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共39页
浅议转喻和隐喻的区别和联系
物 ,单独表达 这一事物 时 ,就成为 隐喻 。例 如 , “ 轿车 甲虫般地前行 这个 隐喻就假定 ,我们 不知道轿 车怎么 经验 .都是无意 识的结果 。但 是它们之 间也是很好 区分 的 ,转喻 同一域 的映射 ,主要 侧重于 事物 的代替 关系 。 运 动 ,但我们 的确知道 甲虫匆匆穿过 地面 的行进 模样 。 而 隐喻主要是两 个平行域 的映射 ,侧 重于事物 的描 述 。 这 个隐喻就是 借助于此二 者之 间的相似点 ,把 甲虫 的特 征变换成 了轿 车的特征 。隐喻是 由始发域来认识 目标域 , 只有进一步 了解 了二者 的区别和联 系 ,才能更好 地将其 但 始发域和 目标 域属于不 同的概念域 ,如 :S h e i s a t i g e r . 分别 运用 到语 言中。 根 据生活 经验 ,我们 知道 t i g e r( 老虎 )具有 凶猛 、富有 文献综述 野性 等特 点 , 由此来认知 s h e 具有老虎这样 的性格 , “ t i g e r ” [ 1 ] Ba r c e l o n a , A. ( e d s O . Me t a p h o r a n d Me t o n y my ( 老虎)始发 域属 于 a n i ma l ( 动物 )范畴 ,目标域 “ s h e ” a t t h e Cr o s s r o a d s — ACo g n i t i v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 C] . ( 女人 )属于 ma r l( 人 )这 一范畴 ,这 两个范 畴之 间是
隐喻是 区别于转喻 的另一种语用表 达方式 ,又称 暗 接触或邻近关 系。
五 结语
转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过的部分可以代表整体 , 反过来整体也可以代表部分,
转喻与隐喻
转喻与隐喻之相关概念剖析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
转喻是认知的一个基本特征,人们利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整体或其他方面。
一般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不是无限的认知数据库,对事物认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个事物用一个准确的术语或专有的解释去描述,而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把自己已有的认识与面临的新的认识对象结合起来,加以对照,找出公共的特性,用旧有的思想去解释、认识眼前的新事物,这种用一事物去指称另一相关的事物就叫做转喻.凸显原则: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凸显原则,而转喻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一凸显原则。
一个事物、一件事情往往都是复杂的,具有很多属性,而人在认识的过程中最容易被该物最突出的、明显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留下深刻印象的属性所吸引,即凸显性。
立足于这一突出的特性,我们就会以其为参照点,在该领域内(或同一认知模式里)激发另一成分。
同时也可以说,,转喻是一个思维过程和投射过程,是一种描述事物的修辞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思维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是这一过程是前一事物对照引出后一事物,从原有的经验结构、认知思维到语言表达的结果。
关联原则:转喻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现象,其实质上是一种联想认知,遵循关联原则,也就是要理解转喻就必须依靠语用推理。
例如: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二者之间有相关联性,用容器代表了所装的物体。
这种例子是相当多的,如:head头代指动物的数量,刀剑代指战争等等。
这种关联性往往能帮助我们表述认识的更多的事物,但人的认识又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就会有从A→B→C的关联渐递过程。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隐喻和转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通过比喻和类比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被视为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角度解释隐喻和转喻,并探讨它们在英语中的应用。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与另一个具有类似特征或概念的词或短语进行比较,来传递某种含义或观点。
隐喻常用于修辞或文学作品中,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或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当我们说"他是我的阳光"时,我们并不是真的在说他是太阳,而是用阳光来比喻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隐喻的认知阐释可以解释为人们通过将某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这种映射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认知模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将"阳光"这个概念映射到"他"这个人身上,从而表达出他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转喻是隐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原来的语境中移到另一个语境中,来传递某种意义。
转喻常用于日常交流中,用于比较不同领域或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当我们说"时间是金钱"时,我们并不是真的在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是用金钱来比喻时间的宝贵和珍贵。
认知角度上的转喻解释可以理解为人们通过将一个概念的特征应用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这种应用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模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将"金钱"这个概念的特征(宝贵和珍贵)应用到"时间"这个概念上,从而表达出时间的重要性。
隐喻和转喻在英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存在于修辞和文学作品中,也贯穿于日常交流和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中。
在修辞和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被用来创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描写和表达。
例如,在诗歌中,隐喻和转喻可以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在日常交流中,隐喻和转喻被用来解释抽象概念、描述复杂事物、引起共鸣和增强表达效果。
《隐喻和转喻》课件
传统隐喻
总结词
常见、习惯性、易于接受
详细描述
传统隐喻是指长期被人们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习惯性表达方式的比喻。这种隐喻形式通常比较通俗易 懂,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火上浇油”,用来比喻加剧矛盾或使情况更加恶化。
