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比单纯用针刺治疗效果佳,起效快,便于广大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面部推拿;面瘫
【中图分类号】r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22-0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
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一般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而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认为局部受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临床上常用针刺治疗较多,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及时并早期促进面部功能恢复,我院采用针刺配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并为广大患者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脑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
1.2.1 针刺
体位: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
取穴:患侧地仓、颊车、水沟、四白、阳白、翳风、合谷(双侧)、足三里
定位: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阳白:在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1]
手法: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2]。
1.2.2 面部推拿
在发病一周后加面部推拿,具体方法如下:
①先在额部用拇指分推法放松额部,然后用轻柔手法沿面部肌肉走行方向按揉面部肌肉,使面部肌肉放松,再分别点压攒竹、阳白、太阳、四白、颧髎、迎香、水沟、承浆等穴位;②面部肌肉训练:由额部至下颌部或由下颌部至额部,当患侧面肌不能主动收缩时,对面肌进行被动活动或辅助活动;当患侧面肌能进行主动收缩时,可根据患者面部肌肉力量给予不同的阻力训练,如抬眉、皱眉、闭眼、示齿、撅嘴、张口等动作,双侧同时给予阻力,健侧阻力大于患侧,每次持续收缩5秒,休息10秒,反复做5-10次;③嘱患者可嚼口腔糖,使用患侧咀嚼食物或热敷患侧等日常生活锻炼面部肌肉。
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protmant临床评分方法的皱眉、闭眼、动翼、微笑、吹口哨、鼓腮等6项主要运动评分:①治愈(﹥18分):面瘫症状完全消失,经检查面部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15-18分):面瘫症状基本消失,但做表情动作时面部略有偏歪,阴天时面部稍有凉、麻木等不适感;③有效(﹤15分):症状部分改善,做表情动作时,面部有一定的偏歪或偶有痉挛;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3]。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受损,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乏源,气衰血少,营卫不调,腠理疏松,脉络空虚,加之起居不慎,风寒、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上窜逗留于面部,侵淫肌肤,入经入络,以致面部、耳部阳明、少阳之络脉阻滞不畅,气血运行迟涩,痹阻经络,经络瘀滞则经筋肌肉失养,颊筋缓而不用,驰纵不收而成呙[4]。
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过程中,我们选取患侧地仓、颊车、水沟、四白、阳白、翳风、合谷(双侧)、足三里等穴位,可以疏通面部经络,使经络通畅,气血和顺,筋脉失养得以改善,合谷、足三里为手足阳明经的要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可振奋阳明经气,补气活血,疏通经络,配合面部推拿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面部肌肉功能,维持与恢复面部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促进面部神经、肌肉的早期功能恢复。
针刺结合面部推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濡润筋肉的作用,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因此针刺结合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简单、方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的方法,便于广大患者在临床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刘华.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的关系[j].中国康复
理论与实践,2007.13(6):551-552.
[4] 刘红.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57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