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喘嗽辨证思路与病案分析
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如何运用中医辨证疗法
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如何运用中医辨证疗法患儿陈某2岁,因小儿肺炎入院治疗,经过常规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治疗之后未能得到明显缓解,仍然存在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后选择中医辨证疗法治疗10天之后,患儿呼吸变得平稳,肺部啰音消失,临床痊愈出院。
小儿肺炎喘嗽属于一种常见的小儿肺系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急、痰壅以及鼻煽等,在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尽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快速恢复健康。
中医辨证疗法应用于小儿肺炎喘嗽治疗具有突出的优势,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1.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小儿肺炎喘嗽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不过冬春两季发病率更高。
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小儿肺炎喘嗽,并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一般也比较严重。
运用西医治疗方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虽然早期见效相对较快,但是后期效果不够立项,容易出现迁延不断、反反复复、累及身心脏腑的情况。
西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主要使用青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邪侵袭、肺气不利,在治疗过程以疏风散邪、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为主,主要采取外用药物敷贴、口服对症中药的方式,不仅疗效显著,还不会产生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用药相对安全有保障。
2.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如何运用中医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初期和感冒症状比较接近,均为表证,不过肺炎表证时间相对较短,短时间内入里化热。
最初应当分清是属于风热还是风寒,一般风寒类型的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而风热类型的一般发热较重,咳痰粘稠。
如果存在痰阻肺闭的情况,还需要辨清热重、痰重,一般热重类型的会出现高热稽留不退的情况,患儿面红唇赤、烦渴引饮;而痰重类型的患儿喉中痰鸣、痰声辘辘、胸高气急。
若是存在高热炽盛的情况,表现为喘憋严重、呼吸困难、为毒热闭;如果正虚邪盛存在心阳虚衰、热陷厥阴,属于病邪猖獗正气不支的危重变症。
最初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时,主要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对于痰多雍盛的患儿应当先降气涤痰;喘憋严重的患儿应当平喘利气;气滞血瘀的患儿需要活血化瘀;病久气阴损耗的患儿应当补气养阴、扶正达邪;对于出现变症的患儿,应做到随症施治。
支气管肺炎的儿童病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支气管肺炎的儿童病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几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例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来更好地应对和治疗支气管肺炎。
1. 患儿A,男,3岁患儿A是一名3岁男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
治疗期间,首先采取了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注射抗生素和辅助药物,如退热药和镇痛药。
同时,给予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加强体液补充。
在治疗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日常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包括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和避免冷风直吹。
经过7天的治疗,患儿A的症状明显减轻,治愈出院。
经验总结:及时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非常关键,在治疗中应注重全面抗感染治疗、良好的休息和营养补充,并且加强预防措施的宣传,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2. 患儿B,女,2岁患儿B是一名2岁女童,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
通过肺部X光和其他相关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并伴有哮喘。
治疗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了支气管扩张药物和雾化吸入药物来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
对于伴有哮喘的患儿,我们特别关注过敏源,对可能导致过敏的物质进行杜绝,如宠物毛发和尘螨等。