隐喻和转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隐喻和转喻在思维中的作用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们 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 现象。
在思维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有助于激 发人们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思想和观 点。
通过隐喻和转喻,人们能够将抽象概 念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 本质。
隐喻和转喻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使思考更加清晰、表达 更加准确。
反讽
总结词
反讽是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 义。
详细描述
反讽是一种通过与预期相反的表达方式来传 达意义的转喻形式。例如,“He is a genius in the kitchen”表示他不是一个烹 饪天才,而是个厨房里的笨蛋,其中 “genius”与“厨房”的结合与预期相反, 表达了相反的意义。
隐喻和转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将推动隐喻和转喻理论的实 践转化,为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 法。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如何将隐喻和转喻的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自然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处理 模型。这将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对话系统等领域的发 展提供有力支持。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 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 指称转喻。
• 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 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 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 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
3. 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
• 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 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 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
UP 分离
MORE
UP︱MORE
隐喻 MORE IS UP 完全隐喻 UP FOR MORE
合并
UP+MORE
UP
部分隐喻 UP FOR UP+MORE 字面义
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
E.g. loud music/ loud color (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 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
这显然是隐喻。 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
听觉域“deviant sounds” 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 colors”之 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 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 “deviant sounds” 被理解为 “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sounds”; “deviant colors”被理解 为“attention-getting deviant colors”。
隐喻和转喻的区分_研究现状和分歧
2009年2月第25卷 第1期外国语文Foreign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Feb.,2009Vol.25 No.1隐喻和转喻的区分:研究现状和分歧张 辉 杨 波(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江苏南京 210039)提 要:转喻研究似乎一直处于隐喻的阴影中,居次要地位。
从隐喻和转喻的定义及一般特征入手,以动词短语、熟语、通感形容词等为例,从二者的功能、产生的基础、映现发生的范围、映现的方向、形式差异、映现与突显、推理的假设性和判定的主观性等方面探讨区分二者的若干标准以及存在的分歧和问题,并强调转喻在人类认知模式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基本的认识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区分。
关键词:隐喻;转喻;区分标准;熟语;映现中图分类号:H31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9)01-0081-08D isti n cti on Between M et aphor and M etony m y:Sta tus quo and D is agreem en tsZHAN G Hui YAN G B oAbstract:It see m s that met ony my has al w ays been in the shadow of metaphor and considered secondary t o the latter.Be2 ginning with their definiti ons and general attributes,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es of verb2phrases,idi om s,synaesthetic ad2 jectives,etc.,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distinguishing criteria,the disagreements and p r oble m s thereof thr ough their func2 ti ons,foundati ons,mapp ing categories and directi ons,f or mal differences,mapp ing and highlighting,referencing hypotheti2 calness,and subjectivity of identificati on.The ai m of this paper is t o emphasize the funda mental status of met ony my and t o further exp l ore the nature of and distincti on bet w een metaphor and met ony my as t w o basic cognitive models.Key words:metaphor;met ony my;distinguishing criteria;idi om;mapp ing 引言认知语言学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往往是厚此薄彼。
隐喻转喻-专业文档!
