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和隐喻两种修辞格的判定规则
转喻与隐喻是修辞学中属于比喻类修辞方法的一类,相比于其他比喻类修辞,它们更为抽象、更为隐晦,蕴含着深厚的文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转喻的规则是将已知的事物,转换成未知的概念或某一概念的一部分,如“诗如梦似雨”,梦表示未知,诗是已知的,而雨则是梦的一个部分,其中的转喻性就比较明显。
然而隐喻的规律则有所不同,它是在隐藏的状态下,将现实的事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如“者书其政,可谓冰雪”,将书其政这一现实情况,隐晦地表现为冰雪,以增加文采,并表达更为深刻的意境。
掌握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就能在正确使用转喻与隐喻的时候更多地去挖掘文章背后深层次的意义,也能去发现更为多彩精彩的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美文采。
最后,从转喻与隐喻的判断规则来说,他们可以让文章不仅具有新颖的见解,也能给别人留下文采佳句,温柔地感召心灵,让作品有更高层次的含义。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 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 指称转喻。
• 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 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 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 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 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 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
UP 分离
MORE
UP︱MORE
隐喻 MORE IS UP 完全隐喻 UP FOR MORE
合并
UP+MORE
UP
部分隐喻 UP FOR UP+MORE 字面义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
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文学一.隐喻和转喻1.隐喻: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布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非凡方式用在非凡场合的非凡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
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
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
隐喻是我们熟悉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奇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Turner1989)。
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
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Weareatacrossroadsinourlife.b.You’reoffthetrackc.Thereisnowaybackd.Our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e.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f.Shegaveherlifeanewdirection.(转引自Feyaerts2000)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isajourney”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派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隐喻和转喻可以丰富语言的义项,提高语言的描述能力。
通过
隐喻和转喻,原有的词语可以生成新的派生义项,它可以让说话者以
更加形象化的方式描述语义,例如,一个人给别人起头可以用“总统”
一词来形容,从而将个人的担当比作国家的领导,而用“精灵”一词则
可以将个人形容成灵巧、活泼的形象。
因此,通过隐喻和转喻,可以
让说话者选择更为丰富的词汇来描述语言的义项,从而增加语言的表
达能力。
此外,隐喻和转喻也可以更好地储存和传递知识。
在为没有词汇便利
资源的人交流知识时,说话者会尽量利用已有的词汇,而隐喻和转喻
可以把复杂的概念表达出来,让不了解这些概念的听话者也可以理解。
比如,一个人可以用“铁锤”一词来暗喻他对某人的忠诚勇敢,这样,
即使没有直接说出“忠诚勇敢”,听话者仍然可以从“铁锤”的意义理解出这一概念来。
总而言之,隐喻和转喻可以丰富语言的义项,提高语言的描述能力,
以及帮助更好地储存和传递知识,在词义派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汉语新词的衍生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汉语新词的衍生一、隐喻1、“飞机场”——生命的起飞点:飞机场是航空旅行的起点。
同样,我们的生命也是从飞机场起航,开启新的旅程。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旅行,那面前的每一个惊喜跟每一个挑战都将伴随着我们,这些障碍也会让我们更强大,更有把握。
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出发,乘坐它飞向未知的未来!2、“探险”——寻找新世界:探险是一个美好的词,它不仅暗示要寻找未知的新世界,更暗示人要勇敢地走向未知,不断探索以及建立新的空间。
人生也是一场探险,我们要勇敢而有趣的拓展自己的版图,拥抱新知,用有趣的方式去推进生活,去发掘人性的本质,无论何时都要追求更大的空间,更美好的景致。
让我们以最积极的态度,勇敢的走进未知的大门,谱写未来的故事!3、“游泳”——健康的潜水:游泳是一种有趣又美丽的运动,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强化意志力,培养毅力。
同样,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场游泳,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拥抱潜水的乐趣。
每一次潜水,都会让我们更有把握,更加成熟,更有所获。
让我们正视自己的生活,游出新的前行,努力拼凑起失落的碎片!二、转喻1、“小桥流水”——沉淀回忆:小桥流水是一种宁静的美,它把延绵水流里方才经历过的历史,沉淀到最深处,化作一潭绿水。