此外,及时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排除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经验总结:对于伴有哮喘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除了抗感染治疗外,还需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和雾化吸入药物来缓解症状。
此外,注意过敏源的排除并进行病毒检测,有助于更精确地诊断和治疗。
3. 患儿C,男,4岁患儿C是一名4岁男童,因高热、咳嗽和喘息来就诊。
通过检查发现,他的肺部症状明显,听诊时可闻及明显的湿啰音。
经过彻底的咳嗽和喘息治疗后,患儿的症状缓解,但湿啰音仍然存在。
鉴于湿啰音是支气管肺炎的特征之一,我们决定进一步加强治疗。
在保证充足营养和休息的同时,通过腹式呼吸和胸部按摩来促使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
此外,对于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儿,我们使用了适当的消炎药物治疗。
第三篇儿科教学查房肺炎喘嗽
第三篇儿科教学查房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在儿科教学的查房中,对于肺炎喘嗽的认识和处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肺炎喘嗽的病因、症状和体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肺炎喘嗽的病因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毒感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主要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
二、肺炎喘嗽的症状和体征患儿首发症状为咳嗽,伴有喘息、呼吸急促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绀。
体征上可触及胸骨两侧肋间收缩期呼吸音延长以及喘鸣音,肺部可听到湿罗音或干罗音。
三、肺炎喘嗽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患儿的病史,儿科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出肺炎喘嗽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诊断需要拍胸片、化验痰液以及血液常规检查等,并根据诊断指南进行病原学检测。
四、肺炎喘嗽的治疗治疗肺炎喘嗽的核心是抗感染和支持性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可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肺炎喘嗽的预防为了预防肺炎喘嗽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等,可考虑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六、肺炎喘嗽的家庭护理对于出现肺炎喘嗽症状的儿童,家长要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患儿接触冷空气和刺激性气味,适当增加水的摄入,保持患儿充足的休息和营养。
总结起来,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儿科医生来说,了解肺炎喘嗽的病因、症状和体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非常重要。
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肺炎喘嗽的认知,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家庭护理,以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降低肺炎喘嗽对患儿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辨证施治小儿肺炎喘嗽152例
辨证施治小儿肺炎喘嗽152例标签:肺炎喘嗽;辨证施治;体会肺炎喘嗽是中医儿科的常见病之一,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2007年2月~2008年2月,将本病分为寒邪闭肺、热邪闭肺和心脾肺阳虚3个证型,治疗上分别采用麻辛附子汤加味、麻杏石甘汤加味和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52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73例,女79例;年龄15天~17岁,其中15天~3岁68例,3岁~6岁48例,7岁~17岁36例;痫程3~60天。
所有病例经X线摄片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斑点、条索状或片状阴影。
临床表现中118例伴有干湿性啰音,9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等症,外周血象10×109/L以上患儿42例,95例患者发病过程中曾使用过抗生素治疗,服用中药后一律停用其他任何药品。
2辨证分型2.1寒邪闭肺型(66例)发热,咳嗽痰多,气急,喉中痰鸣,痰白而稀,或流清涕,舌质淡白或青,苔薄白或白腻,脉滑紧,指纹浮红或青。
2.2热邪闭肺型(37例)壮热或高热,咳嗽气急,或喘促,痰黄稠,咽痛,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2.3心脾肺阳虚(49例)低热不退,咳嗽声怯,喉中痰鸣,痰白而稀,神疲乏力,动辄汗出,或口唇青紫,纳呆便溏,舌质淡白或青,苔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指纹淡红或青。
3治疗方法3.1寒邪闭肺型治以辛温宣肺,散寒化痰,方选麻辛附子汤加味:炙麻黄6~12g,细辛1~3g,附子免煎颗粒2~6包(每包含原药10g),陈皮3~9g,茯苓6~12g,香橼8~15g,肉桂3~6g,干姜3~6g,杏仁3~9g,苏子6~12g,地龙3~12g,炙甘草3~6g。
