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胫病有什么药推荐
3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初报
![3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初报](https://img.taocdn.com/s3/m/886c41c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a.png)
3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初报吴玲霞【摘要】试验观察了3种药剂及组合的不同施用方法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垣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随水冲施后4 d和10 d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最好,分别为62.97%、65.59%,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21600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13.48%;灌根的防效次之,折合产量为20833.3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9.46%。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马铃薯;黑胫病;防效;初报【作者】吴玲霞【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洮 73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S435.32近年来,随着临洮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连茬面积增加,马铃薯病害呈加重势态,马铃薯黑胫病(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um)已在个别马铃薯品种上发生。
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合实际,进行了不同药剂及其组合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效试验,以探索适合的药剂及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 供试材料供试药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由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由齐齐哈尔四友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指示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临洮县洮阳镇新荣村水川地,海拔1 852m,年均降水量520.5mm,无霜期146d。
地块向阳,地力均匀,土壤较肥沃。
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防治;处理②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处理③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随水冲施;处理④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处理⑤喷清水750kg/hm2(CK)。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252792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b.png)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目前我县比较普遍的马铃薯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马铃薯晚疫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用无病种薯;三是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
马铃薯苗期和开花初期喷1000倍植物动力2003可明显减轻病害的为害。
总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预防,消灭中心病株,加强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2、马铃薯早疫病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二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根据发病情况5~7天喷洒一次,共喷3~4次进行防治。
3、马铃薯环腐病环腐病主要是种薯带菌传播,带菌种薯是初侵染来源,切块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实验表明,一般切一刀病薯可传染20个以上的健康薯,最多可以传到60个,经田间调查,发病株率可达到68.97%。
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
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马铃薯黑胫病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三是主要采取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防治原则。
发病防治方法同环腐病。
5、马铃薯病毒病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剂,只能从农业技术上加以防止。
选用脱毒种薯。
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素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乐果乳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马铃薯黑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防治
![马铃薯黑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ca1947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b.png)
马铃薯黑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感染茎和薯块,在苗期的每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病,而且感染病菌的幼苗居多。
下面一起学习和了解下马铃薯黑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感染茎和薯块,在苗期的每个生长阶段都会发病,而且感染病菌的幼苗居多。
下面一起学习和了解下马铃薯黑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马铃薯黑胫病是对马铃薯危害较大,黑胫病又称黑脚病,可侵染马铃薯的茎和径块。
黑胫病发病时期较长,从种薯发芽到后期皆有发病的可能,其中幼苗期发病最多。
(1)带有病菌的种薯,切块以后,在径块之间传播,侵染健康的径块。
直接导致径块腐烂或不出芽。
(2)发病的植株,病菌会通过灌溉,雨水和昆虫进行传播,侵染健康植株。
(3)收获的种薯,在储藏过程中,病菌会通过伤口或皮孔浸染健康薯块。
马铃薯黑胫病的危害症状马铃薯黑胫病主要的危害对象为茎薯块,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可发病。
种薯染病之后,腐烂粘成团,无法发芽,就算发芽了也会逐渐死亡,不能正常出苗。
幼苗染病一般在植株长到16厘米左右开始发病,无法长高,叶片卷曲且黄化,胫部颜色黑。