隐喻转喻摘要:本文以隐喻和转喻作为研究重点,从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区别切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同与不同。
并把这两组对照落实到文学文本的欣赏和作家的研究上。
隐喻;转喻;横组合;纵聚合;文学一.隐喻和转喻1.隐喻:隐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位对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比。
亚里士多德作为隐喻研究的先驱,认为人类语言中布满了隐喻,它是一种以非凡方式用在非凡场合的非凡语义偏离现象,起装饰或是调味品的作用。
隐喻的修辞学研究从古希腊一直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对隐喻还没有一致定论。
修辞学家说,隐喻是辞格,是修饰话语的手段;逻辑学家认为,隐喻是范畴错位;哲学家说,人类语言从根本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学家说,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
对隐喻定义的界定非常复杂,涉及到隐喻本质的方方面面,但也因此隐喻有了非凡的吸引力。
隐喻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的热点。
隐喻是我们熟悉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有四个特点:新奇性、一致性、不对称性和具体性。
现代隐喻理论把隐喻被定义为不同高级经验领域里两个概念的映射(Lakoff&Turner1989)。
即将源域的特征映射到靶域,或者说靶域的概念可以通过源域来理解。
从源域到靶域的结构映射在三个不同概念层次上进行:本体映射,结构映射,逻辑知识映射。
(1)a.Weareatacrossroadsinourlife.b.You’reoffthetrackc.Thereisnowaybackd.Our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e.Wemayhavetogoourseparateways.f.Shegaveherlifeanewdirection.(转引自Feyaerts2000)本组的六个句子构成了“lifeisajourney”这样一个概念隐喻,旅行的过程与生活的不同方面相映射,将life变成一条road(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就是从上路到旅程结束)。
论隐喻和转喻的语用差异
论隐喻和转喻的语用差异黄 欣【摘 要】转喻和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常见的两种认知方式。
两者联系紧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的研究已经触及到隐喻,但对转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没有孤立研究转喻,而是将隐喻和转喻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有利于加深对这两种认知机制的辨析,同时有利于增强对认知方式的理解。
【关键词】转喻 隐喻 认知机制一、隐喻和转喻的定义隐喻和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手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文献,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Poetica)里就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并未深入研究下去。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兴起后,学术界才将目光投向隐喻和转喻,将其视为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但隐喻和转喻被作为一种概念现象,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合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中提出的。
转喻被认为主要用于间接指称,例如:新闻中常用the White house 借代American government,从指代关系上来说,转喻所表示的是一个实体与另一实体之间的“代表”关系。
Lakoff(1987)后来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理面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ICM是表征交际者概念及语义知识的认知结构,ICM可分为4种类型:意象图式、命题模型、隐喻模型及转喻模型。
其中转喻模型是产生类典型效应(prototype effects)的基础。
例如,在英语中常用hand,face,head,leg等身体部位来指代person,这就是典型的转喻,以部分指代整体。
Lakoff把隐喻看成是发生在两个不同认知域(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而转喻则是发生在同一概念域内部的突显。
传统修辞学把转喻看成是真实世界的“邻近”,而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则把转喻看成是概念层面上的“邻近”。
转喻常被看作是一种替代现象。
Croft也持类似观点,Croft利用域凸显来阐释概念转喻。
隐喻与转喻的对比研究——王朝阳
隐喻与转喻的对比研究——王朝阳隐喻与转喻的对比研究王朝阳在以语言反映新事物时,人们往往通过隐喻或转喻,用心里更为熟知的事物或者现象名称来表达新的事物和新现象。
因为借此方式,人们就不需要再造新的词汇,记忆也无需增添新的负担。
可是此称谓又能够成为联结相似或相关事物的纽带,从而解释新事物,再以符号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认识世界中。
因为人类对于一些新的事物总能产生联想,并从新旧两个事物中找出一定的关联性。
以此看来,隐喻和转喻的重要性就变得更为明显了。
当语言中没有隐喻和转喻时,它的表达也就只局限于直观和具体事物和现象。
隐喻是以事物间的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从一个领域投射到另一个领域的认知方式,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描述;转喻是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在同一认知域内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替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指称。
一隐喻和转喻的中西方研究情况对比西方隐喻和转喻研究经历了很长的历史。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说过“隐喻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或借‘种’作属,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种’,或借用类比字”(《诗学》第二十一章,罗念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年版)。
Lakoff 和Johnson(1980)在主客观互动的基础上,从经验主义角度提出概念隐喻。
Croft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转喻作为与隐喻同等重要的认知方式,成为西欧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焦点,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国内关于隐喻的理论研究较多,主要从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等方面来入手,研究的角度有简评国内隐喻的发展(孙启耀,伊英莉,2002;马菩,2003),隐喻的解释(陈治安,蒋光友,1999;李海辉,2000;朱文清,2001)等。
转喻研究有:词义、概念的转隐喻研究(林正军,杨忠,2005;廖光蓉,2005;张建理,2005;杨海明,2005)。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By Xue 2014.12.3
