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灸法医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
2.艾条灸
(1)悬起灸
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 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 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 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 (mild moxibustion)、雀啄灸(bird— pecking moxibustion)和回旋灸(circling moxibustion)。
③隔盐灸
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
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但须连续施 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
14
(2)间接灸
④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 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 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 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 10
(1)直接灸
②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non—scarringmoxibustion)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土林,
以使艾炷便 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 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 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 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 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 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 7
二、灸法的种类
直接灸
化脓灸 (瘢痕灸)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药饼灸 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艾炷灸 间接灸
艾灸类 艾条灸 灸法
悬起灸
实按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非艾灸类 灯火灸 天灸
. 12
(2)间接灸
②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 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 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 规定的壮数。 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 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 13
(2)间接灸
. 16
(1)悬起灸
①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 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 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 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 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 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 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 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 伤。
.
8
(Fra Baidu bibliotek)艾灸
1.艾炷灸(moxibustionwithmoxacone) 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 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 而治病的方法。 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 子,或如半截橄榄等。 艾炷灸又分直接灸(direct moxibustion) 与间接灸(indirect moxibustion)两类。
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艾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 温和,故为施灸佳料。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 主灸百病。”
. 3
一、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素问· 异法方宜论》记载:“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炳。”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 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 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 腹痛、泄泻、痢疾等。
灸
法
.
1
灸法的定义
灸,灼烧的意思。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
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 目的的一种方法。 《医学入门· 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 到,必须灸之。”
.
2
灸用材料
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作为主要灸料。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
. 11
(2)间接灸
①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 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 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 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 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 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 9
(1)直接灸
①瘢痕灸(化脓灸) (scarring moxibustion)
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 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 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 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 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 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 5
一、灸法的作用
(三)消瘀散结
《灵枢· 刺节真邪》记载:“脉中之血,凝而
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 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 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 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 瘰疬、瘿瘤等。
. 6
一、灸法的作用
(四)防病保健 《备急千金要方· 针灸上》云:“凡人吴蜀地游宦, 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 毒气不能著人也。”《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医说· 针灸》也说: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说明艾灸足三里有防病 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 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 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 4
一、灸法的作用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 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伤寒杂病论· 辨厥阴 病脉证并治》云:“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 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 以扶助虚脱之阳气。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 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 等。