种薯染病首先开始在脐部,然后呈放射状开始向四周蔓延。
将病部横切能够减少维管束颜色黑褐,高湿时还会伴随着恶臭的气味。
马铃薯黑胫病怎么防治?(1)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可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2)选用无病种薯,杜绝病菌的传播源头。
(3)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加快木栓化,减少传播。
(4)加强田间管理,遇到发病植株,及时清理。
(5)播种、耕地、除草、收获过程中,避免损伤薯块。
(6)注意农具的清洁,必要时用漂白粉或者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7)药剂防治,可用溴硝丙二醇溶液或者春雷素溶液浸种后播种。
综上就是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要点介绍,想要防治好病虫害,提前学习好预防知识,了解清楚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非常重要。
马铃薯黑胫病怎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技巧
![马铃薯黑胫病怎么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ca2314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b.png)
总结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重要 手段。
VS
详细描述
通过筛选和培育具有抗黑胫病特性的马铃 薯品种,可以显著降低黑胫病的发病率和 损失。在抗病品种的培育过程中,需要经 过严格的试验和筛选,以确保品种的适应 性和稳定性。
案例二:科学使用农药的防治效果
总结词
科学使用农药可以有效控制马铃薯黑胫病 的传播和蔓延。
未来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抗病品种的选育
加强马铃薯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 力。
高效药剂的研发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
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
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植物 提取物等生物制剂,有效控制马铃薯黑胫病的危害。
综合防治技术的集成
将农业、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技术进行集成,形成综合 防治体系,实现马铃薯黑胫病的可持续治理。
03
防治技巧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选择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对黑胫病有 抗性的品种。
了解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是选择种植品种的关键,可以通过咨询育种专家或查阅专业文献来获取相关信 息。
种薯处理
种薯选择
选用健康种薯,避免使用带菌种薯,是预防马铃薯黑胫病的 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化学农药是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的常用手段 之一。在防治过程中,需要选择高效、低 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遵守使用方法 和使用量,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 面影响。
案例三: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总结词
生物防治具有环保、高效的优点,是未来防 治马铃薯黑胫病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生物防治是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 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马 铃薯黑胫病的发病率和损失。生物防治具有 环保、高效、持效期长等优点,是未来防治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34c19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2.png)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病害,其中就包括黑胫病。
黑胫病是由黑胫病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导致马铃薯茎部和地下茎部发病,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对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黑胫病的发生原因黑胫病主要是由病原菌侵入引起的,这些病原菌可能来源于土壤、种薯、残体等多种途径。
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病原菌通过伤口或气孔进入植株,破坏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黑胫病的发生。
二、黑胫病的症状特征1. 叶片发病:病叶上常见阴沉、深褐色水渍状斑点,逐渐变成湿软腐烂坏死,从斑点中央可挤出深褐色糊状的黏液。
2. 茎部发病:茎部患病处出现水浸状褐黑斑点,继而扩展为成圆形或椭圆形腐烂斑,面积逐渐扩大,表皮变薄,形成大片腐烂,从而导致茎腐烂变形。
3. 地下茎部发病:患病的地下茎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最终茎部腐烂,内部呈黄褐色腐烂状态。
三、黑胫病的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优质种薯进行种植,能够有效降低黑胫病的发病率。
2.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避免因缺肥而导致病害发生。
3. 移栽密度管理:合理控制移栽密度,避免植株过于密集,保持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黑胫病的预防。
4. 合理间作:适度间作其他作物,避免连作马铃薯,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滋生繁殖,降低病害的发生。
5.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6. 防除虫害和除草: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的侵害,避免因为虫害和杂草的侵害而导致植株受伤,引发黑胫病的发生。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引起的,为了防止黑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移栽密度管理、合理间作、土壤消毒以及防除虫害和除草等措施。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34540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d.png)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摘要】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危害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黑胫病的定义和对马铃薯的危害,随后详细分析了病原介绍、病症表现、发生原因、防治方法和防治措施。
