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认识“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作用、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等的基本史实,归纳总结中共在1927至1936年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探索出了怎样的新的革命道路,分析中共成功探索的原因。
(3)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的召开,分析长征的原因和胜利意义,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史实,分析南昌起义的背景,结合现实分析南昌起义的影响,使学生学会联系的学习方法,将前后发生的事物联系起来,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
(2)引导学生疏理由八七会议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基本史实,理清中共在这一阶段抗争探索的足迹,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深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联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分析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联系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析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意义,培养学生联系历
史,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
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一次次使革命转危为安,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开始独立自主地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实践、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
难点
南昌起义的背景、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遵义会议的意义,理清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反抗和探索斗争的线索及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坐落在南昌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南端,它是1977年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50周年而建立的。塔的正北面是夜间也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堂”九个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的花岗岩石碑。塔顶由直立的石雕步枪和用红色花岗岩拼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组成。那么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新课讲授
(一)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为挽救革命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这场起义势在必然,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南昌起义。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练习册,理清南昌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1.原因:大革命失败使中共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经过:时间、地点、结果、起义后部队的去向
3.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这些重要成就正是在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基础上获得的。
【问题探究】:南昌起义夺取了南昌这个城市,最终南昌起义的余部去了什么地方?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后于1928年4月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最终起义军余部都转入农村。说明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强大,革命力量逐渐转入农村。
(二)土地革命
导入本目: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反抗和探索还在继续,从1927至1936年中共开辟、扩大、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1)、八七会议(党中央的决策指示)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理清八七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和影响,并完成相应的学案练习。
时间、地点:1927年在武汉
会议内容:1.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会议影响: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实践探索)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理清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
【问题探究】: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答案:由城市转向农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升理论,更促发展)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弄清“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作用
1、思想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作用:使根据地不断扩大,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引导学生回忆大革命失败时,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解释课题的涵义)
展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动态示意图。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弄清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的领导者和成果;红色政权建立的时间、地点、政权名称领导者等
【问题探究】
1.从1927年“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到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以争取革命的胜利?
答案: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发动农民的力量?如何发动农民?
答案:原因:①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受封建剥削深,生活困苦,有革命要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②广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易于中共力量的发展壮大。
发动农民:中共通过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从而激发了革命热情。
(三)红军长征
导入本目:中共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的扩大,使国民党十分恐慌,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围剿”,前四次反“围剿”都取得了成功,但第五次失败了。为什么?中共该怎么办?
1.长征的原因:(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原因):
①“左”倾错误的推行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的经过:
长征初期的挫折
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1
背景: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长征初期的挫折和损失
内容::①在军事上: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②在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