同样,我们每一份回忆也犹如一潭绿水,在随时间而流的回忆中,沉淀着珍贵的美丽,给我们带来暖昧温柔的安慰与温暖。
让我们细细聆听这潭水里的歌声,片片回忆慢慢拼接,焕发属于自己的光辉!2、“果园”——累积果实:果园代表着积极的结果,里面经过种植,滋养和保护,也许几年之后,会有丰硕的果实唤醒它的味觉神经,让口舌体会到美妙的滋味。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要梦想勇往直前,勇敢去把握机遇,从而收获更多的果实。
只有拥有丰硕的果实,才能播种美好的未来,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3、“宝箱”——童话般的未来:宝箱是美丽童话般的代名词,它暗示着一些珍贵宝物藏在其中,不断追求就能发掘它们。
正如宝箱一般,我们面对未来,要勇于探索、拆开锁孔,去挖掘珍贵的物品。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隐喻
1
2
引言
隐喻的分类 隐喻的原则
3
引言
• 当代认知科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 一种认知活动,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从 而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这就 摆脱了将隐喻视为“两事体基于相似关系进行比较”的局限。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 对象。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
本体性隐喻
(2)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s):将本体视为一种容 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 e.g.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视觉领域看做是一种容器) In danger.
(3)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将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 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 e.g. His story explains to us that… This fact argues that…
音
音同形异义异 (homophone)
音异形同义异 (homograph) 完全音同形同义异 (perfect homonym)
形
异
同 同
义
异
异 异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隐喻映射的基础是相似性
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相似性。
转喻映射的基础是相关性
转喻则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隐喻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不直接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02
转喻常常用于日常口语、新闻报道等领域,通过指代、借代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提高语言的使用效率。
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一个事物的部分或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或概念,以简化语言表述过程。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隐喻和转喻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它们都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它们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
隐喻是间接映射
转喻则是直接用一个概念来指代另一个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且直接。
转喻是直接映射
在隐喻中,相似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似性来表达和传达意义。
在转喻中,相关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性来指代和说明另一个概念。
转喻的焦点是相关性
隐喻的焦点是相似性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
VS
通过相关性建立比喻关系
详细描述
转喻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从而建立比喻关系。例如,“他是个书呆子”,这个比喻中,“书呆子”和“他”之间的相关性是“他”经常读书,这种比喻方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说话者对“他”的看法。
总结词
总结与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By Xue 2014.12.3
Metaphor: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sb/sth else,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its normal u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qua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scription more powerful, for example she has a heart of stone隐喻
隐喻发生地点:
转喻发生地点:
两个相关的认知域内
(始源域和目标域)。
同一认知域的映射,
“可以是整个认知域代替 某一子域,反之亦然”。 Barcelona,2002 转喻是基于 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 代彼的思维过程。 邻近性可以是 1.空间上, 2.时间上, 3.因果上。
映射是基于 相似性的跨空间对接。 相似性可以是 1.形式上的相似性, 2.感知得到的相似性, 3.依据经验存在的相关性。
•Kovesces, 2002
•相同点: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不同点:不同于隐喻,转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代彼 的思维过程。 ——蔡晖,2006
转喻
• • • • • • 整体与部分关系 1事件模型 2构造模型 3复杂事件模型 4范畴成员模型 5范畴属性模型