3.2热邪闭型治以清热泻肺,化痰平喘,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3~15g,杏仁3~9g,石膏15~90g,炙桑白皮6~15g,地龙3~15g,葶苈子6~12g,沙参3~9 g’炒黄芩3~9g,苏子6~12g,百部6~12g,鱼腥草6~15g,生甘草3~6g。
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如何运用中医辨证疗法
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如何运用中医辨证疗法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
结果:经过中医药辨证施治,疗效要显著高于对西药治疗效果。
结论:在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药治疗;辨症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332-02小儿肺炎喘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证。
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浊上雍,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为临床主症。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冬春两季多见。
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易发生,年龄愈小,其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
小儿肺炎喘嗽这种病用西医治疗早期见效比较快,但后期不甚理想,迁延不断,反反复复,累及身心脏腑。
西医治疗常以抗生素为主,如选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如对此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和阿齐霉素等。
病毒性肺炎可用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等。
笔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陈述如下。
1.痰热内羁,肺胃同病【症状】小儿肺炎咳嗽。
痰热内羁,发热较高,喉中痰鸣,咳逆喘急,胸闷胀满呕吐,舌苔白腻,脉枭弦滑。
【冶法】宣肺涤痰,苦辛通降。
【方药】黄连1g(或用马尾连3g代替),黄芩10g,干姜1g,半夏3g,枳壳5g,川郁金5g,莱菔子3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药功效分析】本方系半夏泻心汤加减变化自拟而成。
黄连,黄芩苦寒沉降,清热降逆;干姜,半夏味辛开胸,化痰除满;枳壳、郁金苦辛行气。
解郁宽中;莱菔子降气消胀导滞消痰。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之功,长期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应用方法,药用量不宜过大。
2.风寒外束肌表,肺热内闭【症状】患儿发热咳嗽,呕吐乳汁,时有喘逆,鼻煽气喘,痰鸣伴鼻流涕,两目眵多,面红服热,咽喉红肿,口鼻青紫,脉数疾,精神尚可。
【治法】清热,宣肺,疏表。
儿童肺炎喘嗽
儿童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证。
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症。
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肺炎。
儿童肺炎喘嗽的诊断要点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为主要症状。
多继发于感冒、麻疹之后。
肺部听诊有中小水泡音,X线检查呈点片状阴影或肺纹理增粗。
儿童肺炎喘嗽的辨证分析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因外邪侵犯于肺,肺气失宣,郁而化热,灼津为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故证见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
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
若正气不足,邪毒内陷,便可出现阳气衰脱,或气阴两伤之证。
病重体弱,正虚邪恋,常致病情缠绵不愈。
辨证应首辨常证与变证,次辨证之寒热虚实。
风寒闭肺,风热闭肺为疾病之早期,病症较轻,邪多在卫分,痰热闭肺为疾病之中期,病症较重,邪多在气分或气血分,这三者均为常证。
痰火内窜,心肝之昏迷抽搐,及心阳不振,心阳虚脱之神萎,呼吸浅促,唇周青紫,肢冷脉微,均属变证。
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宣肺定喘、清热化痰为主。
痰多者首应涤痰,喘甚者应予平喘,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病久气阴耗伤者则宜补气养阴。
儿童肺炎喘嗽的辨证论治风寒闭肺【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急,痰白而稀,不渴。
舌苔薄白或白腻,质不红,指纹青,多在风关,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1.主方三拗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麻黄6克,杏仁8克,紫苏子8克,陈皮6克,荆芥6克,淡豆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
痰多、舌苔白腻者,加莱菔子10克、法半夏6克。
如寒邪外束,里有伏热,表现呛咳痰白、发热口渴、面赤心烦、苔白、脉数者,加用生石膏20克、黄芩10克。
2.中成药(1)小青龙合剂,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2)风寒咳嗽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麻杏二三汤(焦树德验方)处方:麻黄3。
6克,杏仁lO克,法半夏10克,莱菔子10克,橘红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白芥子3-6克。
