异常乳房胀痛
疏泄不及—气滞少腹胀痛
脉玄
2.调畅血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肝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血液的运行。
肝失疏泄气滞
胀痛刺痛
3.协助水液的代谢
肝主疏泄疏通水道,促进肺脾肾的功能,协助水液的代谢。
水肿
肝失疏泄水液代谢障碍等
腹水
4.促进脾胃的运化
促进脾的升清
肝主疏泄促进胃的降浊三者共同完成饮食
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的消化与吸收
影响脾的升清腹痛、腹泻
肝失疏泄影响胃的降浊恶心、呕吐
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黄疸
5.调畅情志
正常的情志活动要依靠气血的正常运行,肝有调畅气血的作用,亦有调畅情志的作用。
肝主疏泄—心情舒畅
肝失疏泄—精神抑郁、闷闷不乐、心情不舒、急躁易怒
6.调畅冲、任二脉
肝主疏泄调畅冲、任二脉的气血,保证月经的按期来潮。
肝失疏泄月经不调
7.肝在志为怒
怒有肝生,大怒伤肝,肝病易怒,故怒为肝志,怒病治肝
8肝在液为泪
泪由目生,肝又开窍于目,故肝在液为泪。
9.肝在体合筋其华再爪(zhǎo)
肝藏血血养筋,故肝在体合筋。
关节运动灵活
肝的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筋脉得养
四肢强健有力(肝血充足筋脉得养)四肢麻木
肝的功能异常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关节屈伸不利
肢体颤动
(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酸软无力
易疲劳
其华在爪(zhǎo)
爪为筋之余,是指肝藏功能的盛衰可以在爪甲上反映出来。
肝的功能正常
(肝血充足
肝的功能异常
(肝血不足
10.肝开窍于目
①肝的经脉上联于目
②肝血上养于目故肝开窍于目
③肝的功能有助于目的功能
④肝的病变反映于目
肝的功能正常肝血充足目得养视力强
视力下降
肝血不足头晕目眩
肝的功能异常雀目
肝火上炎两目红赤
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肾
在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与膀胱相表里。
肾主藏精
肾的功能肾主水
肾主纳气
一.肾主藏精是指肾对精气有闭藏的作用。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基本物质。
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二者都藏于肾。
后天之精: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
二者的关系是先天促后天
后天养先天
①构成胚胎繁衍后代
肾精的作用②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
③肾精能化生气血
④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名词解释
肾精:即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肾气:即肾精所化之气,实际是指肾的功能。
肾阴:对人体起滋养和濡润作用
肾气
肾阳:对人体起温煦推动作用
肾阴:即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精化生肾气
肾阳:即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虚寒象
病理肾阴虚热象
肾(气)虚腰酸腰痛
☆肾为先天之本:因为肾藏有先天之精气,是脏腑阴阳的根本,生命之源,故肾为先天之本。
二肾主水
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与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
肾的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为肾的气化。
①肾的气化贯穿于整个水液代谢的过程。
如胃的摄入水液,脾的运化水液,肺的通调水
道,膀胱的贮尿与排尿及三焦水液通道,都靠肾的气化作用。
②肾的升清降浊
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下降到肾的水液分为浊中之清与浊中之浊。
浊中之浊注入膀胱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浊中之清上升到肺继续代谢
古人曰:“肾为水之下源”
三.肾主纳气(纳:摄纳之意)
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肺为气之主肺主呼吸
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
呼多吸少
肾不纳气呼吸表浅
上下气不能接续
动则喘甚
肾在志为恐(惊)
恐(惊)由肾而生,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惊都能伤肾,故恐(惊)为肾志。
肾在液为唾
唾为肾精所化,故肾在液为唾。
肾在体合骨
齿为骨之余
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肾在体合骨。
骨骼健壮有力
肾精充足生长发育正常
囟门迟闭
小儿身材矮小
肾精不足骨失养骨骼脆弱
老人易于骨折
齿为骨之余
肾藏精,精生髓,髓充养于齿,故齿为骨之余。
牙齿洁白光泽
肾精充足
齿得养牙齿坚固牙齿枯白
肾精不足牙齿松动
齿失养易于脱落
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
肾藏精,精生髓,髓造血,血养发故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
黑(乌黑)
肾精充足发得养浓(浓密)
泽(有光泽)
枯
黄
肾精不足发失养稀
落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①肾开窍于耳
☆名词解释脑为髓海: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脑,故脑为髓海。
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脑,脑充养于耳,故肾开窍于耳。
肾精充足耳得养听力正常。
肾精不足耳失养:听力下降、耳鸣、耳聋。
②肾开窍于二阴
尿道:排尿
前阴都靠肾所主管外生殖器:生殖功能
后阴:肛门:排便
六腑
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以降为顺
共同特点:以通为路
传话水谷(生理)以升为逆
唇为飞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七冲门胃上口为贲门
胃下口为幽门
大、小肠联接处为阑门
大肠末端为魄门
胆
位置:胆附着于肝的短叶间与肝相表里。
贮藏与排泄胆汁
功能参与精神活动(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产生于肝藏
味:苦
胆汁颜色:黄绿色
贮存:胆囊
排泄:小肠(西医为十二指肠)
作用:帮助消化脂肪
☆胆为什么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府呢?