the use of such words and phrases Metonymy (technical) the act of referring to sth by the name of sth else tha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 ,for example using the White House for the US president转喻。 转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有一个 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认知过程。Kovescses,2002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隐喻和转喻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悟,具
有表达思想的特殊性和独特的魅力。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互动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修辞
形式中,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将其分为元转喻、多重隐喻和晦涩隐喻等。
首先,元转喻是一种将物体或真实事物通过转喻的形式表达成其他抽象概念的手法,
比如诗歌中的月亮、山水、草木、天空等都可以表示某种隐喻的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
夜思》就是以月亮的照耀表现对官卑重的缅怀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其次是多重隐喻,它指的是运用一种比喻容纳一系列想法,同时表达出一个抽象的情绪。
一般用动物、器物等东西来比喻情绪,尤其是比喻细微之处,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抽刀断水和把杯子举起来都比喻成思念的心绪的涌动,两个比喻的
元素都暗示心痛的不舍。
此外,还有晦涩隐喻。
这种形式一般以生硬的语句表达所想要表达的某种极其微妙却
极其形象的感情,它用一种模糊的方式去述说出心头的情感,有时是不容易让受众理解的,但是读者通过细细品味,便能够感受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凤凰抱蛋是“把酒问青天”的内涵,表示精神上的巅峰。
总之,古典诗歌中的隐喻和转喻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能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能加深读者对诗句的理解和朗诵效果,增添诗歌的艺术魅力。
从映射论看隐喻与转喻的理论差异
从映射论看隐喻与转喻的理论差异一、引言自Aristotle在Poetics中将转喻归为隐喻的一个分支,两者密不可分。
Lakoff&Johnson(1980)将转喻与隐喻视作人类思维与行为方式,研究从修辞层面转向认知层面;Lakoff&Turner(1989),Goosens(1990)等人指出两者往往相互作用;Barcelona(2000),Radden(2000)等从语言实例出发提出相互作用模式。
关于区别和联系,刘正光(2002:61-70),束定芳(2004:26-34)等学者已提出见解。
我们认为仅从语言层面不能全面阐释理论差异,其它符号系统也需纳入研究。
互动现象在不同符号系统共建概念时亦存在,表现为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在广告、漫画等领域都有应用。
因此,本文拟根据映射论,从映射项目、映射方向及其本质特征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相互作用模式仅是特殊语言现象,不能从根本上阐明互动规律。
二、映射论映射本是数学概念,用以描述集合间元素的对应关系。
语言学运用映射原理表示概念间的对应关系。
认知语言学的映射论发端于Lakoff&Johnson。
Lakoff (1987)始用“mapping”,提出隐喻与转喻皆是理想化认知模型。
Lakoff&Turner 指出映射是概念域间的对应集,隐喻发生在认知域之间,转喻发生在认知域内部。
Lakoff(1993)提出拓扑原则,认为两者皆是从源域向靶域的结构映射。
主体选择靶域结构需进行突显的特征,使源域与靶域结构一致。
如“Life is a journey”在映射中,“journey”的各种突显性结构特征就被系统映射到“life”。
Ruiz de Mendoza&Pe?a(2008)提出双层转喻、三层转喻和转喻链。
综上,映射被认为具有单向性。
Fauconnier(1985)提出空间映射论,隐喻是跨心理空间映射的结果。
他还使用可及性原则和跨空间映射来分析转喻。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x介绍
换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关关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 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pen:1、笔(杆) [材料—产品]2、(旧时的) 鹅毛笔 3、笔法、笔调[工具—技巧] 4、作家(用笔) [工具—掌握技巧的人] china: 1、中国 2、(中国的)瓷器[产地—产品] bureau[法语]:1、毛布—2、(铺毛布的)办 公桌—3、(有办公桌的)办公室—4、(办公的)厅、 局
狗熊:1、黑熊 2、比喻怯懦无用的人 习:1、鸟数飞《说文》“数飞也”(反复多次 的飞) 2、反复练习、温习(多次反复的另外的行 为) [1、数飞—温习—习惯(多次反复的行为所形 成的)] 眼:1、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 2、小洞、窟窿: 泉眼、炮眼、针眼 3、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 儿(重要性上相似) 4、围棋用语 5、量词,用于 井、窑洞。
转喻和隐喻被视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两种普遍的 认知方式,生活或学习中的例子俯拾即是: 赏心乐事十六件 苏东坡 清溪浅水行舟 微雨竹窗夜话 暑至临溪濯足 雨后登楼看山 柳荫堤畔闲行 花坞樽前微笑 隔江山寺闻钟 月下东临吹箫 晨兴半炷茗香 午倦一方藤枕 开瓮勿逢陶谢 接客不着衣冠 乞得名花盛开 飞来家禽自语 客及汲泉烹茶 抚琴听者知音
汉语词汇、语法
第四章
转(换)喻和隐喻
“那么什么叫真理?一大堆的隐喻、换喻,等等。 它们在长期使用以后,在人们看来己经成了固定、 常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词语。真理乃人们忘记了其原 来曾经是什么的幻觉,即己经用滥和失去了感官刺 激力量的隐喻;面子已被磨损的钱币便不再被看作 是钱币,而只是一块金属。” --尼采
iron: 1、铁—2、熨斗[材料—产品] 兵:1、兵器—2、士兵(拿兵器的人) 手:1、人体上肢前端拿东西的部分 2、拿着 3、用手 4、亲手 5、小巧而便于用手操持的 6、量词,用于技能、本领 7、擅长某种技能或做某种事的人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