在阐述了这些内容后,文章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病害防治意识、科学栽培管理马铃薯和有效预防黑胫病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马铃薯的生长和发展,提高产量和质量。
加强科学管理和防治意识,将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黑胫病的发生,保障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马铃薯黑胫病,病原介绍,病症表现,发生原因,防治方法,防治措施,危害,意识,科学栽培,管理,预防,结论。
1. 引言1.1 什么是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由真菌类病原体引起的马铃薯病害,主要发生在马铃薯的地下茎和根部。
当马铃薯受到黑胫病的侵害时,地下茎和根部会出现黑斑、腐烂,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黑胫病在潮湿、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因此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范黑胫病的发生。
黑胫病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土壤持续感染,给后续种植造成影响。
及时了解黑胫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对于保护马铃薯生长十分重要。
1.2 黑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黑胫病是一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其对马铃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产量和质量。
一旦马铃薯患上黑胫病,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减少养分吸收,降低产量。
病害还会使得马铃薯品质下降,易受其他病虫害侵袭,影响食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黑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不容忽视,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和销售,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黑胫病,农民需要加强对该病害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确保马铃薯生长健康,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正文2.1 病原介绍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它属于真菌,主要通过土壤和种子传播。
镰刀菌在湿热条件下生长迅速,喜欢高温高湿环境。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048ecd26fff705cc170a47.png)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作者: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11期一、马铃薯早疫病1.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块茎,多从下部老叶开始。
叶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同心轮纹,周围有狭窄的褪色环晕,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连合成黑色斑块,叶片干枯脱落;块茎受害: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变成褐色干腐。
2.防治方法⑴选种早熟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减少病源。
⑵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肟菌·戊唑醇,或嘧菌酯。
二、马铃薯晚疫病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开始。
叶片受害: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边缘有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外缘出现—圈白霉,叶背更明显,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如薄纸状,质脆易裂;块茎受害:表面出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亦呈红褐色,逐渐扩大腐烂。
叶柄受害:形成褐色条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萎垂、卷曲,全株黑腐。
2.防治方法⑴选种抗耐病品种;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建立无病留种地,或脱毒种薯,减少病源。
⑵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代森锰锌,或氟啶胺。
三、马铃薯软腐病(细菌性病害)1.马铃薯软腐病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
茎块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后扩大,并向内扩散,呈现多水的软腐,腐烂组织变褐,湿度大时,表面有絮状菌丝体,间夹小黑色球状物;叶片受害:下部老叶先发病,出现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受害:髓组织腐烂,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片变黄。
2.防治方法⑴栽培时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
3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初报
![3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初报](https://img.taocdn.com/s3/m/65c453a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0.png)
3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初报
吴玲霞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试验观察了3种药剂及组合的不同施用方法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垣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随水冲施后4 d和10 d对马铃薯黑胫病防效最好,分别为62.97%、65.59%,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21600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13.48%;
灌根的防效次之,折合产量为20833.3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9.46%。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吴玲霞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洮 73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2;S435.32
【相关文献】
1.烟草根结线虫病与黑胫病,青枯病的发生关系及品种抗性研究初报 [J], 孙光军;林代福