因为胆贮藏与排泄胆汁,而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故为六腑之一,又因胆囊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作用且不与水谷直接接触与胃肠等腑有别,故又为奇恒之府。
胃①太沧
在上腹部,又称胃脘有②水谷之海之称
③水谷气血之海
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接受;纳:容纳;腐熟:
初步消化)
作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指胃接受食管下传的饮食物并容纳于胃,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
②主降:是指胃将初步消化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以近
一步消化。
胃不受纳:纳呆
胃的病变胃不腐熟:脘腹胀满
不降而上逆:呕吐、呃逆
小肠
在下腹部与心相表里。
功能
受盛化物:是指小肠接受胃下传的食糜以进行长时间进一步消化,形成水谷精微与食物残渣。
泌别清浊
①小肠将水谷精微吸收
②将食物残渣下传大肠
③小肠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
小肠的病变
①吸收障碍
②消化不良
大肠
位于下腹部于肺相表里。
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大便定从肛门排出体外。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的病变是大便异常。
膀胱
在小腹部与肾相表里。
功能:贮存与排泄尿液。
它的功能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膀胱的病变:小便异常。
三焦
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有名而无形,有孤腑之称。
①通行元气—是气升降出入的道路。
功能
②是水液代谢的通道。
三焦的归属与功能划分
上焦:横膈以上为上焦。
包括心肺。
功能:上焦如雾
中焦:横膈一下肚脐以上为中焦。
包括脾胃
功能:中焦如沤
下焦:肚脐以下为下焦。
包括肝、肾、大肠、膀胱
功能:下焦如渎。
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是指脑、髓、
骨、脉、胆、女子胞。
因为它们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功能象藏形态象腑,故为奇恒之府。
脑: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
《内经》曰:“头者,精明之腑”
☆脑为髓海:肾藏精,精生髓,髓聚脑,故脑为髓海。
髓
充养于脑的——脑髓
由肾精所化生充养于骨的——骨髓
充养于脊的——脊髓
骨(为肾所主)
是人体的支架,由髓所养(骨为髓之腑)
脉
是血液运行的管道,为心所主,脉为血之腑。
女子胞在小腹部
主持月经
功能靠“肾”“天癸”“冲、任”二脉及“肝
孕育胎儿脾”的协助
☆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具有促进性腺发育而至成熟的作用。
任脉通
①肾精充足子宫月经按期来潮,
冲脉盛阴阳合故有子。
②肝主疏泄——调节月经化生月经
③脾能生血、统血————
(营)养胎(儿)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之间的关系
心主血肺主气
主要表现在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肺主气气为血之帅,有利于心血的运行生理气与血
心主血血为气之母,有利于肺气的升降
心悸
肺气不足心脉瘀阻胸闷、胸痛
病理脉涩
胸闷
心脉瘀阻肺失宣降
咳喘
2心与脾之间的关系
心主血脾生血、统血
心主血:心血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
血的生成
生理脾主运化:脾的运化要靠心血提供营养二者共同完成血液的正常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运行
血液的运行
脾统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脾气不足
病理心脾两虚
心血不足
3心与肝之间的关系
心主血—推动血液的运行
血行方面
生理肝藏血—调节血量
心主神志
精神方面二者共同完成人体的精
肝调畅情志神活动
心不主血
病理出血(造成心肝两虚)
肝不藏血
4.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心火下降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
水火既济
肾水上升以制心火,使心火不亢心肾相交生理肾藏精,精生血
精血互化心主血,心血要靠肾精而化生
心藏神,肾藏精,精是神的物质
精神互用
基础,神是精的外在表现
水火失济:心火不降,肾水不升,以致心肾不交(失眠)