Metaphor: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sb/sth else,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its normal u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qua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scription more powerful, for example she has a heart of stone隐喻
隐喻发生地点:
转喻发生地点:
两个相关的认知域内
(始源域和目标域)。
同一认知域的映射,
“可以是整个认知域代替 某一子域,反之亦然”。 Barcelona,2002 转喻是基于 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 代彼的思维过程。 邻近性可以是 1.空间上, 2.时间上, 3.因果上。
映射是基于 相似性的跨空间对接。 相似性可以是 1.形式上的相似性, 2.感知得到的相似性, 3.依据经验存在的相关性。
•Kovesces, 2002
•相同点: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不同点:不同于隐喻,转喻是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特征,以此代彼 的思维过程。 ——蔡晖,2006
转喻
• • • • • • 整体与部分关系 1事件模型 2构造模型 3复杂事件模型 4范畴成员模型 5范畴属性模型
the use of such words and phrases Metonymy (technical) the act of referring to sth by the name of sth else tha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 ,for example using the White House for the US president转喻。 转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有一个 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认知过程。Kovescses,2002
从映射论看隐喻与转喻的理论差异
4odern chineseM XIANDAI YUWEN2013.10从映射论看隐喻与转喻的理论差异□葛红玲 杨成虎摘 要:根据映射论,我们认为隐喻与转喻的理论差异涉及认知域数量、映射次序和源域项目选择;隐喻映射方向为并行性从左到右,转喻为单行性从上到下;隐喻源域与靶域的相似程度存在区别;转喻的本质特征是邻近性替代,源域项目即映射内容。
关键词:映射论 隐喻 转喻 互动 差异一、引言自Aristotle在Poetics 中将转喻归为隐喻的一个分支,两者密不可分。
Lakoff&Johnson(1980)将转喻与隐喻视作人类思维与行为方式,研究从修辞层面转向认知层面;Lakoff&Turner(1989),Goosens(1990)等人指出两者往往相互作用;Barcelona(2000), Radden(2000)等从语言实例出发提出相互作用模式。
关于区别和联系,刘正光(2002:61-70),束定芳(2004:26-34)等学者已提出见解。
我们认为仅从语言层面不能全面阐释理论差异,其它符号系统也需纳入研究。
互动现象在不同符号系统共建概念时亦存在,表现为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在广告、漫画等领域都有应用。
因此,本文拟根据映射论,从映射项目、映射方向及其本质特征三方面加以分析,说明相互作用模式仅是特殊语言现象,不能从根本上阐明互动规律。
二、映射论映射本是数学概念,用以描述集合间元素的对应关系。
语言学运用映射原理表示概念间的对应关系。
认知语言学的映射论发端于Lakoff&Johnson。
Lakoff(1987)始用“mapping”,提出隐喻与转喻皆是理想化认知模型。
Lakoff&Turner指出映射是概念域间的对应集,隐喻发生在认知域之间,转喻发生在认知域内部。
Lakoff(1993)提出拓扑原则,认为两者皆是从源域向靶域的结构映射。
主体选择靶域结构需进行突显的特征,使源域与靶域结构一致。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转喻与隐喻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心理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隐喻和转喻的概念从人类社会的语言实践来看,在日常的交际语言及诗词歌赋中都会运用隐喻或转喻来表达感情。
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它不仅是人类表达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是最为基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更是扩展词义的实现要素。
通常来讲,隐喻以及转喻都被视为修辞学中的两种手段,之前的主流语言学家将隐喻与转喻划入到语言异体形式。
但是,从认知语言学来看,隐喻以及转喻表达属于人类语言表达现象,也应将其纳入在语言研究中。
它们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方式。
语言学在解释语言时运用了与众不同的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语言沟通以及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将相似性当成了自身的认知基础,从而为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以及自身之间搭建关联域。
而且出现了两个有密切关联的概念域,其中之一为始源域,也可以被称作始发模型,其二为目标域,也可以被叫做目的模型.目标域或始源域在形成关联是相互而存在的,而且分别形成了各种的概念网络体系,包括了人类在认知该事物之前的经验以及概念。
从隐喻来看,目标域以及始源域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关联,它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
人类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形成了认知语境,它涵盖了语言上下文、直接场合、社会心理表征以及知识等。
与目标域(本体)相对比而言,说话者或听话者要要更为熟悉隐喻的始源域(喻体)。
但是,在二者形成关联以及发生互动反应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激活与日常观念相关的联想系统。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事物映射到人们不太熟悉的事物上(在结构与内容方面)。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为人们深入把握目标域的特点以及结构提供较大帮助,人类的认知功能也因此而形成。
隐喻在此过程中具有创造性、能动性特征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们利用所熟悉的事物,从而不断认识、把握未知事物,深入理解已知事物的活动。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PPT课件
By Xue 2014.12.3
1
Metaphor: a word or phrase used to describe sb/sth else, in a way that is different from its normal use,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two things have the same qualities and to make the description more powerful, for example she has a heart of stone隐喻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转喻: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有一个
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的认知过程。Kovescses,2002
2
如果说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特征如何反映 人类的认知方式,那么隐喻就是对两者关系
最明确的诠释 ——Grady,1997