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1 范围本方案提出了小儿肺炎喘嗽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及优化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4周岁以下人群肺炎喘嗽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肺炎喘嗽:pneumonia in children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为主要特征。
相当于西医“小儿肺炎”,部分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亦可归于本病。
3 诊断3.1临床表现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肺部可闻及中细湿罗音。
3.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全胸片: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或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强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
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PCT检查:细菌性肺炎,PCT多大于0.20。
CRP检查:CRP可正常或升高3.3需与肺炎喘嗽鉴别的病种支气管炎,肺结核病,呼吸道异物。
4辩证治疗4.1常证:4.1.1 风寒郁肺证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气喘鼻煽,痰稀白易咯,可见泡沫样痰,或闻喉中痰鸣,口不渴,咽不红,面色淡白,纳呆,小便清,舌淡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经验总结:风寒郁肺证多见于婴幼儿或外感风寒而素有痰饮的患儿,以咳嗽、喘息、痰鸣为主要表现,发热较轻或不发热,治疗当表里兼顾,散寒逐饮,如小青龙汤加减。
4.1.2 风热郁肺证症状:发热恶风,头痛有汗,鼻塞流清涕或黄涕,咳嗽,气喘,鼻翼煽动,声高息涌,胸膈满闷,咽红肿,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面色红赤,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经验总结:本证多见于肺炎喘嗽早期,风温重症,多见于风热闭肺向痰热闭肺转化阶段,治疗以“清”、“宣”为主,用药轻清宣散,不可过于苦寒。
4.1.3 痰热闭肺证症状:发热,有汗,咳嗽,咯痰黄稠或喉中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紫滞。
小儿肺炎喘嗽辨证论治
小儿肺炎喘嗽辨证论治肺炎喘嗽病初与感冒相似,均为表证,但肺炎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
初起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为发热重,咳痰粘稠。
一、辨证要点肺炎喘嗽病初与感冒相似,均为表证,但肺炎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
初起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为发热重,咳痰粘稠。
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痰重者喉中痰鸣,痰声辘辘,胸高气急。
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呼吸困难,为毒热闭;肺重症。
若正虚邪盛出现心阳虚衰,热陷厥阴,为病邪猖獗正气不支的危重变症。
二、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为主。
如果痰多,先降气化痰;哮喘较重者,应治疗平喘益气;对于气滞血瘀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久病耗气伤阴,治法是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如果有证变,就按证治。
由于该病易化为热,故在病初治疗风寒闭肺时,宜加用清热药。
肺、大肠为表里,当实热盛时,应及早使用通腑药,使腑清热泄。
病后时期,阴虚肺燥,邪气残存。
药宜甘寒,忌用滋补品。
三、分证论治常证:1、风寒闭肺证候: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解析:风寒闭肺,肺气失宣。
肌表邪滞,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短。
痰薄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紧,似风寒。
治法: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葱豉汤。
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散寒宜肺,荆芥、豆豉辛温解表,桔梗、防风解表宣肺。
本证易于化热,可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痰多白粘,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寒邪外束,肺有伏热,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症状:发热,恶风,微汗,口渴,咳嗽,痰浓黄,气短,咽部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
分析:风热犯,肺衰,致发热,风恶,微汗,口渴,饮。
喉红,舌尖红,苔薄黄,浮脉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谈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诊疗理论
参考文献:
[1]何丽超,辨证施治小儿肺炎喘嗽152 例[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 30 (5) : 15–16.