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
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
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
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
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
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
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
新闻语言隐喻和转喻运用与作用
新闻语言隐喻和转喻运用与作用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语言形式之一,也是新闻与读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新闻报道中,语言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而语言表达中的隐喻和转喻更是构成了新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运用对于塑造新闻形象和传递信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隐喻与转喻的定义隐喻和转喻都是一种将具体的东西或事物通过语言的修辞手法表达成抽象的符号和形态的过程。
隐喻是以映射关系为基础,通过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特点,将一个概念“隐喻”为另一个概念的表达形式。
例如:把一个人比作一只鹰,给人一种快速、敏捷的形象感受。
转喻是以一种崭新的意义关系为基础,通过比喻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将一个概念“转喻”为另一个概念的表达形式,使得读者对新闻事件产生新的理解和呈现。
例如:把膝盖比作鼓动的旗帜,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意念,更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隐喻和转喻在新闻语言中的运用1. 丰富表述方式隐喻和转喻的表述方式可以丰富新闻的表达形式,通过响亮、生动的语言形式,让读者对事件和信息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例如:“这场比赛就像火焰山上的七情上山,场上的双方为了争夺胜利简直像是毒蛇纠缠”。
2. 增强情感表达隐喻和转喻在新闻事件中多有情感暗示,可以通过暗示和抒发情感来增加新闻的热度,渲染新闻的气氛。
例如:“泪水洒满了全场,持枪警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和平最终战胜了暴力。
”3. 带动新闻热点隐喻和转喻通过精准的表达方式可以带动新闻热点,对事件进行深入的解读,让读者对事件产生高度的关注。
例如:“‘金色五秒’的突破,不仅仅是一场跑步比赛,更是体现了奋力向前,永不言弃的人生信念。
这场比赛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4. 加强语言感染力隐喻和转喻运用让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以富有鲜明性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更容易产生耳目一新、感情共鸣的效果。
例如:“他们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员,像周游世界的旅人,像还没有终点的长跑选手,我们为他们的探索之旅喝彩。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探析隐喻与转喻同为日常言语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和推理过程,渗透到了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本文從认知功能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
标签:隐喻转喻认知语言学一、形式与功能自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创立之后,形式主义语言学便成为语言学中占主流地位的流派。
形式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天赋论,把语言能力看成是人具有的一种生物属性,一旦接触了适当的语言事实就有一套语法演化出来。
而功能主义语言观认为语言系统是适应人类的需要而发生、发展的,因此,语言现象的解释必须到语言的功能中寻找。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根本区别可以归结为对有机体之间的语言现象的强调,即强调人的谈话总是在相互之间进行这一现象,而非仅仅强调人能说话这一机体内的能力。
因此,这一取向决定了两者研究中心的差异。
功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社会、认知、语用、语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代表进行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认知语言学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全新的导向。
它主要包括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这构成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
认知语法主要用“象征单位”和“识解”分析语言的各个单位,从语素到句子。
传统上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应用最广的修辞手段,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学语言现象。
随着认知语言学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转喻和隐喻不仅仅是语言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和推理过程。
当代认知语言学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影响着我们的知识结构。
二、隐喻的认知分析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概念体系和认知方式,它已经渗透到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隐喻表达在词的层面上包括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形容词性隐喻、副词性隐喻、介词性隐喻等等。
