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火燎原》读后感
苏区经济学
——读《星火燎原》有感
林伟厚
《星火燎原》一书,介绍了井冈山、海陆丰、闽渐赣、西北等15个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记录了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情况。这一时期,是共产党人治党、治国、治军的最初实验,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其中苏区的经济政策、经济建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似一门简易质朴的经济学。
生产资料大众化——打土豪、分田地
农民最根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分田地,既是政治主张,也是经济政策。通过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田地,分给广大民众,化聚为散,调动了广大低层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大生产、大发展。这一时期,苏区农业产量大幅增长,其中1929年东固根据地粮食产量从一二百斤提高到了三百斤左右,增产50%,实现了农业的长足发展。
提高生产技能——培训练习、科学种田
当时省苏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均须从速召集村分苏
土地委员会开一次或二次训练班,教以土地工作的方法及改良土地的科学常识。”对凡是不能种水稻的旱田旱地,提倡种杂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对耕牛要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等等。在当时条件下,苏维埃政府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依靠科技和创新来发农业,改善经济状况。
扩大生产规模——开垦荒田荒地
农业是生命线。根据地政策鼓励农民扩大再生产,规定雇农、贫农、中农开垦荒田荒地,免收土地税三年或一年,并组织垦荒队,发动难民组织生产农场,做大土地“增量”。通过扩大土地面积,有效巩固了根据地的经济物质基础,保证了军民基本生活需要。
发展工商贸易——统筹农业与工商业
苏区在搞好农业的同时,从手工作坊开始,先后建起了小铁矿、资土矿,以及军械修理所、兵工厂、农具修理厂、印刷厂,等等。同时,建立圩场,政府管理圩场、领导圩场,公营经济参与圩场的贸易活动,逢圩开市,实现了土特产品和食盐、西药、布匹等商品的有效流通,搞活了经济。
建立金融体系——设立银行、发行货币
当时,不少苏区都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发行了面值不等的货币,包括铜元和纸币。此外,有的根据地还发行基金、债券等。其中,1929年东固根据地“平民银行”发行基金
8000元。由于坚守信用,这些货币在苏区很快流通普及,成了农民商人乐意使用的货币。
无抵押信用贷——低利无抵押贷款
根据地在废除高利贷等封建剥削性质的债务关系之后,成立的“平民银行”、信用合作社向工农平民提供低利无抵押贷款,免除了资本家地主的重利盘剥。时下流行的无抵押信用贷,革命时期早有尝试。
抑制物价上涨——实行政府补贴
在国民党实行严密经济封锁的情况下,根据地内的食盐、药品、布匹等物资日益紧张,难于满足军民生活所需。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千方百计采购商品,开辟货源,到白区通过秘密通道高价收购小贩偷运的食盐等物资,再平价出售给群众,稳定了盐价,保障了群众利益。此外,还通过圩场减少交易税等“减税降费”措施,鼓励小商贩从白区“走私”偷运物资到赤区。
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是我们党早期抓经济工作的积极探索实践,看似简单,实则遵循了经济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如共产党人深谙经济之于军事政治的基础地位、农业的生命线意义,以及贸易往来无可替代的作用,等等,时至今日,仍可见其当年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