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喻 转喻 隐喻
转喻 提喻 隐喻 语境 搭配在词汇学教学和学习的意义

转喻提喻隐喻语境搭配在词汇学教学和学习的意义从词源学的角度进行历史的分析,词义的演变轨迹离不开隐喻和转喻。
例如,“道”本义是道路,后来依次引申出水道、方法、规律等意义。
在古人看来,人要走路,水要流动,这是一样的。
因此,人行的道和水行的道是可以类比的。
他们还体会到方法和道路也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途径和凭借,因此也可以类比。
至于规律,当然是抽象不易把握的。
但古人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它与道路仍然有相似之处,都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事物变化的必然途径,因此正好以道路来隐喻途径,从而达到解释规律、把握规律的目的。
“理”本义是治玉,由于因果关系的联想,可以引申为“玉石的纹路”;又根据同状的引申,除玉之外,其他物的纹理也可以称为“理”。
进一步按照同性的引申,“理”就可以由物的纹理发展衍化为事物的条理。
再进而抽象引申,“理”可以指道理、规律、原则等。
最后,经过从抽象到具体的引申,“理”专指依照法律条文办事的人,即“法官”。
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人的一种从小的、近的、日常的直观经验出发,根据事物之间某些外在特征的相似,运用隐喻或转喻象征的手法来解释大的、远的、抽象的非经验事实。
前面提到空间比时间容易认识,人们便以空间来隐喻时间,像“远”和“近”由指称空间的特定方位引申为指称时间的特定状态;“间”由指称小距离的空间,引申为指称小片段的时间。
不仅如此,人们在社会关系及一些社会现象的认知和表达上,也常采用空间隐喻。
Rhetorical Devices

Rhetorical DevicesThe figures of speech have served three main purposes:to instruct and entertain people through the play of language,to persuade people of the truth or value of the message that a figure conveys, andto help people remember both the meaning of the message and its figurative expression.)对于一个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来说,谙熟其修辞方式,不仅有助于辨别该语言的各种修辞现象,了解修辞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分析语言表现技巧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力提高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
英语中常见的比喻有三类:明喻、隐喻和转喻。
1.明喻(the simile)明喻通常是把被比喻的“本体”和用以比喻的“喻体”同时说出,说明本体事物象喻体事物,用介词like ,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 …to B as C…to 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明喻。
(1)Bacteria are so small that a single round one of common type is about 1/25,000 of an inch across when these bacteria are magnified 1,000 times, they look only as large as a pencil point. 细菌是这样小,一种普通类型的圆形细菌直径大约只有1/25,000英寸。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 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 指称转喻。
• 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 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 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 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 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 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
UP 分离
MORE
UP︱MORE
隐喻 MORE IS UP 完全隐喻 UP FOR MORE
合并
UP+MORE
UP
部分隐喻 UP FOR UP+MORE 字面义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提喻与隐喻的区别和联系

提喻与隐喻的区别和联系
提喻和隐喻都是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和联系:
- 定义不同:
- 提喻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的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 隐喻是以此物隐喻彼物,将某一事物以另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来表达,是一种含蓄的比喻,暗示有比较,但又不充分说出这种比较。
- 用法不同:
- 提喻包括以部分代替整体,以整体代替部分,以某种事物代替某类事物,以某类事物代替某种事物,或者以原材料的名称代替由其制成的东西。
- 隐喻通常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用一个事物来描述另一个事物,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 联系:
- 提喻和隐喻都属于比喻的范畴,都是用一个事物来描述另一个事物。
- 提喻和隐喻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有一些重叠,有时候很难区分。
在使用提喻和隐喻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意图来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英语文学中得修辞手法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
常用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补充: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补充:三、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或以抽象代具体,或以具体代抽象。
四、拟人(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五、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六、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七、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
八、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
九、拟声(onomatcpocia)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
十、讽刺(irony)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
十一、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
十二、头韵法(alliteration)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结在一起的词或词组,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英语修辞手法1) Simile:(明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特性)in common. To make the comparison, words like as, as...as, as if and like are used to transfer the quality we associate with one to the other. For example, As cold waters to a thirsty soul, so is good news from a far country./ 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2) Metaphor:(暗喻)It is like a simile,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but unlike a simile,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 For example, the world is a stage./ 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3) Analogy: (类比)It is also a form of comparison, but unlike simile or metaphor which usually uses comparison on one point of resemblance, analogy draws a parallel between two unlike things that have several common qualities or points of resemblance.4) Personification: (拟人)It gives human form of feelings to animals, or life and personal attributes(赋予) to inanimate(无生命的) objects, or to ideas and abstractions(抽象). For example, the wind whistled through the trees.5) Hyperbole: (夸张)It is the deliberate use of overstatement or exaggeration to achieve emphasis. For instance, he almost died laughing.6) Understatement: (含蓄陈述)It is the opposite of hyperbole, or overstatement. It achieves its effect of emphasizing a fact by deliberately(故意地) understating it, impressing the listener or the reader more by what is merely implied or left unsaid than by bare statement. For instance, It is no laughing matter.7) Euphemism: (委婉)It is the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r inoffensive(无冒犯) expression for one that may 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 For instance, we refer to "die" as” pass away".8) Metonymy (转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man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 pen (words)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forces). 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
英语中转喻和提喻的例子