2.1.3痰热闭肺证
发热,有汗,咳嗽,痰黄稠,或喉间痰鸣,气急喘促,鼻翼煽动,声高息涌,呼吸困难,胸高胁满,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咽红肿,面色红,口渴欲饮,纳呆, 便秘,小便黄少,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1.4毒热闭肺证
壮热不退,咳嗽剧烈,痰黄稠难咯或痰中带血,气急喘促,喘憋,呼吸困难,鼻翼煽动,胸高胁满,胸膈满闷,张口抬肩,鼻孔干燥,面色红赤,口唇紫绀,涕泪俱无,烦躁不宁或嗜睡,甚至神昏谵语,呛奶,恶心呕吐,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指纹紫滞。
谈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诊疗理论
:
摘要:小儿肺炎喘嗽是中医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发病迅速、转化快,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甚至能够导致肝风内动、邪窜心包。
关键词:小儿 肺炎 中医 诊断 治疗 理论
1、小儿肺炎喘嗽病因病机
肺炎喘嗽病发病多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生。外因多因外感六淫、内蕴痰浊;内因则多属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抗病力弱。古代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脾失运化,痰湿内生,上壅于肺,肺气被遏,宣畅功能失调故发。《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有:“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之言。均指出痰饮壅肺为肺炎咳嗽病机之关键[1]。痰饮壅肺故咳喘多痰,痰与喘病证相协,气喘致痰上壅,而痰盛又能加重气息喘急。
小儿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小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小儿肺炎喘嗽西医病名:肺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人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增多或正常。
1.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性细湿罗音。
2.4实验室检查:(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点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2023年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2023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23 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年度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状况报告一、根本状况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治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连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
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依据临床实际状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展了优化修订。
从2023 年 5 月到 2023 年 12 月期间承受住院患者 61 例,门诊患者 36例,共有97 例。
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 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 6.5 天,门诊平均治疗日 5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状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 例病例中,承受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 35%,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状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20 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 例〔 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 例〔100%〕,中药外敷 15 例〔15.46%〕,推拿治疗41 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 76 例〔78.35%〕,拔罐 3 例〔3.1%〕,儿科根底治疗97 例〔100%〕,其他疗法 6 例〔6.18%〕。
〔二〕应用状况分析依据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 >70% 〕,中等〔20%—70%〕和差〔<20%〕,承受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根底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2011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哕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 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4、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