2.三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比较试验初报 [J], 王绍坤;赵瑜
3.Nicotiana tabacum-N.plumbaginifolia杂种回交后代中筛选抗黑胫病异源染
色体植株初报 [J], 党江波;梁国鲁;郭启高;向素琼;孙海艳;何桥;杨超;陈益银
4.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调查情况初报 [J], 周佩璋;李安国;黄超艳;王峰;阳美秀;陈梅
5.一种配方药肥防治烟草黑胫病、青枯病的试验初报 [J], 熊承飞;潘锋华;杨承;宋光龙;肖德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087d5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1.png)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于真菌侵染而引起的。
当黑胫病侵袭马铃薯的时候,会给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及时了解黑胫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马铃薯的生长和增加产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黑胫病的发生原因1.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黑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黑胫病的真菌生长得更为迅速,这就增加了黑胫病对马铃薯的侵害机会。
1.2、土壤条件土壤条件对黑胫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过于肥沃,氮磷钾含量过高,会使得马铃薯生长过旺,易受到黑胫病的侵袭。
1.3、种植密度马铃薯的种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就容易滋生黑胫病的发生。
1.4、病原菌侵染黑胫病主要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因此种子的带病率、生产地带病率等也会影响到黑胫病的发生。
二、黑胫病的防治方法2.1、合理施肥在种植马铃薯的时候,需要根据土壤条件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于肥沃的土壤条件。
合理施肥可以减缓马铃薯的生长速度,减少黑胫病的发生机会。
2.2、适当间苗在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间苗,提高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黑胫病的发生。
2.3、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马铃薯的时候,应选择抗病品种,降低黑胫病发生的机率。
2.4、定期喷洒杀菌剂在马铃薯生长的过程中,定期喷洒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黑胫病的发生,保护马铃薯的生长。
2.5、保持清洁田间在田间管理的时候,保持田间的清洁,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减少黑胫病的传播。
2.6、实施轮作实施轮作可以减少黑胫病的发生机会,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2.7、改良土壤改良土壤可以减缓黑胫病的传播速度,选择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条件。
2.8、预防干旱条件黑胫病在潮湿高温的条件下更为容易发生,因此预防干旱条件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三、总结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种植管理中,要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
合理施肥、适当间苗、选择抗病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保持田间清洁、实施轮作、改良土壤和预防干旱条件,都是有效地防治黑胫病的方法。
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方法
![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c35e4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a.png)
Word
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方法
①建立无病种薯生产基地,加大种植密度,繁殖适龄健康小种薯,避开切刀传扬病菌。
②种薯成熟后心得,并适当晾晒种薯,提升薯皮木栓化程度,加快伤口愈合,抵挡病菌侵犯,并杀死块茎表面的病菌。
③选用抗病品种,如克新1号等。
避开种植易感品种,如早熟白等品种。
④播种前淘汰病薯,并对全部操作工具举行消毒,切断传扬途径。
⑤挑选排灌良好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忌在下湿黏重土壤上种植。
避开连作,以防土壤内少部分残留病体的再传扬。
⑥生长久间,准时拔除病株,并用农用链霉素等细菌类杀菌剂处理土壤。
⑦贮藏期间合理举行通风换气,保持相宜的温度和湿度。
避开在湿润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贮藏。
- 1 -。
马铃薯黑胫病用什么药,附症状
![马铃薯黑胫病用什么药,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59b98da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5.png)
马铃薯黑胫病用什么药,附症状移栽前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苗床均匀喷雾,移栽后1个月内,零星发病时,用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喷雾叶面或去掉喷头喷淋茎基。
预防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播种期,尽量早播种,以便早出苗,但要避开高温高湿天气。
发现病株应及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石灰。
一、马铃薯黑胫病用什么药1、苗床在移栽前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
移栽后1个月内,当出现零星发病时,可用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喷雾叶面或去掉喷头直接喷淋茎基。
或在移栽时,每亩用95%敌克松100-200克拌细土5千克,将药土撒施在植株茎基周围,并用土进行封实。
移栽后或培土前可喷58%甲霜灵锰锌、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预防该病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播种期,尽量早播种早出苗,使幼苗生长期避开高温高湿的天气。
薯田要开深沟,耙高畦,雨后也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必须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这样可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及时培土,在土豆的生长期内一共要进行1-2次高培土,防止薯块外露。
3、发现病株时一定要将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可以在病穴及周边撒一些熟石灰。
后期病株要连同薯块一起提前收获,一定不能和健壮植株同时收获,防止薯块之间传播病害。
对留种田一定要仔细检查是否有病株,如果有就必须将其摘除株,减少菌源。