英语中转喻和提喻的例子转喻(metaphor) 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来形成隐喻意义。
提喻(metonymy) 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一个相关的但不直接相关的词或术语来表示另一个人、地方或事物。
以下是一些转喻和提喻的例子:转喻(Metaphor) 例子:1. "Life is a journey."生活是一段旅程。
2. "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3. "He is a shining star."他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
4. "Her laughter is music to my ears."她的笑声对我来说就是音乐。
5. "The city is a jungle."这座城市就像一个丛林。
提喻(Metonymy) 例子:1.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有力量。
这里的"笔" 代表写作和文字的能力,而"剑" 代表暴力和战争。
2. "The White House issued a statement."白宫发布了一份声明。
这里的"白宫" 代表美国政府。
3. "I need to find a new pair of wheels."我需要找一辆新车。
这里的"轮子" 代表车辆。
4. "The crown announced new regulations."王室宣布了新规定。
这里的"王冠" 代表皇室。
5. "I'm addicted to the silver screen."我对银幕上的电影上瘾了。
修辞格“转喻”与“提喻”的区别

5)以与甲事物密切相关的乙事物代替甲事物
• The camp (= the army), the pulpit (= the religion) and the law for rich men’s sons are free. 兵营,布道坛和法律保障有钱人的子 孙无忧无虑。 • She took the veil (= a nun’s head-covering) at 20. (= She became a nun at 20.) 她20岁开始 当尼姑。 • brought to / under the hammer (= the mallet used at auction) (= put to auction) 拿去拍卖
• We have several Turners (= pictures by Turner). 我们有几张特纳所做的画。 • Have you got a Hornby (= a copy of the dictionary by Hornby )? 你有一本荷恩毕编的 词典吗? • I have never read Homer (= the poems of Homer). 我从未读过荷马的诗。
9)以某物的产地代替某物
• O Knight, thou lackest a cup of canary, when did I see you so put down? (Shakespeare : Twelfth Night ) 啊,骑士!你需一杯加那利酒,什么时候我看到 你这么沉默?(注:加那利白葡萄酒原产于加那 利群岛。) • Would you have a glass of champagne? 你喝杯香槟 酒好吗?(注:Champagne,法国东部一地区, 所产葡萄酒很著名,通常称香槟酒。)
提喻--

提喻提喻(Synecdoche),并不是中文词汇。
但相当于就是借代,指代。
提喻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的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
提喻又称举偶法。
提喻与换喻(借代)不同,换喻主要借助于密切的关系与联想,而提喻则是借助于部分相似。
提喻(借代,指代)大致归纳为四种情况:a.部分和全体互代;b.以材料代替事物;c.抽象和具体互代;d.以个体代替整个类。
例如:1.Outside,(there is) a sea of faces.外面街上,是人的海洋。
(以人体的局部代全体,即以faces 表示people)2.Have you any coppers?你有钱吗?(以材料代事物,即以copper铜喻指coin money铜币)3.They share the same roof.他们住在一起。
(以部分代全体,即用roof屋顶,表示house屋子、住宅)4.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以个体代整个类,用Newton表示scientist科学家)5.Ye see/ The steel ye tempered glance on ye.看,你们铸的剑在把你们看管!(以材料代事物,用steel钢,喻指sword剑)6.It was reported that China won the volleyball match.椐报载:在这次排球赛中,中国队赢了。
(以国家名称China 代该国球队th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7.Life was a wearing to him.生活令(以抽象代具体,即用wearing 他感到厌倦。
喻指a wearing thing令人厌倦的事情) 转喻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隐喻映射的基础是相似性
隐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相似性。
转喻映射的基础是相关性
转喻则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或相互依存的关系。
隐喻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不直接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02
转喻常常用于日常口语、新闻报道等领域,通过指代、借代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提高语言的使用效率。
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一个事物的部分或特征来代表整个事物或概念,以简化语言表述过程。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隐喻和转喻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的方式,它们都是修辞手法的一种。
它们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
隐喻是间接映射
转喻则是直接用一个概念来指代另一个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且直接。
转喻是直接映射
在隐喻中,相似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似性来表达和传达意义。
在转喻中,相关性是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性来指代和说明另一个概念。
转喻的焦点是相关性
隐喻的焦点是相似性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
VS
通过相关性建立比喻关系
详细描述
转喻是通过相关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从而建立比喻关系。例如,“他是个书呆子”,这个比喻中,“书呆子”和“他”之间的相关性是“他”经常读书,这种比喻方式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出说话者对“他”的看法。
总结词
总结与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论马来语颜色词语中的隐喻和转喻

