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标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汉字的标准化
文字作为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必须实现标准化。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四定”,就是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一、定量
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字量,包括各种专门用字的字量,实现汉字字有定量。
汉字自古至今的总字数多达数万。《康熙字典》收字47000多字,《汉语大字典》收字54000多字,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字86000多字。在这86000多字中,大部分是文言古语用字,只有一万多个是现代汉字。在这一万多个现代汉字中,使用的频率并不相等,有的高有的低。据统计,按照字频由高到低排列,序号和覆盖率的关系大致如下:序号:1000 2400 3800 5200 6600
覆盖率:90% 99% 99.9% 99.99% 99.999%
频率最高的1000字在现代白话文中的覆盖率高达90%。这就是说,在100000字的文章中大约有90000字,是用这1000字写成的。这样的统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汉字的分级定量。
(一)常用字
常用字是教学用字,包括小学、初中等几个级别的教学用字。根据汉字字频和覆盖率的关系,我们知道:2400个常用字覆盖率99%,可以作为小学的识字量;3800 个常用字覆盖率是99.9%,可以作为初中的识字量。
选定常用字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第一,频率高的;第二,学科分布广的;第三,构词能力和构字能力强的;第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1988年1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3500字。又分为两级:一级常用字2500字,二级次常用字字1000字。经检测,一级常用字的覆盖率是97.97%,二级次常用字的覆盖率是1.51%,合计是99.48%。
(二)通用字
通用字是印刷出版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从全部现代汉字中除去罕用字,得到的就是通用字。选定通用字对于印刷出版、辞书编纂、汉字的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府主管语言文字的部门公布过四个通用字表。⑴1965年1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通用字6196字。
⑵1974年邮电部编辑出版的《标准电码本》,收通用字9317字,其中包括已经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日本汉字等。1983年出版的《标准电码本》(修订本),用简化字代替了繁体字,删除了异体字和生僻字,又增加了106 字,共有7292字。⑶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公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6763字,分两级:一级是常用字3755字,二级是次常用字3008字。⑷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通用字7000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是规范字表,它全面体现了国家关于汉字字形的规范。它显示了每个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结构和笔顺。
通用字内包括有常用字和非常用字。《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字,就包括了3500个常用字。
二、定形
定形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字形,实现汉字字有定形。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是由三个字表确定的。
(一)《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异体字指的是读音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组的字,如:够夠、床牀、窑窰窯。汉字中有许多异体字,给学习和使用增加了负担,所以要对异体字进行整理。整理异体字就是从每组异体字中确定一个为标准字,其余的字作为非标准字加以淘汰,停止使用。确定标准字形的原则是从俗从简,而不是根据传统文字学的规定。从俗就是选择群众中比较流行的,从简就是选择笔画比较简单的。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表内收异体字810组,每组最少有2字,最多有6 字,共有1865字。经过整理,每组保留一个为标准字,共保留810字,淘汰了1055字。例如(括号内是淘汰的字):布(佈)、痴(癡)、唇(脣)、雇(僱)、管(筦)、迹(跡蹟)、杰(傑)、巨(鉅)、泪(涙)、犁(犂)、猫(貓)、升(陞昇)、笋(筍)、它(牠)、席(蓆)、韵(韻)、周(週)、注(註)。在这之后,国家主管语言文字的部门从淘汰的异体字中恢复了28个字为标准字,实际淘汰了异体字1027字。
(二)《简化字总表》。汉字简化主要是减少笔画,同时也减少字数。简体字和简化字的含义略有区别。简体字泛指比繁体字笔画减省的汉字,而简化字特指《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里的简体字,也就是由政府公布推行的简体字。
早在20世纪初年,就提出了汉字简化的要求,五四时期形成了高潮。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主张把过去只通行于平民社会的简体字正式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上。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准备推行,表内有简体字324 字。后来因为受到国民党领导层保守势力的反对,被迫宣布“暂缓推行”,因而搁浅。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积极推行简化字。1955年10月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了汉字简化问题,并就《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交换了意见。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方案包括515 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整个方案分四批推行,到1959年7月基本推行完毕。1964年2月4 日国务院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请示做出了批示,扩大了简化偏旁的数量,同时决定把正式推行的全部简化字编制成《简化字总表》,以便应用。1964年版《简化字总表》有简化字2236字。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对字表里的个别简化字做了调整,最后有简化字2235 字。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公布推行的全部简化字。《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东西,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具体化。《汉字简化方案》只有54个简化偏旁,《简化字总表》增加到146个,而且把应用这些简化偏旁用类推的办法简化出来的字都列了出来。
新中国汉字简化工作的方针和步骤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约定俗成”指的是简化工作要在社会习惯的基础上因势利导,简化字的字形尽可能采用社会已经流行的写法。“稳步前进”指的是全部简化工作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分批进行,这样做为的是便于群众熟悉简化字、接受简化字。实践证明这个方针基本是正确的,推行工作进展顺利,简化字逐渐在群众中扎下了根。
简化汉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简化字总表》里的2235个简化字,平均每字10.3画;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有2264字,平均每字15.6画。简化字与繁体字相比,平均每字减少了5.3画。如果写2000个简化字,平均少写10000画。按每个字平均10画计算,就等于少写了1000个字。
(三)《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汉字印刷用的传统的宋体和手写楷体有许多差别。例如:印刷宋体:
手写楷体:
同是印刷体也常有不同的写法,如:叙敍敘、别別、羡羨、黄黃等。为了克服这种分歧,文化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语言研究所等部门于1962年组成汉字字形整理组,对印刷用汉字字形进行整理,最后制成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65年1月30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