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器官名词的隐喻与转喻研究

人是社会的核心,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在汉语中存在着大量与人体有关的词语。今天,这些词语已不再单单指称人体器官,而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人体器官名词的语义从隐喻和转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人体词语隐喻和转喻的系统性及形成。

标签:人体器官名词隐喻转喻机制系统

为了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语言应运而生。人体词语作为名词与汉语里普通名词一样具有语义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多义性和文化性,除此之外,人体词语还具有隐喻性和转喻性两个个性语义特征。其中,人体词语的隐喻性包括对外界事物整体的隐喻和对人体部位的部分隐喻两个方面;人体词语的转喻性包括人体词语转指人、转指长度单位、转指人体相应部位的特征或功能、转指人体部位相应的动作行为四个方面。

一、人体词语与普通名词的共性语义特征

(一)客观性

语义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语义是客观的。正是因为世界上客观存在“山、人、狗”等事物或现象,人们才有可能通过认识形成相应的概念从而创造出表现这些概念的音义结合词来。“头”这个词之所以“是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的最前部分,长着口、鼻、眼等器官”,是由“头”这个器官的特点决定的。古代典籍中没有“人造卫星”“电脑”这些词,因为这些事物在古代不是客观存在的。

(二)历时变化性

语义的历时变化由两方面原因形成。一方面源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词义以客观世界为内容,客观世界的变化必然引起语义的变化。《汉语大词典》列出的“心”的15个义项中有14个义项呈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前三个义项为具体的器官实物义项——“心脏: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肌性器官”“心脏所在的部位泛指胸部”和“胃部”。另外有三个义项体现了从实物义到非实物义之间的过渡:“木上的尖刺、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某些点心的馅子,如包子心、饺子心”“中心,中央”。这是人们由心脏在人体所处的位置而联想到外界处于中心位置的具体事物。或者进一步舍弃具体事物而仅提取中心位置这一特征,将这个特征的意义赋予“心”,如“中心,中央”义。剩下的8个义项为抽象的义项。

(三)共时多义性

由于各种原因词义在历时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丧失有些义项。如“脚”的本义为“下腿”,这一义项早在先秦就已存在,先秦时“脚”还可以用于指称“整个下肢”。”脚”的“足”义在汉末出现,在晋代成熟(董志翘,1985),唐代以后“脚”在基本词汇中已代替“足”,现代汉语中,“脚”指“下腿”或“下肢”的本义已经消亡,“脚”专指“足”,即“接触地面、支持身体和行走的部分”。

(四)文化性

语言是和文化密切相关的,语言词汇反映它所服务的文化。人体词语寄托了古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词义反映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人、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文化习俗使得不同语言中的人体词语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派生义。如许多西方人的鼻子向前凸出,这个特征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并引发了他们的有关联想,从而赋予其特有的意义,指“形状和位置似鼻子

的东西(如飞机的机首、轮船的船头、汽车的前端、冲浪板的前部、甚至乌龟壳隆起的背部等)。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汉民族讲究仁义道德,为人做事遵章守循,礼让三分。于是“体”便有了“体统;体制”义。

二、人体词语词义的隐喻系统性

这里所说的隐喻系统性有别于Lakoff&Johnson(1980)的隐喻系统性。后者指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整体转移到另一领域,从而使隐喻具有系统性。本文所说的隐喻系统性指人将自身各部位的认识投射到周围事物上,建立由各个隐喻概念构成的相互联系的隐喻系统。依照这个概念我们将人体词语的隐喻粗略地分为两类:

(一)从人体自身某一部位出发,根据它的形貌或位置、功能等特征来认知周围的事物。即将社会生活中与我们身体的某一部位存在形貌、位置或功能等相似的客观事物与我们的身体部位进行类比投射,于是便出现了以某一特定身体部位为核心构建的一系列隐喻。如“脚”的位置特征是在身体的最下部,所以在我们认知外界事物时,用“脚”去隐喻地指称事物最下端的部分。如“墙脚、山脚、箭脚、地脚、韵脚、注脚、鬓脚、根脚、裤脚、秧脚、雨脚、床脚、泔脚”等。又如“口”具有中间空的形状特征,又有出入通道的功能,所以在认知的过程中用“口”指称世界中具有这两项特征的客观事物,形成一个关于“口”的隐喻系统。如“领口、杯口、瓶口、袖口、管口、炮口、坛口、枪口、山口、洞口、港口、海口、巷口、河口、胡同口、鞋口、断口、缺口”等。

(二)对事物整体的系统隐喻

即以客观事物为目标域,以人体为本源域,将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特征对应的概念通过隐喻投射给其它事物,使其“整体人化”的一种隐喻。如“山”在中国被看成一个“具有一系列人体部位的人”,因为“山”有“山头、山口、山腰、山脊、山身、山脉、山脚”,甚至还有“山心、山额、山肋、山骨、山肤、山眼、山腹、山颜、山趾”等。

整体的系统隐喻分布很广,包括自然景观(海、山、树、河、江、菜)、日常用品(壶、瓶、炉、灯、钉、锁、针、扇、床、笔)、鞋帽服饰(裤、帽、鞋、被)、交通设施(路、桥、车、船)、建筑居所(墙、屋)、劳动器具与武器(刀、箭、机、犁)、时空(年、月)等众多义类领域(马清华,2000)。

三、人体词语词义的转喻性

转喻与隐喻大致相同,转喻也是将始源域的经验投射到目标域,帮助理解目标域的认知机制。根据Ungerer&Schmid(1996:128)的观点,隐喻可定义为跨不同认知域的映射现象,转喻为同一认知域内跨不同概念范畴的映射现象。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隐喻重在“喻”,突出表现的是“相似”的关系;转喻重在“代”,突出表现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的关系。Lakoff(1987:77)认为在转喻中,事物容易理解或容易被感知的属性或方面被用来代替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外某一方面或部分。如一个人的鼻子在他的外貌特征中最显眼、最突出,他可能就会被很多人叫做“大鼻子”。下面我们将探讨人体词语转喻的几种情况:(一)人体器官词语转指人的整体

人体部位与人的主体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人体部分器官转指整个人,是转喻中部分转喻整体的一种方式。如船员在船上工作时他们的手是最忙碌的,所以手是最为突出的特征,于是社会便用“水手”来指代“船员”。又如一位教师说:“我必须尽快回到讲台,几十双眼睛在期待着我”,显然,这里的“眼睛”转指她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