种薯入窖前要进行严格挑选,入窖后也要加强管理,窖温一定要控制在1-4°C,防止窖温过高,湿度过大。
二、马铃薯黑胫病症状1、马铃薯黑胫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
当幼苗生长到15-20厘米时就会开始出现症状,植株会变得矮小,叶色褪绿黄化,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茎基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最终萎蔫而死。
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这时就会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传导,造成不能结薯或结薯后停止生长并发生腐烂的现象,且根系不发达,易从土中拔出。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d9e67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b.png)
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症状马铃薯黑胫病是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细菌性病害,可侵染马铃薯的茎和块茎。
从种薯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以苗期最盛。
病株多数失水下垂,叶色不变,整株萎蔫,黑胫部分多数软化、腐烂。
病部颜色呈黄褐色、浅褐色或黑褐色、淡绿色等。
茎内维管束及地下茎维管束变色基本上成环状茎基部与母薯连接处首先变黑,后向地面附近发展,形成黑胫。
湿度大时,黑胫可升至地面上3.3~6.6厘米处,有的表面有菌脓。
成株期黑胫多呈现黑褐色至墨黑色,地下茎髓部往往变空。
病原细菌可沿匍匐茎向新结薯方向发,黑胫症状也随之向新薯发展,使脐部变成黑褐色。
重病薯块,表皮变暗,无光泽。
感病较轻的薯块与健薯无明显区别。
病原马铃薯黑胫病菌属欧氏杆菌属,菌体短杆状。
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广,10~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良好,25~27℃最适宜,45℃时则失去生活能力。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是病薯带菌,通过切刀切薯传给种薯,造成母薯腐烂,并从母薯通过维管束和髓部进入植株地上茎。
后期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入新生的块茎。
贮藏期间,病健薯接触,病菌可通过伤口或皮孔传染,传染快。
土壤中遗留的病薯和病残体也是初次侵染的来源。
田间病株可以通过昆虫和流水传播,从伤口再侵染健株。
黑胫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雨水多、低洼地发病重。
贮藏期和窖内通气不良,温度高、湿度大,病菌通过伤口、皮孔传染快,容易造成烂窖。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从各地一部分较抗病或耐病的品种中选育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单株选优,芽栽或整薯播种。
3.催芽晒种,淘汰病薯可采用土沟薄膜催芽晒种,具体做法是:在播前25天左右,挖深0.5米,宽1.0~1.3米,长度根据种薯数量而定的土沟。
沟底铺草厚10.0~13.3厘米,上堆种薯3~4层,盖上塑料薄膜,保持在17~25℃下催芽7天左右,当幼芽催出火柴头大小时,白天揭膜晒种,夜间盖草帘防冻,可切脐部检查,将病薯彻底淘汰。
4.草木灰拌种可促进伤口木栓化,拌后立即播种。
马铃薯黑胫病与病毒病防治要点
![马铃薯黑胫病与病毒病防治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4bfec7240c844769eaee46.png)
株矮小 , 叶色褪绿黄化 , 节间短缩或叶 片上 卷 , 茎基 以上部 位组织发黑腐烂 , 最终萎蔫而死 。 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 受 害, 影 响水分和养分 的吸收和传导 , 造成不能结薯或结 薯
后停止生长并发生腐 烂 , 且根系不发达 , 易从土中拔 出。茎
的地区, 症状 逐年严重 。 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病症状: 叶片颜 色深浅 不一, 但叶片平展, 不明显变形, 叶脉不坏死 。马铃薯 条 斑花叶病症状: 在 不同品种上症状也 有所不 同, 大多数 品
药水 可用 5 %石炭酸 、 0 . 1 %高锰 酸钾 、 5 %食 盐开水 和 7 5 %
酒精。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 种。 2 . 4整薯播种 : 为 了避免切刀传染 , 采用小整 薯播 种 , 可
c m。提前收获可获得更多幼嫩小薯 , 并可避免病毒传 到块
茎 。较早毁灭 茎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晚疫病菌 和已感染 的
病毒传到块茎。刈蔓在蚜虫迁飞高峰后 1 0 d 进行, 再经 1 0
d 左右收获 。
大大减轻危害 。小整薯播种 比切块播种 减轻发病率 5 0 % 8 0 %, 提前 出苗率 7 0 % 9 5 %, 增产 2 3成 。 但小整薯要用上
状最 终失去种用价值 。
一
许
一
明
年从大 田中选 择无病且农艺性状好的种薯 ,收获时单收 2 . 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 1 0 0 m g / k g 农 用链霉 素喷
单藏 , 或用从无病区调入的种薯。选用健薯 , 汰除病薯 。 雾, 也可选用 4 0 %可杀 得 6 0 0 ~ 8 0 0倍液 防治 , 或用 2 0 %喹 菌酮可湿性 粉剂 1 0 0 0 1 5 0 0 倍 液喷洒 ,或 2 0 %龙 克菌 6 0 0 倍液喷洒 , 或用 4 0 %世 泰兼治 晚疫病 , 也 可用波尔 多液灌
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方案
![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7b7d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c.png)
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方案概述马铃薯黑痣病(Potato Black Scurf)是由真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病害。
它主要侵害马铃薯块茎,造成块茎表面出现黑褐色斑点和黑色痣,严重影响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控制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下面将介绍一套综合的防治方案。
预防措施块茎来源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种薯作为块茎来源是预防马铃薯黑痣病的关键。
购买种薯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种薯无病害。
同时,种植前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如浸泡在含氯消毒剂中,可以有效杀灭潜伏在种薯表面的真菌。
土壤处理黑痣病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因此对土壤进行适当的处理也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少病菌的存活和扩散: - 轮作:将马铃薯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数量和种类。
- 清除感染源: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和病害作物,避免病害的扩散。
- 增施有机肥:适量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能力。