• 隐喻与概念隐喻 • 隐喻普遍存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语言中有隐 喻,思维和行为中也存 在隐喻。 • 我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 使用的是相同的概念系 统,因而也是隐喻性的。 • 这些统称为概念隐喻。
邻近性可以是
1.空间上, •Kovesces, 2.时间上, 2002
3.因果上。
•相同点: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第四章.转喻和隐喻pptx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 例如下列一组涉及“辩论”的词语和句子都使用了 跟“战争”有关的概念,可见人们实际上把辩论中 的所作所为也看作是“战争”。这种把一个领域的 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 (来源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投射”的 认知方式就是隐喻。如: a .论战/争论/论敌/抨击/打笔仗/理论战线/唇枪 舌剑/同室操戈/大张挞伐/人身攻击/批评的武器 b .他们在辩论中失败了/对他的论战提出挑战/ 指挥汉奸文人围攻左翼作家/这几句话击中了要害/ 大辩论没有休战//批评的火药味很浓
经验基础:当我们把更多的东西添加到一堆东 西之上时,这堆东西的高度会随着上升。比如,让 水龙头里的水流着,浴缸里的水面会逐渐上升;往 酒杯里倒酒,酒杯里的酒平面会随着涨上去,而瓶 子里的酒平面则会随着跌下去。类似的经验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会反反复复地经历,从中我们很自然地 总结出高度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 为我们提供了“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这 一隐喻的经验基础。
何况现在学的不是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 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 有用。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 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 雅各布逊提出,隐喻和换喻机制的根本区别在 于,隐喻根据的是相似性,而换喻根据的是邻近性。 既然是邻近,就不一定限于某种固定的关系。只要 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联系,其中一 个就可作为 另一个的换喻。
符号学家Eco指出,每种换喻式联系一般指以 下三种邻近性之一:1)语码中的邻近,这是最普 通的类型。例如,王冠(指王位),白领(指办公 室工作人员);2)上下文中的邻近,例如“从门 口的汽车里传来几声手枪声;这辆车应让它哑掉。” (“这辆车”实际上指“车中的人”);3)被指 称事物的邻近,Eco认为这种邻近事实上不存在。 因此,“老太婆喝稀饭--无耻(齿)下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可看成是利用语 音邻近造成的换喻;缩略词的书写形式的邻近; “吃饭的”、“卖报的”、“穿红衣服的”都用来 代指某类人。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 隐喻和转喻的相似之处 •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 隐喻和转喻的实例分析 •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 如何区分隐喻和转喻
01
隐喻和转喻的定义
隐喻的定义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 物相比较,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或情感。
两者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隐喻和转喻都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有力,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
两者都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语言的魅力。
03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转喻是基于邻近性
隐喻
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来 表达意义。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这里将时间与金钱进行比 较,强调时间的宝贵。
语言特点
转喻使用指代词“一支”来代替“抽烟”这个动作或行为,使语言更加 简洁明了。
03
认知效果
转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语言中的指代关系,减少语言中的冗余信息
,使语言表达更加经济和高效。
05
隐喻和转喻的应用场景
隐喻在文学、广告和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80%
文学创作
隐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100%
广告宣传
广告中经常使用隐喻来描述产品 或服务的特性和优点,使消费者 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80%
日常交流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使用隐 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 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转喻在新闻、演讲和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转喻常被用来 指代某个事物或事件,以简化 语言和提高报道效率。
隐喻和转喻ppt课件
• 隐喻由认知而起,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认知的发 展,这就揭示出隐喻在认知和推理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它 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形成概念、发展知识、进行思维、作出 推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引言
e.g. Time 独生子 概念域A 本体(Tenor) 主题(Topic) 目标(Target) 主项(Primary Subject) is 是 —— —— —— —— money 小皇帝 概念域B 喻体(Vehicle) 他们把两个领域之间的这 喻体 (Vehicle) 种 带方向性的互动称为 “ mapping”(映射 ), 这就 始源 (Source) 是 映 射 理 论 (mapping 次项 (Secondary principle) 。映射一般由起 Subject) 源域 向目标域进行,因此
Metaphor and Metonymy
Supervisor:
Reporter:
主要内容
1
引言 隐喻 转喻
2
3
4
隐喻和转 喻的关系
总结
5
引言
•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做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是
语言装饰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 对象。
•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
语言层面
• 从语言层面角度分类,可分为:
(1)语音层面 (2)语句层面 (3)超局层面 (4)语法隐喻
语音层面
• (1) 语音层面:Ivan Fó nagy在其论文“Why Iconicity”一文 中首先提出“语音隐喻(Phonetic Metaphor)”,主要从语 音(或发音方式)与其表达的意义这一角度进行了论述。 他在文中总结出三个原则: (a) 有意识表达某种情感与特定发音方式对应。 (b) 发音器官的运动与身体姿态会一致。 (c) 不同程度的紧张、延时、言语速度反映出不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