隐喻思维在语言学功能上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对隐喻的意义理解(语义和语用)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多义词的意义理解和新词的创造上。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pptx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 例如下列一组涉及“辩论”的词语和句子都使用了 跟“战争”有关的概念,可见人们实际上把辩论中 的所作所为也看作是“战争”。这种把一个领域的 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 (来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投射”的 认知方式就是隐喻。如: a .论战/争论/论敌/抨击/打笔仗/理论战线/唇枪 舌剑/同室操戈/大张挞伐/人身攻击/批评的武器 b .他们在辩论中失败了/对他的论战提出挑战/ 指挥汉奸文人围攻左翼作家/这几句话击中了要害/ 大辩论没有休战//批评的火药味很浓
经验基础:当我们把更多的东西添加到一堆东 西之上时,这堆东西的高度会随着上升。比如,让 水龙头里的水流着,浴缸里的水面会逐渐上升;往 酒杯里倒酒,酒杯里的酒平面会随着涨上去,而瓶 子里的酒平面则会随着跌下去。类似的经验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会反反复复地经历,从中我们很自然地 总结出高度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 为我们提供了“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这 一隐喻的经验基础。
何况现在学的不是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 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 有用。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 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 雅各布逊提出,隐喻和换喻机制的根本区别在 于,隐喻根据的是相似性,而换喻根据的是邻近性。 既然是邻近,就不一定限于某种固定的关系。只要 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其中一 个就可作为 另一个的换喻。
符号学家Eco指出,每种换喻式联系一般指以 下三种邻近性之一:1)语码中的邻近,这是最普 通的类型。例如,王冠(指王位),白领(指办公 室工作人员);2)上下文中的邻近,例如“从门 口的汽车里传来几声手枪声;这辆车应让它哑掉。” (“这辆车”实际上指“车中的人”);3)被指 称事物的邻近,Eco认为这种邻近事实上不存在。 因此,“老太婆喝稀饭--无耻(齿)下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可看成是利用语 音邻近造成的换喻;缩略词的书写形式的邻近; “吃饭的”、“卖报的”、“穿红衣服的”都用来 代指某类人。
举例说明隐喻和转喻
举例说明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形式,都可以用来对事物进
行描述和说明。
在写作中,使用这两种形式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一、隐喻
隐喻是指通过比喻的方法,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联系,
以达到表达深层次意思的目的。
例如,“他是一只狮子。
”这句话中,将一个人与狮子进行比喻,通过狮子的形象给读者传达出他勇猛、坚
强的特点。
另一个例子是:“她是一个花朵,美丽而娇嫩。
”这个句子中,
将一个女孩比拟成一朵花,通过花朵的形象给读者传达出女孩美丽、
柔弱的特点。
总的来说,隐喻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进
行联系,以表达出深层次的意思。
二、转喻
转喻是指通过将某个事物本身的特点转移至其他事物上,来表示
某种意思的修辞手法。
例如“冰冷的眼神”中的“冰冷”一词,本来
是形容寒冷的天气与物体,但是这个词被转移了,用来形容一个人的
眼神,表达出这个人的不友好、冷漠等特点。
当我们说“这个人的思路像一条河流般流畅”时,就使用了一个
转喻:把人的思路比作一条河流,用河流的特点来表达人的思路畅通
无阻。
总的来说,转喻可以将某一事物的特点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以表
达某种意思。
综上所述,隐喻和转喻都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形式,它们可以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
这两种形式,让文章更具表现力,更加富有魅力。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隐喻和转喻的实例分析 •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 如何区分隐喻和转喻
01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 物相比较,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情感。
两者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隐喻和转喻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
两者都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语言的魅力。
03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隐喻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来 表达意义。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里将时间与金钱进行比 较,强调时间的宝贵。
语言特点
转喻使用指代词“一支”来代替“抽烟”这个动作或行为,使语言更加 简洁明了。
03
认知效果
转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语言中的指代关系,减少语言中的冗余信息
,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和高效。
05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在文学、广告和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80%
文学创作
隐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100%
