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中的转喻
• 从图中的A域到B域, 是典型的隐喻行为, 我们用箭头 表征, 然而如果没有其中的X和X‘ 参与, 这种隐喻行为 就可能以失败告终, 因为隐喻中的源域A不可能全部整 体映射到目标域B, 只能是其中的某个局部的选择性映 射, 以突显某个认知概念, 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目的, 而 这个部分X和X’ 正是转喻所依存的。 • 否则, 就不是隐喻行为, 而是复制或模仿。(刘国辉: 2009)
Ⅱ.转喻 Metonymy
Ding Wenjuan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分 •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 •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二、联系 •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 2.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 三、总结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 但是,我们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上述的区分 标准是绝对的嘛?是否还有其它的区分标准? 是否必须考虑每一条区分标准?隐喻和转喻可 否共存在同一表达之中?
实例分析:通感形容词 一般认为通感形容词都是隐喻性的。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根据标准一,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 指称。李国南(2001:163)指出,隐喻在于“喻”, 转喻在于“代”,前者描述,后者指称。然而通过 前面的实例分析得知,很多情况下,它会既是隐喻 又是转喻,并且二者可能相互作用。
• 所以,功能标准不能成为区分标准。
实例分析 下面两例表明隐喻和转喻既可用于指称,如(1),又可 用于述谓,如(2),其中A是转喻,B是隐喻:
(1A)The pretty face just went out. 那个漂亮脸蛋儿刚刚出去。 (1B)The pretty doll just went out. 那个漂亮女子刚刚出去。 (2A)Gina is divine voice. 吉娜是个好嗓子。 (2B)Gina is a nightingale. 吉娜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一般标准: (1)从功能上讲,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 于指称; (2)就映射成为可能的基础而言,隐喻是基于相似性, 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3)就映射发生的范围而言,隐喻的源域和靶域分别 属于不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域(母域),而转喻的源 域和靶域属于同一认知域; (4)就映射的方向而言,通常,隐喻映射往往是单向 的,而转喻映射则是可逆的。
• 涉及两个不同的范畴或认知域,更确切的说,源域 和靶域所在的更高级的范畴是不同的。 • 隐喻包含认知域之间的映射。 • 映射的基础是该特征为源域和靶域所共享,即它们 具有相似性。(束定芳,2004) • 映射一般由源域向靶域进行,具有单向性。
转喻的基本特征
转喻 • 概念转喻的认知研究始于Lakoff和Johnson(1980).他 们指出,概念转喻来源于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经验关系 (如PART FOR WHOLE),或来源于一具体事物与某 隐喻概念化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如THE PLACE FOR THE EVENT)。 • Croft(1993)用认知域矩阵(domain matrix) 来定义转 喻,即:转喻涉及一个认知域矩阵中的一个主要认知域 (primary domain)和一个次要认知域(secondary domain), 而转喻的功能就是使字面义中的次要认知域变 成主要认知域。
隐喻 • 其最早的定义于Aristotle(1932,Fyfe译)的 《诗学》: 隐喻是一个新奇的应用,要么从属(genus) 到种(species)的应用,要么是从种到属的 应用,或者是通过类比从 一个种到另一个种 或其他的应用。
隐喻的基本特征
• 语义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隐喻的突出 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之一。(束定芳,2002)
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
• 因此,Barcelona认为这样的隐喻含有转喻理据, 对于“loud color”的转喻理据,其解释如下:
从特定的角度(感觉产生的效果)来对一个特定的经验域进行范 畴化很明显是一个转喻性的过程。在该例子中,一个隐含的基本转 喻将色彩和声音按照它们产生的效果进行范畴化,或者说是向特定 的感官刺激( “deviant sounds”和“deviant colors” )构成的整 体认知域投射该认知域所包括的次认知域(刺激产生的具体效果 “attraction of involuntary attention”)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根据标准二,隐喻基于相似性,转喻基于邻近性。 • 在上述关于通感形容词的例子中,隐喻解释是 “像…感官特征那样的…感官特征”;当把它看作 转喻或二者相互作用时,则是以因-果关系、具体-抽 象关系等来解释源域和靶域的关系。 • 在基本隐喻类例子中,相似性不明显,但源域和靶 域间的因果关系过其他密切联系,即邻近性却很明 显。可见,这一标准也存在问题。
转喻的基本特征
• 邻近性是转喻产生的基础,也是转喻的重要特征。 Panther和Thornburg(2003:283)概括如下五点: • 域内映射; • 以实体间的偶然性(contingent)关系为基础; • 源域和靶域间的连接在原则上讲是可取消的; • 凸显靶概念,但源概念总的来说是可及的; • 源概念可能与靶概念完全分离,发展成后转喻。(后转 喻:是指由于源概念可能在语言常规化过程中消失或变 得隐含,因而人们已经不能识别转喻,而只认识靶概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