论马来语颜色词语中的隐喻和转喻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马来语,由于受到多种外来语言的影响,词汇极为丰富。
颜色词作为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各方面反映了其丰富的语义和文化内涵。
隐喻和转喻这两种重要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马来语颜色词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极大地扩展了马来语颜色词的基本语义。
本文试图探讨隐喻和转喻理论在马来语颜色词语义扩展中的应用,希望对跨文化的语言教学以及从类型学视角进行的跨语言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马来语颜色词隐喻转喻一、引言马来语是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分支下的一种语言。
从14世纪开始,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大多数马来人皈依伊斯兰教,这些人将一种叫作“Jawi”的改良阿拉伯字母作为马来文字。
19世纪殖民地时期,英国占领了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地,英国殖民者将马来文拉丁化,印度尼西亚被荷兰占领,印尼文也被荷兰人进行了拉丁化改造,因此马来文和印尼文除了在拼写上有些区别之外,其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从广义上讲,有人认为马来西亚语和印尼语同属于马来语。
马来语除受印度尼西亚各族语言的影响外,还吸收了华、英、荷、印等外来语的丰富词汇,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现代语言。
目前,世界上以马来语为母语的人有将近3亿。
颜色词是语言词汇中极为独特的一部分,它是反映各种波长光谱的物理概念,也包含着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知语言学的两大重要理论——隐喻和转喻,在颜色词语义扩展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探讨马来语颜色词语义扩展中隐喻和转喻的使用,希望能对跨文化语言教学以及类型学语言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二、雅各布森的隐喻、转喻机制首次使用并阐释隐喻和转喻这一对重要概念的语言学家是雅各布森,他在著作《隐喻和转喻的两极》中对这两大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
自此,隐喻和转喻这两大理论就被当作两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普遍应用于各种语言研究。
隐喻又称暗喻,是用一种事物暗指另一种事物,将具体概念比喻成抽象概念,或将具体概念比喻成类属概念的一种修辞手法。
提喻和转喻的区别例子

提喻和转喻的区别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提喻和转喻的区别例子:
1. 咱就说,提喻是用局部来代表整体,比如“帆”来指代“船”,这就像用一个人的眼睛来代表这个人一样神奇呀!而转喻呢,是用一个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表另一个,像用“王冠”代表“国王”,不就跟用一个人的帽子来暗示这个人差不多嘛。
2. 你看哈,提喻会用“白发”表示“老人”,这多有意思呀!但转喻呢,会拿“白宫”来说“美国政府”,这不就像是用家里的客厅来代表整个家一样嘛。
3. 哎呀呀,提喻可以用“手”指代“工人”,这不是很巧妙嘛!那转喻就是用“笔杆子”指代“作家”,这感觉就像是用作家手里的工具来代表作家本人一样呢。
4. 喂喂喂,提喻会拿“花朵”来象征“美丽的少女”呀,多形象!而转喻是用“橄榄枝”来表示“和平”,不就跟用一个特定的东西来暗示一种抽象概念差不多嘛。
5. 嘿哟,提喻用“面包”指代“食物”,这多直接!但转喻呢,会用“娱乐圈”指代“所有娱乐圈的人”,就好像用一个圈子来包含圈内的所有人一样呢。
6. 哇塞,提喻可以用“车轮”表示“车”,好神奇诶!转喻则是用“华尔街”来指代“美国金融界”,这不就像是用一条街来概括一个行业嘛。
总之呢,提喻和转喻区别还是很大的呀,一个是局部与整体或象征关系,一个是密切相关事物的指代,得好好区分才行呢!。
转喻和提喻