广告宣传
广告中经常使用隐喻来描述产品 或服务的特性和优点,使消费者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0%
日常交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使用隐 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转喻在新闻、演讲和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转喻常被用来 指代某个事物或事件,以简化 语言和提高报道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
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
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
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说,转喻具有临时性(对突然间面临的事物即刻做出解释)、创造性(思维的创造)、转借性(用A的特征指代B)、开放性(认知领域很广泛)、和多维性(所选择的属性方面)。
转喻的类型:①以部分代整体,如:The company needs more creative heads.②以地点代替机构,如:The White House’s current occupant is Barack Obama.③以地点代替事件,如:Watergate(水门事件) changed our politics.④以机构代替负责人,如:China and America attended the meeting.⑤以产品出品人代替产品,如:李宁代指“李宁”体育名牌⑥使用物体代替使用者,如:The buser are on strike.⑦控制者代替被控制者,如:Nixon bombed Hanoi.⑧容器代替物体,如:I’ll have a glass.(再来一杯)。
转喻作为一种语言创新运用的重要方式,它大大的提高了语言现有词汇的使用效率,增加了语言的内涵,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使语言富有趣味性、审美性、形象性、简洁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的认识领域,促进了对新事物的有效了解。
隐喻是区别于转喻的另一种语用表达方式,又称暗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将两者进行隐藏的比较,表达方法为:A是B,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
借助现有的描述符与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描写对象,任何事物在它具有与其他事物的相似点,可以解释该事物,单独表达这一事物时,就成为隐喻。
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模样。
这个隐喻就是借助于此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
隐喻是由始发域来认识目标域,但始发域和目标域属于不同的概念域,如:She is a tiger.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tiger(老虎)具有凶猛、富有野性等特点,由此来认知she具有老虎这样的性格,“tiger”(老虎)始发域属于animal(动物)范畴,目标域“she”(女人)属于man(人)这一范畴,这两个范畴之间是平行关系。
隐喻往往选取的是一事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代表着最高最抽象的象似性。
象似性一般是指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层面的象似原则,例如:d e–,dis–表示“低,下,离去。
否定”,decline(下降)decrease(减少),而/di/与汉语里的“低”基本同音又同义。
象似性和任意性是语言性质的两极,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象似性和任意性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隐喻。
一般有人都认为隐喻是象似性的一个子范畴,属于象似性里的一种,但我认为,象似性却是隐喻的一个必备条件,因为隐喻通常需要两个事物之间最明显的性质作为基础,从而用A代表B,象似性就是这二者所选
取的各自某一性质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则隐喻越形象。
隐喻与转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
第一、隐喻是一种单项映现,例如我们通常可以说:.He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
(暗指他是一个象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但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猪像他”。
转喻映现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前面我们说过的部分可以代表整体,反过来整体也可以代表部分,如:他把小明踹到了。
(用整体“他”代表踹这个动作的发出部位“脚”)。
第二、隐喻是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第三、隐喻在于“喻”,转喻在于“代”,前者在于描述,如:A beautiful girl like a flower.(像花一样美的女子);而后者在于指称,目标域与源喻有着明显的联系,如: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要比剑更锋利。
(用pen笔,代article文章):。
第四、隐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平行域之间的映射,是花月概念界限的推理过程;转喻是一个域内的映射,两者具有接触或邻近关系。
联系:转喻和隐喻都是基于人的大脑中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经验,是概念性的、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但也都不是任意的、随意的,而是有其理据的,都包含概念映射,可以被规约化,都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
此外,二者都必须依赖于语用推理,这样才能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时候更加为人们所容易接受。
同时,转喻可以帮助诱发隐喻,有时二者可以共存于一个句子中,如:“sheep’s head”(Human head like that of a sheep) 指“stupid person”,先是一个隐喻延伸,然后
是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