控制湿度马铃薯黑痣病发生和发展与湿度密切相关。
要防止病害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过度灌溉:过度灌溉会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
- 控制田间通风:合理调整作物间距,增强通风,降低湿度。
- 选择合适的播种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降低湿度和温度对病菌的影响。
综合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是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措施。
通过选择具有抗性基因的品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同时,种植抗病品种也能提高产量和质量。
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或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包括: - 三唑醇类农药:如三唑醇、咪鲜胺等,可通过抑制真菌菌丝的伸长来控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 复合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茚虫唑等,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病菌生长,提高防治效果。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使用,避免超量使用或连续使用同一农药。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害防治方式。
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田间药效试验
![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田间药效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48b501f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6.png)
青海农林科技•试验简报•2020年第4期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黑胫病田间药效试验闫佳会(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6)摘要:本试验以马铃薯黑胫病常用防治药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为对照,研究了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的田间防病效果。
结果表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1.2-1.5g/100kg种薯的防效(70.36%,74.49%)显著地高于对照药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65.85%)o表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黑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马铃薯黑胫病;田间防效中图分类号:S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67(2020)04-0075-03Field Test of6%Kasugamycin WP controlling Potato BlacklegYAN Jia-hui(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Qinghai Province, Scientific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rop Pest in Xining,Ministry of Agriculture,Academy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Qinghai810016,China)Abstract:In this study,compared with2%Kasugamycin WP,6%Kasugamycin WP is used to controll potato blackleg to research Field efficacy on 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6%Kasugamycin WP with doses of1.2g/100kg and1.5g/100kg is better than it of2%Kasugamycin WP.It showed that6% Kasugamycin WP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on potato blackleg, it is safe for crops and could be popularized and used in potato production.Key words:6%Kasugamycin WP;Potato blackleg;Field control effects近年来,由于黑胫病的危害,马铃薯苗期烂苗现象严重,品质、产量大幅降低,已成为制约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黑胫病是减产杀手,一旦生病,马铃薯几乎必定将造成植株腐烂死亡,很难挽救,如发病率超过10%,当年的产量及收益可以预见的不会太高,所以马铃薯黑胫病重在前期的预防。
l 致病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属细菌;
l 危害部位:茎或者薯块;
l 发病条件: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
气温较高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
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
l 危害症状:马铃薯黑胫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
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变黑,萎蔫而死,病株极易拔出。
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传播途径:
种传、土传病害;水传、农事操作传播;随伤口侵入。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150
斤叶面喷施。
采用“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
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产品功效:
1: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对病害有效!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孢子细胞。
2:施用后迅速破坏病菌蛋白酶而使病菌死亡,能并对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药膜,与植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药膜缓慢释放杀菌的因子,有效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人,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常规药剂可选: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用于拌种;加瑞农、铜大师用
于土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