转喻和提喻转喻和提喻是修辞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都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具体表达方式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转喻和提喻的概念、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它们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一、转喻的概念和特点转喻是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用另一种事物或概念来表示,以此来表达某种含义或情感。
它通常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或概念来实现的,例如“他的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在这个例子中,眼睛和星星之间的比较,使得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眼睛的明亮和闪烁。
转喻的特点是非常直观、生动、形象,能够使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表达的意义。
同时,它还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被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
二、提喻的概念和特点提喻是指在表达某种含义或情感时,通过对某种事物或概念的概括或总结,来表达出这种含义或情感。
它通常是通过将有关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概括归纳,来表达某种共性或普遍性的。
例如,“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这句话就是一种提喻。
它通过将人生和梦境进行比较,表达出人生的短暂和虚幻,使得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提喻的特点是能够使得表达更加简洁、准确、精练,同时也能够使得表达更加具有概括性和普适性。
它常常被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三、转喻和提喻的使用方法转喻和提喻都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它们的使用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一些常用的方法。
1.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进行转喻形象的比喻是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通过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出其特点或含义。
例如“他的心像一池死水,没有一点波澜”,这个比喻通过将心与死水进行比较,来表达出他的心境平静、缺乏活力的特点。
2.通过概括的方式来进行提喻概括的方式是指通过对某种事物或概念的总结和概括,来表达出其共性和普遍性。
例如“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这个提喻通过将人生和梦境进行比较,来表达出人生的短暂和虚幻。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
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
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
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
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
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
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
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
提喻 转喻 隐喻