6、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四.难点分析
肺炎喘嗽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分布广,对于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抵抗力弱,容易发生本病。
难点之一:肺炎喘嗽,肺朝百脉功能下降,血瘀为病,累及于心,易引发变证,西医一般通过液体疗法,小儿肺炎的静脉输液应速度过快和液体的量过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易引发心阳虚衰等变证,临床中应尽量减少输液,尽可能予中医汤剂口服,及中医外治法治疗。
难点之二:西医治疗病程一般需要7-14天,疗程相对较长,治疗费用较多,采用中医治疗,可减少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五、疗效评价
(一)评价指标
1、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的改善情况
2、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
3、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 0月) 。
小儿肺炎喘嗽的辨证施护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喘嗽的辨证施护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儿科肺炎喘嗽的辨证施护效果。
方法:对579例肺炎喘嗽患儿给予辨证施护配合治疗。
结果:总体有效率为98.45%,临床效果明显。
结论:采取辨证施护配合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小儿;肺炎喘嗽;辨证施护肺炎喘嗽是小儿常见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表现[1]。
本病包括西医学所称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等。
在中医里肺炎喘嗽常见证型有风寒闭肺型、痰热闭肺型、正虚邪恶型。
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病房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579例肺炎喘咳患儿,男312例,女267例,年龄0~14岁,平均6.1岁。
其中风寒闭肺型109例,痰热闭肺型300例,正虚邪恶型170例。
住院时间3~11 d,平均5.5 d。
1.2 辨证施护1.2.1 风寒闭肺型其病因是由于感受外邪,以风寒、风热最常见。
一旦风寒、风热之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清肃之令不行,肺气不降而逆,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而成痰,产生风寒闭肺或风热闭肺。
治疗上以宣散为之。
护理上则重起居、饮食、服药。
药后注意出汗和体温升降情况、波动范围以及神志、呼吸、脉象,及时做好记录。
凡体温超过39 ℃者,立即采用降温措施,如前额冷敷、温水或30%酒精擦浴,预防惊厥发生。
若有惊跳,服苯巴比妥片或静脉注射安定。
多饮水,以补充津液消耗。
病邪在表时,服药后取微汗,勿受凉。
忌用凉水擦身及冷袋湿敷,汗出后用毛巾拭干。
1.2.2 痰热闭肺型其病因是由于外邪内侵,以致痰热内蕴,痰热交阻于气道,肺气痹阻。
治疗上以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为主。
护理上忌食甘甜、油腻食品,以防助湿生痰,气喘较重宜静卧,不能随便更换体位。
若见面色苍白或青紫,应立即给氧,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痰多至呼吸困难者,应加强祛痰措施。
儿科肺炎喘嗽
• 4 拔罐疗法
• 宋丽 [1]采用穴位拔罐佐治小儿肺炎哕音吸收不良,选取肺 俞、阿是穴(肺部哕音显著处),共治疗20例,肺部哕音消 失时间:3 d以内5例,3 d一5 d 9例,6 d~8 d4例,8 d以 上2例,平均4 d,70%患者经5次以下拔罐肺部哕音全部消 失,与抗生素治疗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肺炎喘嗽--辨证论治
• 2、治疗原则 • 主要治疗原则为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随证施治)。 注:①气与血关系(活血化瘀法)。 ②肺与大肠关系(通腑泻热法) ③肺与脾的关系(培土生金法)
肺炎喘嗽--辨证论治
3、分证论治 [常证] ①风寒闭肺(初期) 临床表现:发热,呛咳,气急(喘),痰白清稀+ 恶寒、身痛、无汗,口不渴,舌质不红,苔薄白或白腻 ,脉浮紧而数,指纹青红,多在风关(表寒证)。 治法:辛温开肺,化痰止咳。 方药:华盖散。 说明:临床可加用细辛、半夏、白芥子、莱菔子、 葶苈子、百部等。
肺炎喘嗽--辨证论治
②风热闭肺(初期)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喘),痰多稠黄 +表热证。病情严重者,则见高热,频咳,气急( 喘),鼻煽,喉中痰鸣+里热炽盛证 治法:轻证治以辛凉开肺,清热化痰,重证治以 清肺解毒,化痰定喘。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 说明:此证临床最常见,肺炎主症与痰热证无异 ,只是尚有风热证候。
肺炎喘嗽--辨证论治
②肺脾气虚(恢复期) 临床表现:低热起伏不定,咳而无力,或有轻微 气喘,喉中痰鸣+面色恍白不华、自汗易感、精神疲 倦、消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偏淡,苔白滑,脉细 无力,指纹色淡。 治法:益气健脾,收敛肺气。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
肺炎喘嗽--辨证论治