血少
病理精血互损
精亏
精衰神少
精神互伤
神少精亏
5.肺与脾之间的关系
肺吸入的清气
气的生成方面在胸中合成生理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了宗气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二者共水液代谢方面同完成
脾主运化水液为水之中源水液代谢
肺气虚呼吸无力肺气虚
气的生成不足导致
病理脾气虚水谷精微不足
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
水液代谢障碍水肿、腹水、痰饮、小便不利
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液
6.肺与肝之间的关系肝主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生理:对全身气机的调节共同完成对全身气
肺主降—肺主呼吸调畅气机的调节肝升太过
病理气火上逆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甚则木侮金)
肺主呼吸为气之主
呼吸方面二者共同完成呼吸功能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生理肺主宣降通调水道二者共同完成水液代谢方面为水之上源水液的代谢
肾主气化升清降浊
司膀胱之开合为水之下源
金能生水,肺阴能下养肾阴阴液方面(金水相生)
水能润金,肾阴能上滋肺阴
肺不主气
呼吸方面呼吸功能障碍(异常)
肾不纳气
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
病理水液代谢方面水液代谢障碍,水肿、小便不利
肾失气化不能升清降浊
肺阴不足
阴液方面肺肾阴虚
肾阴不足
肝主疏泄有助于脾的运化
疏泄运化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能化生肝血营养肝脏
生理—
血行方面
肝失疏泄
疏泄与运化肝脾不和
病理脾失健运
脾不统血
血行方面导致各种出血
肝不藏血
9.肝与肾之间的关系
肾藏精,精能生血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生理肝藏血,血能化精
肾主闭藏,以制约肝的疏泄太过
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以制约肾的闭藏太过
精血互损肝肾精血不足
病理男子:遗精早泄、滑精甚则不射精藏泄失度
女子:月经过多、崩漏或者月经过少、闭
经
10.脾与肾之间的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促后天
先天与后天脾为后天之本,后天养先天
生理脾主运化水液
水液的代谢完成人体水液代谢过程
肾主持全身水液的代谢
肾阳不足脾阳不足脾肾阳虚
病理
水液代谢障碍水肿、腹水、小便不利
*脏间关系歌
五脏功能要记清,脏间关系更要明。
心肺二脏在气血,心脾生血与运行。
心肝主血与神志,心神水火既济灵。
水液代谢有肺脾,气谷相合宗气成。
肺肾呼吸水代谢,脾肾二天互滋生。
血液运行有肝脾,疏泄运化要分清。
肝肾精血互转化,乙癸同源记心中。
气血调节有肺肝,气机升降牢记胸。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阴阳表里关系
1.心与小肠有表里关系心的经脉络于小肠
①在经络上相互联络
小肠的经脉络于心
②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能化生心血
心血也能营养小肠
心火亢盛能循经下移小肠小便短赤③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烦
小肠有实热能循经上移于心
口舌生疮2.肺与大肠有表里关系
肺的经脉络于大肠
①在经络上相互联络
大肠的经脉络于肺
肺主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
②在生理上相互为用
大肠的传导有助于肺的肃降作用
肺失肃降导致大肠传导失职—出现大
便不通③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大肠传导失职导致肺失肃降
3.脾与胃有表里关系
①在经络上相互联络
②在生理上相互为用
脾胃脏,脾为阴,脾主升,
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
二者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胃为腑,胃为阳,胃主降,物的消化与吸收
胃主受纳,喜湿而恶燥
③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脾气不升上:纳呆、恶心、呕吐
脾胃升降失常中:胃脘胀满
下:大便异常
胃气不降
4.肝与胆有表里关系
①在经络上相互联络
肝的经脉络于胆
胆的经脉络于肝
②在生理上相互为用
消化方面肝主疏泄分泌胆汁二者共助
胆贮藏与排泄胆汁消化
精神方面肝主谋虑肝胆相济勇敢
胆主决断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