转喻、提喻、换称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三种关系类英语修辞手法———转喻、提喻和换称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常常容易使人混淆。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加以对比分析,就不难区分了。
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
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得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
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些比较:1.转喻(Metonymy)的定义与用法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A metonymy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与邻里攀比而负债。
└→neighbours(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隐喻和转喻的实例分析 •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 如何区分隐喻和转喻
01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 物相比较,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情感。
两者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隐喻和转喻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
两者都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语言的魅力。
03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隐喻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来 表达意义。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里将时间与金钱进行比 较,强调时间的宝贵。
语言特点
转喻使用指代词“一支”来代替“抽烟”这个动作或行为,使语言更加 简洁明了。
03
认知效果
转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语言中的指代关系,减少语言中的冗余信息
,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和高效。
05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在文学、广告和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80%
文学创作
隐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100%
广告宣传
广告中经常使用隐喻来描述产品 或服务的特性和优点,使消费者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0%
日常交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使用隐 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转喻在新闻、演讲和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转喻常被用来 指代某个事物或事件,以简化 语言和提高报道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喻、提喻、换称三种修辞手法的对比三种关系类英语修辞手法———转喻、提喻和换称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常常容易使人混淆。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加以对比分析,就不难区分了。
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换称(antonomasia)这三种修辞手法都属于关系类修辞,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指代另一事物的名称。
目前国内有关英语修辞的教科书中就常将这三种修辞手法混为一谈,使得老师和学生对此模糊不清。
其实,如果将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用法弄清,就不难区分了。
下面就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些比较:1.转喻(Metonymy)的定义与用法用某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叫做转喻或借代。
这两种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A metonymy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has to do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转喻通常用下列几种方式指代:(1)根据人名或商品品牌名:Uncle Sam(山姆大叔)→Americans or the American government(美国人/美国政府)John Bull(约翰牛)→the English nation or a typical Englishman(英国/地道英国人)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
└→(Shakespeare’s works (用作者指代作品)He went in debt just to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他为了与邻里攀比而负债。
└→neighbours(用“琼斯家”指代“邻里”) We drove a Ford to Hyde Park.我们驾驶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到海德公园去。
└→a car whose make is Ford(用品牌名指代实物)(2)根据实物名称:Finally she married money.她最终嫁给了有钱人。
└→a rich man (用“钱”指代“有钱人”。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我住在飞机场附近,日夜可以听到过往的飞机声。
└→the noise made by passing planes(用“过往的飞机”指代“噪音”。
)(3)根据动植物名称:the big apple(大苹果)→New York city(纽约市)Russian bear(俄国熊)→Russians or 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国人/俄国政府)British lion(英国狮)→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英国/英国政府)The flower of the nation was sent off to war.该国的壮小伙子都被送去打仗了。
└→the strong young menthe flower通常用来指代“精英”、“精华”等。
在句中,它被用来指代“壮小伙子”。
(4)根据工具名:When the war was over, he laid down the sword and took up the pen.└→arms└→(writing战争结束后,他放下武器,从事写作。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文章胜武力。
└→books and writing└→armed force(用“笔”指代“文章”,用“剑”指代“武力”。
)Only the knife can save him.只有手术刀能够挽救他。
└→operation(用“手术刀”指代“手术”。
)(5)根据职业名:I could not hear the actors.我听不见演员的台词。
└→the words of the actors(用“演员”指代“台词”。
)Some students were talking loudly in class that I could not hear the teacher clearly.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我听不清老师的课。
←┚the teacher’s lecture(用“老师”指代“老师的课”。
)(6)根据装东西的容器或容器里所装的东西:He is too fond of the bottle.他太喜欢喝酒了。
└→wine(用容器“瓶”指代内含的物质“酒”。
)The kettle is boiling.水开了。
└→the water in the kettle(用容器“壶”指代内含的物质“水”。
)His purse would not allow him that luxury.他钱包里的钱不允许他那么奢侈。
└→the money in his purse(用“钱包”指代它里面所装的“钱”。
)Two beers, please.请来两杯啤酒。
└→two glasses of beer (用内含的物质“啤酒”指代容器“杯”。
)(7)根据身体的部位:Brain drain.人才流失。
└→talent(用“大脑”指代“人才”。
)But I was not one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我可不是那种让感情驾驭理智的人。
feelings or emotions←┚└→reason or good sense用“心”指代“感情”,用“头”指代“理智”。
Grey hairs should be respected.老年人应该受到尊敬。
└→old people“头发”是人体的一部分,其前加了形容词“灰白的”之后,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常用来指代“老年人”。
(8)根据典型实物借代职业:He decided to enter the bar after college.他决定大学毕业后当律师。
└→the legal professionthe bar原意是法庭围栏,现常用来指代律师职业Members of the press weren’t allowed into the combat zone.新闻记者不准进入战斗区域。
└→newspaper reportersthe press原意是印刷机,现常用来指代新闻记者He has been appointed to the bench.他被委任为法官。
└→position of judgethe bench原意是法官的席位,现常用来指代法官。
(9)根据制作某东西的材料:He had only a few coppers in his pocket.他口袋里只有几个铜币。
└→coins(copper是制作coin的材料。
)She was dressed in silks.她穿丝绸衣服。
└→silk clothes(silk是制作clothes的料子。
)(10)根据政府、工商企业的所在地以及事物活动的场所:the White House(白宫)→the U.S. government(美国政府)Wall Street(华尔街)→U.S. financial circles(美国金融界)Capitol Hill(国会山)→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美国国会)Foggy Bottom(雾谷)→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Hollywood(好莱坞)→American film-making industry(美国电影业)Madison Avenue(麦迪逊大街)→American advertising industry(美国广告业)Downing Street(唐宁街)→the British government(英国政府)Fleet Street(舰队街)→The British press(英国新闻界)Down Under(对跖地)→Australia or New Zealand(澳大利亚或新西兰)The field was won after two hours of bloody fighting.└→the battle经过2小时的浴血奋战,战斗取得了胜利。
(用“战斗场地”指代“战斗”。
)2.提喻(Synecdoche)的定义与用法用局部代替全体或全体代替局部,用属代替种或种代替属,用具体代替抽象或抽象代替具体的修辞手法叫做提喻。
(A synecdoche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involves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part for the whole or the whole for the part,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species for the genus or the genus for the species, and also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concrete for the abstract or the abstract for the concrete.)提喻的用法是:(1)以局部代全体:The poor man had six mouths to feed.这可怜的人要养六口人。
└→people“口”只是人体的一部分,在此用来指代“人”。
The poor man is now left without a roof.这可怜的人落得个上无片瓦。
└→house“屋顶”只是房子的一部分,在此用来指代“房屋”He can’t ride a wheel.他不会骑自行车。
└→bicycle“轮子”只是自行车的一个部件,在此用来指代“自行车”。
(2)以全体代局部:The birds sang to welcome the smiling year.小鸟歌唱迎新春。
└→the spring“春季”只是“一年”中的一个季节,句中用“欢笑的年”指代“春天”。
He has gained a footing in the musical world.他在音乐界站住了脚。
└→field“世界”包括一切,表示“领域”的“界”。
(3)以属代替种:Spring vanishes with the rose.花谢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