[变证] (1)心阳虚衰(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 青紫,呼吸浅促,虚烦不安,肢冷汗出, 肝脏进行性增大+舌质略紫,脉象虚数微 弱。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用参附龙牡救逆汤。 说明:临床上一般需要中西医综合治 疗。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辩证调治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辩证调治肺炎是孩子主要的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气温剧变季节更为多见。
小儿肺炎以急性肺炎为主,它可以是原发性疾病,也可以是气管炎向下蔓延所致。
感受邪气较重且体质弱的孩子,常可使病情迁延,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肺炎多发生于2岁内的婴儿,发病较急剧,发病前数日内多有感冒、支气管炎等症状。
典型的小儿肺炎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和鼻扇为主要特征。
轻症肺炎可只出现低热和咳嗽,重症肺炎除典型症状外,还可能有呼吸困难、两肋扇动、口唇爪甲青紫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肺部X线检查可见点状、斑片状阴影。
中医对于小儿肺炎喘嗽病因的认识小儿肺炎的病因,一般来讲以外因为主,常见的是感受风寒、风温之邪,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或有伏痰、内有郁热者也易患病。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调治中医对小儿肺炎的认识一般分为6个步骤。
1. 肺炎的诊断:发热、咳嗽、气促、痰鸣和鼻扇,肺部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肺部X线检查可见有点片状阴影。
2. 病的初期要辨别是风寒闭肺还是风温闭肺,这样才能分别采用辛温开肺、化痰止咳和清温开肺、宣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
3. 病的高峰期应辨别是湿热为主还是痰热为主,之后再分别采用清热化湿、泻肺定喘和清热开肺、豁痰平喘的方法进行治疗。
4. 病的后期要辨清气虚还是阴虚,之后再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止咳化痰和育阴清热、润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
5. 分辨轻重,采取不同措施。
6. 辨清常症与变症。
常症按以上方法进行治疗,变症在肺炎重症出现心衰或昏迷时,分别采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和平肝熄风、清心开窍的方法进行治疗。
周医生在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上,有着一套自己独到的临床经验。
那就是:首先是退热。
患肺炎的孩子往往都是先发热,有的高达39℃以上。
应用中药退热的优势是除了能够很快退热外,同时还可以控制肺炎的发展。
我就是先用清热、止咳、化痰的中药,让患儿在1_2天内退热。
然后继续应用止咳化痰、平喘的药物清除肺内的痰浊,肺内清后,肺炎就会逐渐恢复。
最详细、全面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
最详细、全面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肺炎喘嗽是因风邪犯肺,而致肺气闭塞,出现发热、咳嗽、气喘、鼻煽等症的疾病。
其变证心阳虚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肺炎”、“问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以及“慢性肺炎”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常见证候与治疗原则1.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辛温宜肺、化痰平喘,方用小青龙汤、麻黄红辛附子汤加减。
2.风热闭肺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辛凉泄热、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昧。
3.痰热闭肺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
舌质红,少津,痰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泻腑、化痰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一捻金加减。
4、阴虚肺热证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
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治以养阴清肺,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
5、肺脾气虚证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桄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
舌质骗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以益气健脾,方用玉屏风散、人参五味子汤加味。
6、心阳虚衰证气促喘憋,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烦躁不安,心率增快(140~160次/分),肝脏进行性增大。
舌质紫黯,脉微弱疾数。
治以温振心阳、回阳救逆,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
常见症状与证候施护1.发热(1)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2)高热患儿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对体温不升的患儿注意保暖。
(3)遵医嘱针刺少商、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穴。
(4)遵医嘱推拿三关、六腑、天河水、肺经、肺俞、风池穴。
2.咳嗽、咳疾(1)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时,应用吸引器吸痰。
(2)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经常翻身拍背,以助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
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陆轻拍背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药 : 杏 苏散加 减 。 杏仁 6 g 、苏 子 6 g 、半 夏 5 g 、陈 皮 5 g 、前 胡 6 g 、桔 梗 3 g 、茯苓 6 g 、桑 白皮 5 g 、生 姜 3 g 、大枣 1 枚 ,水煎 服 。
2 . 2 . 2 风 温 闭肺 型
所 见 略述 于后 。
发病 暴急 ,壮热烦 躁 , 气 急鼻煽 ,痰 鸣如拽锯 ,舌质 红 ,
舌苔 黄腻 ,脉滑数 ,指 纹紫 滞 。 治则 : 清热 定 喘 ,涤痰 通腑 。 方药 : 清肺 定 喘汤主之 。 黄芩 1 0 g 、桑 白 皮 1 0 g 、连 翘 1 0 g 、桔 梗 1 0 g 、薄 荷 1 0 g 、白茅根 1 5 g 、百 部 1 0 g 、橘 红 1 0 g 、贝 母 1 0 g 、玄 参 6 g 、大黄 6 g 。
阳之 体 ,不 耐寒 热 ,易感 外 邪 ,故易 于 引发 本病 。 “ 时邪一 热一 痰一气 滞一 血瘀 ”是本 病 的主要病 因病 理变化 。
在肺 炎 喘 嗽过 程 中 ,有 突 然 出现 面色苍 白 ,呼 吸浅 短 , 额 出冷 汗 ,四肢 欠 温 者 多属 正 虚 邪 盛 ,正不 胜 邪 , 阳气 衰 竭 的暴 脱 证 ,宜 中西结 合 治 疗 ,中 医当 回 阳 固脱 ,方 用参 附汤 ,或 附子龙牡 救逆 汤 。
2 . 2 . 4 变证
1 病 因病 机
本 病 的病 因 为外 感 时 邪 。肺 为娇 脏 ,主气 司呼 吸 ,开 窍 于鼻 ,与 皮毛 相合 ,易受 邪 ; 肺 主一 身之 气 ,而朝 百 脉 , 调 节脏 腑 功 能 活 动 ,下 降 为顺 ,上 升为 逆 ; 小 儿 为 稚 阴 稚
年1 0月 3 1日初诊 : 患儿 于 2 0 1 3 年 1 0月 3 0日上午 出现 咳嗽 、 气喘 、 鼻塞 , 下 午突然 出现发 热 、 咳嗽 、 气粗 鼻煽 、 口渴咽 干 、 烦 躁 面赤 、苔微 黄 、脉 浮数 、指纹 浮红 。 辩证 : 风热 袭肺 ,肺失 宣肃 ; 痰热 迫肺 ,肺气郁 闭 。 诊断 : 肺炎 喘嗽 。 治则 : 辛 凉宣散 ,清热 化痰 。 方药 : 麻杏 石甘 汤加 味。 炙麻 黄 5 杏仁 6 g 、生 石 膏 1 0 g 、甘草 2 g 、板 蓝 根 6 g 、浙 贝 母 6 g 、陈 皮 6 g 、百 部 5 g 、半 夏 3 g 、薄荷 5 g 、生 姜 1片 ,水 煎服 。 服上方 4剂 ,上症 减轻 。但见 潮热 盗汗 ,干咳无 痰 ,舌
质 干 红 ,少苔 ,属 肺 炎喘 嗽后 期 ,耗伤 阴血 ,余 邪 留恋证 ,
治 以养 阴 清肺 ,方 药 益 胃汤加 味一 一 沙参 6 g 、麦冬 6 g 、花 粉 6 g 、玉 竹 5 g 、五 味 子 5 g 、冬 花 5 g 、紫 菀 5 g 、麦 芽 9 g 、 扁豆 6 g 、地 骨皮 6 g 、生甘草 3 g 。 服上 方 3 剂, 患儿 诸症 消失 , 饮 食起居 如常 。 随访未复 发 。
轻证 : 咳嗽痰 稠 ,发 热恶 寒微汗 ,气 粗鼻煽 ,口渴咽 干 ,
烦 躁 面赤 ,苔微 黄 ,脉 浮数 ,指纹 紫 。 治则 : 辛 凉散 邪为主 ,佐 宣 肺化痰 。
方药 : 麻 杏石 甘汤主 之 。 炙麻 黄 ( 后 下 )5 g 、杏 仁 7 g 、生 石 膏 1 5 g 、甘 草 3 g 、 黄芩 7 g 、浙 贝母 5 g 、竹 叶 5 薄荷 3 g ,水煎 服 。
224变证在肺炎喘嗽过程中有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浅短额出冷汗四肢欠温者多属正虚邪盛正不胜邪阳气衰竭的暴脱证宜中西结合治疗中医当回阳固脱方用参肺炎喘嗽过程中若有烦躁狂乱神志不清者多属邪毒内传邪犯心肝治以清心开窍平肝息风急用安宫牛黄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1 4 卷第 2 3 期
DO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2 3 . 1 5 1
O 引 昌 肺炎 喘嗽 是d , J L 常见 疾病之 一 ,多发 于 3岁 以下 或学 龄 前儿 童 。四 季均 可 发 病 ,尤 以 冬春 之 季 多 见 。现 就 临 床 之
l 8 3
小儿肺炎 喘嗽 辨证 思路与病 案分析 ・ 病例报告 ・
吴黎 音
( 泾川 I 县中医医院 ,甘肃 泾川 7  ̄3 0 0)
摘要 :肺 炎喘嗽是 儿科 疾病 中较 为常见之病 ,在 临证 时稍有 不慎则 易造 成辨证谬误 而治疗不 当。因此 ,在 , 临床 中要明
辨 本 病 的病 因病 机 ,辨 证 施 治 。 关 键 词 :肺 炎 喘嗽 ; 临床 ;辨证 施 治 中图 分 类 号 :R5 6 3 . 1 文献 标 识 码 :B
2 辨 证 施 治
2 . 1 特 征
轻症 : 1 3周岁 的小儿 可见 咳嗽 、 气急、 鼻翼 煽动 ; 2~4
肺炎 喘嗽过 程 中若 有烦 躁狂乱 ,神 志不清 者多属 邪毒 内 传 ,邪犯 心肝 ,治 以清 心开 窍 ,平肝 息风 ,急用安 宫牛黄 丸。
肺 炎 喘 嗽后 期 ,见 潮热 盗 汗 ,面红 如樱 桃 ,干 咳无 痰 , 舌 质 干 红 ,无 苔 ,多属 耗 伤 阴 血 ,余 邪 留恋 之 证 。治 以养 阴清肺 ,方 药沙参 麦冬饮 。
数疾 之虚脱 证 。
2 . 3 病 案举例
张 × ×, 男 ,3岁 , 系 泾 川 县 丰 台 乡 丰 台 村 人 。 于 2 叭3
2 . 2 分 型 论 证 根据 临床 病情 之轻重 ,年龄 大小 ,体质 强弱 可分 为风寒
闭肺 、风 温闭肺 、痰 热闭肺 。
2 . 2 . 1 风 寒 闭肺 型 恶寒 发热无 汗 , 咳嗽气 喘 , 舌 苔薄 白 , 脉 浮紧 , 指 纹浮 红 。
岁 以上儿 童 ,除上症存 在外 ,兼见 寒 战 ,胸痛 或 咳嗽带 血 。 重症 : 在 上 述 症 状 明显 时 ,突 然 出现 颜 面 苍 白 , 口唇 青紫 ,涕 泪俱 无 ,痰 鸣 喘促 ,烦 躁谵 语 ,甚 者惊 厥 、抽搐 , 为 真 阴大 亏 ,经 脉 失 养 ;先 天 不足 之 幼 儿 患本 病 ,一 般迁 延 难 愈 ,并在 初 起 时 突 然 出现 呼 吸 困难 ,汗 出肢 冷 ,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